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4
产品成本计算的几种方法成本计算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其实掌握了一些方法,成本计算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1.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此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也可采用品种法。
2.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如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等,也可用于一般制造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分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而只按产品的批别(分批、不分步)计算成本,通常不涉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即产品生产周期和成本计算期一致。
3.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织、造纸以及大量大批生产的机械制造等。
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不按产品的批别计算产品成本,而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是否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和简化核算工作的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可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1)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即它将每一步骤的半成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并计算成本,因此,这一方法又称为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结转程序与品种法相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虽然能为产品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但成本结转工作量大,且最后完工产成品中的成本项目是综合性的,必须进行成本还原,更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
(2)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人当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一、分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分批法概念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2、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批别或工作令号。
产品批别一般根据客户的定单确定,但产品的批别与定单并不完全相同。
根据客户的要求和生产组织的需要,一张定单可分成多个批别组织生产,几张相同产品的定单也可合为一批组织生产。
(2)成本计算期不固定。
一般来说,与各批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3)一般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单件生产,月末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小批生产,若批内产品都能同时完工,月末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小批生产,若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则月末部分产品已完工,部分尚未完工,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分配方法:–若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较多,月末批内完工产品的数量占全部批量的比重较大,则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应相应采用定额比例法或约当产量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等方法。
–若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可采用简便的分配方法。
即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但在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应计算该批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而对已经转帐的完工产品成本,不作帐目调整。
3、分批法的适用范围•根据购买者定单生产的企业•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专门进行修理业务的工厂•新产品试制车间二、分批法成本计算一般程序与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基本一致。
•按批别开设成本明细帐•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三、简化的分批法又称为间接(计入)费用累计分批法、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适用范围:在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多采用此法。
2、成本帐户的设置按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并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
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计算程序在进行产品销售或生产过程中,成本计算是异常必要的一个过程。
而成本计算中的分批法计算程序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计算方式,这篇文章将重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首先,成本计算中分批法是一种倒叙计算方式,其计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最后一批产品的总成本。
这里主要是将产品的全部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相加,得到最后一批产品的总成本。
第二步,计算倒数第二批产品的总成本。
这个步骤计算时需要用到计算出来的最后一批产品的总成本。
具体的计算方式为,将倒数第二批的产品数乘以单个产品的成本(根据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单个产品的成本可能也会不同),再加上已知的最后一批产品的总成本,即可得到倒数第二批产品的总成本。
第三步,逐个往前类推,直到计算出首批产品的总成本。
计算方式与第二步类似,只不过是依次使用已知的前一批产品的总成本,计算出当前批次的总成本,直到计算到首批产品。
以上就是分批法的三个计算步骤。
那么,具体的计算程序应该长什么样呢?我们可以以Excel表格作为计算的工具,用其中的函数来实现成本的倒叙计算:1、首先,在表格的第一列中,输入各批次产品的数量。
2、在以下列中依次输入各项成本,如直接人工成本、材料成本、间接成本等。
3、利用Excel的SUM函数求出每一批产品的总成本。
4、接下来,就是重点部分,即利用IF函数完成倒叙计算。
计算公式为:Sum(下一批总成本+本批产品数×单个产品成本)。
5、最后,计算出首批产品的总成本,即为所求。
这种分批法计算程序在大量的销售或生产中非常常见,并且在很多公司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确使用分批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掌握产品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价和制定营销策略。
在尝试运用分批法计算程序时,我们需要注意,其中的各项成本数据一定要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也要注意使用Excel函数的正确性,避免因为计算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计算结果错误。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产品成本的准确计算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盈利能力评估非常重要。
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分批法。
分批法是一种将生产过程分为多个批次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并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一、分批法的基本原理分批法是一种将产品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批次,然后对每个批次的生产成本进行独立计算的方法。
它基于一个重要的假设:每个批次的生产成本可以被独立地计算和分配。
这种假设的前提是,每个批次的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生产单位。
二、分批法的具体步骤1. 确定批次:首先要确定批次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订单、生产周期、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划分。
每个批次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可比性。
2. 收集数据:在每个批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这些数据应该是能够具体与每个批次的生产成本相关联的。
3. 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者规则进行分配,将各项成本准确地归属到每个批次中。
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如按照产量、按照工时、按照直接成本比例等。
4. 计算成本:根据分配的成本数据,对每个批次的生产成本进行计算。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计算每个批次的成本总额、单位产品成本等指标。
5. 分析和应用:对计算得到的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可以比较不同批次之间的成本差异,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分批法的优势和应用1. 准确性:分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避免了将所有成本集中在一起计算的不准确性。
通过独立计算每个批次的成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每个批次的生产效益和成本构成。
2. 决策依据:分批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通过分析不同批次之间的成本差异,可以发现生产效率低下的环节,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成本效益。
产品成本计算一分批法与分步法一、分批法(Batch Costing)分批法是一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批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当做一个整体计算成本。
具体步骤如下:1.批量标号:将每一批产品进行标号,便于区分。
2.计算单位成本:根据批量的产品数量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成本,计算出每个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
3.分配间接费用:将间接费用按照其中一种合理的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批次的产品上。
例如,可以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来分配。
4.计算总成本: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得到整个批次的总成本。
分批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能够减少一些小批量生产中的细节计算,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分批法忽略了产品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成本计算结果的精确度降低。
二、分步法(Process Costing)分步法是一种适用于连续生产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整个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产品都经过相同的加工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生产部门。
2.计算每个阶段的成本:根据每个阶段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计算出每个阶段的成本。
3.计算每个阶段的单位产品成本:将每个阶段的成本除以该阶段产出的单位产品数量,得到每个阶段的单位产品成本。
4.累计计算总成本:将每个阶段的成本累计起来,得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总成本。
分步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不同阶段的成本,区分各个阶段的加工效率和生产能力,有利于管理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决策。
但是,分步法可能会忽略产品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产品差异较大的情况不太适用。
总结:分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把批量产品视为整体计算成本,能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产品个体差异忽略较大;分步法适用于连续生产,将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能准确反映各个阶段的成本,利于控制和决策,但是对产品个体差异忽略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经营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或者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计算,以满足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消耗和工人的加工工作存在多个生产阶段的情况。
这种方法使得每个阶段的成本分开计算,并将它们汇总以得出总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优缺点。
一、分批法的基本原理二、分批法的应用方法1.确定不同的生产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将产品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可以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等过程。
2.计算每个阶段的成本:对于每个阶段,需要计算该阶段所需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成本,如能源消耗等。
这些成本可以通过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进行计算。
3.汇总每个阶段的成本:将每个阶段的成本累加起来,得到产品总成本。
这可以通过使用汇总表格或软件来进行。
4.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将计算得到的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产品的成本控制情况。
如果发现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三、分批法的优缺点1.优点(1)分步计算成本,便于控制:分批法使得每个阶段的成本可以独立计算,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阶段的成本情况,有助于实现精确的成本控制。
(2)便于定价:通过分批法计算的成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产品的定价策略,提高利润水平。
(3)较为详细的成本信息:分批法将产品生产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和决策。
2.缺点(1)复杂性较高:分批法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单独的成本计算,需要对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核算,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
(2)成本分配方法选择困难:在计算每个阶段的成本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成本分配方法,但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选择成本分配方法时可能存在困难。
(3)对数据的依赖性强:分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如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人工的工作时间等,若数据不准确或缺失,将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四、总结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具有精确度高、控制性强的优点,但也存在计算复杂性高、数据依赖性强等缺点。
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一、品种法。
咱先来说说品种法。
这品种法啊,就像是给一群小伙伴按照大的种类来算账。
它比较简单直接,适合那种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品。
比如说生产馒头,就那么几个步骤,把面粉、水、酵母一和,发酵,蒸出来就成了。
在这种方法里,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
你就把生产这个品种所花费的各种成本,像原材料啊、工人工资啊、设备折旧这些,都一股脑儿地算到这个品种头上。
它的成本计算期呢,一般是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
就好像每个月月底要给馒头这个品种来个成本大盘点,看看这个月做馒头到底花了多少钱。
二、分批法。
接着就是分批法啦。
这个分批法就有趣多啦,它像是给一群孩子按照不同的小团体来计算成本。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
比如说定制衣服,每一批订单的要求可能都不一样,有的要丝绸的,有的要棉麻的,样式也千差万别。
这里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
每一批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成本。
从开始生产这一批到结束,这期间发生的成本都归到这一批里。
它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啥时候这一批产品完工了,啥时候才计算成本。
就像定制衣服,这一批衣服都做好了,才来仔细算这一批到底花了多少布料钱、工钱之类的。
三、分步法。
最后就是分步法啦。
分步法感觉像是带着产品一步步走,边走路边算账。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
比如说汽车制造,从零部件生产到组装,那可是好多步骤呢。
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各个生产步骤。
每个步骤都要计算成本,然后再汇总起来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它还分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像是接力赛,上一步的成本要结转到下一步,一直到最后产品完工。
平行结转分步法呢,就像是每个步骤各自跑自己的,最后再汇总起来。
而且分步法的成本计算期也是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的。
这就好比每个月都要看看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成本控制得咋样,最后加起来看看整辆车的成本情况。
这三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就看产品的生产特点适合哪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