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 大作业

环境影响评价 大作业

环境影响评价 大作业
环境影响评价 大作业

杭州中粮制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环境现状调查

本项目为租赁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纬三路160号厂区内的现有生产厂房用于两片罐的生产。在对现场进行相关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可知,本项目所在地(即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现有厂区)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其中废气污染物处理情况如下:

废气主要为印刷废气、涂料废气、燃料废气以及食堂油烟废气。印刷废气和燃料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再经15m烟囱排放;涂料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送至废气处理机进行二次燃烧,再经15m烟囱排放;油烟废气经现有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沿竖井通至高空排放。其废气污染物包括NOx、苯、非甲烷总烃、甲苯、酯类;其中NOx与本项目烘干废气中的NOx为同类污染物,其产生量为3.76t/a,排放情况为:3.76t/a。

2、评价范围

空气评价范围以厂址为中心,主导风向(SSW)为轴心的4×4km的矩形区域。

3、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

项目建成后,厂区内的主要的工艺有包括彩印,其中会有印刷废气的产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印刷产业二级标准,如表<1>.。

该厂区内的工艺最主要步骤是涂料,水性涂料以及高固体分涂料生产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涉及化学反应,只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过程。涂料生产过程中需使用颜料、填料等固体粉料,因此,在原料称量、加料、混合、搅拌工序过程中有粉尘产生,粉尘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排放限值要求。但高固体分涂料在生产中涉及到二甲苯、丁醇、环己酮、醋酸丁酯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所以会在各个生产工序产生挥发性有机废气排放。

由于清洗剂的主要成分为硫酸(15~40%)和硝酸(1~5%),另外还有少量的磷酸、氢氟酸、氟

锆酸等添加剂。其产生的废气中会含有二氧化硫等。这些废气执行《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表3。

4、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划分

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属二类环境功能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二级标准。

6、大气治理建议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大气质量总的变化动态,将日常监测数据进行逐月逐年统计,并

存档备案。

●进行环境绿化,改善周围空气及企业生态环境。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以提高职工环保意识。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管理,确保每一工序都达到环保要求。

●制定企业污染治理计划和环保计划,确保企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逐步建立全厂的环境管理系统,以达到ISO14000的要求。

●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对各车间“三废”排放指标实行定额,并进行定期考核,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详细记录各种污染事故及事故原因,详细记录交纳排污费,罚款及赔偿经济损失等情况,并存档备

案。

7.总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材料中的已知量计算得到的气体量都小于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印刷产业二级标准值,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废气均达标排放(参照表1) 粉尘及挥发性有机物均在各工序产污点处设置抽风收集系统,统一收集、处理后经15米高排气筒排放,对环境空气影响很小。

杭州中粮制罐有限公司总投资20478.9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4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

比例1.66%。用地面积4516m2,拟购入彩印机、内喷涂机、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等设备组建用于两片饮料罐的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年产两片饮料罐7亿只的生产规模。

企业只要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切实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和清洁生产措施,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就能做到各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同时要落实环保建设资金和管理队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以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本建设项目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如果项目内容、工艺、规模、性质等等发生改变时,建设单位须另行向环保局报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0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 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5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10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 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 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 田和城市。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 答案

大气影响评测案例 案例1 某热电厂位于西北地形平坦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热电厂现有5×75 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4×12MW抽凝发电机,SO2现状排放量1093.6 t/a。拟淘汰现有锅炉,新建2×670 t/h煤粉炉和2×200MW抽凝发电机,年运行5500小时,煤含硫0.9%,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90%,180米烟囱直径6.5米,标态烟气量424.6 m3/s,出口温度45度,SO2排放浓度200 mg/m3,NOx排放浓度400 mg/m3。关闭市内小锅炉减少SO2排放362.6 t/a。经过估算模式计算,新建工程SO2最大小时地面浓度0.1057 mg/m3,出现距离为下风向1098米,NOx的D10%为37000米。在停用检修期,某敏感点X处SO2小时监测0.021~0.031 mg/m3,逐时气象条件下,预测X处SO2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0.065 mg/m3。SO2二级小时国标是0.5 mg/m3,NO2二级小时国标是0.2 mg/m3,本项目外派NOx全部转化为NO2。 1、计算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排放量和区域SO2排放增减量。 全厂SO2排放量:200mg/m3*424.6m3/s*5500*60*60/1000000000=1681.416t/a 区域SO2排放增减量:新建项目排放量-淘汰现有电厂锅炉量-关闭小锅炉排放量 即1681.416-1093.6-362.6=225.216 也就是区域新增排放量225.216t/a 2、判定大气评价等级的Pmax和D10%。 题干中给出了S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0.1057mg/m3,其Pmax-SO2=0.1057/0.5*100=21.14%;但题干中没有给出N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有的考生可能就不会做了。如果大家做过大气预测,仅仅只需要做过估算模式的话,就可以知道,同一污染源不同污染物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与源强成正比,不同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也是一样的;项目NOx源强400mg/m3,为SO2的2倍,也就是其最大地面浓度为0.1057*2=0.2114,NOx的Pmax为0.2114/0.24=88.08%。其D10%为37000m,超过5km。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NOx的Pmax和D10%来判定等级。 3、确定大气评价等级范围。 评价等级判定依据 一级 Pmax≥80%,且D10%≥5km 二级其他

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 1、某有一高架源,烟囱几何高度100m,实际排烟率为20m3/s,烟气出口温度200℃,求在有风不稳定条 件下,环境温度10℃,大气压力1000hPa,10高度处风速2.0m/s的情况下,烟囱的有效源高? 2、城市工业区一点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其排放量为200g/s,烟囱几何高度100m,求在不稳定 类,10m高度处风速2.0m/s,烟囱有效源高为200m情况下,下风距离800m处的地面轴线浓度?(扩散参数可不考虑取样时间的变化) 3、城市某工厂锅炉耗煤量6000kg/h,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烟囱几何高度100m,求在 大气稳定度为强不稳定类,10m高度处风速1.5m/s。烟囱抬升高度为50m情况下,SO2最大落地浓度(P1=1.0)? 4、某工厂烟囱高45m,内径1.0m,烟温100℃,烟速5.0m/s,耗煤量180kg/h,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 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中性条件下,距源450m轴线上SO2小时浓度。(平坦地形、工业区、Pa=1010hPa) 5、某厂烟囱有效源高50m,SO2排放量120kg/h,排口风速4.0m/s,求SO2最大落地浓度(P1=40)。若使 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6、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SO2产生量180kg/h,烟气脱硫效率70%,在其正南1000m处 有一医院,试求当吹北风时,中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烟囱出口处风速6.0m/s,距源1000m处0.5h 取样时间,σy=100m,σz=75m)工厂排放的SO2在该医院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 7、某拟建项目设在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SO2排放量为40kg/h,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该项目的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应定为几级?(SO2标准值0.50mg/m3) 8、某工厂建一台10t/h蒸发量的燃煤蒸汽锅炉,最大耗煤量1600kg/h,引风机风量为15000m3/h,全年用 煤量4000t煤的含硫量1.2%,排入气相80%,SO2的排放标准1200mg/m3,请计算达标排放的脱硫效率并提出SO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9、设农村某电厂烟囱高280m,烟囱出口处温度烟温200℃,平均风速u10为3.8m/s,环境温度平均10℃, Pa为1013hPa,D稳定度。已知烟囱出口的直径为6m,每小时燃煤250t/h,试求Q h、△H和H e。当出口烟温为30℃时(采用水膜除尘),计算Q h、H和H e。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 学分:2.5 考核方式:总成绩=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包括:工程分析是否准确;环境影响预测是否准确;污染防治对策是否合理;报告表编制是否规范、调理清晰;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对基础专业知识把握是否准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 中文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环境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或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这是环境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技能之一,是学生日后就业的方向之一。 课程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为主线,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重点讲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用的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大气、地表水、噪声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本课程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要部分做以具体的课堂讲授,其他的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点。 (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主要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噪声、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基本方法。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能力。在环评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具备自学进一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以案例为主线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讲授、学生以小组完成的任务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实际环评报告编制的练习,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实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案例一电厂 H省拟在L县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J一址所在地形为丘陵,距L县规划边界约9km。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及厂区平面布置见图。工程供水水源为L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和P水库,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正常运行情况F,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两台炉合用一座240m烟囱;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 0.479t/h;Nox;2.71t/h;烟尘:0.213t/h。工程采用露天煤场;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干灰场贮存方式,灰场属山谷灰场。 问题: 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答: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A、《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源(2000)015号

B、《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C、《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D、《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 E、《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F、《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 G、《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40号 H、《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2)210号 符合: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的规定,所以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项目处于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HJ/T2.2-95中的规定: 三个因子中NOX属于一级,所以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为:16-20公里,复杂地形取16公里。重点是周围的自然村和农田。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现状的监测因子:SO2、NO X、PM10、TSP 预测因子:SO2、NO X、PM10 灰场、煤场的预测因子:TSP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该该案没有风向,看图上的布置,西边的自然村距离冷却塔太近,只有80米,噪声的扰民问题可能显得突出,调整意见:一是将煤场和灰场往自然村的下风向按置,二是将噪声污染重的车间和设备远离自然村,靠近农田,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三是在厂的西边的北边搞绿化带,减少噪声和扬尘。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S02、烟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石油类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放量 水重复利用率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重点:现有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情况,论述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保证性。

【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例题及答案

公路建设项目 模拟试题: 一、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 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徐州坝山热电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1) 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1) 1.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2) 1.3编制依据 (2) 1.3.1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基本组成 (2) 1.3.2法律、法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评价标准 (4) 1.5评价工作等级 (4) 1.6评价范围 (5) 1.7评价因子 (5) 2.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 (6) 2.1徐州市基本情况 (6) 2.2拟建电厂所在地基本状况 (6) 2.3拟建电厂主要污染物、污染源的排放量 (11) 2.3.1主要污染源 (11) 2.3.3拟建的污染防治措施 (11) 3.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2) 3.1大气环境资料来源 (12) 3.2现状监测 (12) 3.3大气现状监测资料 (12) 3.4排烟状况 (13) 4.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环境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14) 4.1大气污染源的预估 (14) 4.2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14) 5.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 5.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前提条件 (15) 5.2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15) 5.3预测模型及参数的选择 (16) 5.4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8) 6.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8) 6.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8) 7.清洁生产分析 (18) 7.1清洁生产措施 (19) 7.2烟气净化措施 (19) 8.环境影响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分析 (19) 8.1热电厂的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9) 8.2热电厂的假设项目文化效益分析 (19)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集与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复习题集及答案 填空题: 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指导性)。 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注意主体和受体识别的容)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大气自净能力:是指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7、清洁生产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0、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11、生态系统的定义: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过程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调节反馈)的调控过程。 12、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13、(水)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热力因子) 14、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 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 16、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 17、噪声痛阔定义及其指标(使人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值为:20Pa) 18、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二恶英类) 19、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500米) 20、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讲解学习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

第一、二章作业 教材P22: 2、3、4题 2、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功能的体现。 判断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预知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 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哪一个更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 导向功能: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以上三种都隶属于这一功能 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4、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现行的重要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明确的要求,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各种项目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开工建设之前,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部门不办理征地,银行不予贷款。 3)分类管理: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分级审批: 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授权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其他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来承担。 评价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甲、乙两级证书。 教材P35: 2、4、5题 2、根据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原则,可以确定的评价类别有哪几种?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5、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补充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几个工作等级?等级划分依据是什么? 将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 等级划分的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氨氮、COD、工业粉尘、工业1、“十五”期间6个主要污染控制指标:烟尘、SO 2 固体废弃物。 2、环境分类:⑴大气环境、⑵水环境、⑶土壤环境、⑷生态环境。 3、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的基本特征:⑴整体性与区域性、⑵变动性与稳定性、⑶资源性与价值性。 5、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除污染影响外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包括结构恶化和功能降低。 6、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7、环境影响的类别(按来源):⑴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同时同地 ⑵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推迟较远 ⑶累积影响 8、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⑴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⑵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⑶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10、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⑴环境质量评价、⑵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⑶环境影响后评估。 11、环境影响后评估:可以认为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⑴判断功能、⑵预测功能、⑶选择功能、⑷导向功能。 13、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⑴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⑵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⑶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⑷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4、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 1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含义:⑴这项制度是通过环评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中化泉州石化青兰山库区运营配套及海底管线登陆防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公 参 简 本 建设单位: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该研究所 2014年7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组成 (1)项目名称:中化泉州石化青兰山库区运营配套及海底管线登陆防护工 程 (2)建设单位: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属于填海工程 (4)地理位置:惠安县净峰镇杜厝村东北侧、福建联合石化青兰山库区与中化青兰山库区之间海域与陆域,位置见图1.1-1。 (5)建设工期:12个月。 (6)项目总投资:4703.96万元 (7)建设规模:三角地围堤工程(295.8m)机回填整平工程。 具体工程技术指标见表1.1-1。 表1.1-1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图1.1-1 工程地理位置图1

1.2工程建设方案 1.2.1 场地现状 拟建三角地块围堤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净峰镇杜厝村北,福建联合石化青兰山库区与中化泉州石化青兰山库区之间,陆域面积为1.5084 公顷,海域面积为3.5061 公顷。场地现状为土石堆填区,多处有开挖施工的痕迹,地面高程10~24m不等,临海一侧坡度较陡。目前场地内已建的项目包括排水管涵工程、海底管线工程及其登陆管线等。 本项目新建三角地块新建围堤工程北端与福建联合石化30万吨级码头及护岸衔接,南端与中化青兰山库区围堤相接。场地内已建有库区排海管涵、登陆管线及海底管线防护结构,详见图1.2-1。已建的登陆管线防护结构依托现有地形以海底管线为中心,南北长度各50 米,总长约100 米。 图1.2-1 三角地现状图 1.2.2 征海情况 本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约为5.2537hm2,其中填海工程占用海域面积为4.6957 hm2,管道用海变

环境影响评价多选题(作业)

环境影响评价多选题 1.类比法中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是指()。 A、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B、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C、生产管理及政策的相似性 D、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2.下列关于资料复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B、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 C、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D、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3.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核算要求算清的账包括()。 A、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B、工程本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 D、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4.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核算要求算清的账为()。 A、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B、工程本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 D、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5.下列这些污染源调查中,()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A、工业点源 B、工业非点源 C、山林非点源 D、城市非点源 6.对于工业非点源污染,应调查的内容包括()。 A、原料堆放方式 B、排放方式 C、主要水质参数 D、排放浓度及其变化 7.下面这些污染源的排放属于无组织排放的是()。 A、设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 B、机动车开过的道路扬尘 C、生产工艺过程具有弥散型污染物的排放 D、有害溶剂在空气中的蒸发或逸散 8.清洁生产指标分析中,下列指标可做定性评价的是()。 A、原材料指标 B、产品指标 C、资源指标 D、污染物产生指标 9.清洁生产指标分析中,下列()指标可做定量评价。 A、原材料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 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 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 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耗氧愈多,氧亏愈

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 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 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 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

环评作业

某A市到B市之间修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长127km,项目共投资30亿元,属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区域声级变化3~11dB(A)。其中两地都有火电厂,粉煤灰运回自己的贮存场,公路途经30余个村庄,且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公路修建桥梁一座,经过一条河流,河流下游7km处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公路穿过一条隧道。 问题:1.该项目噪声评价等级为几级简述理由。 一级评价。该高速公路为大型建设项目,沿线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多,声环境功能区为居民集中区,噪声影响声级变化幅度较大,且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本题考的是噪声影响评价导则的有关规定。学习时不仅要知道一级评价确定的或方式,同时要知道二级、三级评价确定的理由及方式) 2.营运中评价噪声影响,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 1)工程技术资料:公路路段、道路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 2)车流情况: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 3)环境状况:公路至预测点之间的地面类型,公路与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地形高差等。 4)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沿线公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采用的评价标准。 (在2005年环评师案例考试题中,两道生态类考题其中之一是高速公路案例,重点考了噪声预测所需技术参数及资料获取问题。但2008年又出了基本类似的问题。) 3.进行环评时,还需要收集哪些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资料 1)调查并收集野生动物名称(包括拉丁学名)、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分布、生境条件,包括栖息地、活动区、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区、迁徙路线及领地范围等。 2)调查并收集当地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要求,收集沿线有关发生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包括地形、坡度、当地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方面的资料,调查收集当地已采取成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4.保护耕地的措施(限6项)? (1)工程选线尽可能少占耕地2)采用低路基或以桥隧代路基方案 (3)利用隧道弃渣作路基填料,减少从耕地取土4)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耕地(5)保护土壤层,工程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植被恢复或重建(6)利用两地电厂粉煤灰用路基填料之一,减少从耕地内取土 (还有: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等。但本题限6项,答少或答多了均可能不得分,或酌情扣分。) 5.桥梁运营期间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1)桥梁营运期的风险主要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泄漏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污染; (2)提高桥梁建设安全等级; (3)建设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4)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5)限制车辆速度; (6)实施运输危险品车辆的登记和全程监控制度; (7)提出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首次在公路案例中考出环境风险是在20 06年的公路案例考题中。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试题中提出了公路经过跨河桥梁时应关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 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