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19.04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环境卫生文明作业行为规范(一)环卫作业人员应做到文明、清洁、安全和有序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二)环卫作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有完整的作业和检查记录。
(三)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时间,按时上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道路清扫保洁人员(含机扫车司机、随车的工人辅助清扫人员)作业时必须正确穿工作服、反光背心,戴安全帽,并保持着装干净、整洁,衣冠不整不得上岗作业。
其他环卫作业人员也必须按规定统一着装和佩证。
(五)清扫保洁作业人员要根据本路段的人流、车流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主动避开行人和车流高峰,以免发生意外。
在普扫和保洁作业时,清扫机动车道中央分隔栏路面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保证人身安全。
(六)各类环卫作业车辆(机动车)出车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方可进行环卫作业。
环卫作业车辆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作业。
(七)作业工具不得放置在花坛、绿化带内,或靠立在树和电线杆旁,暂时不用的工具应放置在垃圾收集车内或不显眼位置。
(八)作业人员在作业时,不得向窨井、花坛内扫倒路渣垃圾,不得焚烧树叶及各类杂物。
(九)各类垃圾收集车(含三轮车)应外观干净整洁,不得有明显污渍、牵挂物,停放时应与道路呈平行方向。
(十)垃圾转运时车辆要做到轻停放、轻开关门、轻上垃圾,尽量减少噪音扰民。
(^一)垃圾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做好车体覆盖,并打扫车辆箱体、轮胎,不得有牵挂物和漂浮物,杜绝二次污染。
(十二)垃圾桶、果皮箱要摆放整齐统一,做好容器及周边日常清洗工作,确保容器及周边路面见本色。
(十三)垃圾转运站要做到转运秩序良好,工完场净,确保周边干净整洁。
(十四)提前做好特殊天气作业准备,穿好雨衣和标志服,不得打伞作业。
(十五)认真做好各自管辖区域内的清扫保洁工作,作业期间不得坐岗、串岗、擅自离岗,如有特殊情况(上厕所、因急病等)需离岗时,应与邻近保洁员做好交接,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环境设计作业的理念是环境设计作业的理念是创造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美观舒适、功能合理的空间,以提升人们的居住、工作和休闲体验。
环境设计作业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特色,并结合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健康环境的空间。
首先,环境设计作业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元素,如阳光、风和水等,以创造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景观设计,将自然元素无缝融入到空间中,不仅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还能促进人们与自然的互动和平衡。
其次,环境设计作业注重人文因素的考虑。
通过了解居住者的需求、喜好和习惯等,将人的尺度和人的感知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在空间布局和装饰上,注重人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创造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光线、色彩和温度,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再次,环境设计作业注重功能的合理性。
根据不同空间的需求和使用目的,合理规划布局,使空间的功能分区明确,并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在办公空间中,注重工作效率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居住空间中,注重私密性和功能的合理性;在公共空间中,注重流线的同时减少人群拥堵,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
此外,环境设计作业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可持续性。
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技术要求,创造出安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的环境解决方案。
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作业的理念是通过融合自然与人文因素,注重功能和创新,创造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美观舒适、功能合理以及可持续的空间。
通过细心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健康环境的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环境保洁作业步骤环境保洁是指对环境进行清洁、整理和维护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和舒适的环境。
下面是环境保洁作业的一般步骤:1. 准备工作:- 确定需要进行保洁的区域和范围。
- 收集所需的清洁用具和材料,如扫帚、拖把、清洁剂等。
- 确保所有工具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垃圾清理:- 首先,清理垃圾和废物,将其放入适当的垃圾袋中。
- 分类垃圾,将可回收物品和其他垃圾分开。
- 将垃圾袋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回收中。
3. 地面清洁:- 使用扫帚清扫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
- 使用拖把和清洁剂清洗地板,确保彻底清除污垢和污渍。
- 对需要额外清洁的地方,例如厨房或卫生间,使用专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4. 表面擦拭:- 使用湿布或纸巾擦拭桌面、椅子、柜子等表面,以去除灰尘和污渍。
- 对需要消毒的表面,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或清洁剂进行擦拭。
5. 窗户和镜子清洁:- 使用玻璃清洁剂和纸巾清洁窗户和镜子表面。
- 注意清洁到每个角落,并确保无残留。
6. 卫生间清洁:- 使用清洁剂和刷子清洗马桶、洗手盆和浴缸等卫生设施。
- 擦拭墙壁、地板和镜子表面。
- 补充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7. 整理和装饰:- 整理家具和摆放物品,确保有序和整洁。
- 添加花卉、装饰品等,提升环境的美观度。
8. 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所保洁区域,确保保洁工作的质量。
- 随时修复和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运作。
以上是一般的环境保洁作业步骤,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
作业环境包括哪些内容作业环境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
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作业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安静的学习空间。
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学生需要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以便集中注意力,避免外界干扰。
在家里,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或者角落,远离电视、音响等可能会干扰学习的设备。
在学校,学生可以选择图书馆或自习室等安静的地方进行作业。
2. 舒适的座位和桌面。
舒适的座位和桌面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姿势,减少身体不适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可以选择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保持坐姿端正,避免长时间的弯腰驼背。
同时,整洁宽敞的桌面可以帮助学生摆放书籍、文具和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3. 足够的光线和空气。
充足的自然光线和新鲜的空气对学生的作业环境至关重要。
良好的光线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效率;新鲜的空气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清醒和专注,减少疲劳和困倦。
4. 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适当的湿度可以减少眼睛干涩和皮肤干燥的情况。
5. 学习工具和资源。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如书籍、文具、电脑、互联网等。
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应该提供这些学习工具和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6. 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完成作业的重要保障。
学生需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避免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对学习的干扰。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和家长、老师都应该重视作业环境的建设,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
它旨在降低工作环境中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和遵守这个制度。
2. 职责和义务:明确各个岗位在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并强调各个层级的责任。
3. 环境评估和控制措施:规定进行作业环境评估的频率和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喷淋系统、通风设备等。
4. 安全培训:规定所有员工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包括工作操作规程、紧急事故应对等。
5. 个人防护装备:规定员工在特定作业环境中必须佩戴特定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6. 事故报告和调查:规定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和调查程序,包括事故报告的时间要求、责任的追究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7. 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规定应急情况下的救援程序和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求救方式等。
8. 监督和监测:明确对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监测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和内部审核。
9. 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违反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10. 绩效评估:设立作业环境安全指标和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通过完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可以预防和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各种风险,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同时,制度的实施还有助于组织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二)一、绪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工作环境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如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等,这些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是现代企业的一项必要任务。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产生影响,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又称第一环境)次生环境和: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又称第二环境)。
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环境基因组计划:采用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某些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及人群易感性或耐受性的差异,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推动环境卫生学的发展。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在不同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等)上因受环境污染物影响而异常化的信号指标。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
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2.简述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答:自然环境:天然存在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3.简述环境因素的属性分类。
答: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1)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
(4)社会心理因素:又称社会文化环境。
环境分析作业环境分析作业:现代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环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
二、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现代工业和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气排放,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气污染会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并对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2.水污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废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污染了水资源。
水污染不仅造成水质恶化,而且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水生物死亡。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工业废弃物的不正确处置等行为都会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影响作物的生长,使农田资源浪费,而且有害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4.垃圾处理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恰当的垃圾处理方法往往导致垃圾填埋场的饱和和垃圾焚烧设备的超负荷运作,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三、解决方案1.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媒体、社区等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在经济上给予清洁能源以支持,以推动其发展和应用。
3.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
通过研发高效净化设备、环境监测技术等手段,减少排放和污染物的危害。
4.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法律和法规体系。
第一次:
1、水质指标COD和BOD各表示什么?分别叙述它们的定义和意义?
2、什么是活性污泥法?简述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
通常采用的曝气方法有哪些?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实施的基本方法。
4、试述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第二次作业:
1、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各自工艺分几段?各段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2、有机物的厌氧分解途径(图示和说明)
3、简述生物膜净化废水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处理系统主要有哪些种?各自什么特点?
4、简述A2/O法脱氮除磷工艺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大气二次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些?
2、双碱法烟气脱硫(FGD)的反应机理。
3、催化还原法脱硝的工艺有哪些类型?
4、什么是污染物的大气扩散?污染物的大气扩散过程与哪些因素有关?
5、什么是气温垂直递减率?实际大气圈层中气温垂直递减率有哪些表现形式?
6、什么是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大气污染物流管理1002班关晓宇学号:100505221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已知的约有100多种。
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
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反之,则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
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往可积聚到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降水虽可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如山区的山谷风,及城市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烟气运行时,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风面会发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区的污染。
烟气如越过丘陵,在背风面出现涡流,污染物聚集,也会形成严重污染。
在山间谷地和盆地地区,烟气不易扩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
特别在背风坡,气流作螺旋运动,最易聚集。
夜间,由于谷底平静,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易出现逆温,整个谷地在逆温层覆盖下,烟云弥漫,经久不散,易形成严重污染。
位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白天烟气随着海风和湖风运行,易形成“污染带”。
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
某A市到B市之间修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长127km,项目共投资30亿元,属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区域声级变化3~11dB(A)。
其中两地都有火电厂,粉煤灰运回自己的贮存场,公路途经30余个村庄,且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公路修建桥梁一座,经过一条河流,河流下游7km处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公路穿过一条隧道。
问题:1.该项目噪声评价等级为几级简述理由。
一级评价。
该高速公路为大型建设项目,沿线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多,声环境功能区为居民集中区,噪声影响声级变化幅度较大,且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本题考的是噪声影响评价导则的有关规定。
学习时不仅要知道一级评价确定的或方式,同时要知道二级、三级评价确定的理由及方式)
2.营运中评价噪声影响,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
1)工程技术资料:公路路段、道路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
2)车流情况:分段给出公路、道路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
3)环境状况:公路至预测点之间的地面类型,公路与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地形高差等。
4)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沿线公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采用的评价标准。
(在2005年环评师案例考试题中,两道生态类考题其中之一是高速公路案例,重点考了噪声预测所需技术参数及资料获取问题。
但2008年又出了基本类似的问题。
)
3.进行环评时,还需要收集哪些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水土流失的资料
1)调查并收集野生动物名称(包括拉丁学名)、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分布、生境条件,包括栖息地、活动区、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区、迁徙路线及领地范围等。
2)调查并收集当地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要求,收集沿线有关发生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包括地形、坡度、当地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方面的资料,调查收集当地已采取成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4.保护耕地的措施(限6项)?
(1)工程选线尽可能少占耕地2)采用低路基或以桥隧代路基方案
(3)利用隧道弃渣作路基填料,减少从耕地取土4)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耕地(5)保护土壤层,工程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植被恢复或重建(6)利用两地电厂粉煤灰用路基填料之一,减少从耕地内取土
(还有: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等。
但本题限6项,答少或答多了均可能不得分,或酌情扣分。
)
5.桥梁运营期间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1)桥梁营运期的风险主要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泄漏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污染;
(2)提高桥梁建设安全等级;
(3)建设桥面径流引导设施,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4)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5)限制车辆速度;
(6)实施运输危险品车辆的登记和全程监控制度;
(7)提出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首次在公路案例中考出环境风险是在20 06年的公路案例考题中。
在2006年的公路案例考试题中提出了公路经过跨河桥梁时应关
注哪些问题?实际上考的就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经过桥梁段时发生事故的环境风险问题。
2 007年考的公路案例其中一问要求指出公路营运期的水环境风险。
2008年又考了相似的内容。
可见对水环境风险的关注。
)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为减少工程取土场数量和取土量,除用电厂粉煤灰外,还可以考虑哪些利用方案?
尽可能利用电厂生产及其贮灰场的粉煤灰,还可以利用本项目隧道工程产生的弃渣,城市建设地基挖方、拆迁产生的砖瓦废石或其他工程建设产生的土石方,如水利工程等。
2.针对公路沿线受影响的村庄,列出5项环境保护措施。
(1)选线时尽可能绕避;
(2)拆迁移民;
(3)设置宽足够宽的乔灌草搭配的绿化带;
(4)设置声屏障工程;
(5)加装隔声窗;
(6)改变建筑功能或用途,居住用房转为商铺用房。
3.针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工程可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1)选线时就要充分考虑避开其栖息地,保护生境;
(2)施工营地等各类临时占地避开动物活动区;
(3)施工时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尽可能远离野生动物活动区;
(4)依法管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严禁施工人员偷捕盗猎;
(5)工程建设为动物迁徙留足通道,在通道处营造适合野生动物通过的自然环境。
4.桥梁施工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1)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
(2)施工扰动产生的泥沙对河流水质的污染;
(3)不利气象条件下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局地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
(4)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对周边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的生态影响。
5.结合本工程建设情况,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哪些行为?
(1)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工程;
(2)不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取、弃土场;
(3)不在水源保护区内冲洗施工车辆、设置施工营地、机修站、厕所等;
(4)不在水源保护区设置临时污水排放口;
(5)不在水源保护区设置收费站、服务区的永久污水排放口。
(回答此问题,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水源保护区的规定。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在工程分析中除题干所给内容外,还应了解哪些内容?
(1)工程征占地情况,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类型、面积,拆迁与砍伐情况;
(2)工程收费站、服务区、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内容;
(3)施工营地、物料堆放场、拌合站、水稳场等临时工程情况;
(4)路基工程土石方量、结构、挖方路段、填方路段,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等。
(5)工程供排水、交通、通讯等。
2.生态评价应为几级评价?给出现状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级评价。
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价区的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由于本工程生态评价为一级评价,现状调查应进行样方实测或遥感方法估测生物量数据、生物多样性数据,给出野生动植物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报告。
3.若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拌合站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哪些?
(1)拌合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2)沥青烟对空气的污染3)拌合过程中的噪声影响
(4)工程竣工后未利用的沥青渣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土壤和景观的不利影响。
4.分别给出施工期和营运期工程调查与分析的内容。
(1)施工期应针对沿线区域生态背景特点,分析施工工艺、施工时段、施工场站规模和布局、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及机械设备使用等开发建设活动对影响区域内生物因子(本工程涉及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生态影响过程,分析施工对生态敏感区(国家重点野生动物活动区)产生的生态影响。
(2)营运期根据项目方式、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和主导生态影响因子特点,分析项目营运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性质、强度、范围、方式和后果,明确长期营运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生态影响,特别是对国家级野生动物和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5.本工程替代方案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工程选线及其站场选址,项目组成和内容,高路基或是低路基方案,工艺技术、施工方式、工艺与布局、特别是跨河与穿越隧道选址与施工方式,生态保护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经过国家级野生动物活动区的避让与工程优化措施。
C�2s- �2T `7R n:widow-orphan; background: white'>(2)调查锅炉烟气排放情况,包括燃煤来源、煤质、含硫含灰量,锅炉类型、是否有消烟除尘环保设施,锅炉渣产生量及处理处置方式。
锅炉风机噪声源强及对周边敏感目标是否有影响,并进行必要的监测。
需对排放烟气是否达标及环保设施的效率进行监测。
(3)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包括产生量、类型、处理处置方式,是否符合生活垃圾填埋要求。
(4)绿化情况调查,绿化面积、覆盖率、主要植物种类,管理维护情况。
(考虑到公路的收费站、服务区均远离城镇,一般不对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如果服务区附设加油站,除对以上内容进行调查与监测外,重点需调查、监测油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还需调查环境应急措施与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