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民法典背景下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完善范兴龙4摘要:环境侵权纠纷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是侵权责任承担和损害赔偿的关键,我国立法和司 法领域一直在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因果关系,尚无具体法律适用标准,《民法典》亦未予以明确。
对此,应在环境侵权责任的认定中确立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即先由原告进行初步证明,再由法官审查并推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最后由被告进行反驳。
另外,也要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进行区别处理,找到类案处理的具体适用方法。
关键词: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关联性推定因果关系一直以来困扰着无数法官与学者,尤其是在环境侵权领域中更是责任认定和 损害赔偿的核心环节。
环境侵权纠纷自身的长期性、潜伏性和复杂性,导致因果关系难 寻、难证、难识别。
由于目前缺乏明确的法律适用标准,司法实践的混乱导致“类案不 同判”的现象长期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还会严重损害司法的 权威性和统一性。
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仅涉及 举证责任的分配和承担责任的确定,尚未对因果关系如何适用进行明确。
笔者通过实证分 析,在对有关理论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可供我国司法实践借鉴的一般方法。
―、我国环境侵权纠纷司法运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司法运作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为了探究我国目前有关环境侵权类案件中因果关系适用的情况,笔者从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选取了 200份民事裁判文书作为分析样本,H〕对因果关系的司法运作状况进行剖析。
**范兴龙,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助理,法律硕士。
〔1〕裁判文书分析样本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环境侵权审判典型案例选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5年版;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环境资源典型案例选编与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
81法律适用2020年第23期1.案件类型:水污染(80件)、大气污染(40件)和噪声污染(28件)的数量最 多,分别占40%、20%和14%。
法学评论(双月刊)2003年第4期(总第120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杨素娟Ξ内容提要: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包括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应适用推定原则对因果关系进行司法认定。
这种司法认定,虽然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必要的逻辑证明,但更加注重的应该是以法的正义、公平理念为指导的法的价值评判,并且,其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主题词:环境侵权诉讼 因果关系推定 理念与方法 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即以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确定加害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有利于确保环境侵权行为法之救济被害人目的的真正实现。
这已得到世界多国立法或司法判例的肯定,如德国、法国、日本等。
①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无“因果关系推定”的明确规定。
但是,环境法学界向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将因果关系推定视为环境侵权诉讼的一大特点,②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多起环境侵权案件的判决中也已肯定了对该因果关系推定原则的适用。
③同时,在民法法典化这一当今法学界最为炙热的话题研讨中,有关侵权行为法的构建,因果关系推定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④那么,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环境侵权诉讼中确立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所追求的法律价值是什么?其原则适用的方法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论述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证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确定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应以追求公平、正义之法律价值为第一要义,并以此基本理念为指导,采取多元化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
一、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及特点1.民事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其哲学意义而言,是一逻辑概念,指两个事实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本质的、必然的231Ξ①②③④在张新宝教授等负责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其第7、8条专门规定了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推定。
见,该“《建议稿》理由概说”一文,载于《私法》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以下。
遇到污染防治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论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论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为人类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带来严重的恶果即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在民法上构成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与一般的侵权行为不同,具有特殊性。
在当前的侵权责任法的制定过程中,对于如何构建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理论上存在着极大争议,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研究。
一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是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
侵权法的归则原则在整个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一定的归责原则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也决定着一定的责任构成、举证责任的承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
27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
过错责任原则,也称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最终要件的原则,受害人承担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过失的举证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也称无过失责任原则,在英美法中则被称为严格责任,是指不问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受害人只要证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并不是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而是其主观上的过错对于侵权行为的认定不产生影响。
对于环境侵权行为到底应当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理论上对此产生了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责任,36而过错推定责任的实质为过错责任;有的学者认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为无过错责任。
《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是关于侵权归责原则的一般规定,即一般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环保案件作为维护环境正义、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环保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疑难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环保案件的概念、类型、法律依据以及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保案件的概念与类型1. 概念环保案件,是指涉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案件,包括环境侵权纠纷、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等。
环保案件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类型(1)环境侵权纠纷:指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如大气污染侵权、水污染侵权、固体废物污染侵权等。
(2)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指环境保护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
(3)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维护公共利益,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二、环保案件的法律依据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措施和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针对不同污染领域,分别规定了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法律责任。
2. 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3)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适用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三、环保案件中的疑难法律问题1. 环境侵权纠纷案件的证据认定问题(1)环境污染损害鉴定难: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鉴定机构专业性要求高,鉴定过程复杂,导致鉴定结果难以认定。
(2)因果关系认定难:环境污染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特别是慢性环境污染,损害发生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时间、空间关系难以判断。
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问题评析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问题评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侵权案件也日益增多。
环境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问题引起了社会对环境保护和法律制度的关注。
本文将对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问题进行评析,并列举了几起相关的案例。
环境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问题是指侵权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的问题。
环境侵权行为是指对环境造成实际或潜在损害的行为。
环境损害是指因环境侵权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不良影响。
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的问题通常是争议的焦点。
判定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性质、频率和程度,环境损害的性质、程度和时间等。
有时候,因果关系并不是非常明显,需要法院对证据进行论证和分析。
以下列举若干环境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问题:1. 江苏张家港市利港化工公司挥发性有机物超标排放案江苏张家港市利港化工公司因为挥发性有机物超标排放而被判罚。
该公司在工业园区内的生产车间通过通风口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导致周边居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症状。
法院认定了该公司的排放行为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并判处了公司罚款和停产整治等处罚。
2.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佳通医院废气超标排放案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佳通医院因为废气超标排放而被行政处罚。
该医院为了节约成本,将废气通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
法院认定了该院的排放行为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并判处了该院罚款和停业整治。
3. 广东广州市鹭江医院非法倾倒医疗废物案广东广州市鹭江医院因为非法倾倒医疗废物而被判罚。
该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医疗废物被非法倾倒到周围的草坪和河道中。
法院认定了医院的行为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了实质性的危害,并判处了医院罚款和停业整治。
上述案例显示,环境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问题是复杂而严峻的。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应该强化环境侵权行为的打击和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加强环境维护和监测工作。
试析审判实务中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关于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都规定了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因果关系举证责任自始至终均由加害人承担①;更有学者撰文论证了现行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倒置的合理性②。
不过,也有的学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实质上只规定了与日本“间接反证法”相似的因果关系推定法③。
还有的学者认为,笼统地将因果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并将其称之为举证责任倒置容易带来混乱④。
鉴于理论界对环境侵权案件的因果关系认定没有达成统一看法,笔者试先理论分析因果关系推定与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的关系,进而以环境侵权审判实例为视角讨论审判实务中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
一、什么是推定关于推定的概念,理论界没有一种通行的定义⑤。
有学者认为,“推定”可以被定义为某一事实为基础事实,另一事实为推定事实,在基础事实已被证据证明而推定事实未能被证据证明的情况下,依据法律直接规定或法官按照经验法则所确立的两个事实间的充分条件关系(即常态关系),认定推定事实的一种特殊证明⑥;所谓推定,是一种证据法则,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由法官(或陪审团)依照经验法则,在诉讼全过程中,根据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当某一事实存在时,推出另一事实存在的假定⑦;推定是指,立法者根据社会政策以及立法技术的需要,或者司法者按照经验法则或逻辑规则在确认某一基础事实的条件下对另一事实进行的推论或假定⑧。
综上学者观点,就推定的实质内容而言,这些概念并无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简言之,推定是由某一既存事实推出另一相关事实存在的一种假定。
而更准确的说,以上学者对“推定”所下的定义,其内容实质是对“事实推定⑨”所下的定义,其推定的起点、终点均为“事实”,分别为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
英美法系国家学者通常将推定分为: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和可反驳的事实推定,但也有学者认为,还应当划分为可反驳的推定和结论性的推定或者强制性的推定和允许性的推定⑩。
简论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因果关系认定环境监管失职罪,是指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检察院反渎部门在本罪的侦查过程中,认定环境监管工作人员不作为行为与造成的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是正确认定本罪并追究刑事责任的基础,也是本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重要部分。
因此,对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的特点因环境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存在严重不负责行为,导致污染主体污染行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需要刑法予以惩罚与规制。
结合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总结出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本罪因果关系属于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所谓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是指存在于不作为犯罪行为与它所引起的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有学者认为不作为不具有因果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不作为因果关系是一种法律拟制关系,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不作为犯罪存在因果关系基本都是持肯定态度。
“准因果关系说”认为,事实上不作为本身对结果并不具有原因力,不作为犯罪之所以有因果关系存在,只是一种假设,从而把不作为因果关系视为一种拟制的因果关系。
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环境监管失职罪以特定职责为前提,由于环境监管人员没有履行或者没有认真、全面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义务,为其他行为人污染环境的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结果的产生。
因此本罪符合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特点:其一,环境监管人员负有特定的环境监管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职责,却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其职责;其二,环境监管人员的失职行为并不当然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需要与他人的污染行为相结合,外来因素的介入,致使本罪因果关系链条并不直接。
(二)危害结果的原因多样化环境监管失职罪往往表现为一果多因的因果关系,其并不能脱离危害结果而单独存在。
因果关系是认定环境污染侵权的关键李进【案情简介】原告:平湖师范农场特种养殖场。
被告:嘉兴市步云染化厂。
被告:嘉兴市步云染料厂。
被告:嘉兴市步云化工厂。
被告:嘉兴市向阳化工厂。
被告:嘉兴市高联丝绸印染厂。
被告嘉兴市步云染化厂、嘉兴市步云染料厂、嘉兴市步云化工厂、嘉兴市向阳化工厂、嘉兴市高联丝绸印染厂,均是嘉兴市郊区步云乡、村办企业,分别创办于1985年至1993年之间,主要生产染料中间体及丝绸、化纤印染。
期间生产中间体和染料产量遂年大幅增加,1994年比1990年染料和中间体分别增长20倍和2倍多。
五被告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并直排或渗漏进入河道污染水域,为此,嘉兴市郊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于1995年4月8日对嘉兴市步云染化厂、嘉兴市步云染料厂、嘉兴市步云化工厂、嘉兴市向阳化工厂超标排污进行了各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原告平湖师范农场特种养殖场系平湖师范校办企业,位于平湖市钟埭镇西片,与嘉兴市郊区步云乡交界处,距五被告下游约六公里,在五被告排放污水污染区域内。
原告于1991年经批准开办,主要经营美国青蛙的育种及销售,被中国特种经济动植物协会筹委会选为美国青蛙的育种基地。
原告自1994年4月起发现饲养的美国青蛙蝌蚪开始死亡,至9、10月间绝大部份死光,直接经济损失231408.96元。
原告认为青蛙蝌蚪死亡是由于五被告的水污染造成,但未能提供直接有力的证据予以证实蝌蚪即死于水污染。
原告平湖师范农场特种养殖场诉称,原告住所位于平湖市钟埭镇宝云村西边,与嘉兴郊区步云乡相邻,属平湖师范校办企业。
1991年4月批准建立特种养殖场。
1992年又成为平湖市“一优二高”农业示范场。
有养蛙场1万平方米,是美国青蛙育种基地。
原告在1993年冬自留过冬大蝌蚪8万多尾,又在1994年3月向外单位购进过冬美国青蛙蝌蚪13.6万尾。
自1994年5月至1994年9月共产卵566窝,育成冬令蝌蚪250多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