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血肿(一)发生原因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使操作者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漏,造成血肿,尤其是老年人脆性、大弹性差的血管。
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导致管周血液漏出,而导管皮肤入口处又被封闭,致血液潴留皮下。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二)临床表现一般血肿不会很大,也不容易引起大出血,只是穿刺局部隆起,如血肿较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
(三)预防及处理1.充分熟悉所穿刺深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之相伴行的动脉间的解剖关系,根据解剖特点进行操作;对于新操作者应加强训练,穿刺方法一定要准确,防止盲目乱穿刺出现血肿。
2.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需确认所进入的血管为静脉,方可插入扩张器。
否则,如误入动脉,又使用扩张器,则更易引起出血。
3.严格掌握穿刺的适应症,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禁作次项操作。
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局部加压按压,时间3~5分钟。
4.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以避免出现血肿;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5.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肩背部垫枕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作。
6.穿刺成功后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可慢慢旋转穿刺针,使针的斜面朝向心脏方向,针稍稍退出再置入导丝或稍前进再置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
7.已形成血肿者,根据血肿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二、导管感染(一)发生原因1.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3.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后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中心静脉置管(CVC)是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胃肠外营养(TPN)、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等。
【并发症】导管脱出及移位【发生原因】1.无菌敷料面积过小,粘性不够,特别在敷料潮湿后容易脱落,从而使导管脱出。
2.在如厕或穿脱衣服时常不慎导致导管脱出。
3.患者入睡后,在翻身或移动时无意识拉出导管。
【临床表现】回抽血及输液不畅,局部水肿,液体外漏。
【预防及处理】1.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
2.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沿导管向心端揭开敷料。
3.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
4.加强巡视。
【并发症】导管堵塞或折管【发生原因】1.静脉导管扭曲或受压。
2.静脉导管内血液凝固。
3.药物沉淀或大分子溶质(如脂质)沉积。
4.疾病因素:血液呈高凝状态,高血压,肿瘤压迫等。
5.长时间留置导管的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回抽无回血,导管堵塞还可出现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远端可出现血循环障碍。
若堵塞导管的血凝块脱落发生栓塞,可使受累部位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减退,甚至组织坏死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2.堵管时不能强行冲注,以防栓子脱落。
3.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折叠、扭曲、受压。
4.采用脉冲式封管用稀释的肝素液封管,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5.正压接头的使用。
6.防止血液反流,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滴速停止,血液倒流。
【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原因】封管不彻底,导致血液回流;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滴空,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穿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后护理中心静脉置管(CVC)是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胃肠外营养(TPN)、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等。
【并发症】导管脱出及移位【发生原因】1.无菌敷料面积过小,粘性不够,特别在敷料潮湿后容易脱落,从而使导管脱出。
2.在如厕或穿脱衣服时常不慎导致导管脱出。
3.患者入睡后,在翻身或移动时无意识拉出导管。
【临床表现】回抽血及输液不畅,局部水肿,液体外漏。
【预防及处理】1.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
2.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沿导管向心端揭开敷料。
3.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
4.加强巡视。
【并发症】导管堵塞或折管【发生原因】1.静脉导管扭曲或受压。
2.静脉导管内血液凝固。
3.药物沉淀或大分子溶质(如脂质)沉积。
4.疾病因素:血液呈高凝状态,高血压,肿瘤压迫等。
5.长时间留置导管的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回抽无回血,导管堵塞还可出现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远端可出现血循环障碍。
若堵塞导管的血凝块脱落发生栓塞,可使受累部位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减退,甚至组织坏死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2.堵管时不能强行冲注,以防栓子脱落。
3.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折叠、扭曲、受压。
4.采用脉冲式封管用稀释的肝素液封管,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5.正压接头的使用。
6.防止血液反流,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滴速停止,血液倒流。
【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原因】封管不彻底,导致血液回流;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滴空,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穿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临床表现】患侧肢体、颈部、锁骨下皮肤有肿胀疼痛感、紫绀、皮温降低、肩周不适等症状。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留置时间长(最长可达1年)、操作简单、操作危险性低,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长期(5天~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1 、导管堵塞:原因①导管被夹闭;②导管打折;③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④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25U/m1)冲管,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2]。
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
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方法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3]。
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
2 穿刺点渗血、水肿:原因①穿刺针过粗;②病人凝血功能异常;⑧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预防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
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4]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处理方法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3 静脉炎:原因①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②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⑧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预防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
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
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硫酸镁湿敷。
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
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PICC置管后的静脉炎并发症及处理静脉炎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PICC置管导致的静脉炎多为机械性静脉炎。
1.机械性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置管后72h内,由PICC刺激或损伤血管内膜所致。
(1)临床表现: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有时可以表现为局限症状,出现穿刺点上方局部的红、肿、疼痛及硬结,病人不敢活动肢体。
(2)原因:选择的导管过粗;送管速度过快,操作不熟练;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或不活动;导管材质过硬;在肢体的关节部位置管;原有血管损伤,如曾经使用化疗等刺激性药物。
(3)预防。
①及早选择并使用合适的血管通路器材,如需中长期化疗的病人及早留置PICC。
②选择合适的导管,材质好的导管组织相容性好,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小,应避免选择材质过硬的导管。
③选择合适的血管留置,尽量选择贵要静脉置管;置入导管时匀速缓慢送管。
④穿刺部位以上肢体热湿敷:每次30min,每天3次,共3~5d。
⑤沿血管走向涂厚层喜辽妥软膏或如意黄金散。
⑥沿血管走向粘贴水胶体敷料至其自行松脱。
⑦抬高患肢,首日应减少穿刺肢体活动,有利于穿刺点愈合,次日应鼓励病人活动(握拳松拳)并完成自我日常生活活动,避免大幅度活动,活动量因人而异。
⑧B超下置管:B超下置管可减轻血管损伤,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⑨肘上置管不限制弯肘动作,肘下置管适当减少弯肘动作,躺卧时尽量避免压迫穿刺肢体。
(4)处理。
①静脉炎症状发生后,要抬高患肢,前臂置管病人避免肘关节活动,适当增加手指的精细、灵巧活动或握拳松拳动作。
②沿血管走向粘贴水胶体敷料。
③继续热湿敷、涂厚层喜辽妥软膏或如意黄金散等。
④机械性静脉炎经处理3d不缓解,可考虑拔除导管。
2.化学性静脉炎(1)原因: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上腔静脉内,输注刺激性药液损伤血管内膜所致;手套上的滑石粉黏附在导管上带入血管内刺激所致。
(2)预防及处理:保证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中下段;冲洗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或使用无粉手套。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1.发热反应①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②插入导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③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
适时更换输液管。
④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⑤如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
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⑦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⑧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⑨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①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③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④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
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
⑤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⑥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①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
深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主讲:何祝华
一.颈内V:
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部压迫。
2.误穿动脉:常见误穿颈动脉、锁骨下A,处理:拔出穿刺针,指压20min,否则易并发血肿。
3.气胸、血气胸:较锁骨下少见。
原因:a患者不配合;b胸廓畸形,胸膜粘连;c穿刺点低。
临床表现:a.局限性气胸:无症状,可自行闭合。
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低,胸部cR片确诊。
预防及处理:防止穿刺点过低,避免扩皮器进入太深,发生后按一般气胸处理。
4.空气栓塞:少见,但可致命。
临床:突发呼吸困难、缺氧。
诊断:心尖部可闻及水轮样杂音。
超声检查有助诊断。
注意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鉴别如心梗、肺梗、心律失常、心脏填塞等。
处理:a左侧头低位,b经皮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c呼吸循环支持,高浓度吸氧。
5.感染:远较股静脉低,长期留置可增加感染机会。
临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尤其是透析过程中。
局部压痛、炎症反应。
白细胞数目增高,血培养阳性。
处理:严格无菌操作,确诊后立即拔管,导管培养,抗生素治疗。
6.心律失常:
原因:导丝插入过深或导管过长。
临床:多为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且为一过性;存在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有时可引起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预防:有严重心脏疾病患者,应避免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7.窒息:
原因:穿刺过程中损伤颈内静脉后压迫不准确,或误穿动脉后继续操作造成大出血,压迫气管(是穿刺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皮下血肿进行性或急骤增大,短时间内压迫气管,造成窒息至死。
处理:对持续性增大的血肿切开皮肤减压并压迫或缝合出血点;如患者已出现严重的窒息症状,应及时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
尽量避免置管当天透析,如确实需要透析,采用无肝素。
8.导丝断裂或导丝留在血管内:
原因:操作不当,或患者不配合。
处理:血管外科或介入处理。
二.股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部压迫。
如果是后腹膜大血肿,需外科处理。
其余同颈静脉。
三.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处理:
1.血气胸:是较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预防及处理:穿刺时尽量避免刺破胸膜,一旦出现该并发症,立即拔管,严重者胸腔引流。
2.上腔静脉或右心房穿孔、纵膈血肿、心脏压塞:主要与解剖变异,导管质地较硬,不光滑,扩张器进入过深有关。
3.心律失常:同颈内V。
4.胸导管损伤:胸导管汇入左侧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连接处,在左侧穿刺时偶可引起乳糜胸或淋巴瘘,有时可见乳状液体从穿刺部位漏出。
5.锁骨下静脉狭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意义大。
原因:锁骨下静脉内膜增生、肥厚和(或)血栓形成。
表现:轻度狭窄一般无症状,但如果在该侧建立动静脉内瘘后,由于回流量增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狭窄重者可直接引起同侧上肢水肿。
处理:可将内瘘结扎或在狭窄的静脉处应用球囊扩张或放入支架。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一颗心,便在另一颗心的相随里静好。
春光无限温柔地洒满山川,我愿,生命里所有的远方,都开满春天的芬芳,待一轮明月悄悄爬上西窗,归来的都是安详。
三月,阳光明媚,草色青青,小鸟儿也灵动了起来,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
这样的日子,适合出去走走,吹吹风,赏赏春天的美景,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一种快乐。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样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