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六大类食物
- 格式:ppt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12
湘科版科学六上《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本章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并掌握它们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营养成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食物营养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掌握它们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食物营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和食物来源。
2.难点: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图片和营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营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食物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3.实例分析:分析常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让学生掌握它们的食物来源。
4.实践活动:设计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分布和作用。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健康饮食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健康饮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合理搭配食物。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健康的饮食计划。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学习了健康饮食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讲解每一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这是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颇丰。
六、教学拓展1. 食物中的营养与健康:引导学生了解营养过剩和不足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2. 食物标签解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来源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 教学难点: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平衡饮食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素。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介绍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食物来源,以及摄入过多或过少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平衡饮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平衡饮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例如,通过观察面包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了解淀粉的分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日常饮食中的食物,识别其中的营养物质,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七、学生活动设计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2. 个人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为期一周的食谱,注意平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八、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体必备的六大类基本食物及饮食原则来源:二毛照护据营养学会统计,对于健康的影响力,「营养」占70%,生活方式占20%,其他因素共约10%。
许多疾病的恢复和疗养,更是与「营养」息息相关。
因此,照护者必须对食物营养及疾病营养疗养有所了解,才能给予家人妥善的营养照顾。
面对种类繁多的食物,究竟如何选择才能充分获得各种营养素呢?答案是,每日从下列「六大类基本食物」中,均衡且多样化地摄取所需「份量」。
六大类基本食物1 奶类➤作用:奶类可提供钙、维生素B2及优质蛋白质,其主要功能为建构组织。
➤建议摄取量:每人每日1-2杯。
2 豆、鱼、肉、蛋类➤作用:豆、鱼、肉、蛋类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群、矿物质(铁、铜、锌)营养素,具有建构组织及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
➤建议摄取量:每人每日选择5份搭配。
➤选择标准:以富含植物性蛋白质的黄豆制品,以及低脂肪含量的肉类,如鱼类、去皮的禽肉和精瘦肉类为佳。
3 全谷根茎类➤作用:全谷根茎类可提供糖类及膳食纤维,同时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而没有胆固醇,油脂含量也很低,适合作为每日的饮食基础。
➤建议摄取量:每人每日2.5-3碗。
➤选择标准:建议三餐中至少有一餐吃糙米、杂粮或全麦等全谷类。
4 植物油与坚果种子类➤作用:油脂类可提供身体必需脂肪酸、能量,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以及调节生理机能。
➤建议摄取量:每人每日油脂4-5茶匙,再加1份(约1茶匙油脂)坚果类。
➤选择标准:除了椰子油以外的植物油(椰子油含高量饱和脂肪酸,对健康不利),而且每天应包括1份坚果种子类,如芝麻、花生、腰果等。
5 蔬菜类➤作用: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建议摄取量:每人每日3碟,其中至少1碟为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
➤选择标准:蔬菜类大致分为红、橙、黄、绿、蓝、紫、白等七色,不同颜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及植物性化学成分,所以应尽量多样化摄取,广泛选择各种颜色的时令蔬菜,养成「彩虹摄食原则」。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知道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能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关注饮食营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分析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第二课时: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摄入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素的摄入标准和平衡原则。
3.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食物。
第三课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2. 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 学习如何辨别和选择安全的食品。
第四课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1. 导入: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制定膳食计划。
3. 分享优秀的膳食计划案例。
第五课时: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 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学习健康饮食的习惯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物中的营养》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膳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学会使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工具,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注重饮食搭配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2. 营养成分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4. 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
难点: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及工具的使用,膳食搭配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 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工具,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讲解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运用营养成分分析工具的能力。
3. 学生设计的合理膳食方案。
4.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图片、实验材料、营养成分分析工具、膳食搭配指南。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实践法:学生使用营养成分分析工具,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膳食设计心得。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六大营养补脑食物谁不希望脑子能更聪明一些?于是不少人纷纷花大钱买保健品,却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补脑食物,这岂非舍近求远。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类营养补脑食品。
鱼:鱼肉脂肪中含有对神经系统具备保护作用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健脑。
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一顿鱼,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和青鱼的人,与很少吃鱼的人相比较,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要低很多。
吃鱼还有助于加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全麦制品和糙米:增强肌体营养吸收能力的最佳途径是食用糙米。
糙米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对于保持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大蒜:大脑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要想使葡萄糖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有足够量的维生素B1的存在。
大蒜本身并不含大量的维生素B1,但它能增强维生素B1的作用,因为大蒜可以和维生素B1产生一种叫“蒜胺”的物质,而蒜胺的作用要远比维生素B1强得多。
因此,适当吃些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变为大脑能量。
鸡蛋: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D、B等,适于脑力工作者食用。
核桃和芝麻:现代研究发现,这两种物质营养非常丰富,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因此,常吃它们,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分子较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排除血管中的杂质,提高脑的功能。
另外,核桃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对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松弛脑神经的紧张状态,消除大脑疲劳效果很好。
水果:菠萝中富含维生素C和重要的微量元素锰,对提高人的记忆力有帮助;柠檬可提高人的接受能力;香蕉可向大脑提供重要的物质酪氨酸,而酪氨酸可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并能提高人创造能力。
食物中的补脑高手香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钾离子的含量较高,另外香蕉中还含有一种能够帮助人体制造“开心激素”的氨基酸,可减轻心理压力,常吃香蕉补脑很有帮助。
此外,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钙、氨基酸等多种营养,也是补脑的佳品哦!肥肉:含有丰富的磷脂,是构成神经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
青少年飲食指南~認識六大類基本食物我們人體每天需要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供給我們各種不同的營養,有均衡的飲食,才能長得健康強壯。
現在我們就來認識六大類基本食物。
第一類:五穀根莖類(3~5份)~主要提供醣類、植物性蛋白質及維生素B。
如:米飯、麵包、蛋糕、餅干、饅頭、麵條、玉米、蕃薯、芋頭、米粉、冬粉、蓮子、粟子、菱角、馬鈴薯等。
第二類:奶類(1~2杯)~主要提供鈣質、蛋白質及維生素B2。
如:鮮奶(全脂、低脂、脫脂)奶粉(全脂、低脂、脫脂)乳製品(如發酵乳、乳酪等)。
第三類:肉、魚、豆、蛋類(4份)~主要提供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
如:雞肉、鴨肉、牛肉、豬肉、肝、心、腰子、香腸、魚、蝦、蛤、黃豆、毛豆、豆腐、豆漿、雞蛋、鶉蛋等。
第四類:蔬菜類(3碟)~主要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深綠、黃、紅色含量較豐富)如:蕃薯葉、空心菜、芥藍菜、菠菜、青椒、茄子、蘆筍、高麗菜、蕃茄、洋蔥、胡蘿蔔、青江菜、白蘿蔔等。
第五類:水果類(2個)~主要提供維生素C、維生素A、醣類及纖維質。
如:橘子、檸檬、柳丁、木瓜、芭樂、芒果、鳳梨、香蕉、葡萄、香瓜、梨子、西瓜、荔枝、蘋果、草莓等。
第六類:油脂類(2~3湯匙)~主要提供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
如:沙拉油、黃豆油、豬油、麻油、花生油、肥肉、奶油、花生、瓜子、腰果、魚肝油等。
六大營養素醣類1.是最主要的熱量來源,每天所需的熱量應有60~65%來自於醣類。
2.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分為單純性碳水化合物,包含單醣(如葡萄糖、果糖) 及雙醣(如蔗糖、麥芽糖)。
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即多醣,例如:澱粉、纖維素等。
3.食物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很容易消化,讓身體快速得到熱量。
4.澱粉存在五穀根莖類食物中,消化的時間比單醣久,能平穩持續提供身體熱量。
5.纖維素存在於蔬菜、水果、全穀類中,雖然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可以促進腸的蠕動,幫助排泄。
蛋白質1.是建構和修補身體組織的主要營養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健康,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颗苹果,提问:苹果里有什么?学生回答:苹果里有水分、糖分、维生素等。
2.课堂探究活动一:认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教师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活动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种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等。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食物中的营养。
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如鸡蛋中的蛋白质、牛奶中的脂肪等。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份食谱,让学生分析食谱中的食物是否营养均衡。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爱身体健康。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的一日三餐,分析饮食是否营养均衡,提出改进意见。
2.收集资料,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身体健康,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物中都包含哪些营养物质吗?学生回答: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些营养物质都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蛋白质可以帮助我们长高,脂肪可以提供能量,维生素有助于身体健康。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这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认识到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了解不全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但同时可能会觉得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形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难点: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食物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制作课件,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并通过实例说明每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样本,验证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如:用显微镜观察蔬菜中的维生素C,用试剂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等。
具有补钙功能的食物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 1.奶类和奶制品。
如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等。
这是对于人体最有效、最安全,同时也是最科学的补钙食品。
奶类本身的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正常人每天坚持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再配合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就可以基本满足对于钙量的需求。
其他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也可以选择。
2.豆类和豆制品。
有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长期食用可以获取丰富营养同时预防骨质疏松。
除了豆类制品,常吃河、海产品,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
同样可以达到补钙的目的。
3.坚果类食物。
这类食品包括杏仁、花生、松子等,因为其中富含丰富的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大量钙质,有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能够坚固骨骼、增强体质。
如果通过上述食品还不能满足身体所需,再考虑选择适当的产品进行补钙也不迟。
4.肉类与禽蛋。
如羊肉、猪脑、鸡肉、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猪肉松等。
5.蔬菜类。
有芹菜、油菜、胡萝卜、萝卜缨、芝麻、香菜、雪里蕻、黑木耳、蘑菇等。
6.水果与干果类。
包括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杏脯、橘饼、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莲子等。
2)补钙除了合理选择钙制剂之外,多晒太阳、均衡营养、科学烹调等也很重要。
日常有许多食物可供钙源补充。
1.补钙产品如何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补钙产品大军中,人们经�;岜磺看蟮男 ナ扑 盏迹 胩粞〕鍪屎献约旱摹⒖蒲в行У牟垢撇 肥凳舨灰住W艿睦纯矗 ≡裰 冉细叩拇蟪 撇 返谋O章室 哂谄渌 放啤F浯危 诓垢频耐 币 钩湮 谼,维生素D可以提高钙的吸收率,有效帮助钙在人体内的吸收,增加补钙疗效。
2.补钙还需多晒太阳多运动除了上述介绍的补钙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以外,为了更好地吸收钙质,我们还应该配合补钙做一些辅助工作:平时多晒太阳,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增加体育锻炼,多多活动骨关节,做肌肉抻拉练习,能够改善骨骼肌的营养状况,提高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