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个体行为规律2h(二)
- 格式:ppt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所谓关键发展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受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4、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6、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7、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8、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9、被有些专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论证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一、前言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涉及到人类认知、情感、动机、性格等多个方面,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二、认知规律1. 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感知过程中存在以下规律:(1)选择性注意:人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2)近似原则:人们在感知物体时,会根据其形状和大小进行近似判断。
(3)上下文效应:人们在感知物体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 记忆记忆是指将外部信息加工储存起来,并能够回忆出来的过程。
记忆过程中存在以下规律:(1)编码效应:对于同样的信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码,其记忆效果也不同。
(2)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记忆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衰退,而在一定时间后则会趋于稳定。
(3)干扰效应:新的信息会与旧的信息相互干扰,导致记忆出现错误。
3. 思维思维是指对外部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思维过程中存在以下规律:(1)概念形成:人们通过将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形成概念。
(2)创造性思维: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和产生新的想法。
(3)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规律,演绎则是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
三、情感规律1.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通过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情感表达存在以下规律:(1)本能反应:人们在面对某些情境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情感反应。
(2)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某些情感表达方式的接受度不同。
(3)非语言因素:除了语言外,面部表情、手势、声音等非语言因素也能够传达情感信息。
2. 情感调节情感调节是指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帮助来改变自己的情感状态。
情感调节存在以下规律:(1)认知重构:通过重新评估某个事件,来改变自己对于该事件的情感反应。
个体行为课件 (二)
个体行为课件
- 什么是个体行为?
- 个体行为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特点。
-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遗传因素:个体的基因决定了其天赋和潜力。
-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个体经验:个体的经验会影响其行为方式和决策。
- 个体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 情感行为:包括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调节等。
- 认知行为: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 行动行为:包括动作、反应和行为选择等。
- 个体行为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儿童期:个体行为开始发展,主要是基于天赋和环境刺激的反应。
- 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开始独立思考和
决策。
- 成年期:个体行为趋于稳定,但仍会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 如何改善个体行为?
-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如乐观、自信、感恩等。
- 提升认知能力,如学习、思考、阅读等。
-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运动等。
- 个体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 个体行为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个体行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 个体行为的发展和完善是人类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