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行为
- 格式:pptx
- 大小:630.61 KB
- 文档页数:61
第二章个体行为案例2--1:张林的职业生涯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
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
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
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
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
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
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
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
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心理咨询诊断纪录详见教材P74--77)思考题:1、张林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他的个性及需求是什么?2、他现在的工作和过去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他?还有其他什么工作适合他吗?3、张林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存在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从文中看,张林是一位工作稳定、从事推销行业的中年男性。
他虽然几次调换岗位并小有成就,但他并不得志。
他对目前的推销工作是基本适应的,但与他的某些个性倾向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当前的职业对他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他的个性按照麦迪的个性性格类型属外向、高忧虑型,具有多血质气质。
他的外向、独立理智的个性使他对当前的工作是能胜任的,但他多年形成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与他所在的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不择手段的做法发生矛盾,而且他自己对单位给的报酬也不甚满足,所以产生苦恼。
张林的需求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努力寻找独立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希望有较高报酬的并且不与自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工作。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二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二)第二章个体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D 5.C 6.C 7.B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气质B.能力C.个性 D.性格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自我B.本我C.超我D.以上都对4.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A.莱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5.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天才 D.人才6.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A.理智型 B.增绪型C.意志型 D.中间型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二、多项选择题1.AC 2.ABCDE 3.ABCDE 4.AC 5.ACD 6.ABCE 7.ABC 8.ABD 9.ACDE 10.ABCDE 11.ABCD 12.ABCDE 13.ABC 14.ABC1.影响人的行为的两大因素(AC )。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D.生理因素 E.人群团体因素2.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B.有原因的C.有目的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3.个性的特点是(ABCDE )。
A.社会性B.组合性C.独特性D.稳定性E.倾向性4.个性影响因素主要有(AC )。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D.文化传统E.社会阶级和阶层5.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ACD )。
A.阿尔波特 B.莱格C.艾森克D.卡特尔E.弗洛依德6.希波克拉特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BCE )。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 D.黑胆汁E.抑郁质7.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