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逻辑学讲义九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47
逻辑学讲义逻辑学讲稿第⼀章绪论第⼀节逻辑学的对象⼀、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词是由英⽂logic的⾳译。
它来源于古希腊语“λoros(logos)”(逻各斯),愿义指思想、⾔辞、理性、规律性等。
古代西⽅学者⽤“逻辑”来指称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
我国古代和近代学者曾⽤“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辩之学”、“名理”、“理则学”、“伦理学”等表⽰“逻辑”,到20世纪才逐渐通⽤“逻辑”这⼀译名。
在现代汉语⾥,“逻辑”是个多义词。
例如:(1)“研究中国⾰命的逻辑”。
这⾥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只有感觉的材料⼗分丰富和合于实际,⼈们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
这⾥的“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为了搞好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学点逻辑是⼗分必要的。
这⾥的“逻辑”是指逻辑学。
逻辑学通常叫做“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等,简称“逻辑”。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发展。
其中,传统逻辑的奠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多德。
我们讲的逻辑学就是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是指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
⼆、思维和思维的逻辑形式1.思维关于思维,⼈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即: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即直感思维)、灵感思维(即顿悟思维)。
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逻辑学的基本反映形式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把思维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很多。
包括哲学、⼼理学、神经⽣理学、语⾔学以及⼈⼯智能、信息论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研究思维。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式、联系⽅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例如:(1)所有杨树是落叶乔⽊。
(2)所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
(3)所有商品是劳动产品。
基本逻辑学讲义第一讲含义、产生、发展一、“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或规律性;思维的规律、规则或泛指思维规律;指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指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其发展(一)逻辑学(Logic)的产生古中国——名学或名辩之学;古印度——因明;古希腊——逻格斯(二)传统逻辑亚里士多德开创,麦加拉—斯多葛学派重要补充,经历了中世纪逻辑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沿用至19世纪的那种形式逻辑。
(三)近代逻辑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除了传统形式逻辑,涌现出一些新的逻辑构想:1、莱布尼茨计划构造表达思想结构的人工语言,计划在逻辑中应用数学方法,但在当时并没有成功;2、培根和穆勒倡导归纳法,系统阐述科学方法论;3、康德和黑格尔试图创建既研究形式又研究内容的逻辑,康德“普通逻辑”和黑格尔“辩证逻辑”。
(四)现代逻辑也叫数学逻辑或数理逻辑,或说是符号逻辑。
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哈密尔顿和德摩根。
而英国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布尔(1815年~1864年)在1847年发表的《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年发表的《思维规律的研究》成功地创造了逻辑代数,标志着现代逻辑的开端。
布尔之后,建立了完全公理化的完备的逻辑演算系统。
(五)现代逻辑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的《概念语言》(187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三卷《数学原理》(1910年~1913年)标志着现代逻辑基础部分—逻辑演算的成熟。
之后,希尔伯特及其学生们以逻辑演算为对象,研究它的不矛盾性(即可靠性)和独立性(即绝对性)问题,取得了成功。
逻辑演算的完全性(即普遍有效性)则是1930年由哥德尔的论文所证明,使得现代逻辑进入了更高阶段。
三、普通逻辑的定义:就是主要用自然语言(区别于数理逻辑主要用人工语言)研究普通思维(区别于辩证逻辑的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的思维科学。
第二讲思维、普通逻辑一、思维就是动脑筋想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基本逻辑学讲义第一讲含义、产生、发展一、“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或规律性;思维的规律、规则或泛指思维规律;指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指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其发展(一)逻辑学(Logic)的产生古中国——名学或名辩之学;古印度——因明;古希腊——逻格斯(二)传统逻辑亚里士多德开创,麦加拉—斯多葛学派重要补充,经历了中世纪逻辑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沿用至 19 世纪的那种形式逻辑。
(三)近代逻辑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除了传统形式逻辑,涌现出一些新的逻辑构想: 1、莱布尼茨计划构造表达思想结构的人工语言,计划在逻辑中应用数学方法,但在当时并没有成功; 2、培根和穆勒倡导归纳法,系统阐述科学方法论; 3、康德和黑格尔试图创建既研究形式又研究内容的逻辑,康德“普通逻辑”和黑格尔“辩证逻辑” 。
(四)现代逻辑也叫数学逻辑或数理逻辑,或说是符号逻辑。
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哈密尔顿和德摩根。
而英国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布尔(1815 年~1864 年)在 1847 年发表的《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 年发表的《思维规律的研究》成功地创造了逻辑代数,标志着现代逻辑的开端。
1/ 33布尔之后,建立了完全公理化的完备的逻辑演算系统。
(五)现代逻辑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的《概念语言》(1879 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三卷《数学原理》(1910 年~1913 年)标志着现代逻辑基础部分—逻辑演算的成熟。
之后,希尔伯特及其学生们以逻辑演算为对象,研究它的不矛盾性(即可靠性)和独立性(即绝对性)问题,取得了成功。
逻辑学讲义
逻辑的概念
一般来说,整个自然界无非是现象依据规律的联系;什么地方也没有杂乱无章的东西。
力量的施展,也是按照所依从的某些规律发生的。
感性是直观的能力,而知性则是思维的能力,即把感觉表象置于规律之下的能力。
知性受到规律的束缚。
对于知性活动来说,必然的规律提供了知性使用的可能性,偶然的规律提供了知性的某种确定的使用的可能性。
注:偶然规律:特定的知性使用的规律,因为是否在思维与这些特殊规律有关的这一或那一对象,这是偶然的。
必然规律:这些规律能独立于一切经验地被考察。
思维的普遍的和必然的规律,完全只能与思维的形式有关,而与思维的质料绝对无关。
逻辑:关于一般知性或理性的必然法则的科学,或关于一般思维的单纯形式的科学。
其不考虑作为思维质料的对象。
逻辑不是科学的工具,因为科学的工具以科学及其对象和泉源的精确知识为先决条件。
逻辑学中的问题不在于偶然的规律,而在于必然的规律;不在于怎样思维,而在于应当怎样思维。
不想知道知性在思维中是怎样活动的;而想知道,在思维中知性应当怎样活动。
逻辑学又是一种学说或证明的理论。
在先验逻辑中,对象本身被设想为单纯知性的对象;反之,一般逻辑与一切一般对象有关。
第一讲含义、产生、发展一、“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或规律性;思维的规律、规则或泛指思维规律;指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指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其发展(一)逻辑学(Logic)的产生古中国——名学或名辩之学;古印度——因明;古希腊——逻格斯(二)传统逻辑亚里士多德开创,麦加拉—斯多葛学派重要补充,经历了中世纪逻辑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沿用至19世纪的那种形式逻辑。
(三)近代逻辑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除了传统形式逻辑,涌现出一些新的逻辑构想:1、莱布尼茨计划构造表达思想结构的人工语言,计划在逻辑中应用数学方法,但在当时并没有成功;2、培根和穆勒倡导归纳法,系统阐述科学方法论;3、康德和黑格尔试图创建既研究形式又研究内容的逻辑,康德“普通逻辑”和黑格尔“辩证逻辑”。
(四)现代逻辑也叫数学逻辑或数理逻辑,或说是符号逻辑。
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哈密尔顿和德摩根。
而英国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布尔(1815年~1864年)在1847年发表的《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年发表的《思维规律的研究》成功地创造了逻辑代数,标志着现代逻辑的开端。
布尔之后,建立了完全公理化的完备的逻辑演算系统。
(五)现代逻辑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的《概念语言》(187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三卷《数学原理》(1910年~1913年)标志着现代逻辑基础部分—逻辑演算的成熟。
之后,希尔伯特及其学生们以逻辑演算为对象,研究它的不矛盾性(即可靠性)和独立性(即绝对性)问题,取得了成功。
逻辑演算的完全性(即普遍有效性)则是1930年由哥德尔的论文所证明,使得现代逻辑进入了更高阶段。
三、普通逻辑的定义:就是主要用自然语言(区别于数理逻辑主要用人工语言)研究普通思维(区别于辩证逻辑的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的思维科学。
第二讲思维、普通逻辑一、思维就是动脑筋想问题。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关于“逻辑”一词1�2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什么是词项1�2词项的逻辑特征1�3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相容关系3�2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概括与限制4�2划分4�3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什么是命题1�2命题的逻辑特征1�3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直言命题的分类2�3直言命题的周延性2�4A、E、I、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对当关系推理3�3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什么是三段论4�2三段论的规则4�3三段论的格4�4三段论的式4�5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负命题2�2联言命题2�3选言命题2�4条件命题2�5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命题公式3�2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2�4条件证明规则2�5间接证明规则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量化命题公式1�4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A、E、I、O命题的形式化2�2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 S�3�2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 G�3�3全称概括规则�U G�3�4存在例示规则�E 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4�1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4�2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范命题2�1规范命题概述2�2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2�3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范推理3�1规范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排中律的作用3�4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引论第一节从逻辑故事说起,漫话逻辑一、窃书不算偷孔乙己“窃书不算偷”,之所以被传为笑谈,是因为他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同一律,其内容为: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要保持一致性,用公式表示就是:A是A。
窃和偷,在语文学科中,叫同义词,在逻辑学中叫同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示,不同的语词可以表示同一个概念。
孔乙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二、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课文。
晏子面对楚王君臣故意侮辱,从容应对,不辱使命,其人五短身材,其睿智千载之下犹使人肃然起敬。
楚王使人在城门边挖一洞,要晏子从洞里进城,讥笑他身材矮小,晏子说:“这是狗洞,如果我出使的狗国,那么我从此洞进去。
”楚王的臣子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所以,恭恭敬敬地请晏子从大门进去。
这里,晏子进行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过程如下:大前提: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么我从此洞进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判断,有的逻辑书叫命题,把断定了的命题叫判断)。
小前提:你们承认是狗国。
结论:我从此洞进去。
这是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式”进行推理。
否定式推理为否定后件式,楚王迎接晏子的臣子,其推理过程如1下:大前提:晏子如果出使的是狗国,那么从此洞进去。
小前提:不让晏子从此洞进去。
结论:我们楚国不是狗国。
楚王故意让一人被五花大捆地经过堂下,问是什么人,回答说是楚国人;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楚王讥笑晏子:“你们齐国人善盗吗?”晏子以“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使之然也”回敬楚王,用类比说理的方法,使楚王自取其侮。
第三次交锋,楚王问:“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吗?”讥笑晏子不才。
晏子的回答是:“我们齐国怎么没有人呢?我们都城临淄的人比肩接踵,挥汗成雨呢。
只是敝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上等的人才出使上等国……下等的人才出使下等国,晏最不肖,所以出使贵国来了。
”讥笑楚是下等国,楚王如果硬要说晏子是下等人,那么对不起,楚国是下等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