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2020
- 格式:pptx
- 大小:1019.08 KB
- 文档页数:108
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3-01-03T06:41:50.3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8期作者:丁夏[导读]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丁夏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孝昌,432900[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21月8月-2022年8月间我院收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83例展开研究,并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3)。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
对比两组乳房肿胀消退、炎性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结果:两组乳房肿胀消退、炎性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促使临床症状消退,改善负面情绪。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负面情绪;症状急性乳腺炎患者多为哺乳期女性(产后3-4周)。
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初产妇占比较高[1]。
此类产妇对产后乳房护理知识缺乏了解,极易发生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主要由乳头皲裂、乳头损伤引起乳汁淤积,导致炎症反应发生所致,患者易乳房胀痛、发热为主要症状表现[2]。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无法接受常规药物消炎治疗,常给予物理治疗。
治疗期间对护理干预要求较高[3]。
本研究主要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21月8月-2022年8月间我院收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83例。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存在乳房胀痛、发热症状,且处于哺乳期。
2)参与整个研究,依从性良好。
3)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2)中途退出研究。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乳腺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患者几乎都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更为多见。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由于哺乳时未能吸尽乳汁,而乳腺又不通畅,导致乳汁淤积在乳腺内,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环境,乳头破损使细菌侵人,导致乳腺炎发生。
【诊断要点】症状哺乳期产妇,发病前多有乳头破损、乳晕皲裂、乳汁淤积等诱因。
乳房肿胀、疼痛明显,常伴有畏寒,高热等症状。
体征乳房患区红、肿、热,并可触及硬块,压痛明显,如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脓肿可数个同时存在。
脓肿可向外破溃,也可穿过乳管自乳头排出脓液。
可伴有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超声检查如脓肿形成,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穿刺可抽出脓液。
【康复治疗】1.乳汁淤积期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热疗法:局部热敷或太阳灯、红外线照射,同时轻揉、按摩乳房,使乳腺管通畅,乳汁排出。
电疗法:主要采用超短波疗法,患病部位,玻璃电极或板状电极,单极法;右侧乳房可用两个板状电极前后对置法。
无热量,8?12min/次,1?2 次/山一般治疗6?12次。
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疗法,患侧乳房照射(乳头应遮盖),2MED,每次加1/2?1MED,1 次/I?2d。
按摩疗法:用手掌按摩乳房,促进淤积的乳汁排出,3?4次/d。
只要淤积乳汁大量排出,常可迅速缓解症状。
其他疗法:He-Ne或C02激光散焦照射疗法、毫米波疗法、微波疗法等也可采用。
浸润期应避免挤压乳房。
(1)电疗法超短波疗法:方法同乳汁淤积期,但时间为12?15min/次,1?2次/d, 8?12次为一疗程。
厘米波疗法:圆形辐射器置于乳房患处,距离皮肤5?10cm,30? 50W,15?20min/次,1次/d,疗程视病情而定。
照射左侧乳房应慎用。
毫米波疗法:辐射器置于乳房患处,30?40min/次,1次/d,8?12 次为一疗程。
此外,还可以用激光疗法、磁疗法、热疗法等。
脓肿形成期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干预效果作者:李倩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3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6月- 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予以抗炎+常规教育)及观察组(采用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母乳喂养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疾病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虽然由于本次观察的样本量较小,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水平,但观察结果表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开展抗炎联合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具有临床可行性,并且显示出具有减少乳腺炎复发,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的趋势。
【关键词】哺乳期产妇;急性乳腺炎;母乳喂养指导;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3--0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作为临床女性群体常见疾病之一,以初产妇发生率最高,一般多发生于产后4~6周,大约有20%哺乳期女性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乳汁淤积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引起。
若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会使病情进一步进展,形成乳腺脓肿,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生长发育,不利于持续母乳喂养。
目前临床针对该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抗生素,但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复发率较高,几乎可以达到48%[2]。
且单纯抗生素治疗并未彻底解决患者乳头皲裂、乳汁淤积等诱因,导致乳腺炎容易复发。
研究发现在临床常规抗炎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回乳率及复发率,提高哺乳的意愿及行为[3]。
912·指南与共识·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中国癌症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1期 CHINA ONCOLOGY 2020 Vol.30 No.111 前言1.1 背景 2016年,1篇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Lancet Oncol 上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文章报道了一项基于荷兰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2000—2004年的真实世界数据所进行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加放疗的10年乳腺癌相关生存率优于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而保乳手术加放疗的10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的优势可见于T 1N 0患者,但在更高分期的患者中则未发现[1]。
这项分析同此前一些相对小样本的研究一起向世人传递出一个新的信号,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接受保留乳房治疗不仅比全乳切除手术创伤小和更美观,而且还可能有生存上的获益[2-8]。
这无疑会提振那些有意向接受保留乳房治疗的患者的信心,同时也会使一部分乳腺外科医师与患者的术前谈话方式发生微妙的 改变。
自从1971年,Fisher 等[9]根据NSABP B-04的研究结果首次提出“乳房和腋窝的不同处理方式或处理范围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以来,人们对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就开始了一段积极的探索之路。
欧美国家先后开展了NSABP B-06、Milan-1、EORTC 10801等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0-15]。
在经过长达20年的跟踪随访之后,上述研究几乎一致地发现保乳手术联合术后全乳放疗(whole breast irradiation ,WBI )与全乳切除的疗效是相当的。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保乳治疗很快取代全乳切除术成为欧美地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措施,来自美国的报道显示,保乳率从1988年的18.7%快速跃升到1998年的 64.5%[16-18]。
然而自2006年开始,欧美一些国家的保乳率出现小幅下滑,全乳切除占比反而上升了约6%[18],其可能的原因是一期乳房重建手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当然也包括其他因素如乳腺MRI 的应用、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以及医师和患者对后续局部复发风险及再次治疗的顾虑等。
浅谈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和护理伍焱(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病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 好发于产后3~4周,以初产妇多见。
由于本病发病急、变化快、易化脓,一旦延误治疗,不但可导致乳房缺损,而且可导致败血病。
所以,哺乳期女性不可轻视,此病预防重于治疗,如果能掌握相关预防保健方法,认真做好各阶段乳房的护理,可减少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避免了母婴身心受伤害。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好发于产后3~4周,以初产妇多见。
由于本病发病急、变化快、易化脓,一旦延误治疗,不但可导致乳房缺损,而且可导致败血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发育不利。
在大力提倡优生优育、母乳喂养的今天,本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乳腺炎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流行病学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率为 2.9%~4.8%,绝大多数病人是产后哺乳妇女,以初产妇多见,且如果产妇发生1次乳腺炎,再次产后发生乳腺炎的机会增加3倍。
本病通常发生在产后第3或第4周,因此亦称产后乳腺炎,其中约有10%会发展为乳腺脓肿〔1〕。
2.发病原因2.1乳头皲裂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婴儿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口内,且固定于一侧的哺乳时间过长所致。
2.2乳汁淤积2.2.1由于初产妇无哺乳经验,乳汁多,婴儿往往不能把乳汁吸尽,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乳腺小叶中,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且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易引起乳腺管的堵塞,使乳汁淤积加重。
2.2.2初产妇如孕期不经常擦洗乳头,上皮脆弱,婴儿吸吮时间过长,乳头表皮浸软,易发生皲裂。
发生皲裂后婴儿吸吮引起母亲剧烈疼痛,影响充分哺乳,乳房不易排空,乳汁易淤积。
此外,乳头发育不良,如短平、过小、内陷等,也会影响哺乳,乳汁更易淤积。
2.3细菌入侵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2〕。
综合护理干预新模式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6-17T12:43:55.518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贵明凤[导读]综合护理干预新模式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贵明凤(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摘要:目的:探究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这一新型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组对象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8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各44例,观察两组干预情况。
结果:研究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可推荐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效果急性乳腺炎在产后哺乳期妇女中较为常见,其是发生在如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中的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发展为乳腺脓肿,这不仅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其母乳喂养信心。
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以降低疾病危害。
但传统护理方法存在较多局限,如心理干预过程较为抽象、宣教内容片面且形式单一等,这不利于护理目标得达成[1]。
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更加系统、全面,且对护理内容进行了拓展、升级,更加考虑患者的个人需求,因此能更好的帮助产妇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尽快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以下为该模式实际应用情况的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组对象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8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
对照组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36例、8例,年龄20—37(27.81±2.55)岁;研究组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35例、9例,年龄21—38(27.77±2.62)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治疗护理。
③无其他产后并发症。
2021年6月第28卷第11期哺乳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性评价蔡宇庭 周晓媚 方国英目前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已经成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主流趋势。
而哺乳期产妇常担心药物可能对婴儿的不良反应,而放弃母乳喂养。
2019年发布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也未说明哺乳期患者应如何选择非甾体抗炎药。
故本文检索了PubMed、Lact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哺乳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并给予建议。
1 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目前我国临床上用于术后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中,口服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双氯芬酸等[1]。
1.1 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理学特点 对乙酰氨基酚为对氨基苯酚衍生物,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单用对于轻中度疼痛有效。
其无外周的环氧合酶(COX)抑制作用,因而无抗炎作用。
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同时抑制COX-1和COX-2,在发挥药理作用的同时,也会增加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选择性COX-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因作用时间长、效果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备受临床青睐。
1.2 非甾体抗炎药在哺乳期中的药理学特点 药物的脂溶性和蛋白结合率会影响乳汁中的药物浓度。
大部分的非甾体抗炎药都具有低脂溶性和高蛋白结合率的特点。
另外,药物的酸碱度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与血浆相比,乳汁呈微酸性(pH 6.6~7.0),而大部分非甾体抗炎药是酸性药物,这使得药物更易从乳汁中转移到血浆。
因此,其在乳汁中的浓度会相对较低,乳汁/血浆药物浓度比值一般均<1[2]。
2 非甾体抗炎药在哺乳期的应用研究虽然理论上非甾体抗炎药在乳汁中的浓度低,但并不能说明婴儿对于药物的暴露情况。
为了量化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通过母乳接触的药物,相对婴儿剂量(RID)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如果一种药物没有明显的毒性,且RID<10%,那么我们就认为该药物不太可能对哺乳期的婴儿造成伤害。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诊治摘要: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于初产妇,也有一部分经产妇,一般发生在产后3~4周。
中医称本病为“乳痈”,意为生长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不但影响产妇正常哺乳,也给产妇造成很大痛苦,对母婴都很不利。
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炎,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对产妇的健康和婴儿的发展都有好处。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哺乳期;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27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49-021病因主要原因是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
1.1乳汁淤积:很多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哺乳方法不当,未能将乳汁排空,造成乳汁淤积,引起乳腺管阻塞。
另外,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内陷和乳头小,或者既往手术造成乳管粘连,都会造成乳汁淤积。
1.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则使细菌从破损处沿淋巴管入侵而致感染;或经乳管进入腺体内感染。
婴儿口腔有炎症,也会在哺乳时传染病菌。
按照中医理论,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
肝主疏泄,可调节乳汁分泌,若情志内伤,则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成脓。
饮食不节,则胃热壅滞,气血凝滞,乳络阻塞而生痈肿。
乳汁郁积,乳络闭阻不畅;日久败乳蓄积,化热成痈。
感受外邪,亦可使乳络闭塞而生痈肿[1]。
2临床表现和诊断急性乳腺炎病情从初起到发展以中医理论可分为郁滞期、成脓期、溃后期。
2.1郁滞期:乳房局部肿胀疼痛,或有结块,乳汁郁积而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对症治疗后,若2~3日内寒热消退、肿消痛减,将会痊愈。
2.2成脓期:乳房肿块渐大,皮肤发红灼热,压痛明显,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高热。
红肿热痛约10日,肿块渐软,按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吸出脓液。
2.3溃后期:脓肿自然溃破或手术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减退,病将渐愈。
若脓排不畅,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将有可能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并发败血症。
哺乳期乳腺炎能自愈吗(哺乳期乳腺炎能自愈吗)一般情况下,哺乳期乳腺炎会治愈。
哺乳期乳腺炎常见于初产妇,早期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也可能表现为乳房肿块。
哺乳期乳腺炎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可以被治愈。
但是,如果乳腺炎处理不当,也可以发展为乳腺脓肿,甚至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才能够控制乳腺炎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治愈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一些。
因此妇产科专家提示哺乳期乳腺炎一定要提早预防,建议口服FOBOC【妇百畅】,哺乳期专用营养,消肿散结,有明显的通乳作用,同时净化母乳避免污染。
其次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出现乳汁淤积时,早期可以在乳腺内摸到质地较硬的硬块,按压时可能会有轻微胀痛,可以运用按摩理疗的方法将乳管疏通,及时排空积存在腺体内的乳汁,也可以使用吸奶器帮助乳汁排空,感染症状可得到缓解,或者应用局部热敷的方法缓解症状;2、抗生素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大部分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处理,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拉定、红霉素等,但有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可通过乳汁影响宝宝的健康,不能盲目用药,需遵医嘱用药;(哺乳期乳腺炎能自愈吗)3、切开引流:如果治疗不当或者炎症持续加重,有可能形成乳腺腺体内的脓肿,出现这种情况要停止给宝宝哺乳,必要时要进行切开引流,并配合应用全身抗生素控制感染。
部分患者如果治疗不彻底,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可能时轻时重,有时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但大多数哺乳期乳腺炎可以被治愈。
哺乳期乳腺炎需要进行积极的预防,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外伤,及时排空乳汁,哺乳前后注意要用温水清洁乳房,衣物要勤换洗,多在太阳下晾晒,做好杀菌工作。
同时,在饮食方面也要稍加注意,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吃烧、烤、煎、炸等温热性食物,否则易导致哺乳期乳腺炎加重。
出现哺乳期乳腺炎,建议口服FOBOC【妇百畅】具有抗炎功效,因此有助于快速恢复产后生理损伤清除生殖炎症,预防乳腺炎和消化系统炎症。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最全版)摘要:在2015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CABC2)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更新了进展期乳腺癌诊疗过程的一般原则、相关定义、疗效评估、治疗原则、用药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专家组系统阅读国内外多项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包括回顾性的资料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现有最新的乳腺癌相关指南,召开会议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达成的专家共识整理成文,为从事乳腺癌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方面,提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为患者了解乳腺癌提供帮助。
前言目前乳腺癌相关指南日益完善,本指南集合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多年学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5 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的基础上[1],从2016 年5 月到2020 年7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在北京召开的复发转移乳腺癌年度专题讨论会上形成和完善,是国内外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在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545.29/10 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在新发乳腺癌患者中,6%~7%的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乳腺癌[2],而最初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辅助治疗后,其中3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转移[3-4],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进展期乳腺癌的比例也会增加,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群体。
乳腺癌的治疗领域,早期诊断技术和新药研发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系列新药的出现,更让乳腺癌的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即便是进展期乳腺癌包括的原发局部晚期乳腺癌(即诊断时不能R0切除)、局部复发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
目前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 年[5],但不同亚型和不同转移部位的结果完全不同[6]。
入院记录姓名:*** 住院号:***姓名:*** 出生地:[出生地]性别: 女现住址:***年龄:40岁联系方式:***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20年04月16日 08:15职业:[职业] 记录日期:2020年04月16日 10:42婚姻:[婚姻] 病例陈述者:本人主诉:右乳肿痛10余天,红肿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产后3月余,于10余天前出现右乳局部红肿痛,患者自诉可触及肿物,无乳头内陷、溢血、溢液,无皮肤局部凹陷、水肿,无头晕,心慌、气短,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
无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无低热等。
曾就诊于正和堂中医馆,予以中药外敷1周,自诉效果尚可,2天前红肿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治疗,以“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右侧)”收住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好,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变化,无发热等其他症状。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填写出生地][新建L单元],久居兴河东二区83号1-604。
入院前14天内没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入院前14天内没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入院前14天内未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无聚集性发病。
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无吸烟、饮酒史,无冶游史。
月经史婚育史:,月经周期规则,月经量中等,颜色正常。
无血块、无痛经。
入院记录姓名:*** 住院号:***22岁结婚,育有1子1女,丈夫及孩子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体健;有哥哥1人、姐姐1人、弟弟1人、妹妹1人,均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病史及个人信息已阅,属实:年月日体格检查T:[体温]℃ P:[脉搏]次/分 R:[呼吸]次/分 BP:[收缩]/[舒张]mmHg 一般情况:发育无异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西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韩 悦1,李晓曦2*,文 苹11.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nn u r s i n g in t e r v e n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a n d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f o ra c u t e m a s t i t i s d u r i n gl a c t a t i o n H A NY u e ,L IX i a o x i ,W E NP i n g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 ,C h a n g c h u nU n i v e r s i t y o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J i l i n 130117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X i a o x i ,E -m a i l :516852602@q q.c o m K e y w o r d s l a c t a t i o n ;a c u t em a s t i t i s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n u r s i n g ;W e s t e r nm e d i c i n en u r s i n g ;r e v i e w 摘要 综述中西医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疾病发生㊁发展不同阶段的护理理论依据及应用㊁实施及评价效果等,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有效指导产妇预防和护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提供参考依据㊂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护理干预;中医护理;西医护理;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2095-8668.2024.05.010 急性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常见病,可能伴有感染[1]㊂研究显示,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乳腺炎,初产妇乳腺炎发生率高达50%[2]㊂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腺局部皮肤红㊁肿㊁热㊁痛,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全身发热[3]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处理不当导致乳腺脓肿发生率为4.0%~11.0%,常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同时也是产妇放弃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4-5]㊂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贯彻2021 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6]明确提出,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原则㊂现综述中西医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护理不同阶段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提供依据㊂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研究现状1.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特点现代医学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分为3个阶段,包括乳汁瘀滞期㊁炎性反应浸润发展期和脓肿形成期[7];中医学将乳痈(急性乳腺炎)分为初起期(郁滞期)㊁成脓期㊁溃后期(乳漏㊁乳痨)[8]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若治疗不当或延误,乳腺脓肿发生率为3%~11%,甚至会出现败血症等严重问题[9]㊂乳腺脓肿处理方法包括超声引导引流㊁细针抽吸治疗[10]㊁真空封闭引流(V S D )[11]㊁切开引流[12]等㊂基金项目 吉林省中医(朝医)标准化项目,编号:z y b z -2023-013作者简介 韩悦,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 李晓曦,E -m a i l :516852602@q q.c o m 引用信息 韩悦,李晓曦,文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西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循证护理,2024,10(5):821-825.1.2 国外研究现状T h o m s e n 等[13]研究认为,感染性哺乳期乳腺炎应定期排空乳房,并针对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㊂K v i s t 等[14]研究显示,母乳中细菌数量和急性乳腺炎症状轻重无关㊂因此,母乳中细菌数量对哺乳期乳腺炎病人的抗生素用量指导意义有限㊂俄罗斯妇产科学会乳腺炎管理临床指南建议,哺乳期乳腺炎产妇根据发病时间用药,5~7d 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用溴隐亭暂时抑制乳汁分泌㊂如果在哺乳期发生大面积乳腺肿胀,则在乳房皮肤表明涂抹前列腺素类凝胶,15~20m i n 后肿胀㊁疼痛减轻[15]㊂2017年,西班牙国家统计局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口服发酵乳杆菌可以预防哺乳期乳腺炎,使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率降低51%[16]㊂2019年美国研究报道,对乳腺脓肿直径超过5c m 的病人,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引流治疗是安全㊁有效的,并且可以继续母乳喂养[17]㊂西医对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主要根据健康乳汁和感染乳汁中的菌群差异比较从母乳微生态角度治疗,并根据乳腺的解剖特点应用外科手术清除炎症和坏死组织,为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探究空间㊂1.3 国内研究现状乳痈 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的著作‘针灸甲乙经㊃卷十二㊃妇人杂病“中,书中记载: 乳痈有热,三里主之㊂ 中医认为,乳痈发病内因是肝气郁结致乳络不通㊁郁而化热或乳头畸形致乳汁排出不畅,发为乳痈;外因是产后耗伤气血,外邪侵袭乳房或外力挤压致乳汁淤积,发为乳痈[18]㊂李良等[19]认为,乳痈郁滞期重视搂抓手法排乳,成脓期进行火针刺烙排脓,再用双㊃128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5期(总第121期)黄连液冲洗和五五丹提脓药捻引流,溃后期手术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忌用寒凉之品㊂高水波等[20]首次将点穴疗法用于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治疗时长平均2.5d,15例病人全部治愈㊂彭清[21]用针刺联合循经按摩㊁中药外敷治疗2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有效率为88%㊂沈静等[22]采用消癖酊外敷及特定电磁波谱(T D P)照射治疗后,予特色点穴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郁滞期),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青霉素静脉输注加硫酸镁溶液热敷,然后以吸奶器或哺乳方法排乳)的治疗效果㊂中医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但研究样本量较小,还应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㊂2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护理措施2.1情志护理‘外科正宗㊃乳痈论第二十六“记载: 又有忧郁伤肝,肝气滞而结肿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产妇处于产后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的特殊阶段,容易产生郁闷㊁焦虑等负性情绪,导致肝气不舒,郁结不畅,乳络闭塞不通发为乳痈[23]㊂护理人员及时察觉产妇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为其实施心理护理,指导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身体恢复[24]㊂刘根平[25]认为,产妇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导致的负性情绪是因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无法正常进行母乳喂养所产生的无助感,护理人员应与产妇积极沟通,及时发现产妇不良情绪,了解原因予以心理疏导㊂对于坚持健侧乳房母乳喂养产妇,护理人员应肯定其为坚持母乳喂养所作的努力,同时动员家庭力量给予产妇关心㊁理解,使其保持愉悦心情[26]㊂吴青等[27]对不同类型的产妇给予情感支持,动员家属参与婴儿照护,增加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㊂对有疲劳感的产妇,组织家属共同商讨家庭角色分工,减少疲劳感产妇的负担㊂在提升康复意愿方面,胡小丽[28]通过线上同伴支持的方式,通过榜样力量增强产妇治疗信心㊂赖荣香等[29]通过设立合理的治疗目标使产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不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㊂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除了主动给予产妇心理疏导外,在每天特定时间通过认知疗法㊁松弛训练以及心理暗示法实施心理护理,调动其主观力量克服疾病在心理㊁生理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30-31]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多为初产妇,产后正处于角色转换时期,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加之乳房疼痛不适,护理人员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要给予更多情志护理㊂2.2循经排乳急性乳腺炎郁滞期,保持乳腺管通畅,将乳汁及时排出是防止乳痈疾病进展和迁延的关键因素[32]㊂郁滞期表现为乳房肿痛㊁乳房结块或有或无㊁皮肤颜色微红或不红[18]㊂为改善临床症状,姜颖等[33]采用循经取穴排乳法减轻疼痛㊁消散肿块㊁改善皮肤颜色㊂具体操作手法:第1步,按摩推拿放松乳房;第2步,指揉法通经,循经取足三里㊁乳根穴㊁乳中穴等7个穴位;第3步,五指微曲疏通乳络排出底奶;第4步,一松一紧提捏乳头;第5步,双手呈 C 型以抖法排出积乳㊂干预结果显示,循经取穴排乳法有效率高于传统揉抓排乳法㊂胡长珍等[34]对60例乳汁淤积症病人在应用中药热敷后实施手法按摩,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及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㊂夏恒芳[35]对36例产妇实施热敏灸联合手法穴位按摩,以环绕方式将淤积乳汁推出后对乳根㊁期门等两侧穴位及膻中穴进行点按㊂陈宏等[36]对60例产妇实施疗程为3d的耳穴贴压联合手法按摩排乳,结果显示,有效率为95%㊂一项系统评价显示,中医乳房按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滞期最常报告的结果是肿块大小,其次是乳房疼痛和乳汁排泄[37],对于护理结局的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要制定一套核心结局指标,以实现一致的成果报告标准和成果验证方式㊂2.3饮食护理中医学认为,产后脾胃运化受损,过食油腻会导致胃中积热,加之产后肝气郁结,易发生肝胃不和,郁而化热发为乳痈㊂部分家庭产后饮食不科学,认为哺乳期应多吃肉类㊁多喝浓汤才能提供有营养的母乳[38],但哺乳期妇女饮食护理首先强调食物的选择以高纤维㊁低脂㊁高蛋白食物为主[39],清淡营养㊂建议病人多食新鲜瓜果㊁蔬菜㊁牛奶或汤类[29]㊂胡小丽[28]认为,应根据乳汁浓度调整病人饮水量和摄入蛋白质的量㊂避免油腻㊁辛辣刺激的食物[26],少食多餐[40],监测血糖指标[25]㊂脓肿形成期引流术后,饮食应以高蛋白㊁高纤维㊁高维生素类食物为主,保证每日饮水量ȡ1500m L[41],推荐食用牛奶㊁青菜㊁苹果等,忌食辛辣㊁刺激性食物[42]㊂2.4健康教育由于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与病人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有关[43],护理人员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㊂有研究认为,缩短产妇产后住院时间,提升女性健康素养和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降低出院后乳腺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44]㊂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学会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包括摇篮式㊁半躺式㊁橄榄球式,指导病人选择适合自身的方法[28]㊂2)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哺乳前后温水清洗乳头,避免用肥皂水清洗,保持婴儿口腔卫生[29],定时交替哺乳,哺乳后乳房内多余乳汁应及时排出[3]㊂3)指导产妇学㊃228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2024V o l.10N o.5会特殊情况处理方法,乳头皲裂应暂停患侧哺乳,用人工挤奶法或奶泵将乳汁排出[40]㊂对于乳头凹陷㊁平坦的产妇,指导产妇正确地改善乳头外形的技巧[25]㊂4)指导病人适当采用侧卧睡姿,因平卧睡姿更易发生乳腺炎[38]㊂5)对病人进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原因㊁临床症状㊁治疗方式㊁预防措施等知识介绍[29]㊂教育形式除口头传达外,胡小丽[28]通过纸质版健康手册以课堂互动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讲座㊂吴青等[27]认为,应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期获得家庭支持㊂韩飞飞等[40]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母乳喂养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对比排序,得出家庭支持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评分最高㊂齐玮等[7]研究表明,实施床前教育模式㊁小组健康讲座教育模式㊁流程式健康教育模式均能提升产妇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焦虑㊁抑郁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㊂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哺乳期乳腺炎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增强母乳喂养信心十分重要[45]㊂医务人员应拓宽宣教渠道,丰富宣讲形式,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预防㊁护理知识延伸到产后居家护理㊂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西医护理措施3.1疼痛护理产妇哺乳时感到疼痛,断奶的可能性会增加14.7倍[46]㊂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产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疼痛感受的关注不够[12]㊂安艳丽等[12]报道,对照组根据术后时间实施镇痛方案,观察组根据个体疼痛评分轻中重度分级实施单一或联合镇痛方案,观察组每隔1d进行1次疼痛评估,若产妇疼痛等级发生变化及时调整镇痛方案㊂结果显示,30d后规范化疼痛护理组各时段疼痛水平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情绪状态优于对照组㊂李柯桦等[47]对观察组病人实施疼痛健康宣教,根据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 R S)评估结果实施疼痛控制联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缩短,睡眠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好转,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㊂余瑛[42]采用看电视㊁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㊂P e v z n e r等[48]鼓励哺乳期乳腺炎疼痛产妇服用止痛药,避免疼痛干扰泌乳反射㊂3.2手法按摩现代医学认为,按摩可以改善乳腺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乳腺导管通畅㊂急性乳腺炎与患侧腋窝内肿胀的淋巴结有关,产妇可以按摩乳晕到腋窝皮肤表面的淋巴,促进组织液向腋窝淋巴结回流[49]㊂日本S o t o m iO k e t a n i女士创建O k e t a n i乳房按摩技术,通过手动分离乳房基底部和胸大筋膜之间的粘连,当粘连松动时,整个乳房显示更好的弹性,乳头更柔软,同时改善乳管轮廓和哺乳情况,缓解产后乳房疼痛[50]㊂再通手法治疗(S S R MT)是治疗产后乳管堵塞的一种有效㊁安全㊁低成本的治疗方法㊂有研究对3497例乳腺导管堵塞的哺乳期妇女实施6步S S R MT:1)准备;2)清理堵塞的导管出口;3)乳头操作;4)推压乳晕;5)推揉乳房;6)检查是否有残留乳汁淤积㊂结果显示,单次S S R MT治疗后病人完全缓解率为91.2%,且无明显并发症[51]㊂不同类型的乳房按摩对减轻病人即时疼痛感均有效[50]㊂乳房手法按摩后效果评价,尚缺乏统一的测量工具,需要日后开发㊂3.3益生菌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由于母乳中葡萄球菌属和棒状杆菌属含量升高,导致 微生物菌群-宿主 生态系统失衡㊁母乳微生态失调从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乳汁中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52]㊂尚未检索到抗生素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会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报道,但其治疗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㊂原因在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乳汁中致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发生率不断增加,形成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53]㊂母乳中分离出的乳酸杆菌菌株可以作为很好的益生菌使用,且益生菌在怀孕期间可以安全使用[54]㊂基于此,益生菌预防和治疗炎症的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㊂临床研究表明,发酵乳杆菌对哺乳期乳腺炎母乳微生物群平衡具有重要作用[55]㊂国外一项328例的跨国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益生菌组女性从怀孕第35周到产后第12周每天口服约109C F U唾液乳杆菌P S2相较于未口服益生菌孕妇产后患乳腺炎的可能性降低58%[54]㊂西医从母乳微生态角度出发为预防和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提供了新的手段㊂3.4物理治疗M a n g e s i等[56]发现,冷卷心菜叶可以缓解乳房疼痛,降低乳房肿块硬度,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冷凝胶敷袋;仙人掌和芦荟冷敷联合乳房手法按摩较单独手法按摩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乳房硬度㊂有研究报道,新型哺乳装置 L a c t a m o 可以在进行冷热疗时对乳房进行按摩[57]㊂澳大利亚三级医院对26例母乳喂养的产后3个月产妇应用 L a c t a m o 装置,结果表明该装置安全性好㊁使用便利,并且能根据自己的压力偏好进行调节,日后需要探究该装置对母乳量和成分的影响㊂李佩瑶等[58]研究显示,每次20m i n,每天2次的交替冷热敷缓解乳房肿胀㊁疼痛的效果较穴位按摩更加明显㊂非药物干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研究报道的证据等级偏㊃328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5期(总第121期)低,未见发生感染㊁肿胀等不良事件的报道,且病人护理满意度较高[56]㊂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研究质量,开发非药物资源,缓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㊂3.5其他干预方式朱倩华等[2]对112例确诊的急性乳腺炎红肿期产妇在乳腺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干预,有效提高了产妇的哺乳意愿及行为㊁降低回乳率及复发率㊂原因在于: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工作重点在于教会病人乳房自我护理技巧,纠正病人错误认知,提供延续性护理解决病人出院后相关问题,不断增加病人继续母乳喂养的信心㊂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只针对红肿期急性乳腺炎,对于其他时期急性乳腺炎的应用值得探索㊂有研究显示,为出院病人构建随访计划,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施多元化随访,丰富了延续护理形式[24]㊂4小结与展望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短期和长期好处已得到世界公认,2008 2022年我国纯母乳喂养率仅上升1.6%[5],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造成母乳喂养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45]㊂良好的中西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促进疾病转归,节约医疗成本,改善产妇生活质量㊂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人们对于产后母乳喂养问题格外关注,及时排出淤积的乳汁,保持乳腺管通畅是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关键㊂基于发展需求和形势推动,国内外中西医护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改善㊂第一,目前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时期的定义㊁划分标准㊁治疗标准模糊不清,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分期理解的差异可能导致医务人员不能分阶段及时实施护理,应达成行业共识,防止错过最佳干预时期㊂第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产妇的护理管理模式大多以医院为中心,而大多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都是发生在居家阶段,所以应不断完善居家延续性护理模式和门诊护理模式㊂第三,护理结局的报道多为观察性结果和病人的主观感受,不利于不同护理措施之间的效果评价,应增加系统性评估工具,将评估结果客观化㊂第四,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手法按摩一直是中西医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多为经验指导,不利于中医按摩手法的广泛传播与应用,需要进行标准化改革㊂参考文献:[1] S O B T IJ,MA T HU R G P,G U P T A A.WH O's p r o p o s e d g l o b a ls t r a t e g y f o ri n f a n ta n d y o u n g c h i l df e e d i n g:a v i e w p o i n t[J].JI n d i a n M e dA s s o c,2002,100(8):502-504;506.[2]朱倩华,周肖郁,陈美美.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8,33(17):35-37. [3]张冬梅,崔献梅,李燕平,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及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2):1978-1980.[4]王红玫,黄晓曦,陈壮威,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6):423-427.[5]J I NL H,Z H E N G H L,L I N Y X,e ta l.L a c t a t i o nb r e a s t a b s c e s st r e a t e d w i t h G u a l o u X i a o y o n g D e c o c t i o n a n d p a i n l e s sl a c t a t i o n m a n i p u l a t i o n:ac a s er e p o r ta n dr e v i e w o fl i t e r a t u r e[J].W o r l d 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C a s e s,2023,11(8):1847-1856.[6]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贯彻2021 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J].中国农村卫生,2022,14(5):3-7.[7]齐玮,陈树伟,姜璐.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㊁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434-437.[8] Y U Q H,X U C C,WA N G M Q,e ta l.T h e p r e v e n t i v e a n d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o f p r o b i o t i c so n m a s t i t i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P L o SO n e,2022,17(9):e0274467.[9] Z H A O C,T A N G R,WA N G J,e t a l.S i x-s t e p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m a n u a l t h e r a p y:a n o v e l m e t h o df o rt r e a t i n g p l u g g e d d u c t si n l a c t a t i n g w o m e n[J].J H u m L a c t,2014,30(3):324-330. [10] C H E N G GZ,C H E N A,X I N Y,e t a l.U s i n g t h e t e a c h-b a c km e t h o dt oi m p r o v e p o s t p a r t u m m a t e r n a l-i n f a n th e a l t ha m o n g w o m e n w i t hl i m i t e dm a t e r n a lh e a l t hl i t e r a c y: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s t u d y[J].B M CP r e g n a n c yC h i l d b i r t h,2023,23(1):13.[11] L V Y P,Y U A N T,MU X Y,e ta l.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o fo u t c o m e sr e p o r t i n g i n t r i a l s e v a l u a t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b r e a s tm a s s a g e f o rs t a s i sa c u t e m a s t i t i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C h i nM e dS c i J,2023,38(2):147-158.[12]安艳丽,毕晶晶,暴静.规范化疼痛护理对乳腺炎切开引流术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8):1531-1534.[13] T HOM S E N A C,E S P E R S E N T,MA I G A A R D S.C o u r s e 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m i l k s t a s i s,n o n-i n f e c t i o u si n f l a mm a t i o n o ft h eb r e a s t,a n d i n f ec t i o u sm a s t i t i s i nn u r s i n g w o m e n[J].A mJO b s t e tG y n e c o l,1984,149(5):492-495.[14] K V I S TLJ,L A R S S O NB W,H A L L-L O R D M L,e t a l.T h e r o l eo f b a c t e r i a i n l a c t a t i o n a lm a s t i t i s a n ds o m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o f t h eu s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t r e a t m e n t[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J o u r n a l,2008,3:6.[15] P U S T O T I N A O.M a n a g e m e n t o fm a s t i t i s a n db r e a s t e n g o r g e m e n t i n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 w o m e n[J].T h e J o u r n a l o fM a t e r n a l-F e t a l&N e o n a t a lM e d i c i n e,2016,29(19):3121-3125.[16] H U R T A D OJA,M A L D O N A D O-L O BóNJA,DíA Z-R O P E R O MP,e t a l.O r a l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t o n u r s i n g w o m e n o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f e r m e n t u mC E C T5716p r e v e n t sl a c t a t i o n a l m a s t i t i sd e v e l o p m e n t: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B re a s tf e e d i ng M e d i c i n e,2017,12(4):202-209.[17] C O L I N C,D E L O V A G,P E Y R O N-F A U R E N,e t a l.B r e a s ta b s c e s s e s i n l a c t a t i n g w o m e n:e v i d e n c e s f o r 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p e r c u t a n e o u sd r a i n a g et oa v o i ds u r g e r y[J].E m e r g e n c y R a d i o l o g y, 2019,26(5):507-514.[18]郝艳方.艾灸联合手法通乳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19]李良,林毅.林毅教授分期辨治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9,41(7):12-14.[20]高水波,吴鸿,高承舜.国术点穴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J].中国针灸,2012,32(9):833-834.㊃428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M a r c h,2024V o l.10N o.5[21]彭清.针刺联合循经按摩㊁中药外敷为主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25例[J].中国针灸,2014,34(5):481-482.[22]沈静,贺友建,庄美容.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郁滞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431-2432.[23]瞿曦,何朋芝.七步砭石通乳法联合情志护理在急性乳腺炎瘀滞期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12):146-148.[24]吴波,余恭飞.三黄散联合中医穴位疗法及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影响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0,51(10):46-48.[25]刘根平.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375-376.[26]陈志丽,王琳,陈希.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延续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2363-2364. [27]吴青,吴冰.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3):137-140. [28]胡小丽.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对性护理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6):72-74.[29]赖荣香,曾英挺,黄茂芹.按揉挤捏手法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积极疏导护理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2):300-302.[30]金微娜,赵敏慧.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9):66-69. [31]李春静,任雅坤,文静茹,等.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伴乳漏病人患乳退奶治愈及健乳维持母乳喂养1例[J].全科护理,2022,20(2):287-288.[32]娄杰.延续性护理在产后乳汁淤积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3):474-476.[33]姜颖,石奥利,冉真榕,等.循经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3):495-498.[34]胡长珍,龙凤,廖群,等.中医通乳护理门诊对乳汁瘀积症的干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3):195-198. [35]夏恒芳.热敏灸联合手法穴位按摩在郁滞期乳痈寒性僵块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21,20(1):75-77.[36]陈宏,李苏娜,刘可欣,等.耳穴贴压联合手法按摩排乳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3,37(1): 57-58.[37] K O TWA N IE,A P H A L EP,S H A RMA D.B r e a s t a b s c e s sh e a l i n gw i t hh o m o e o p a t h y:ac a s er e p o r t[J].A l t e r n T h e r H e a l t h M e d, 2023,29(4):284-288.[38]穆玉霞,葛军,贺秀芳.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 173-176.[39]蒋逸雯,方淑华,王娟,等.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病人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2):250-252.[40]韩飞飞,张大华,郭红,等.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哺乳期乳腺炎病人母乳喂养效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13):2321-2326.[41]陈钦娇.疼痛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2):2378-2380.[42]余瑛.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急性乳腺炎化脓穿刺切开冲洗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073-2075.[43]代莉.心理护理干预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3334-3336.[44]王冰冰.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8):162-163.[45]李本,安璐,王巧玲,等.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母乳喂养自信心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3,23(7):36-40. [46]S H R I V A S T A V A N,D I X I T H,K A I L A S I A Y,e ta l.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r e g u l a rs c r e e n i n g d u r i n g l a c t a t i o n a l p e r i o da s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a s u r e f o ra c u t e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l e s i o n s o fb r e a s t:a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d y w i t h h i s t o r i c a lc o h o r t[J].A g e,2023,20(55):11.[47]李柯桦,李秦.疼痛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6(8):178-180.[48] P E V Z N E R M,D A H A N A.M a s t i t i sw h i l e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p r e v e n t i o n,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 o f p r o p e r t r e a t m e n t,a n d p o t e n t i a l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2020,9(8):2328.[49] B O L MA N M,S A J U L D,O G A N E S Y A N K,e ta l.R e c a p t u r i n gt h ea r to f t h e r a p e u t i cb r e a s tm a s s a g ed u r i n g 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J].J o u r n a l o fH u m a nL a c t a t i o n,2013,29(3):328-331. [50] A N D E R S O NL,K Y N O C H K,K I L D E AS.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b r e a s tm a s s a g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w o m e nw i t h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p r o b l e m s[J].J B I D a t a b a s eo f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s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R e p o r t s,2016,14(8):19-25.[51] Q I U L,WA N GF,X U Q,e t a l.N e g a t i v e p r e s s u r ew o u n d t h e r a p yp r o m o t e s h e a l i n g a n d r e d u c e d p a i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s u p p u r a t i v em a s t i t i s[J].B M C W o m e n sH e a l t h,2022,22(1):243.[52]汤沈力,刘泽宇,宁平.母乳微生态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20,14(6):371-374.[53] F E R NÁN D E ZL,A R R O Y OR,E S P I N O S AI,e t a l.P r o b i o t i c s f o rh u m a n l a c t a t i o n a lm a s t i t i s[J].B e n e f i c i a lM i c r o b e s,2014,5(2):169-183.[54]J I MéN E ZE,M A N Z A N OS,S C H L E M B A C H D,e t a l.L i g i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s a l i v a r i u s P S2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d u r i n g p r e g n a n c y a n d l a c t a t i o n p r e v e n t sm a s t i t i s:a r a n d o m i s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2021,9(9): 1933.[55] P O P O V AB,M I T E VD,N I K O L O VA.T h e r o l e o fm o t h e r'sm i l ka n d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M e d ic a l p r o b l e m sd u r i n g t he l a c t a t i o n p e r i o dl a c t o b a c i l u s f e r m e n t u m--an e wa p p r o a c ht o w a r d s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a c u t ea n d s ub ac u t e m a s t i t i s[J].A k u s hG i n e k o l(S o f i i a),2016,55(3):47-52.[56]MA N G E S IL,Z A K A R I J A-G R K O V I CI.T r e a t m e n t sf o rb r e a s te n g o r g e m e n td u r i n g l a c t a t i o n[J].T h e C o c h r a n e D a t a b a s e o f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s,2016,2016(6):C D006946.[57]S W E E TL,V A S I L E V S K I V.E v a l u a t i o no fan e wl a c t a t i o nd e v i c e'L a c t a m o'd e s i g n e d t o a p p l y m a s s a g e,h e a t o r c o l d,a n d c o m p r e s s i o n t ot h e b r e a s t[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 J o u r n a l,2022,17(1):23.[58]李佩瑶,于春光,唐玲,等.专科医护人员对乳痈中医护理方案认知体验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20,20(7):6-10.(收稿日期:2023-09-25;修回日期:2024-02-10)(本文编辑张建华)㊃528㊃循证护理2024年3月第10卷第5期(总第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