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97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现代科技概论第⼀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论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含义⼀、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社会上俗称⾼新技术,诞⽣于20世纪40年代的⼀个⾼新技术群。
是以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三⼤⽀柱,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兴起的世界新技术⾰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新科学技术群。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新技术群2.发展创新速度快:如:1904年发明真空⼆极管到发明晶体⼆极管⽤了44年。
3.科学和技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明显加强,各种新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出现了众多边缘学科或交叉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4.影响⼤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事记1.能源科学技术领域2.信息科学技术领域3.空间科学技术领域4.⽣物⼯程领域5.其它领域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命对⼈们,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命的主要特点、⽅向和研究⽅法1. 主要特点:带头技术是电⼦科学技术、带头产业是信息产业,以知识和技术⾼度密集形态出现,不只出现在企业⽽且出现在⾼等学校、研究所与企业协同作战,对世界、国民经济的影响⾯⼴。
2. 主要⽅向3. 研究⽅式三、各国对现代科学技术⾰命的反响1. 制定发展⾼科技计划:863⾼科技发展计划、“⽕炬”计划2. 制定各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和措施3. 增设科研机构,⼤⼒培养和吸引⼈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励风险投资,吸引外资四、⾼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的实⽤化和商品化。
特征:⾼风险、⾼难度、⾼速度、⾼知识、⾼资⾦、⾼竞争、⾼效益、⾼功效。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机构、⼤专院校与企业三位⼀体的新型组织形式。
以开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为⽬标,促进科研、教育和⽣产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
我国⼤陆最早1985年的深圳科技⼯业园。
第⼆章⾃然科学基础学科⾃然科学分段古代⾃然科学(16世纪以前)近代⾃然科学(16—19世纪)现代⾃然科学(20世纪以后)六⼤分⽀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学、地球科学、⽣物学第三章材料科学技术第⼀节基础知识⼀、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些基础名词:晶体与⾮晶体;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等);热处理(淬⽕,回⽕等);化学热处理;相及相变等.⼆、材料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显微结构的研究,热⼒学的研究等三、研制材料的新⽅法、新⼯艺1、新⽅法: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表⾯处理的研究;破坏过程的研究;计算机的介⼊凑试法2、新⼯艺:快速凝固、离⼦注⼊四、材料的发展第⼀代天然材料:存在于⾃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物质第⼆代烧炼材料:烧结材料和冶炼材料第三代合成材料:化⼯合成,特种合⾦和超铀元素(原⼦序数⼤于92的元素的统称)第四代可设计材料:如复合材料第五代智能材料:如记忆合⾦五、材料的分类1的来源分类:天然材料(矿物,动物和植物材料)和⼈⼯材料(陶瓷、玻璃、合⾦)2:结构材料(利⽤⼒学性能承受⼀定负荷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材料)3:传统材料和新兴材料4:⾦属材料,⽆机⾮⾦属材料和有机⾼分⼦材料注意:⾦属陶瓷属于复合材料第⼆节材料科学技术的地位⼀、材料科学技术的概念材料:专指⼀些有⽤的物质.材料科学技术:是以⼒学、固体物理学、热⼒学、化学、晶体学等为基础,结合冶⾦、化⼯等技术科学,从总体上研究材料的种类、功能、基本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的科学。
刑事科学技术第一章刑事技术基本理论1.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的专门技术。
刑事技术手段行使的主体是公安司法机关及其所属的、被授权承担刑事技术工作的科研部门和院校;研究的对象是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物证;任务是运用技术手段发现、提取从而收集证据,通过检验和鉴定物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学科性质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法制服务。
2.刑事技术的对象概称为物证。
有以下几种:①人体物证②痕迹物证③文件物证④物品物证⑤关联物证3.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任务:①现场勘查,收集物证②物证检验和鉴定③研究和开发新技术4.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5.刑事科学技术内容:①痕迹检验②文件检验③刑事化验④刑事摄影6.刑事科学技术检验手段㈠形态分析①直接观察②间接观察③图像比对㈡物理检验①物理量的测定②可见光检验③不可见光检验④荧光检验⑤吸附与转印㈢化学检验①溶解试验②颜色反应③沉淀反应④结晶反应⑤燃烧反应⑥电解反应㈣仪器分析①色谱法②分子光谱法③原子光谱法④声谱分析7.刑事技术的种属鉴别是以物证检验所获取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对物证和留下物证的人或物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别和判断的过程。
种属鉴别理论依据:①事物种属关系的实在性是种属鉴别的客观基础②事物种类的差别性是种属鉴别的分类依据③具体事物的共同性是种属鉴别的归类根据8.种属鉴别的基本方法:提取特征、比肩鉴别、综合判断。
9.同一认定:是指客体自身的同一,即他(它)只能是他(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人或物。
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嫌疑人或物与侦查工作所要寻找的人或物是否为同一人或同一物为目的,进行检验和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同一认定科学依据:①客体的特定性②客体的稳定性③客体的反映性10.同一认定的类型:人身同一认定和物的同一认定。
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
2.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3.工程科学具体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4.实验技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所采用的技术,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基础。
包括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5.基本技术既可以为实验技术提供仪器、设备来推动其发展,又可以通过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基本技术可分为四类: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
6.产业技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技术组成。
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基本技术的开发必然会促进产业技术的巨大发展。
7.大科学(对比小科学P21)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诞生标志:1942年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8.高技术指那些与基础科学理论的前沿紧密相连,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标志事件:1942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
9.高技术产业指把产生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
是一项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10.可持续发展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危害”,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理(简答、填空、判断等)1.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要点:参考图1-1叙述即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含义1、科学: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是活动倾向。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
包括四层含义: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
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2、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罗的技术构成的四个要素: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
两个属性: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一、任务和形态不同。
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
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
联系: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
三、互相渗透。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
它分: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科学的分类: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工程科学(是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与方法,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学)。
3、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分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分广义机械技术、广义物理技术、广义化工技术、广义生物技术)、产业技术。
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制造出各种工具、设备和机器,以及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等活动。
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的分类1.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现象之间的规律。
2.工程技术: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等领域,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所得到的知识,设计制造各种设备和工具,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人类最早开始掌握火种,并使用石器等简单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器具和轮子等更为复杂的工具。
2.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大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同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3.近代:启蒙运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制造、煤炭开采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电气技术、化学工业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崛起。
4.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深海等领域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科学技术的应用1.生产领域: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学工业等。
它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2.农业领域: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如种植新品种作物、使用化肥农药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缓解了全球食品危机。
3.医疗领域: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新药物的研发、医疗器械的制造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延长了人类寿命。
4.环境保护领域: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五、结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南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通常科学通常可分为()两类。
参考答案: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2.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科学事实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四科”是()。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4.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参考答案:科学方法论5.在20世纪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已开始显现出来,即()、技术科学化并且相互依存。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化6.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在于()。
参考答案: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技术为科学提供研究手段;二者都要用科学方法;二者都使用仪器设备;二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交替发生;二者不可分割7.下面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表述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科学是技术的归纳和升华;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8.科学与技术从本质上说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错9.科学与技术可以完全隔离开,科学自已发展,技术自己发展。
()参考答案:错10.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和技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参考答案:哥白尼2.维萨里于()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参考答案:15433.()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基本思想的奠基者。
参考答案:伽利略4.()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被称为17世纪物理数学百科全书。
参考答案:16875.1896年,人类首次发现了()元素所具有的天然放射性。
参考答案:铀6.19世纪80年代,人们曾寻找“以太”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实验是()。
参考答案:迈克尔逊-莫雷实验7.()体现了光的粒子性。
参考答案:光电效应;单缝衍射8.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益于量子力学,例如()。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 (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 (1)第三章现代科学的发展 (2)第四章现代技术革命 (4)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6)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界定及关系 1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1(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6点2、科学的特征3性1力----3(二)技术1、技术的含义4点2、技术的特征2产物1标志---5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7(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2、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3、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4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8(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条件2---手段3、---桥梁-----8第二节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9一、科学共同体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10(一)科学组织的社会内在形式:1、科学学派;2无形学院(二)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
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5个要求-------11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个阶段----13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14(一)现代科学的宏观结构(二)现代科学的微观结构三、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15(一)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二)技术体系的微观结构:三个要素----16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7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带头学科更替(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三)指数—逻辑增长模型----18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8(一)大科学及其特点:3点(二)高技术:六大领域----19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0(一)综合化、(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社会化:表现为三个方面----2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发展----22一、科学与技术的早期萌芽(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2火的利用;3、手工业的发展;4、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导论一、科学的四个特征:1.是放映客观食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是一种社会建制;4.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二、技术的定义: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特征:1.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2.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功能具有两面性。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的差别。
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放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不同点:技术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科学更多地体现者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者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随着发展,近代科学和技术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出现“一体化”特点。
四、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每一个中两个提出成就:1.数学: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使用十进位制;公元5世纪初,祖冲之父子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保持了千年之久。
2.天文:中国人提出了一种早期的无限宇宙概念;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
3.地学:《水经式》出于唐代,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水法;《山海经》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三部分组成,其中《山经》成书最早,科学价值最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著作。
4.农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宋朝秦观著《蚕书》,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蚕桑业专著。
5.医学:《黄帝内经》是最早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一、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在14-15世纪,地点是欧洲。
二、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
三、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
四、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
1.什么是科学与技术?它们之间是何关系?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包含四种含义:⑴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⑵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⑶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⑷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包括实现技能技巧时的各种工具或设备,也就是手段,前者是技术中的软件,后者是技术中的硬件。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就相同点而言,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2、就不同点而言,如果说科学更多地体现着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2.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1)建立了“日心说”;(2)日心说的发表是近代跨时代的发展;(3)近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4)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的支柱。
3.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对近代科学有何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对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一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广应用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上,对经典物理学建立意义重大。
二是经典力学与其他基础学科相结合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有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4.简述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尤其是这样。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导论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科学主要回答自然事物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是改造和控制自然。
3、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1、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近代科学史上物理学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
第一次是牛顿力学、第二次是能量守恒定律、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
4、17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5、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
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6、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1785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电学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7、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
伽俐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
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
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8、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9、1709年,英国的比达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10、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11、19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12、19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
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13、1865年,德国的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
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
14、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人阿佛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