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8
材料作文是指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在《(一)技巧指导》中已经精要地总结了材料作文的常见失误和审题方法。
这里便不赘述。
而材料作文的分类非常多样,有按内容分类的,有按类型的,有按形式的,这里按照关键词个数分类,可以分为一元二元三元等等,这里主要探讨一元多维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一元多维的含义“元”,元素;“维”,维度。
元素指的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几个关键词就是几元。
维度指的是材料中的层次关系/维度层面,一般有几个层次关系/维度层面,就设置几个分论点(主体段),解读材料对我们文章结构的确立有很重要的作用。
2023年新课标高考I 卷就是这种一元多维型作文。
二、一元多维的审题1.抓取关键找出材料的中心句,并确定关键词。
2.分析关系划分材料层次,揭示材料围绕关键词阐述的维度层面/层次关系。
3.多个角度在基于材料的解读上,可以根据材料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联想与延申。
4.整体把握确定材料给出的前提/条件、或者情境,整体把握材料,不要片面抓取某个点。
三、例题示范(湖北腾云联盟8月开学考)“严肃”与“乐观”两个词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严肃的乐观主义”却是哲学领域一道重要命题。
“严肃的乐观主义”,是诠释人们面对艰难生活时的精神底色。
很多人在承认人生“荒谬”的同时,也在尽力而为地创造“对我而言”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并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
这,就是“严肃的乐观主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任务一:技巧点拨1.抓取关键(1)材料的关键词是什么?严肃与乐观并列结构二元❌严肃的乐观主义偏正结构一元✔点拨:关键词,其实就是关键词语,意思就是对事物重要的部分,在一段时间内,能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
其实就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反复说明,反复阐述的,与主题有关的词语。
新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一、学习《高中作文教程》015——022页的“材料作快速文审立意”。
二、注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审题立意的原则及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特点:多义性、开放性、启发性、选择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思维方法: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化实为虚,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5、注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例析:例1:(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支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技巧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巧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新题型:根据要求,自选材料。
2.打破思维定势,沉着镇定审题。
3.熟练掌握“由果溯因法”,破解看似难审的作文题。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2.案例分析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老师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懂不懂我?如果不懂我,你们会不会喜欢我?同理,如果你写作的时候不懂命题者的出题意思,没有审准题意,你写出来的文章,评委会不会喜欢?所以,写作时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作文回放,总结反思。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假如你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你会朗读哪一段文字?请结合个人成长,或情感体验,或背景故事,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本次作文得分情况统计:参考人数:65人平均分:24分(满分60分)及格人数:22人(其中42-48分2人;36-41分20人)不及格人数:43人(其中30-35分共13人;20-29分共8人;20分以下共22人)2.本次作文如此低分的原因:陷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维定势,没有读懂作文要求,导致审题立意错误:审题立意正确的只有24人(其中22人及格),审题立意错误的达到41人。
(1)误以为是叫你朗读作文题目中对《朗读者》这个节目进行说明的两段文字中的其中一段(共10人)。
【教师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一)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
短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人们就算听不懂短视频中戏曲的唱念,也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理解戏曲所传达的情感。
从青少年角度看,沉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威胁身体健康。
一些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短视频甚至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请以“短视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由材料加话题组成。
话题是“短视频”,而围绕“短视频”给出两段材料,第一段介绍短视频的优点,侧重短视频的正面意义;第二段从青少年角度介绍短视频对于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危害,侧重谈短视频的负面影响。
一正一反,体现思辨色彩。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现象导入,如当下短视频的火爆情况,接着分析“短视频”火爆的意义,结合相关事例指出其正面价值,然后列举反面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同时指出面对“短视频”的火爆,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立意:1.过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走不长远。
2.“短视频”也可以承担文化传播任务。
3.“短视频”也可以高大上。
4.“短视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5. “短视频”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20年以来,中国多地出现多轮疫情。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各地纷纷捐献物资,前往疫情地区支援。
与此同时,几乎每一轮重大的疫情都会产生“地域黑”。
某地被指把病毒传遍全国,某地的人被指“就知道吃喝玩乐”,某地被讽“每轮疫情都不缺席,就是不长记性”等。
“地域黑”本质上是一种歧视和偏见,某种意义上堪称一种“社会病毒”,同样需要人们共同抵御和清除。
针对这种现象,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近10年来,高考主要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审题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及其重要。
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但也给考生审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作文比较实用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由果溯因法、分层次法,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理解寓意法,关键词句法等,今天这里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怎样去抓关键句一、关键词句审题法的内涵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在材料作文的中,关键词句常常是作者论述的核心话题,也是我们立意的着力点。
关键句是材料最核心的句子,往往蕴含者作者的出题意图,是我们最主要的审题立意方向。
关键词,是材料中最紧要的核心概念,是最能体现实质内容的词语。
关键词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准确表达。
近几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整体趋势是降低的,大多时候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或者明确告诉学生以什么为主题去写一篇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
“关键词”或“关键句”类的考题是直接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关键句,让考生任意选择几个词作文,重点是让所选关键词间“形成有机的关联”,或要求对所给诗句必须“合理引用”,这里所强调的“有机关联”与引用的“合理”重在检测考生厘定关键词内涵、建立关键词间逻辑关联等深层次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建构能力,直接对应“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
关键词句是材料作文的核心,抓住核心,自然也就抓住了审题立意的核心。
二、怎样抓关键句(一)、【抓议论评价性语句】新型材料作文往往会有议论评价性语句,这种句子要特别注意,多是总领句,或者总结句,往往就是关键句,且包含关键词,特别是事例性的、现象性的和故事性的材料作文,在叙述完之后,往往就一句议论评价性的句子。
议论评论性语句或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评论,或是材料中的人物对相关情况的评论,这些评议性语句是材料的关键句,它往往就是“文眼”所在,具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就有了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下文例题中将不再赘述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多则材料类作文正确的审题方法,提高准确把握题意的能力,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测试卷,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实践证明还是有针对性的,其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教案)常熟市王淦昌中学周学清2013年11月5号教学目标1、对所给材料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通过严谨的步骤,确定精当的立意。
2、议论文写作中,学会运用典型事例去分析说理,且使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文章“说服人”目标。
3、记叙文写作中,做到“形似”和“神似”,力求使材料中的关键词能恰当出现在文章,产生多个“结合点”,达到文章“感动人”目标。
一、课题导入比较: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材料作文——————话题作文2、新材料作文与其他题型的区别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
旧材料作文:也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其立意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只能是材料的核心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新材料作文的出发点是材料。
话题作文:要在话题的范围内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思考,提炼出与总话题相关的属于自己独特认识的主题来。
话题作文的出发点是话题。
命题作文:在命题的范围内作文,文章的内容要与题目的内在意蕴吻合。
命题作文的出发点是命题。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新材料作文审题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议论文如何拟题方法指导与练习(学生版)一、考点分析新材料作文后,拟题方面的一个变化就是“自拟题目”。
“窗户是心灵的眼睛”,“题目”就是作文的眼睛,拟题是学生经过审题、确定立意、选定文体等环节后必须面对的一个环节,高考语文作文阅卷,阅卷老师首先看的就是作文的题目,题目是作文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及掌握拟题方法的必要性。
所以“题好一半文”,标题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拟题四原则议论文作文的拟题要遵循四大原则,即准确,鲜明,简洁,生动。
1、准确:准确是拟题的第一准则,题目要符合材料的立意,和文章内容,不能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有关键词要紧扣关键词,有关键句要符合关键句含义,遣词造句也要准确,符合语法规范,不能有语病。
2、鲜明:新材料作文,一般会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思考,所以合写议论文,那么题目最好就要明确观点,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拟写一个“观点型”的题目,这样也利于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时候就扣题了。
3.简洁:标题应该简洁,字数恰当,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8个字。
这就很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题目既要简洁,也要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以对偶句最为常见,对偶句标题以6字,8字,10字为主。
对偶句式的标题优势在于它既形象又生动,容易写,不一定要求词语都相对,大体前后两句字数相同就行,常见的是三三,四四,五五的对偶格式。
如:《铁肩担重任,丹心谱华章》、《敬畏规律,尊重自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起担当,放下执拗》、《放下荣辱,想开得失》、《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等。
4、生动:拟题在遵循了前面3个原则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做到生动,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为了生动,多会使用修辞;为了生动,题目要尽可能具有可读性,启发性,情趣性,用词尽可能活泼。
三、拟题四忌(一)、忌脱离核心论题,偏离材料的立意材料作文往往一段或几段材料构成,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近几年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降低了难度,审题立意往往有很明显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所以拟题抓核心论题的关键,就是紧扣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往往就是论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说明】本文系本人于20xx年XX月11日晚在“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上的讲座稿之浓缩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以下我将结合自身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xx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升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
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案)常熟市王淦昌中学周学清2013年11月5号一、课题导入比较: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本质: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2、新材料作文与其他题型的区别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
旧材料作文:也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其立意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只能是材料的核心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新材料作文的出发点是。
话题作文:要在话题的范围内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思考,提炼出与总话题相关的属于自己独特认识的主题来。
话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命题作文:在命题的范围内作文,文章的内容要与题目的内在意蕴吻合。
命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新材料作文审题三原则1.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二、温习知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点:1、从入手,2、从入手,3、从入手,4、从入手,5、从入手,6、从入手。
三、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6年全国高考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本材料的“主角”是。
提问1: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事件?回答:提问2:“牧羊人”如何评价“乌鸦”的行为?回答:情感倾向:分析: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据此立意:1、2、提问3:“孩子”如何评价“乌鸦”的行为?回答:提问4:为何如此评价?回答: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一般立意:☆最佳立意:教师点拨新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看懂材料,选好写作角度。
具体步骤如下:1、2、3、4、四、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
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1、弓:出色的、又远又准——猎人:2、弓的外观:毫不出色、稍微笨重——猎人:3、的初衷——的结果由物及事、人进行深入分析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因此:①;②;③。
素材链接1、2、3、五、学生作文立意举例且作分析(请学生逐一分析立意是否合适,并说明原因)1、苛求与失去2、找准自己的位置3、主观与客观协调4、完美也要适度5、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6、真实最美7、物尽其能8、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其中最佳立意为六、写作指导提问:如何防止出现作文中“油水分离”现象?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文章“说服人”的目标或“感动人”的目标?请看本次我班学生作文中的几段文字,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
提示:请同学们画出与材料相关的文字,并琢磨事理与材料性结合的好处。
1、如何结合材料进入分析(一)一张檀木弓,本来射得又远又准,可带着对外观的失落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出了一幅绝美的《行猎图》时,弓却被拉断了。
大概是猎人有着过分追求完美的心吧!殊不知完美也要适度,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杨莉)爱,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字,但假如不能把握好爱的分寸,那么,爱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就像那位猎人,因太爱惜弓而导致了弓的折断,好意的结果,却与他的初衷相悖。
(王晓阳)2、如何结合材料进入分析(二)“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人人拥有不同的本色,不要苛求,保持生命本色就好。
弓的外观虽不出色,略有些笨重,但它不是用来欣赏的,它是实实在在的,用来打猎的,猎人装饰它,结果让它背离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毛培)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
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不要苛求,充分发挥作用即可。
(朱玲钰)3、如何紧扣材料深入议论(一)追求生命的本色并不是如材料中猎人对弓画上行猎图。
过度的装饰只会让弓丧失自己的功能,成为一块烂木头。
追求生命的本色,应发扬“弓射得又远又准”功能,而不是华美的修饰。
这样,我们才会像苏伟贞、泰勒一样成为“出色的弓”而不是如于丹、刘铁男一般,成为“断了的弓”。
(张弛斌)4、如何紧扣材料深入议论(二)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
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方是良策。
(陈昱衡)自然本是和和谐谐,而这拉弓人却忽视这一点,只去追求表面的华丽,而与愿望违背,失去真爱。
(王怡婷)5、如何紧扣材料深化结尾(一)正如弓主人的初衷是为了让弓更加完美,但没想到最后却给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家长们应从弓主人那里吸引教训,免得遗憾终身。
(严文彬)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猎人或许为那破碎的弓至今仍在悔恨,可我们却要以此为鉴,不可追“华”弃“实”。
(马志豪)6、如何紧扣材料深化结尾(二)永远不要做那张华而不实的雕花的弓,虽然我们可能有些笨重,不好看,但我们坚韧、实用,能把人生之箭射得又远又准。
(周玲玲)材料中的猎人,不懂得怎样去欣赏弓,弓能射远射准就好,结实耐用是弓的本色,何必苛求外观之美呢?因此,你我切忌追求华而不实。
做一个踏实的人,务实地做好每件事,这不就是最平凡的真实之美吗?(陈昱衡)★7、记叙文中如何做到“形似神似”浓妆艳抹不如素面朝天,你长得再帅也比不上你的才能,大公司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不是花瓶,你这把良弓如果过多地雕饰就只会断裂。
(金晓秋)我就是那把弓,而妈妈您就像那个猎人,您是因为爱才让我放弃学画,而我不能够失去画画。
妈妈,不要让您的爱对我造成伤害。
(王瑜茜)七、拓展引申文字类材料作文,我们该如何审题立意呢?请学生回答文字类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其中最关键的是:八、巩固训练阅读下面材料,确定立意后写个作文提纲,200字左右。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由果溯因法第一步:从结果入手;第二步:找出原因(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句:原因作主语﹢谓语﹢结果作宾语结果:原因:组句:附:学生习作展示1完美也要有适度常熟市王淦昌中学高三(7)范盈莹古人云:“力至劲则衰,思至详则漏。
”世间本无尽善尽美,过分苛求只会徒增一份疲惫,因为完美也需要适度。
且说曾经看不见山藏古寺,识不出庐山真面目,猜不透犹抱琵琶半遮面,闻不到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些本是极美之物,但文人仅用方寸之笔尽显了天地之宽,他们并没有将每件事物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因为他们懂得留有分寸,不失其事物本身最真实的特色,所以我们才能领略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学韵味,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音乐造诣。
再说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然而这个颇有争议的女强人死后,却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哪一个才是她真实的想法,一切都无从考证。
但毫无疑问的是,武则天想留给人们的还有什么比一块干干净净的石头更好呢!如果说这是刻意为之,那么武则天就不愧是一位洞察人性的政治家;如果说这是这是偶然造成的,那么她更是上天的宠儿了。
倘若这是一块记满武则天平生事迹的高碑,赞扬她丰功的大碑,我们或许不再敬佩她,而是认为她是个自大狂妄的小妇人,可幸的是,近乎完美的武则天把握了一个度,于是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女王。
古人尚且如此,然而21世纪的我们早已习惯背着沉重的书包奔走在水泥钢筋所建筑的城镇之间,把精致看做一种奢侈,陶醉于巧妙的安排和周详的规划之间,急功近利地想要做好每件事,却往往带来相反效果。
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为了升职晋级阿谀奉承,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即使有一天拥有了人人羡慕的生活,得到了众人之上的地位,那又如何?就像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四岁当选进入国家幼儿申奥形象大使,8岁练得一手好书法,12岁与父亲同台演出,本是星光无限,前途无量,而如今却只能身陷囹圄。
这,恐怕,只能怪上天给予李天一的完美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就像那本是由黒木制成的绝世好弓,在最优秀的艺术家雕刻后只能是一把断弓,一把废弓,猎人要求过度完美,导致木弓本身遭到了破坏,所以它断了。
我们人也是如此,凡事均要求过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明智的,学会准确而恰当地选择和判断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完美且适度,去实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本文长处:本文需升格之处:附:学生习作展示2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常熟市王淦昌中学高三(7)陆杰炜“阿哲,妈妈回来了!看看我都给你带了什么惊喜回来了。
”随着一叠《新华字典》那么厚的考卷放到了满是参考书和试卷的桌子上,王哲勉强地抬起了头,眼里看到的是考卷,耳朵里听到的是桌子不堪重负的“吱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