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外覆盖件形面凹坑外缘瘪塘改善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34.33 KB
- 文档页数:3
汽车车身凹陷修复处理技术分析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刮擦、碰撞等问题导致车身出现凹陷或者撞伤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也会对车身的结构和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汽车车身凹
陷修复处理技术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1.钣金修复技术
钣金修复技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一般适用于轻微碰撞或
者刮擦所导致的车身凹陷问题。
该技术利用钣金工具将车身凹陷处进行拉伸或者压缩,使
得凹陷的位置恢复原有形态,同时对车身进行砂光修补和喷漆补漆等步骤,最终使得车身
完全恢复正常。
烤漆修复技术主要适用于比较严重的车身撞伤和凹陷问题,以及需要进行整体车身翻
新的情况。
该技术利用专业的喷漆设备和技术,对撞伤和凹陷的车身部位进行修补和喷漆,同时经过高温烤漆处理,使得车身恢复原有色泽和光泽。
快速修复技术主要以缩短修复时间为目的,适用于当下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的情况。
该技术采用了快速喷漆设备和快干漆,使得车身凹陷或者刮擦位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
速的修复和喷漆,大大缩短了修复时间。
总之,针对不同的车身凹陷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技术。
同时,在修
复车身凹陷问题时,应该选择专业的汽车维修公司或技师进行处理,以确保车身修复质量
和车辆的安全性。
车门成形后凹陷成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周驰;周旭辉;张赛军;胡芳鸽;麦广辉
【期刊名称】《模具工业》
【年(卷),期】2011(37)12
【摘要】局部凹陷是轿车外覆盖件成形中的一种典型问题,其成因和控制方法一直是困扰汽车行业的一个难题。
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成形中的应力应变的演变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车门成形后在把手部位出现凹陷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由于受到零
件形状的影响,在成形末端材料流动不均匀,而导致了最终应力分布的不均匀。
在卸
载阶段,应力的释放引起了车门把手周围的局部凹陷。
针对上述成因,改变零件形状、改变补充面形状或设计拉延筋、对局部施加强压等方法均有助于改善凹陷情况。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汽车覆盖件;冲压;局部凹陷;应力分布
【作者】周驰;周旭辉;张赛军;胡芳鸽;麦广辉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机械模具
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385.4
【相关文献】
1.地铁屏蔽门、车门夹人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J], 胡亚楠
2.车厢、车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蒋耀新
3.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车门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J], 高云霞
4.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研究及成因分析 [J], 付洁;黎明碧;唐勇;邱文弦;王辉
5.北京地铁八通线车辆客室车门系统重点电器故障分析和应对措施 [J], 华路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冲压覆盖件常见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摘要: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长,各个汽车厂商为满足市场上的这种需求,都在积极扩大其生产。
但由于汽车整车结构的复杂性,在生产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零部件都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
冲压覆盖件是汽车中的关键构成,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引起质量问题,导致汽车的性能不佳。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汽车冲压覆盖件的几种质量缺陷,提出了关于这些质量缺陷的处理对策,有利于提高汽车生产制造水平。
关键词:汽车冲压覆盖件;质量缺陷;处理措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制造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个汽车生产厂家的生产制造工艺都表现出了现代化的特征,新型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被解决,整体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冲压覆盖件在汽车生产中的难度系数较高,因为有着极高的生产制造精度要求,工艺应用不当、操作失误等都可能会引发质量缺陷。
为避免冲压覆盖件生产加工方面的质量问题,各个汽车生产厂家都需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生产规范。
1.汽车冲压覆盖件的质量缺陷1.1变形针对汽车重压覆盖件的生产作业而言,在板料冲压成型以后有着严苛的制作状态要求,一旦在生产的过程中该制作状态与标准情况不一致,就意味着在冲压覆盖件的生产中出现了变形问题,即使出现的是些微的变形,在制件外观也很容易被看到,导致美观性不足,如果存在严重的变形现象,相应的装配工作将受到影响。
就当下汽车生产制造的现状来看,对于绝大多数的冲压覆盖件变形现象,返工修复都是不可行的。
1.2毛刺制件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有修边、切断、冲孔等各个工序,如果在这些工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断面平整度不够的现象,就是冲压覆盖件的毛刺问题,这种缺陷出现的频次是相对较高的。
当在冲压覆盖件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毛刺现象时,不仅无法保障产品的美观性,也难以满足产品的性能规定,在利用专有设备开展生产作业时,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偏大,长时间无法处理这种毛刺问题,将会增大生产设备的故障几率[1]。
车身局部凹陷修复方法系部:汽车工程系专业:汽车运用技术组长:李军组员:刘浩宇庄阿青秦明举黄岩丁国亮王宇臣汪方和付学智梁昌辉吴豆豆王海峰朱正道目录1.分析凹陷性质2.维修方案3.工具准备4.操作过程5.结果分析6.参考资料1、凹陷的性质分析车身凹陷一般是车体表面的冲压金属件受到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变形。
这种变形按力学性质分为两种情况: (1)弹性形变:这种形变对金属本身的力学性质没有改变,当外力消失时,工件自己就会自行恢复。
(2)塑性形变:这种形变破坏了金属本身的力学性质,外力消失时,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回到原状,就需要我们人为的恢复。
很明显汽车车身的变形一般属于塑性变形,不然,也不需要维修人员作业了。
维修时,结合凹陷实例进行分析,把握凹陷的着力点和受力的大小、方向,是维修成功的关键。
而凹陷程度的不同维修的方案也不同。
2维护方案(1)若只是轻度凹陷,材料面积并没有变化,可以利用垫铁与合适的钣金锤慢慢矫正,(2)如较深,且材料被拉伸,面积大于未变形前的面积可以先用钣金锤与垫铁大体敲平,在用填料修补。
3工具准备各种钣金锤和垫铁,钢尺,手提磨砂机,填料,固化剂,调料板,抹布,吹尘枪,4操作过程(针对车身凹陷修复的方案较多,故摘取方案二进行操作)步骤一:将钣件放到工作台上,步骤二在凹面反面合适的地方放置垫铁,步骤三:在凸起的地方钣金锤敲击,步骤四待到大体没有凸面且微微下凹时即可,步骤五:用手提砂轮装上钢丝球进行打磨将金属板件上的漆膜磨尽,步骤六:再用用水磨砂纸将表面打磨平整,步骤七:用吹尘枪等清洁工具将表面充分清洗干净,步骤八:晾干或烘干,步骤九:将填料和固化剂按一定比例调好,步骤十:将填料填充到凹陷处,并用刮刀按压坚实,略高于板件表面即可,不可太高,更不能低于本件表面,步骤十一:趁填料未干,用钢尺或刀片对其进行多个方向的初步修复,步骤十二:干燥等待填料干燥,步骤十三:用手提磨砂机对其进行打磨,使其与板件原有曲面相近,步骤十四:调漆,喷漆5结果分析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检测,用钢尺在修复过的车身凹陷的周围进行比较,反应出的问题进行调查,便于对下次维修做出改进,积累下成功的经验,6参考资料:《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教科书,。
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分析
随着汽车使用率的不断增加,车身损伤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车身凹陷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轻微的刮痕、小凹陷和深度凹陷。
传统的修补方法需要进行车身重新喷漆,
往往花费高昂,而且时间长。
现在,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可以快速有
效地修复车身凹陷,而且成本更低。
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专业设备和工具将车身凹陷处恢复到原来的
状态,而不需要重新喷漆。
车身凹陷修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精度高、成本低、修复时间短。
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比,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更环保,因为不需要使用有害化学品
和重工业设备。
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可以分为手工修复和机器修复两种方法。
手工修复是一种人工技术,主要利用各种特殊工具和器具来达到将车身凹陷处恢复到
其原始状态的目的。
手工修复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技能,并且需要专业的培训才能掌握。
虽
然手工修复可能需要更长的修复时间,但却非常适合处理复杂的凹陷。
机器修复是一种自动化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激光测量和各种自动化设备来处理车
身凹陷。
机器修复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修复大部分凹陷。
机器修复技术需要专业的技能和技术支持,但使用机器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同
时还能减少人工介入。
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有效地修复各种类型的凹陷,包括门、保险杠、车尾和车头部分。
这项技术非常适合日常使用的汽车维护和修复,同时也可以应
用于汽车生产厂商的组装线上。
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能系统提升的途径
王法峰;赵涛;赵淮北;李辉
【期刊名称】《金属加工:热加工》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汽车车身抗凹性尤其是外覆盖件抗凹性越来越成为用户选购轿车的重要参考,由于车身外覆盖件尺寸大、带曲率、有一定的预变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外载荷的作用,如人为的触摸按压、积雪的静载荷及行进过程中的振动和碎石冲击动载荷等,使覆盖件形状发生凹陷、挠曲甚至产生局部永久凹痕。
另一方面,汽车的轻量化、安全性等要求,使更薄的高强度钢板作为汽车车身覆盖件材料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导致外覆盖件变软,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由于覆盖件自重或轻微的碰撞引起的凹陷,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噪声等。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王法峰;赵涛;赵淮北;李辉
【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 230022;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 230022;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230022;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肥 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的分析及改进
2.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的分析及改进
3.浅谈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的提升改善方法
4.白车身局部刚度及外覆盖件抗凹性试验装置设计
5.冲压成形对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覆盖件冲压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1 引言大型覆盖件是指汽车的左/右侧围外板、左/右前翼子板、顶盖、左/右前门外板、左/右后门外板、后背门外板、发动机盖外板等冲压零件,组装后构成车身的外部形状。
大型覆盖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多为立体曲面),结构尺寸大,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大型覆盖件的冲压生产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关键环节,在冲压生产中常见的表面缺陷有:①表面星目;②表面凹坑;③表面局部变薄、拉裂;④表面局部起皱;⑤零件刚性差;⑥表面划伤。
2 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图1所示为一款SUV车型的右侧围外板,材料为SP782AUJQ,料厚0.75 mm。
现以该零件为例对汽车大型覆盖件在冲压生产中常见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2.1 冲压生产中表面星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表面星目是指大型覆盖件在冲压生产中表面出现的微小凸包,用油石检查冲压件的外观质量时可以看到表面的微小亮点。
这些微小的缺陷会在涂装后引起光的杂乱、不规则反射而影响外观质量。
产生表面星目的主要原因有:①材料表面清洗不干净或清洗油不干净导致的原材料表面脏;②开卷落料后材料清洗后保存不善或长期存放导致的原材料表面脏;③模具清洗不干净或模具没有及时清洗导致模具表面脏;④原材料在热镀锌前母材表面脏;⑤模具长期生产后表面镀铬层破坏,拉延时模具与材料表面摩擦导致的材料表面脱锌;⑥生产车间的防尘条件不好,生产现场有灰尘落入材料表面和模具表面;⑦在进行搬运生产时,工人戴普通的防护手套作业时,普通防护手套与板料摩擦产生的毛屑掉入材料表面和模具表面;⑧修边冲孔工序中产生的切粉进入模具中。
大型覆盖件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出现表面星目的位置点一般不固定,表面星目问题是冲压生产中的难点,生产过程中出现表面星目最严重的情况是1个零件表面出现20多个星目,返修工时为10 min/件。
减少和消除冲压生产中的表面星目问题,从而降低返修率及返修工时是冲压生产中的重点管控项目。
汽车覆盖件翻边交刀常见缺陷的改善对策吴金华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摘要】在冲压开发过程中,对于机盖外板、背门外板、侧围、翼子板等车身覆盖件,均存在多个角度翻边的特性,就必然存在交刀翻边,制件在翻边交刀位置易产生面品缺陷,如R不顺、A面凹陷、双棱线等,交刀面品缺陷属于外板缺陷中发生概率高,返修难度大,很难彻底消除的问题,直接影响整车外观视感。
通过前期工艺分析、工法结构设计进行充分的审查,做出相应的预判,通过工艺改善措施减少交刀问题点遗留到现场,通过对现场钳工的操作指导,减少钳工的返修工时o对外板件翻边交刀问题点进行原因剖析,针对性提出问题点的改善措施,解决翻边交刀面品缺陷并做出相应的预防。
关键词:覆盖件;翻边交刀缺陷;原因剖析;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汀G385.2;TG659文献标识码:BDOI:10.12147/ki.l671-3508.2019.02.021Improvement of Flange Cookie Bite Defectin Automobile Covering Parts[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tamping development,for conventional automobile body covering parts such as cover skin plate,back outer panel,side wall,fender and so on,because the existence of flange cookie bite in flange cookie bite position tend to produce defects,with high probability in the outer panel defect,difficult to rework in manual repairing,unable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 completely,can cause the vehicle part R angle flare and influence the vehicle plate visual sense.Therefore,it is necessaiy for us to fully review at the preliminary process analysis,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structural design,and make a full preliminaiy judgment,so as to reduce the problem points left over to the site through the early process.The rework time can be reduced by guiding the tool m en on sit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problem points of flange cookie bite of the outer panel,carries out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 points,solves the problem of cookie bite thoroughly and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precaution. Key words:covering parts;flange cookie bite defect;reason analysis;iniprovement measures1引言外覆盖件表面质量,虽然不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却直接影响整车的外观视感,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上,消[30]Holker R,Tekkaya A E.Advancements in the manufacturingof dies for hot aluminum extrusion with 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5,83(5):1—12[31]Zafer C0,Mert C,Yasar A,et al.Benefits of laserbeam 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 die production[J].Optik,2019,176:175-184费者对汽车的外观造型及表面质量有更高要求,如何精准地预防及高效的解决覆盖件表面缺陷.满足客户对整车外观质量的需求,是模具制造企业必须攻克的第一作者简介:张佳琪,女,1992年生,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3D打印制造金属模具及其工艺研究。
收稿日期:2019-03-09作者简介:桂松(1993—)男,安徽淮南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设备机械结构设计。
通讯作者:王兴(1982—),男,安徽铜陵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冲压件表面质量评定。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科重点项目“车用镀锌板拉深成形表面损伤影响规律研究”(KJ2018A0604)汽车外覆盖件面品缺陷及解决方法桂松1,王兴2(1.安徽宏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2.安徽三联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文章以汽车外覆盖件面品缺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暗坑、波浪、刚度不足、破裂等汽车外覆盖件面品主要缺陷的分析,从技术角度对模具的调试和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希望通过以下研究能够更好地提高汽车外覆盖件的质量,为技术人员外覆盖件面品缺陷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外覆盖件;外覆盖件缺陷;模具调优中图分类号:TG3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9)06-0028-03DOI :10.14165/ki.hunansci.2019.06.009Defects of Automobile Exterior Covering Parts and Their SolutionsGUI Song 1,WANG Xing 2(1.Anhui Hongshi Power Engineering Co.,Ltd.,Hefei,Anhui 230601,China;2.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the surface defects of automobile exterior covering par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defects of the surface parts of automobile exterior covering parts,such as dark pits,waves,insufficient stiff-ness,and cracks,the debugg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mold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rom the technical perspective.It is hoped that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an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utomobile exterior covering parts,and provide mor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ffective solution of defects in exterior covering parts of technicians.Keywords :Automobile;Outer covering;Defects of outer covering parts;Mould tuning1汽车外覆盖件面品缺陷分析1.1外覆盖件上的暗坑在汽车外表会存在很多连续的曲面,这些曲面有些会出现凸起或者是凹陷的情况,由于这种情况非常微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用肉眼很难发现,必须要使用光线原理对车身进行照射发现,这就是经常说的外覆盖件上的暗坑问题。
抗凹分析常见错误
车身覆盖件承受外部载荷作用时抵抗凹陷弯曲及局部凹痕变形、保持形状的能力称为抗凹性,它是评价和反映覆盖件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和特性。
车身覆盖件尺寸大、带曲率、有一定的预变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外载荷的作用。
如人为的触摸按压,静载荷以及行进过程中的振动以及掉落的树枝,碎石冲击动载荷等。
这些载荷往往使覆盖件形状发生凹陷挠曲甚至产生局部永久凹痕。
对汽车覆盖件抗凹性的研究是伴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而开展起来的。
前期的抗凹性评价大部分是基于试验完成的,随着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覆盖件抗凹性应用中的不断完善,通过数值模拟板材在静、动态凹陷情况下的抗凹性能,对预测和评价板材的抗凹性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通过对某中高档轿车后门进行屈曲抗凹性分析,得到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使其抗凹性能满足要求,该方法可以便利的评定覆盖件的抗凹性能,为车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依据。
提高覆盖件抗凹性能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改变材料、增加厚度或添加加强件等,因为要考虑“轻质量,高刚度”的设计理念,最好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优化结构达到设计要求。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车辆拥有量越来越多,车辆在车主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小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一些小的损伤,很多的企业都会用喷漆填充的方法进行维修。
即便出现一些不是很大的损伤,大多数的维修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车辆的凹陷修复,文章的作者对于汽车本身的凹陷修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希望能够对汽车的凹陷技术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推动汽车修复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车身;凹陷修复技术传统的汽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利用相应的原料,对汽车的车身进行喷漆的过程进行修理,这样做的缺点是不但浪费了原料和人力资源,并且修复的结果对于汽车本身的材料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减少了汽车的使用寿命,并且会让汽车产生变化,不利于汽车的长时间保存。
在新的社会时期,新的汽车凹陷技术已经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了汽车的维修工程,而对于汽车凹陷技术的相应探讨已经提上了日程。
1 汽车凹陷修复技术简介汽车凹陷技术修复主要是通过物理填充,进一步将杠杆的原理利用到汽车修复中,从而让外部原因造成的汽车外部凹陷实现有效的修复。
但是这种凹陷修复技术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首先汽车的漆面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汽车的外表结构没有造成更大程度的损伤;第二点是金属的表面并没有特别大的扩张, 并且汽车的伤害不会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如果只是汽车外部的表面造成的伤害,只是油漆面有受损情况,那么是可以采用汽车的凹陷技术进行主要修复的。
凹陷修复技术的主要修复过程是根据汽车漆面的受损情况,选取其中受损情况最为深入的一个点,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用特殊的工具将受损的表面进行顶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汽车漆面的一个大的凹陷区就会变成两个小的凹陷区,那么再次利用工具进行凹陷区的修理,原来的凹陷区就会变成多个凹陷区,再对这些凹陷区进行逐个修复的方式,在这个修复的过程中,就会使汽车的表漆面逐渐得到修复,从而进一步完成汽车表面的修复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修复工作需要一些特殊的工作来完成,例如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照明灯和一些常见的杠杆实用工具,和传统的修复工具不同,汽车表漆面的修复工作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工具,利用传统的工具容易对汽车表面造成伤害的同时,一些细小的工作缝隙容易造成疏漏而影响整个汽车的维修。
车身外覆盖件形面凹坑外缘瘪塘改善方案初探
管华军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车身外覆盖件表面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外覆盖件的凹坑外缘瘪塘仍作为模具制造工艺的一大难题。
如:门外板把手凹坑外缘的瘪塘、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凹坑外缘瘪塘、后侧围外板加油孔凹坑外缘瘪塘等。
本文就以上问题从凹坑的工艺性选择、模具设计调试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外覆盖件凹坑瘪塘模具
1、前言
轿车的表面质量作为衡量轿车制造工艺是否精细的一个标准已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影响轿车油漆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冲压外覆盖的表面质量。
瘪塘是冲压外覆件表面常见缺陷之一,瘪塘的产生综合诸多因素,产生的原因也各种各样:有的与模具制造质量有关,有的与生产过程控制有关,有的与产品的结构有关,有的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形面凹坑外缘产生的瘪塘主要与凹坑这一产品工艺结构有关,同时也包含着其他因素。
车身外覆盖形面凹坑结构在汽车车身设计上应用很广泛,如车门外把手凹坑,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凹坑以及后侧围加油凹坑等。
但在凹坑的冲压过程中,周围容易产生瘪塘这一问题也成为模具冲压工艺的一大难题,许多汽车厂为避免该缺陷,纷纷在产品设计上动足了脑筋:如新款的奔驰S级和E级轿车将前叶子板的侧面转向灯移到了后视镜上,这一改进即避免了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外缘瘪塘,又使这一设计成为奔驰车的一大亮点,德国大众的顶级车辉腾也仿效了这一设计。
又如有的车型的门外板把手凹坑被设计成冲孔、翻边结构,然后加装带塑料凹坑的把手,也有效地避免了冲制把手凹坑所带来的缺陷。
由于形面凹坑结构刚性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等优点,还不能被其他结构所取代。
2、形面凹坑外缘瘪塘产生的机理
从形面凹坑产生的机理来看,一般凹坑放置在外覆盖件的内部,从拉深方向来看与整个零件的方向相反。
根据这一结构,我们如果将冲制凹坑的凹凸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分析拉深过程,就更有方便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在拉深凹坑的过程中,压边力是整个零件拉深的压边力通过板料传递而来,只有拉应力的作用。
而且该拉应力隶属于整个零件的拉深所需的压边力并通过材料传递而获得,由于材料的延伸作用略有衰减,因而凹坑成形的压边力调整范围有限,较难达到凹坑成形所需的合适的压边力。
而且在整个凹坑成形的外缘除拉伸方向变形外,同时伴随着垂直于板料的方向变形,因而纯粹的拉应力无法与这些力所抵消。
这也就意味着在凹坑成形的边缘存在着变形应力,该应力即弹性变形力,换句话说,凹坑外缘在凹坑成形后仍存在较大程度的弹性变形,一旦外力释放这些部位局部回弹,从而产生了瘪塘。
图1 门外板把手凹坑
图2 后侧围加油孔凹坑
3、凹坑形状与外缘瘪塘的关系
如果凹坑外形为近似的圆形,内部侧壁为渐变的过渡到底部形状近似球形(如门把手凹坑),那么在成形过程中,外缘各点受力相对均匀,产生的瘪塘程度会较轻,而凹坑外形为方形,侧壁陡直,,底部平坦无逐渐过度的区域(如后侧围加油口凹坑,前叶子板侧面转向灯凹坑)这样凹坑外缘各点受拉应力不均,于是产生的瘪塘程度会较重,这就是凹坑形状的工艺性。
虽然就工艺为设计服务的原则来说,但如果设计时多注意工艺性总是,那么在解决工艺性缺陷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凹坑成形的工艺性来说,外形近圆形优于近方形,一定要设计在方形,那么方形的四个角尺应当适当放大,以利成形和外缘缺陷。
凹坑侧壁渐变过度到底部要比陡直过度好,底部形状对称近似球形比底部平坦,高低不一致的工艺性要好。
对凹坑的深浅来说,自然浅的比较容易成形,从模具设计的角度来说,门把手的凹坑工艺性较好,适用一次拉深成形,而后侧围加油孔的凹坑工艺较差,不能一次成形,可以设计为拉深一整形,加油孔本身在内部冲孔这样可以利用该孔在拉深采用内部预冲孔使内部向外供料来解决凹坑拉深过程中的伤碎问题。
4、一次成形的门把手凹坑外缘瘪塘改善方案
针对门把手成形时存在着垂直方向的弹性变形这一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案减少凹坑外缘的弹性变形。
4.1 尽可能缩小凹坑成形凹模口的圆角
这样有利于提高凹坑的塑性成形率。
在模具加工时,尽可能地将该圆角加工得小一些,在调试时,再逐渐根据伤碎状况逐步修大,以便调整到最佳的凹模口圆角半径。
当然过小的凹模口圆角半径在批量生产时容易磨损问题,该模口必须进行淬火处理,如果有条件的话,整个模具进行镀烙或离子渗氧,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使凹坑凹模口的圆角保持较长时间。
4.2减小凹坑外缘凹、凸模的间隙
减小凹坑外缘凹、凸模的间隙使凹坑最后成形时通过凹、凸模的小间隙在外缘部位进行一次整形,通过整形使材料挤压,以减少弹性变形。
这一结构一般放置在凹坑凸位置,整个凹坑凸模附近半径100MM左右宽的整个形面与凸模间隙做小(因为瘪塘多集中在约半径范100MM左右范围内)可以将该部位制作成反向固定的镶块形式,镶块采用能承受较大挤压边而不是变形的硬质合金,再进行淬火处理。
该镶块在模具整体形面加工前镶入,然后随基体一起形面NC加工,并且与其他形面一起作最后的形面修正,这样有利于镶块正确性,也使该形面加工比较容易。
在模具调试阶段,在该镶块底部垫上合适厚度的钢皮,根据冲制的零件状态压得过硬的部位略加修正即可。
5、拉深一整形成形的凹坑外缘瘪塘改善方案
5.1预冲孔凸模的处理
拉深整形应用于工艺性较差的凹坑形状,凹坑凹模圆角的半径由于涉及伤碎问题而无法做得过小。
改善以上缺陷除在拉深工序采取门把手凹坑相同的处理方法外,中间预切孔位置也非常重要,预切孔的预切位置过低易引起伤碎,而位置过高则不利于凹坑的塑性成形,边缘瘪塘加深或变大,因此在制作预冲孔凸模时应考虑以上因素,应当制作成可调节高度的冲孔凸模,以便在调试时将预冲孔凸模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5.2整形工序的处理
整形工序也非常关键,有时拉深工序的凹坑外缘瘪塘程度还可以接受,到了整形工序就会程度加重,这主要是整形时,凹坑外缘有向内供料的材料拖拽现象,因此防止凹坑外缘材料向内拖拽是保持拉深成果的主要任务。
在模设计时,整个工序在模具压料板的压紧力尽可能取上限值,以使在凹坑外缘上部的产生足够的压料力,以克服凹坑整形时外缘材料向内供料的拉力不均产生的瘪塘,使整形部位的材料补给尽可能由预冲孔部位提供,同时为获得足够的压料力,压料板在凹坑外缘上部的形面贴合率必须达到90%以上,而且贴合面程尽可能大,一般为凹坑口向外扩散40MM-80MM左右,为使该部位压料板加工简便,也可以在该外制作一块反向固定的镶块,完成加工后,在镶块的底部垫层适当厚度的钢皮,这样镶块部位的压料力压紧力可以通过所垫钢皮的厚度轻紧获得。
6、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实际生产过程中改善形面凹坑外缘瘪塘的一些方法,通过以上的方案处理,虽不能完全消除凹坑外缘瘪塘,但可以得到了一点效果。
由于在凹坑形面形配过程中,尚有许多模修人员技术素质与形面修正工艺等因素的存在。
进一步地完善、改进凹坑外缘瘪塘尚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任雪岩汽车车身覆盖件表面质量控制,汽车工艺与材料2001.N0.2
2吴诗敦冲压工工艺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