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动作描写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15
动作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情景。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是每一个作家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提高的技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的创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细节。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通过细微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一个人的眼神、微笑、手势等细节都可以表现出他内心的世界。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其次,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与其内心的情感密切相关,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比如,一个人的紧握拳头可能表现出他的愤怒或者决心,一个人的颤抖可能表现出他的恐惧或者激动。
通过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再次,要注重动作的环境融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环境与动作的融合。
比如,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局促而紧张;在广阔的原野上,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潇洒而豪迈。
通过环境与动作的融合,可以使人物的动作更加贴近现实,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最后,要注重动作的节奏感。
人物的动作在故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可以增强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比如,在紧张的情节中,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急促而有力;在悲伤的情节中,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缓慢而沉重。
通过动作的节奏感,可以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情景。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细节、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动作的环境融合以及动作的节奏感来提高动作描写的质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的创作有所帮助,期待您在动作描写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写连续的动作。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1.东东吃橙子。
2.东东拿起橙子轻轻捏了捏,又闻了闻味道,接着把橙子放到案板上,拿起刀往橙子的中间用力一切,橙子被分成了两半。
他有熟练地把橙子切成四块。
他用双手捏住橙子的两头,张大嘴巴,猛地一咬,橙汁从嘴角溢出,东东连忙伸手一擦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另一块吃了起来。
没一会儿,橙子就被东东吃完了。
对比两个例子,你们有什么发现?同样都是吃橙子,第二个例子通过“捏”“闻”“切”“咬” “擦”“吃” 等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橙子好吃的同时,也把东东吃橙子时猴急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点很重要,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你也可以写出这样精彩的片段哦!二、把动作细分。
看到这个小标题,是不是觉得有点头脑发蒙?动作就是动作,还怎么分呢?别着急,先看一组词语。
笑→微笑、大笑、抿嘴笑、低头笑、嫣然一笑、眉开眼笑、皮笑肉不笑……“笑”是一个具体动作的统称,后面的词语是“笑” 这个动作的不同形态。
这下明白了吧?动作细分就是写清楚某一个动作的具体形态。
我们通过两个句子来感受一下把动作细分的好处。
妹妹哭了。
妹妹撇了撇嘴,接着张开嘴巴哇哇大哭起来。
三、给动作加修饰在描写动作的时候,首先要用准动词,然后再给动作加上修饰,可以是声音、表情、或者是形容词等,让句子变得丰满。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爸爸怒气冲冲地走过来。
小汽车箭一样地疾驰在高速公路上。
爷爷轻轻地摸了摸弟弟的头,眼里满是爱意。
四、要符合人物特点。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处境、不同性格、不同品质的人会有不同的动作表现。
大家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特点,使人物丰满、完整。
一位老奶奶在广场上蹦蹦跳跳地追风筝。
这句话有问题吗?当然有!“老奶奶”的年龄已经不适合“蹦蹦跳跳”,她的身份也不适合“追风筝” 这样的活动了。
如果主语换成“一位小姑娘”,那么这句话写得很生动。
后面追来一只大狼狗,小明吓坏了,慢悠悠地在前面走。
这句话中的动作描写,不符合当时的处境。
小学四年级动物作文指导小学四年级动物作文指导【1】1、注意观察是写好动物的前提条件要想把动物写好,首先就需认真细致的观察,在动物“静”的时候,认真观察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甚至一个细小的局部也不能忽视。
如兔子嘴的形状,猫的脚掌。
另外,在动态中,注意它的走、跑、跳、吃、玩、睡等具体动作和神态变化。
留心、细心、耐心的观察是写好动物的前提。
2、要抓住特点动物分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
(1)外形:包括头(眼、耳、嘴、鼻、胡须)、身子、四肢、皮毛、尾等。
写外形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或从头到尾,或从整体到局部。
二要有所取舍,写那些最能反映动物特点,与它的生活习性联系紧的地方,不必面面俱到。
如《燕子》一课是这样写的:“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就构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生活习性:包括吃、睡、玩、斗等。
在这方面,也要抓住主要的习性细致刻画,突出特点。
如猪的能吃能睡,猫的捕鼠。
3、运用拟人或其它修辞手法,把动物写得活泼可爱假若干巴巴地把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写下来,这只是一个“死”的动物,要写“活”,必须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动物的喜怒哀乐,由“静”到“动”的变化,这才会体态逼真,活泼可爱。
如《翠鸟》一文中写道:“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壁虎》一文作者为了突出壁虎的特点,就写到:“趴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不动,像沾在墙上的一块水泥。
”然后写它捕虫时的动作变化,很具体。
4、结合动物特征,说明一定的道理描摹动物往往表达我们的'一种思想感情。
或借物寓理,或借物喻人。
我们常常赞美春蚕的忘我,蜜蜂的勤劳,狐狸的狡猾,所以在选材时,要选择有意义的材料来写,在字里行间融进自己的感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好写活动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学四年级动物作文指导【2】1、写外形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
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
小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诀窍及作文写作技巧1看图写话写作技巧写人六要素:身份、外貌、动作、性格、语言和看法。
1.描写身份:看清楚图中人是谁,准确判断图中人物的性别、年龄和身份。
如:邻居家的小妹妹有三岁了。
2.描写外貌:从图中人物的身高,长相,眼睛,头发,穿着等方面去描写。
如:头顶扎了一个小辫子,胖乎乎的。
3.描写动作:确定图中人物在做什么事,通过想象展开故事情节。
如:她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特别活泼。
4.描述性格和语言:要对图中人物的性格,爱好,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描写,图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写可以通过细致观察之后,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力来写。
如:每当看到熟悉的叔叔阿姨从她身边经过,她都会甜甜地叫一声:“叔叔阿姨好!”叔叔阿姨们都很开心。
5.结尾要写出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如: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小妹妹。
- 打印考试材料,做完一份试卷- 收快递,赶在10点前回宿舍写事四要素:通过丰富的图片信息,观察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开头:说明描述一件事要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写话时,重点描述事情的经过。
3.细节:大胆想象,巧妙构思,丰富过程部分。
4.结果:事情的结果要根据意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画面的人物关系,会有哪些预期结果,大家心情怎么样?会不会有下次?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家人对你有什么期望等等,都可以作为看图写话的结尾。
- 打印考试材料,做完一份试卷- 收快递,赶在10点前回宿舍写物四要素:事物的名称、形状、颜色和功能。
1.描写名称:仔细观察所写的实物,弄清楚各部分名称及其特点,抓住其特色。
如果是物品,要仔细观察其外观、色彩、用途等,如果是动植物,要观察其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等。
2.描写形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形状,如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等,层次要分明。
3.描写颜色和功能:要描写物品的功能或用途。
对于日常用品,如橡皮、铅笔等可以略写几句功能;对于有些比较复杂的物品,如玩具汽车,就可以详细地描述其功能或用途,重要的是能够突出物品的特色。
小学生作文动作描写的5大技巧+例句例文赏读我们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给动作“化功大法”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给动作“涂脂抹粉”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
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
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
动作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各种动作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作描写方法,希望能够对文学创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动作描写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动作描写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细腻的描写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比如,不要简单地写“她走路”,而是可以写成“她轻盈地踱步”,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轻盈和优雅。
再比如,不要简单地写“他笑了”,而是可以写成“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温暖。
其次,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动作是人物情感的外在表现,通过动作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当主人公感到愤怒时,可以写成“他猛地拍在桌子上,怒火中烧”,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愤怒和激动。
再比如,当主人公感到悲伤时,可以写成“她泪流满面,抱着孩子放声大哭”,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另外,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环境的融合。
环境是动作发生的背景,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动作的情境和氛围。
比如,当主人公行走在春日的田野上时,可以写成“她踩着嫩绿的青草,微风拂过,花香扑鼻”,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春日田野的清新和宁静。
再比如,当主人公在狂风暴雨中奔跑时,可以写成“他奋力奔跑,雨水如注,雷声隆隆”,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狂风暴雨中的惊险和紧张。
最后,动作描写要注重动作与节奏的把握。
节奏是动作描写的节奏感,通过节奏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展现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比如,当主人公迎着风奔跑时,可以写成“他疾风骤雨般地奔跑”,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奔跑的迅猛和激烈。
再比如,当主人公在慢慢行走时,可以写成“她慢条斯理地踱步”,这样读者就能够感受到主人公行走的从容和优雅。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细节、情感、环境和节奏的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把动作分解写作文指导PPT对小学生来讲,初学写作往往有一定困难。
有些小学生写作文像挤牙膏,写几句,数数字数,字数若未达到要求就再写几句。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犹如记帐,读来枯燥无味。
要改变这种困境并非难事,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多看一些作文辅导方面的书,多利用节假日去旅游、参观,开阔眼界外,还可以试试几个实用易操作的妙招。
以一个小学生写《第一次炒鸡蛋》时一段文字为例,说说如何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原文:我先把鸡蛋敲碎,放进碗去,用筷子搅拌。
然后放入了盐。
再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
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打进锅子,不停地翻炒,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
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妙招一:层层追问法。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来扩展情节,把情节写具体。
也就是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
问题1:你是怎么搅拌鸡蛋的?问题2:点煤气时心情怎么样?问题3:你是怎么翻炒的?问题4:自己第一次炒的鸡蛋味道怎么样?。
修改后:我先拿起鸡蛋,轻轻磕在碗沿上,一下就把鸡蛋敲碎了。
将蛋黄蛋清放进碗去,用筷子搅拌。
然后放入了盐。
点煤气的时候心里很紧张,生怕那火苗会蹿出来。
锅里放了油,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打进锅子,拿起铲子把蛋一会儿翻到这边一会儿翻到那边,不停地翻炒。
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呵!稍微咸了点,可我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使用“层层追问法”时你一定要紧扣中心,在这个中心点上深入挖掘,形成作文的着力点。
妙招二:慢镜头回放法。
我们可以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用“慢镜头”逐一定格,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使作文写得细致又深刻。
定格1:我敲碎鸡蛋时。
(敲了几下?面部表情?。
)定格2:我搅拌鸡蛋时。
(左手拿什么?右手怎么搅拌?。
)定格3:放盐时。
(放了多少?放了几次?。
小学生作文教案小学生作文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作文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作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让孩子了解对景物综合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描写的顺序和景物动态与静态的比较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程引入教学方法:妈妈将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向孩子讲述就OK了。
解说:我们分别从定点和移步两个方面,学习了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一直静止不动的景物,也没有一直动个不停的景物,而是有的时候是静止的,有的时候是运动的;另外,在一个大范围的风景里,也是有的景物在运动,同时又有一些景物是保持静止。
这就是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互结合,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
我们写景物,就是用笔作“摄影机”,把看到的景物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既然现实中的景物是动静结合的,我们的描写当然也要动静结合。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怎么样来对景物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
二、范文评析教学方法:妈妈依照下面的步骤执行就行了。
1、妈妈让孩子看范文,并朗读一遍: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排比+比喻)。
(静态景物)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比喻)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起风前),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起风后)【对起风前后的景物作比较】。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动态景物)2、评析第一步:让孩子指出哪些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哪些是动态的景物描写。
如何提高小学生动作描写的能力作者:李仲山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12期摘要:小学生在作文中,对动作描写往往犯难,想写却不易写好,这和很多因素有关。
我们要明确动作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动作描写;特点;专项训练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91-01小学生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经常需要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描写具体生动的细节。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叙述好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来呈现立体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在多种描写方法中,动作描写可能算是最难的。
神态、肖像可以相对固定,观察容易些;对话、心理都是内部语言的直接呈现,“只要把耳朵听到、心里想到的话,变成书面的话,基本就有了个模样……动作,要用眼睛看,看了之后,再用脑子想,转化成内部的语言,内部的语言再转化成外部的、写出来的话”[1],这个过程相对复杂一些,再加上动作完成之后就消失了,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看得清、抓得准、记得住,所以,难度最大。
1.问题分析目前,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写动作,除了前后连贯性不强,最大的问题是“笼统”。
为表现一个同学打篮球水平高,写“他把篮球往上一扔,进了”。
这样的动作如何能展现出高超的球技?动作描写太笼统。
何以如此?除了投篮这个动作转瞬即逝,本身在观察上有较大的难度外,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学生日常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找一找原因。
小学低年级涉及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多,这和他们的阅读特点有关。
“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
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
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3]。
”他们的语言表达训练主要是“培养重现表象的技能”,叙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童话体,最好。
进入中年级以后,写实的文章渐多,各种描写的成分也有所增加,但语言描写比重明显超过动作描写。
小学生人物动作描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策略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
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
”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观察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和日记,动作描写也有,但很多都是比较随性的描写,请看以下几个片段: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
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片段二:足球比赛正接近尾声时,眼看我们班就要输了,只见体育委员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
片段三: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建造房子。
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
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
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
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不难发现,这些动作描写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描写笼统片段一中的“走”、“上”、“跑”、“拿”、“喝”五个动词用得很一般。
不只是因为这几个动词大家都能想得到,没有什么特别,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只写出了人物的一般形态。
动作模糊、笼统,人物形象不鲜明,难以给人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
二、描写简单片段二中这位体育委员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将球踢入球门,会有一系列的动作,而在作者笔下却变得如此简单,只用了“带”、“冲”、“踢”三个动词,没有把那一瞬间的动作进行细化,也就描写不出这一脚的精彩。
三、描写不准学生常常误以为动作描写得越多越能凸显人物,其实不然。
片段三中“带”、“瞧见”、“听到”、“跳下”、“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一个接一个,但读来枯燥无味。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专项人物动作描写训练,总结出以下几招:一、“放慢镜头”法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我们有双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把动作放慢的习惯,这样,才能把复杂、连贯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仔细观察,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这样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生: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
一个烧饼吃完,芝麻也就铺满了一巴掌。
师:好的,同学们用词都非常到位,那我们再接着往下看,这时候小空的烧饼吃完了,手里的芝麻也铺满了。
这么多芝麻,分散在手掌的不同位置。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生:把它们拢在一起。
师:很好,接下来小空该吃芝麻了,如果他慢慢把芝麻放进嘴里,那过程中芝麻是不是就掉下来了啊。
所以,他会怎么办?
生:快速放进嘴里。
师:我们不用“放”,可以试着换一个表现速度很快的词,比如“拍”。
那么当他吃完芝麻之后,会怎么做呢?嘴上和手上是不是还沾了许多芝麻和饼渣呢?
生:擦干净。
师:“擦”也太笼统,我们想想手上有芝麻你们会怎么做?生:搓一搓。
师:很好,那嘴上的呢?
生:舔一舔,擦一擦。
师:特别好,我们可以用“抹”这个词,而且是左右开弓地抹。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我们下面来看下这个视频,看看一个完整的吃烧饼的过程是如何来具体描述的?同学们要仔细观察了哦!——(看视频)
师:看完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文段,找出小空吃烧饼的动作!可以边总结边自己演绎一下哦!
下面找一名同学一起来根据这些动词把整个吃烧饼的过程描述下!
生:……
师:下面这些词语请同学们积累在笔记本上!
【当堂练习】
可以参考之前的文本进行习作。
【考察孩子动词积累和联想能力——注意摘抄好词】作业布置、要求强调。
技巧二:人物刻画——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技巧说明:人物刻画是写作的中心和重点,写好人物是一门很重要的本领,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小学生写作仍然以写人记事为主,因此今天需要着重掌握人物刻画的方法以及重难点,突破人物刻画的方法,夯实基础!如何使用:肖像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声音、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的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说的话直接或间接引用出来,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样就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描写方法。
恰当运用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对应范文:范文一:我的老师叫张林丽,她一头乌亮浓黑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弯弯的柳叶眉下长着一双大眼睛,那双大眼睛好像有特异功能,又好像会说话似的,每当你做了不该做的事她那双敏捷的大眼睛就会盯着你,发出夹着慈爱的寒光。
点评讲解:人物肖像描写:在进行肖像描写的时候,着重描写了老师的头发、眼睛。
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师的头发比作黑色的瀑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老师的眼睛拟人化。
范文二:有一次我们课外活动打沙包,我正玩得尽兴时,突然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跑到我们圈内乱跑,我推了他一把,他摔倒了并告了老师。
张老师把我叫到身边,眼睛注视着我和蔼地说:“今天,你这件事情做得也太不应该了你怎么能去推到一个刚入学的小同学呢?他虽然顽皮可你也不应该这样,你可以跟他讲道理嘛!”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滴在胸前的红领巾上羞愧难当。
点评讲解:人物行为、人物语言描写:本段在对人物性格描写的过程中,通过课外活动发生的事情以及老师的语言描写,变现了的温柔、和蔼、有耐心、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篇一:小学生作文指导─怎样写人一、选择人物身上最能体现其思想品质和特点的具体事例。
1、通过一件事写人。
(1).要根据写人的需要来选择具体事件。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2).要具体、生动的写清楚一件事能表现人物思想的主要情节。
例文:我的同学我有一个前桌,她叫付洁琼,是一个简单再简单不过的女孩。
但她却有一颗无法代替的热心,她的学习好,在我眼里,她好像永远不会骄傲。
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去问她,她会认认真真的给你讲,直到你会了为止。
付洁琼是我的?二代老师?,她是我的? 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品德老师?,?外语老师?等各科老师。
她是1.60米,一个圆圆的脸蛋,乌黑的眉毛下面,点缀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个红红的发卡,背着一个灰色的背包,爱用黑色的笔,写字特别好看,总之,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发现她的缺点,而且,她还特别的善良。
有一次我胃里不舒服,一吃东西就想吐,吃药药效还没到就吐了,连续几天也不好。
某天某时的一次数学课,我们正在自习,我突然胃里不舒服,我心里想:忍一下,就一下,一会就下课了,上完这节课!我就一直这样想着,可是,胃好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我说什么,他也不听,我们一直僵持了很久,最后我忍不住了,就走到老师面前去说:?老师,我胃里不舒服,想吐。
可以去厕所吗??老师说:?快去?我叫上付洁琼,让她陪我去,她和我一起走了,快到厕所的时候。
我遮住嘴,似乎快要涌出来的时候,我做出一副严肃而痛苦的表情,她看出了我的痛苦对我说:?要不我们跑吧!?我说:?不行,越跑越难受,? 于是,我们就走到了厕所,我到那就吐了,他递给我几张卫生纸,我擦了擦嘴,我们就进班了。
【导语】小学阶段的作文指导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要我们教师、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指导学生多练多些,多思多想,多见多闻,多说多议,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定会提高的。
那小学生作文怎么教他们写呢?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作文怎么教他们写?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孩子经常写观察日记和心得小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文时,没有什么可写的,头脑空空如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力不够。
对我们日常的春夏秋冬的变化,对我们日常身边发生的事情关注不多,或者说根本没有去观察。
因此必须培养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让他们写观察日记,细心体会事物的状态和事物的变化过程,在观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亲身感觉和心得,及时指导孩子写出来,表达出来。
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家长老师共享,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这样时间久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上来了。
在培养观察力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细心,耐心,不要急躁,也不要激烈指责孩子的不足,尽量以激励平和的口气说话,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关怀,而不是压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观察力的提高和写作的积极性的培养。
二、让孩子多读自己喜欢的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写作天才,写作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和学习过程。
一开始不会写,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别人的作文写法,但不是抄袭,只是参考写作文的框架,这样在别人样文的扶持下就知道构思谋篇了。
平常多领孩子到书店去感悟一下书香的气氛,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孩子自己爱读的书,积极鼓励学生去读。
也可推荐给好的书给孩子,推荐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和实际年龄,找适合孩子特点和吸引孩子兴趣的书去读。
如童话故事,漫画等。
等孩子养成了读书的兴趣,就可以让他们自己从书中汲取营养了。
到时写作就不是一种难事,而是一种快乐。
孩子就会主动去写,写完后家长和老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就会象助推器一样,推动孩子在书海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小学生作文(6种体裁)写作方法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六种体裁写作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其中,写人是记叙文的基本功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关键在于题目要求。
如果题目要求写事,那么人物必须为事服务;如果要求写人,那么事情必须为人物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一种或多种品质。
而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要求叙述完整,虚实贯穿全文。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品质或性格。
为了刻画人物,必须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描写。
但是,最好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通的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
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写人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刻画人物可以通过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方式。
1.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外貌和内心世界密切相关。
通过外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动作描写的答题技巧
动作描写是一种通过对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进行详细描述来展现其行为和情感的描写方法。
在回答关于动作描写的问题时:
1. 明确动作的目的和背景:了解动作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2. 关注动词的选择:选择准确、生动的动词能够使动作更加形象、具体。
3. 分析动作的细节:注意描写动作的过程、幅度、速度等方面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场景。
4. 体会动作所传达的情感:动作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因此要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5. 分析动作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动作描写往往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分析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
6.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一系列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和协调性能够增强故事的流畅性和可信度。
7. 结合其他描写方法:动作描写通常与其他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相结合,共同塑造人物形象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