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50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的理论2、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二)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三)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四)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1、农业景观➢人类在自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是环境的镜子。
➢农田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
➢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交叉型产业。
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观光农业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布在城市周围地区,以满足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主。
2、农业区位论是古典区位理论的代表之一,杜能农业区位论是代表,主要探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该理论认为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从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是土地利用问题普遍性原理论基础。
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这是现代农业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关农业生产体系空间布局的理论。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首先创立。
(1)假设条件(2)6个农业圈①自由农作带:最接近城市市场,土地用于生产不易运输和易腐食品,以蔬菜、牛奶和花卉为主。
在经营方式上突出的特点是集约化程度很高。
②林业带③作物轮作带④谷草农作带:主要为谷物和畜产品,经营较为粗放,在轮作中增加了牧草的比重,而且出现了休闲地。
⑤三圃农作带:农业经营粗放,土地大量休闲,实行三圃农作制。
⑥畜牧带(3)意义首次确立了对农业地理学和农业经济学都很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或农业类型)的区位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
➢补充: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出现的初期依靠自然界的天然食物为生,通过采集和捕猎获得。
过采集和捕猎获得随着人类的发展,终于摸索现种种方法把野生的动植物驯化,靠种殖和养殖生活。
农业出现。
发展现代农与原始农又是大有别经过发展,现代农业与原始农业又是大有差别。
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我国农业起源的说法、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在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扩大了,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的足的生存环境扩大了人的增长使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五大洲的各个角落。
与人口增长的同时,采集与狩猎的强度谁知上升,导致动的同时采集与狩猎的强度谁知上升导致动植物数量下降,使食物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开始动植物人类就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开始动植物驯化,出现了农业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二关于农业的起源的地点二、关于农业的起源的地点:二、关于农业的起源的地点:1、C.O.索尔的推论(《农业起源与传播》)a. 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b. 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b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c. 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谷地内,因为需先进的治水技术。
进的治水技术d. 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因为缺少耕作工具。
最早的农民是“林居”的斧头使用者e. 最早的农民是“林居”的斧头使用者。
f. 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者。
因为作物需要长期照管。
期照管根据这些必要条件,索尔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
这一推论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这推论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上,还待事实佐证。
2、考古学的目前资料的证据考古论证了的早期农业发生地分布图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新月地区大麦、小麦、燕麦、椰枣、无花果、葡萄、橄榄、洋白菜、胡罗卜、洋葱、碗豆、罗卜杏苹果樱桃亚麻大麻小扁豆甜瓜梨胡桃中亚杏、苹果、樱桃、亚麻、大麻、小扁豆、甜瓜、梨、胡桃中国东部黍、粟、水稻、高粱、大豆、杏、桃、李、桑、萝卜、茶、橘、竹东南亚稻、香蕉、黑胡椒、橘、茄、芒果、甘蔗、芋、薯蓣稻香蕉黑胡椒橘茄芒果甘蔗芋薯蓣埃塞俄比亚咖啡、大麦、小麦尼罗河谷粟、高梁、棉花、甜瓜、芝麻、黄瓜、碗豆、小扁豆西非稻、粟、西瓜、油棕、可拉果、中美洲玉米、甘薯、蚕豆、可可、棉花、南瓜、辣椒、西葫芦、向日葵、烟草、番茄烟草番茄北安第斯马铃薯、蚕豆、南瓜、西葫芦、草莓、番茄南美东部马铃薯、甘署、蚕豆、花生、可可、木薯、凤梨、向日葵、西葫芦西南亚与东非猪、山羊、绵羊、马、驴、狗、猫、鸭、鹅、鸽、兔、单峰驼南亚、东南亚与华南水牛、瘤牛、猪、狗、猫、鸡、松鸡、孔雀、鸭、鹅欧、亚大陆中部山羊、绵羊、马、双峰驼、牛、驯鹿中美洲和北安第斯美洲驼、羊驼、火鸡、豚鼠第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二节一、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是随着种殖技术与种殖工具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工具的改进,农业各从其发源地向外扩展,接着由于作物物种与技术的交流农业更加速了发展进步。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农业的特征: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3、强烈的地域性农业的类型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须品的来源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④、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⑤、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⑥、农业是出口物质的主要来源⑦、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人口压力说-----以博塞洛普为代表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宴享说-----海登提出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索尔的推论对最先发生驯化的区域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做推论,提出6条依据: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由旧大陆向北部传播。
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上有待证明(二)、考古学目前的资料证据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1)气候变化,冰期消失时气候变暖,树木也因而侵入草原生态系统,草原面积减少(2)人口增长和狩猎技术的进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导致食物供应紧张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3、定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最早出现于中东地区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猪——中东驴——北非双峰驼——中亚单峰驼——北非、中东地区稻谷——中国玉米、马铃薯、甜薯、美洲驼、羊驼、火鸡——南北美洲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一)分布:热带地区(二)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2、多种作物杂处,农作物的种子多种多样3、土地不断更换,但都在村落附近,定居点不需要搬迁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2、是一种生计农业3、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4、农民生活贫困(二)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