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语文《菩萨兵》
- 格式:ppt
- 大小:740.50 KB
- 文档页数:36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7菩萨兵苏教版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菩萨兵》。
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全文一共9个自然段,条理清晰。
事情的起因是:藏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事情的发展:讲朱德总司令很着急,翻译去“请”藏胞回来,结果是藏民把自己“藏”起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胞“抢”种。
总司令召开了春耕动员大会,与战士们一起“帮”藏民春耕。
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纷纷返回了家,称赞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是“菩萨司令、菩萨兵”。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三个具体的时间段作交代,使文章一脉相承。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在课题的左上角,朱总司令骑在马背上,象征着他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征的征途中奋勇前进。
第二幅描写了藏民返回家园和朱总司令欢聚一堂时的情景,透过任务的神态,让读者感受藏民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之情,感受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很好地表达了中心。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因此,理解当时情况下,红军的想法与做法将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春耕翻译同胞地区播种糊涂藏民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二、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lùāi泽戴三、把下列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
四、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我怎么会忘记这件事呢?2.老师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
五、读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表面上是讲春耕,实际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一心为民。
2.红军像菩萨一样善良,乐于助人,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藏胞。
发展练习一、加标点。
1.“!” 。
2. :“,,,!”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将领巡逻惊呆猎物边境唐代神勇无比运足气力二、照样子,填空。
支只首片种阵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闻名寻找急忙四、默写古诗,并填空。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本答案来自零五网)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唐卢纶西汉李广飞将军神勇无比发展练习一、写出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④2、②3、①4、③二、读一读,想一想。
1、镇定(沉着)察看(观察)2、李广是一个沉(本答案来自零五网)着稳重的人。
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南昌宴会灿烂庆贺野鸭滕王阁胸有成竹文思如泉二、组成新字,再组词。
问(问题)鸡(公鸡)烂(灿烂)间(中间)鸭(鸭子)栏(栏杆)闷(闷热)鹅(白鹅)拦(阻拦)三、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整修才气答应庆贺探望准备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迷人的秋景水天一色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zhǒng zhòng zhòng zhǎng2、诚实花(诚实的孩子)3、我喜欢小孙子,因为小孙子很诚实。
发展练习一、读读背背。
零五网编辑建议同学们把这首诗背诵,零五网编辑建议基础差的同学也至少要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千古名句背诵。
二、读读练练。
因为蝴蝶说让我也当一回(本答案来自零五网)油菜花,蝴蝶一飞起来,那就是说油菜花也就飞起来了。
小学三年级《菩萨兵》语文精选教案二:神秘的菩萨故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菩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祇,其形象也十分威严、庄重。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将有机会认识这位神秘的菩萨,探索他的故事以及他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进入《菩萨兵》故事中,掌握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一、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当时岛上发生了一场战争,各大势力争斗不休。
正当人们绝望之时,一个出世人出现了,他叫做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来到了苏门答腊岛上,拯救了人们,让他们重拾希望和信心。
二、故事情节南无阿弥陀佛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但岛上的各大势力还在不停地争斗着。
为了结束这场战争,南无阿弥陀佛变成了一个军官,率领一支军队,与各大势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但南无阿弥陀佛并没有使用武器,而是使用了非常特殊的方式:他和他的士兵们,口中不停地念叨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凭借着信仰的力量,击败了敌人,带来了和平。
三、故事意义1. 南无阿弥陀佛的出现,拯救了苏门答腊岛上的人们。
这个情节告诉人们,人们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并不是没有希望,只要我们相信,勇敢面对,一切都可以克服。
2. 故事中的南无阿弥陀佛,不使用武器,而是用念佛来达到胜利的目的。
这说明,当我们面对危机和挑战时,并不是打打杀杀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3. 故事中的南无阿弥陀佛,率领士兵们共同战斗,这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够取得胜利。
4. 故事中的南无阿弥陀佛,通过口中不停地念佛的方式,展现了佛教的中心思想:放下心中的杂念,专注于当下,依靠佛法信仰和智慧,可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四、教学设计1. 故事朗读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的方式,朗读这个故事,或者在课堂上朗读。
通过声音和语调的变化,表现出南无阿弥陀佛的神秘形象,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境和蕴含的意义。
《菩萨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7.菩萨兵(第一课时)执教日期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会读课文。
预习作业设计1、2、把课文读通、读顺,查不理解的词义。
2、标出课文的小节号,质疑问难标“?”。
一、课题质疑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二、整体感知1.朗读生词,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藏族”两个字都是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多音字“挨”在“挨饿”读ái。
3.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话题。
2.比较句子。
体会朱总司令的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1.全班交流怎么记住生字。
2.生描红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二、初读课文1、交流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地区翻译糊涂春耕挨饿播种感激不饶人怨不得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出示句子(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啊!”(2)“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受冻,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3)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讲第1自然段1、自由读。
2、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知道的有关“长征”、“藏族”、“朱德”的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听课反思评课稿怎样处理好教学中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评《菩萨兵》一课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今天听了金老师上的《菩萨兵》一课,我觉得老师很注意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环节:1、从课题《菩萨兵》入手,让学生自己说说文章中菩萨兵指谁?谁称谁为菩萨兵?课文中的怎样说的?找出来读一读来引出新课。
在学习到最后,感情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来结束全文的教学,从题眼入手,整体切入,然后又回归整体,体现了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怎样把握整体,怎样处理局部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在处理课文的2——7小节时,金老师又是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朱总司令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红军战士是怎样做的?抓住一个大问题,然后从具体的句子中引导学生理解、朗读,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3、在教学朱总司令所说的三段话时,教师还是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读读这几段话,看看能体会到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在总司令所说的每句话中,我们都能看出,总司令真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有着菩萨一样的心肠。
当学习到最后,当理解到藏胞们对红军态度的转变时,老师还可以进而提出问题: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以这个问题总结全文,这样的问题是否更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再一次在整体上理解课文。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堂课的设计上,教师始终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在局部段落的教学中,始终扣住菩萨兵这一关键词语,注意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而使整堂课的教学显得非常的严谨。
从三年级开始,新课标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这种概括能力从何而来?这种能力不来自支离破碎的分析,而是来自于对一篇篇课文的整体把握。
NO:017NO:018NO:021诊断与调整习作 2教学目标: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写作的。
2、仿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4、评讲习作,巩固写人文章方法。
教学重难点:1、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2、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
仿例,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2、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师问:刚才走出教室的是谁?2、讨论:说一说他的外貌以及穿着打扮。
3、请这位同学走进教室,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4、指导:我们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二、画像指导NO:025诊断与调整第三课时(钢笔字指导)教学目标:1、学写钢笔字,掌握撇折、撇点、竖折的写法。
2、练写“库”、“姿”、“屈”、“齿”等字。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撇折、撇点、竖折的写法,练写“库”、“姿”、“屈”、“齿”等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1、总结上次写字情况。
2、这节课继续学写钢笔字。
二、认识笔画。
1、出示例字库姿屈齿学生认读,观察字形。
指名交流,评议。
说说这组字中出现特殊的笔画是什么?交流,评议。
(撇折、撇点、竖折)三、指导书写:库1、指名读2、观察字形,揣摩写法。
3、交流写法。
4、小结:“库”的撇折先写撇,由重到轻,轻顿后向右写横,收笔停顿。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揣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第7课菩萨兵⽣字 《菩萨兵》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第7课,课⽂⼀条线正⾯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条线侧⾯写藏胞。
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第7课《菩萨兵》⽣字,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第7课《菩萨兵》⽣字 1【段】 读⾳:duàn 巧记:锻造的⾦属不见了(“锻”去掉“钅”)。
字义:①⽤于事物、时间的⼀节,截②⼯矿企业中的⾏政单位 组词:①⼀段铁路两段⽊头②⼯段 造字:会意法 造句:我家门前有⼀段铁路。
笔顺:左部短横与提间距均匀;右部横撇与捺⾓度协调。
字歌:段字因形变加⾦是锻炼椴⽊长势好丝线缝绸缎 2【藏】 读⾳:cáng 巧记:草(艹)下躲⼩“⾂”,反⽚(⽙)“⼽”来帮。
字义:①隐蔽②收存 组词:①躲藏捉迷藏藏龙卧虎东躲西藏藏头露尾②藏书储藏珍藏收藏冷藏 造字:形声法 造句:课间,我经常和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
笔顺: “艹”横略长;“⼽”斜钩带弯势,与撇相协调。
字歌:捉迷藏(cáng) 找宝藏(zàng) 巧藏(cáng)⾝会躲藏(cáng) 3【区】 读⾳:qū 巧记:三框(⼕)⾥⾯放个叉(),有双慧眼识别它。
字义:①地域②分别 组词:①⼭区郊区地区区域市区风景区⼯业区开发区解放区⾃然保护区②区分区别 造字:会意法 造句:黄⼭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之⼀。
笔顺:⾸横略短,撇、点居中,竖折的竖要直,折稍长。
4【胞】 读⾳:bāo 巧记:跑到“⽉”边未⽤⾜(包)。
字义:①同⼀⽗母所⽣的②胞⾐,包裹胎⼉的膜和胎盘 组词:①同胞胞弟胞姐胞叔双胞胎②胞⾐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两岸同胞携⼿推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竖弯钩宜宽,包住上部。
字歌:海归侨胞⾝穿长袍⽔泡旁边与母拥抱 5【糊】 读⾳:hú 巧记:湖光⽔影⽆(胡),前⾯“⽶”成熟。
字义:①黏合,粘贴②粥类 组词:①糊涂裱糊糊墙糊信封糊顶棚糊窗户糊风筝②⽟⽶⾯糊糊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越解释,我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