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神奇的镜子
- 格式:ppt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反射》,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观察并描述镜子中的景象,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镜子的神奇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学会观察镜子中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镜子中的景象,感受镜子的神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2. 学具:每组一张平面镜、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导幼儿猜测盒子里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打开神秘盒子,展示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镜子的特点。
3. 探索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师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幼儿发现成像的规律。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在镜子中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引导幼儿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
5.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操作,用平面镜观察卡片上的图案,描述镜中的景象。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基本特性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镜子中的景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平面镜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镜中的景象,并画出对称的图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镜子画”活动,让幼儿用镜子观察周围环境,画出镜中的景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作业题目和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1. 实验演示:教师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及其成像特点、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镜子的反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卡片、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平面镜、卡片、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发幼儿好奇心。
打开礼物盒,展示一面镜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镜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通过平面镜观察图片的成像,引导幼儿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观察平面镜成像,并记录下来。
4. 知识拓展:介绍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反光镜等。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镜子》2. 内容:(1)平面镜成像特点(2)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3)光的反射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记录下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2. 答案示例:家里的镜子有穿衣镜、洗手间的镜子、反光镜等,它们分别用于整理仪容、刷牙洗脸、观察后方情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讨论、实验等环节,让幼儿充分参与到学习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光的其他现象,如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光的世界。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光的现象,培养其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大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镜子》,涉及第四章“奇妙的反射”中的第三节“神奇的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的种类、镜子的应用以及镜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认识不同种类的镜子,了解镜子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不同种类镜子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了解镜子的日常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板等)。
学具:小镜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让学生猜测里面是什么。
打开礼物,里面是一面小镜子,引发学生对镜子的好奇。
2. 例题讲解:(1)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镜子的种类: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及应用。
3. 随堂练习:(1)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描述镜中的形象。
(2)小组合作,讨论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种类及特点平面镜:成像与实物大小相等,距离相等。
凸面镜:成像变小,扩大视野。
凹面镜:成像变大,聚焦光线。
2. 镜子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应用,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如汽车后视镜(凸面镜,扩大视野)、太阳灶(凹面镜,聚焦光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学生对镜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应用,深入了解镜子的其他原理和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镜子》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镜子》含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镜子》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
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
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
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
(幼儿操作)(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7、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又发现了镜子的一个秘密,用两面镜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脑勺。
等一下老师把这些镜子放在科学区,请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呢?活动反思:幼儿玩两面单面镜组装好的镜子,发现两面镜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多少的有关系。
幼儿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镜子》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玻璃、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发现他们的不同,感知镜面与镜子成像的关系。
2、学习运用猜想、探究、验证和记录的方法进行探究,并乐于表达交流。
活动准备:1、生活活动区域中欣赏共同收集各种镜子,引导幼儿看看、摸摸、玩玩、分分各种镜子,交流自己知道的镜子的名称,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镜子展览台。
2、准备玻璃、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若干,并分别编号;准备幼儿与教师的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1、感知比较平面镜和玻璃,发现它们的不同。
(1)引导幼儿回忆和猜想平面镜和玻璃的异同点。
(2)幼儿通过看一看、。
本.文来源:教案;摸一摸、照一照等方法,比较平面镜和玻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探索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1)、交流平时玩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有什么发现。
(2)、介绍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探索记录,验证猜想。
(3)、引导幼儿总结三种镜子的特点,与幼儿讨论为什么用这三种镜子照同一件东西有的不变,有的会放大,有的会缩小。
活动延伸:观察、记录家里、公共场所中玻璃和镜子的使用情况,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活动反思: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
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探索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
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幼儿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敢于让幼儿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试教中,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环节,我总怕幼儿说不到位,总是急于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碍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就缺乏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氛围。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镜子”。
通过让幼儿探索镜子的反射原理,了解镜子的使用,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结构,知道镜子的反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镜子的反射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镜子的使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卡片、图片、实验器材等。
学具:小镜子、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面小镜子,让幼儿观察镜子里的自己,引导幼儿发现镜子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通过镜子反射,让幼儿观察图片在镜子里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镜子里的图片会发生变化?(3)教师讲解镜子的反射原理,让幼儿理解镜子的使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拿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镜子里的反射现象。
(2)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用镜子解决问题,如:如何用镜子看到背后的字?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镜子的用途,分享彼此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镜子2. 镜子的反射原理3. 镜子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镜子,画一画镜子的反射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镜子的反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动手操作,避免让幼儿觉得枯燥。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镜子,观察镜子的反射现象,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堂上分享。
同时,鼓励幼儿用镜子创作有趣的画作,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镜子的反射原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园科学探究》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神奇的镜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知道镜子是由透明玻璃和反射涂层组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正确使用镜子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镜子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卡片、玩具、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个平面镜、白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邀请幼儿猜测里面有什么。
教师打开盒子,展示一个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镜子能照出我们的样子?2. 例题讲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了解镜子是由透明玻璃和反射涂层组成的。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观察镜子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平面镜、白纸和笔。
教师指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并在白纸上画出镜中的自己。
4. 讨论与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成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镜子除了照自己,还有哪些用途?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镜子》2. 内容:镜子是由透明玻璃和反射涂层组成的。
镜子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绘画、实验等。
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照自己、观察物体、装饰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家人或朋友的表情,并画下来。
2. 答案:观察到的表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让幼儿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 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是否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神奇的镜子》教案(通用12篇)《奇妙的镜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发幼儿对镜子嬉戏的探究爱好,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观看镜子的数量、夹角及镜前物体位置变化与折射影像的关系。
2、在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胜利体验。
3、培育幼儿细致观看力量及统计记录力量。
活动预备:1、学问储备:主题活动中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洁折射原理。
学习过测量;能说出三角板的名称。
2、物资预备:单面镜子若干和部分组合好的双面、三面镜,动物玩偶、三角板、数字贴、幼儿操作统计表、铅笔、可拆装的万花筒。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活动反思在进行“好玩的镜子”主题活动中,幼儿发觉了两面镜子组合后,转变他们的位置发现的小熊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了奇怪,这次活动就此产生了。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引发幼儿探究1、讲一个“小兔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引起幼儿爱好。
2、提问: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二、幼儿试验并记录1、介绍材料:“桌上摆了三堆镜子,拿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提问:怎样组合变出更多面镜子?2、试验镜子数量与玩偶数量的关系(1)“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玩偶,请你试试用不同数量的镜子能变出多少只小玩偶?把结果记录在操作卡上”(2)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几面镜子,变出了多少只小玩偶?老师在大操作表记录并总结(镜子数量越多,玩偶数量越多)3利用三角板试验并记录(1)问题情景:为什么同样用两面镜子变出的玩偶数量却不一样?(2)做试验:“小伴侣们每人都带来了三角板认真观看一下它有几个角,角的大小一样么?哪个大,哪个小?”A先把三角板从小到大标上序号B试试把两面镜子放在三角板不同的角上,玩偶数量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到其次张操作表上。
C幼儿说出自己的发觉并总结(夹角越小,玩偶数量越多)D假如不动镜子转变玩偶的位置,会这样?三、制作万花筒1、提问:想一想科学区那个玩具是利用镜子的原理制作的?2、介绍材料:今日我们也来自己制作一个万花筒,给其他小伴侣玩怎样?制作万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3、幼儿操作,老师随机指导。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镜子》1. 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镜子的形状和特点;•能够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能够观察并描述光线在镜子中的传播路径。
1.2 教学重点•镜面反射的原理;•光线在镜子中的传播路径。
1.3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并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
1.4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互动探究法。
1.5 教学准备•准备一个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准备一个小灯泡、几个白纸和一些废纸板;•准备一个白纸和一个铅笔。
1.6 教学活动1.6.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注意“镜子”的概念,让学生逐一描述镜子的形状和特点。
1.6.2 操作活动1.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个小灯泡、几个白纸和一些废纸板,让学生用废纸板搭建一个小房子,类比大楼。
2.让学生用白纸贴在房子的窗户上,灯泡放在房子内部,调整灯泡的位置和光线方向,让光线射在白纸上,并观察和记录光线的传播路径。
3.让学生使用一个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分别观察自己的反射形象,并描述形象的变化。
1.6.3 互动探究1.让学生围绕“镜面反射”的原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来探究“镜子”反射的规律和原理,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镜子”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并结合实际例子来探讨“铜镜与银镜”的不同使用场景。
1.6.4 总结归纳让学生口头分享自己在实验环节得到的“镜子”反射规律和原理的发现,并且通过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
1.6.5 作业布置请学生做关于“镜子反射原理”的思考,以及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书面总结。
2.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互动探究法和实验教学法,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环节,我们让学生自己搭建了小房子,并用灯泡发射光线来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光线在镜子中的传播路径、光线传播轨迹形成的规律,并自主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来探究“镜子”反射的规律和原理,并未限制学生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神奇的镜子绘本【精选3篇】奇妙的镜子绘本【精选3篇】一传奇有一个镜子。
它有八个面,它能照出人类的丑恶,所以人们都叫它“八面神镜”。
有一天,这面镜子被一个丑八怪得到了。
他来到了河边,拿起八面神镜照了照把这个人照实面孔照了出来,丑八怪气急败坏的.说“什么破镜子,既然把我照得如此难看。
”说完便把镜子摔成了十块,而每一块都有这个人的面孔。
这个人又把镜子摔成了一百块,但是,每一块里还有这个人,就这样他始终摔下去……转瞬间,太阳落山了,镜子被摔成了成千上万块,但是每一块都有这个人的面孔,最终这个人说了一句“莫非我就如此的丑”。
说完便跳河自杀了。
此故事告知我们,外表美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
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奇妙的镜子绘本【精选3篇】二同学们,你们见过镜子吗?你们用镜子玩过嬉戏吗?你们见过会变魔术的镜子吗?哈哈,那就让我来告知你们吧!“铃铃铃,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起,黄老师拿出两面镜子笑嘻嘻的说:“我们今日来玩个嬉戏,叫‘奇妙的镜子’,这两个镜子可不是一般的镜子哦!”这事,我心里暗暗的想:不就是两面镜子吗,有什么稀奇的,老师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请问谁要来?”黄老师说。
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嘴里还喊着:“我来、我来......”黄老师说;“王文瑄兴冲冲地冲到上面。
走到镜子前。
她左右摇摆,下满的同学也感到很怪。
黄老师笑眯眯地对王文瑄说;“里面有几只笔?”“一、二、三、四、五,一共有五只笔。
”王文瑄有自信的说。
这事,下满的同学更激烈了,我心想;我也要试一试。
黄老师迟疑了一会儿,说;“那,文姝锾,你来吧!”文殊锾渐渐吞吞的走上台,一遍左右摇摆,一边嘴里说:“一只、两只、三只。
”这时我迷惑不解地想:咦,这是怎么回事,刚刚还是五支笔的,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三只,真惊奇?后来我才知道。
原来,观看的角度不同,支数也不同。
这次嬉戏我明白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认真观看,仔细思索。
奇妙的镜子绘本【精选3篇】三“乒乒乒……乓乓乓……”咦,这几天森林里怎么总是传来这样的声音?哦,原来是山羊博士正在研制一个奇妙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