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 格式:pdf
- 大小:178.74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河套大学人文学部高海霞摘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涉及培养目标、模式,课程设置、结构,教学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根据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面向21世纪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改革方案及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文章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几方面的改革构想。
近年来,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中国旅游院校教育整体规模快速扩张。
据统计,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所,中等职业学校713所。
由于我国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多依托原有的历史、外语、地理、经济等传统学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差别较大。
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以下就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题略作探讨。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在相关资料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调查结果见表1)。
在被调查的近250名学生中,认为专业课设置不合理的同学占60%;对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持肯定态度的不到三分之一。
学生反馈意见是“许多课程内容重复,缺乏创新,体系很混乱”、“教学内容理论重于实践”、“第二外语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等。
关于实习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一般被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不能轮岗工作,产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的矛盾,因而出现“供需错位”现象,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到酒店工作,都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特别是客房、餐饮部门。
75%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学以致用。
同时,55%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认为目前饭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规格不同。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不足与建议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们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但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然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探讨这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1. 缺乏国际化思维旅游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国际化思维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今许多的旅游企业已经国际化,而旅游的供应链也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必须要有国际化思维的内容,比如跨国企业运营、国际旅游营销、国际旅游政策等,以便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旅游业的国际化特点,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 缺乏创新性课程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旅游形式、新的业态层出不穷,比如城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等。
这些新的旅游业态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必须与时俱进,增加一些创新和前沿性的课程。
比如说创新型旅游企业管理、休闲旅游、旅游动态研究等,以满足旅游业的多元需求,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
3. 缺乏实践环节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和操作的专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发挥学习的效果。
然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实践环节,学生们缺乏面对实际问题的经验。
课堂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们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因此建议增加实际教学、实地调研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
二、改进建议1. 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国际化思维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国际化思维的内容。
对于已经涉足国际市场的旅游企业,可以邀请国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们对于旅游业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认识。
此外,可以将专业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相结合,比如文化、旅游及其管理课程、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的课程,以培养更为综合性的旅游管理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摘要: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给旅游产业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阐明旅游信息化背景下旅游人才应具备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介绍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旅游高等教育;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信息化也将对旅游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一、信息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等。
1.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和旅游企业网站建设是重要内容。
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旅游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处理速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网上订票系统已经出现,随后在酒店中应用了中央预订系统(CRS)、电子门锁系统、自动入住系统,餐饮业中应用了点菜系统、网络订餐系统,旅游景点应用了电子门票等。
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餐饮企业、旅游景点、主题公园等网站的纷纷建立,带来吃、住、行、游、购、娱各种服务的网络化,游客可通过网络直接与终端服务提供商联系,跨越中间代理直接完成交易。
2.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的旅游电子商务正在迅猛发展。
资料显示,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的速度快速增长,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
我国目前旅游电子商务收入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10%,但目前在线旅游业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成长,2010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61.6亿元,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旅游消费的升级和转型,旅游消费的个性化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特征。
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成为了旅游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重大教研课题。
本文从教学模式入手,通过对旅游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特点的分析,提出新的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旅游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2-01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
我国很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旅游专业,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专业的旅游人才还是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由于目前旅游行业的不规范因素,导游从业人员的门槛低,这样就使得专业的旅游人才欠缺。
所以针对此,旅游教育必须与实际结和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并不是统一的,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软件硬件条件,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
但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并卓有成效的模式才能经过大浪淘沙,形成自己的体系。
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化、抽象化。
一种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从产生到逐步完善,先进的教学理论是它的灵魂,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它扎根的土壤。
每位教师实际上都在自己固有的、或者外部改良的教学模式下工作。
而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适应于社会的旅游专业人才。
教学模式作为组织和调配教学要素的结构方式或框架,实质也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外化为一种体系,教学模式体系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诸多内容。
而这些方面中,最核心的当属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内容应该由旅游业的特点决定。
现代旅游业内涵日趋丰富,发展十分迅速,而且这种发展是多种行业的综合发展,离开这些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
所以,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反映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素质的全面诉求。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改革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客观要求,本文结合我院性质和学生自身素质状况等因素,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入手,分析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指导。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综合化;模块化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39-02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须整体考虑、综合设计、逐步推进,其中课程体系改革无疑居于主导地位。
我院近几年在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中,正在摸索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综合化模块课程体系,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模块化简介(一)综合化课程综合化也称为课程整合,或课程一体化,其思想的产生是以“通才教育”思想作为其理论支柱的,同时也是“通才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对实用性知识的过分追求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以“通才模式”指导高等院校的课程综合化改革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课程综合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教育内容的创新。
它将多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应用性,构建融会贯通、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综合化,一些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的知识,例如礼仪、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等学科得到整合,并且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体现整体的教育观念,课程综合化是造就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是指将系统知识结构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与相对应能力目标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体系,即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