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现代顺风耳电话学案(无答案)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大关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4
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信息传播的方式。
通过学习了解电话和数字通信2、通过学习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3、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4、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1、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入电话交换机的用处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学习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知识链接】了解古代人用烽火传递信息的,近、现代人通过信鸽、邮寄等方式传递信息【学习用具】废旧电话机一部、耳机、喇叭【导入新课】1、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2、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3、那么近代、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同学们举例说明:根据同学们举的有关传递信息方式的例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电话知识。
【探究新知】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同学们读课文,了解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话的基本原理、话筒和听筒组成及工作原理。
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最早的电话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发明的?1、电话的构成及原理(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和组成的。
它们之间要连上一对。
(2)电话的基本原理是:话筒把变成变化的,沿着导线把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使听筒的膜片,携带的电流又变成了。
即:声音变化的电流声音2、话筒和听筒的结构及原理(1)话筒的组成及其原理①话筒是由、、基本组成的。
②话筒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装着炭粒的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使得它们的______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______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变化的信号。
(如课本图所示)③话筒的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麦克风相同。
2)听筒的组成及其原理①听筒是由、、基本组成的。
②听筒的工作原理是:当传入听筒的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通电线圈产生_______作用,使膜片,在空气中形成,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
③听筒的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扬声器相同。
二、电话交换机(1) 电话交换机作用:①把需要__ _ _____的两部____ ____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②提高线路的。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现代顺风耳—电话》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并掌握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设计思路是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 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话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模型、电池、电线、话筒、听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顺风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 讲解:介绍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话筒、听筒、电池等)和功能。
3. 实验:分组进行电话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话的工作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现象。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话的工作原理。
2. 活动重点: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理解电话工作原理方面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电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物理课《现代顺风耳—电话》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话的工作原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话的工作原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电话的工作原理这一难点,我采取了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环节,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了解到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话筒、听筒和电池等,并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功能。
吉林省汪清县九年级物理全册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汪清县九年级物理全册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汪清县九年级物理全册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课题:21。
1现代顺风耳—电话 课型:预展课 学习 目标 1.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区别。
2. 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了解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了解说明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3。
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重点 电话的结构与原理;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难点 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导学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一大奇观,在险峻的高山上修建如此宏伟的建筑,无不令世人感叹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长城上一个个烽火台是古代传播信息的工具.遇到大规模的敌人入侵时,在长城上的士兵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独学、群学】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基础题。
1876年________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话筒的作用是把______信号变成______信号.听筒的作用是把______信号变成______信号. 话筒的主要构造有 和 听筒的主要构造有 和(2)分组讨论电话的工作原理2、电话交换机:(1)观看课件,完成想想议议:课本95页的问题(2)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基础题.电话之间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_____,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话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交换机的用处。
教学难点: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当我们身处异地,渴望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时,电话成为我们最便捷的沟通工具。
那么,电话是如何神奇地传递信息,让我们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话的基本原理。
电话利用电磁波传输声音信息。
当我们拨打电话时,信号通过电磁波传送到对方的手机或固定电话上。
这些电磁波携带了声音信息,使得对方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
然而,电磁波的传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传输过程中,电磁波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物、其他电磁波等。
为了确保通话的清晰度,现代电话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数字信号处理、多径传播补偿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话系统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如视频通话、语音信箱等。
这些功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
总之,电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
通过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电话系统的技术应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神奇的通信方式。
二、新课学习:1.了解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2.电话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在深入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功能之前,首先需要掌握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电话主要由听筒和话筒两部分组成。
其中,话筒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听筒则负责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
这两个部分通过线路连接,使得声音能够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电话线路上传输,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电话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话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话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发明历史,知道电话的基本原理。
2. 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话的基本原理,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电话的发明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话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古代的通讯工具,以及现代的电话设备,让学生对电话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话。
二、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话的发明历史,以及电话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电话实验。
2. 实验步骤:a. 搭建电话模型;b. 调试电话模型;c. 进行电话通话。
3. 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电话的工作原理,记录实验结果。
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话的基本原理,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电话的发明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对电话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电话的发明历史方面,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是如何使用电话的,以及电话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知道话筒和听筒的构造及作用,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传输信息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观察课本例题,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小组合作,自定一种信号传递方式,如声、光、电等,自编密码,实现一次信息传递,并在班内展示。
与其他小组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2、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器材连接模拟电话。
四、展示引导学习: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三个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下列部件中,装在话筒里的有_________,装在听筒中的有_________。
A、永磁铁B、螺线管C、碳粒D、膜片2、电话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串联而成的。
3、人对着电话话筒说话,话筒把_________转化成强弱变化的_________。
4、电话的听筒可以把强弱变化的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
5、下列装置中,没用电磁铁的是( )A、电话的话筒B、电话的听筒C、电铃D、温度报警器6、关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叙述正确的是()A、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没有本质区别B、数字信号输送时信号容易失真C、数字信号抗干扰强,信号不易丢失D、我国电话通信已全部使用数字信号教师出示课堂检测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21.1 现代顺风耳——导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传播开展过程,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
重点: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难点: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区别。
导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1876年创造了,“顺风耳〞愿望得以实现。
100多年来,技术有了很大的开展。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现代顺风耳〞——了。
2. 最简单的由和组成。
为了完成通话,和之间要连接一对线。
话筒把信号变成变化的,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
3.1891年出现了交换机,它是通过进展接线的。
4.信号分为信号和信号两种。
课堂导学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1876年创造了,“顺风耳〞愿望得以实现。
100多年来,技术有了很大的开展。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现代顺风耳〞——了。
2. 最简单的由和组成。
为了完成通话,和之间要连接一对线。
话筒把信号变成变化的,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
二、交换机3.1891年出现了交换机,它是通过进展接线的。
4.现代的交换机利用电子技术。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5.信号分为信号和信号两种。
6.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以下关于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是法拉第创造的B. 的话筒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声信号C. 的听筒将声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B. 的话筒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声信号C. 的听筒将声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现代已经全部采用模拟信号进展传输和处理了B.话筒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声信号C.听筒将声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4.暑假小明参加北京夏令营活动,他利用公用给岳阳的家人报告平安到达北京,可“占线〞,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人正在给所用的打B.小明家人正在用C.北京与岳阳间有太多的用户在通话5.关于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特别强。
《现代顺风耳——》是现代家庭常见的通信工具,学生对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了解。
本节通过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鉴于学生对于的内部结构、连接的网络不了解,教师可采用实物剖解、学生连图、多媒体、示教板演示等手段,教授相关知识。
本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了解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如何传递信息。
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交换机的作用。
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和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教学难点】交换机作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
一、新课引入:暑假快要到了,小华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在小区物业找份临时工工作以增加社会阅历,远在的爸爸要求小华及时将工作情况和体会与爸爸交流,小华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告诉爸爸呢?二、知识讲解: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问题1:古人想要与远方的人沟通他们会怎样做?问题2:我们很想与远处的同学或朋友相互沟通了解近况,你可以怎样做?问题3:如果我们想用最快的方式进行联系,哪种方法最好呢?(打。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通信工具。
教师首先介绍贝尔发明的故事:贝尔,就是发明的人。
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
于是,贝尔开始了的研究。
信息的传递本章设计1.本章概述信息的传递是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所传递的单一信息,到“烽火狼烟”所能传递较复杂信息,再到微波、光纤通信。
历史的长河见证了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传递信息量的日趋增大,真正实现了“您所看到的,就是正在发生的”这样同步的效果,同时传输效果也越来越好。
章节的设置,按照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再到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的事物发展过程,依次安排了电话、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再到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电话是通过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再经过导线把电信号传输到远方,由听筒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用到了前面学到的电阻的知识(话筒中的碳粒整体相当于一个变阻器)、电磁铁的知识(听筒中有电磁铁),又是信息传递的典型。
电话的这一双重身份值得注意。
为了讲无线通信,首先要讲无线通信的工具——电磁波。
关于电磁波,讲授时,要与声波作一番对比,两者都是波,这是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即产生条件不同,传播条件也不同,此处,一定要通过实验来说明,让学生真切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用作无线通信的电磁波是中长波,无论是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都离不开天线,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再针对三者的具体发送和接收过程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期记忆得更加清楚。
关于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如何调制、如何调谐、基地台的具体工作原理等,只作形象的便于理解的解释,而不作原理上的艰涩的解说。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当我们发现微波通信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时,就发明了激光通信,再到今天的网络通信。
总之我们的信息之路越走越宽,我们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在课堂内容临近结束时,告诉学生几个不错的网站,使学生能够把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
整章讲授过程中始终渗透一种思想,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比如关于电磁波利用的利与弊;看电视的利与弊;网络通信的利与弊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整理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有条件最好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为辩题,开展一场辩论赛。
现代顺风耳——电话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电话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要用交换机。
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查资料,举办活动了解通信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感悟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探究的信心。
【重、难点】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2.电话的工作原理
【器材】电话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1876年,____发明了电话。
2.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和_____组成,在话筒中,膜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电流顺着导线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听筒,听筒是由电磁铁和膜片组成,因此听筒的作用是_________。
所以电话的工作原理是把_________转化为变化的______再转化为_______。
二、课前展示
想一想:古代人、近代人和现代人各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把能想到的写下来。
三、创设情景
为什么打本地电话不需要拨区号,而打长途电话一定要拨区号呢?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
(一)电话的发明、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下图为电话的组成结构:
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
C.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二)电话交换机
思考:一个地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电话机只能固定的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通话,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在甲图中把电话线画出来。
你能否想出一个办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相互通话?小组内讨论一下,在乙图中画出来。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几个题目
(1)电话问世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电话交换机,是为了_____________,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的。
(2)程控电话交换机有许多功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自学课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看一下哪位同学学到既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