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23.70 KB
- 文档页数:3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1例张清;朱凤琴【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意义。
方法:对1例颈部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检查颈部浅表淋巴结之前,应先确定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位置。
从颈下部开始,在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作横切扫查,这种扫查方法可以精确地评估任何一处的淋巴结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的关系。
位于甲状腺下极尾部和深面的淋巴结检查常需作吞咽试验,应用这种声像图动态观察法有助于淋巴结的检出及鉴别。
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结果:超声表现可见多发性圆形、椭圆形结节呈蜂窝状,结节内为低回声且回声欠均匀。
皮质与髓质结构不清,边界欠清晰,其内可见暗区或弱回声斑块。
CDFI显示:淋巴门样血流消失,周边血流比正常增多。
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与超声检查相符。
结论:正确掌握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特征,对疾病的早期发现,鉴别均有一定的价值。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for mass in cervical lymph node. Methods: Neck mass in 1 patient was examined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Result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multiple round, oval nodules, honeycomb, and hypoechoic nodules within the echo due to uniform. Cortex and medulla structure was unclear. Boundary less clear, the dark areas seen in the weak echo or plaque. CDFI showed that the lymphoid gate-like blood flow disappeared, increased peripheral blood flow than norm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was in line with the ultrasound results. Conclusion: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methods and color Doppler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lymph nodes is of certain value for early finding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of the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2(009)003【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结核【作者】张清;朱凤琴【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安徽太和236600;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安徽太和23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4月,一名女性、21岁,颈部发现包块,且包块短期内增大较快,来院就诊。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期间被病理证实的60例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
结果49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 6例为颈部急性淋巴结炎, 2例为淋巴瘤, 3例为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肿大淋巴结数目大于两个,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周围,其中出现寒性脓肿15例。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及临床价值。
通过图像特点可将颈部淋巴结的表现分为四型:1增殖结节型,2团块型,3寒性脓肿型,4钙化型,5混合型。
【关键词】超声颈部淋巴结结核声像图特点分型诊断价值近几年,结核病例逐渐增多,而肺外结核病又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 占淋巴结结核的90%[1]。
其症状不典型,缺乏结核中毒的全身表现,多数仅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而颈淋巴结结核又以青少年多见[2],同时由于疼痛症状不明显,形成寒性脓肿后来就诊的病人逐渐增多,常迁延不遇,危害性较大。
一、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超声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后有病理结果患者,本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1: 1.3,年龄16岁~52岁,平均23岁。
采用直接扫查法,患者取颈垫枕仰卧位,必要时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探头对颈部进行纵、横直接扫查,观察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数目、部位、内部回声情况,有无液化及相互融合等现象。
60例患者的最终诊断来源,均经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证实。
二、研究结果1)60例经超声检查考虑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中,最终49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 其中15例形成寒性脓肿行切开引流及清创治疗,其余行抗结核治疗,其中50%的患者伴有午后低热、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11例曾有结核病史,5例伴肺部结核。
有全身症状及肺结核病史者无一例误诊。
2)根据其特征表现可分为5型:Ⅰ型:淋巴结炎型,声像图表现为多个肿大淋巴结,尚未融合,可成椭圆形或圆形,散在分布,结节内部呈低回声,分布欠均匀,髓质回声可见或消失,CDFI显示淋巴结门处见点、条状血流;Ⅱ型:团块型部分淋巴结融合呈团[3],形态不规则,髓质消失,可向周围软组织侵润,部分可见血流信号,Ⅲ型;寒性脓肿型,通常是团块型继续发展后,内部出现液化坏死,髓质回声消失,可出现液体流动,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病程继续进展可穿破周围软组织而形成窦道,CDFI示寒性脓肿周边可有较丰富血流信号;Ⅳ型:愈合钙化型结节,结节内可见伴声影的点状、团状强回声,CDFI示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颈中及颈上组(占84.6%)。
所有病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50.0 %的病例有融合。
病变中淋巴结二维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炎型、低回声团块型、液化型、钙化型。
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为门部血流型、周边血流型、混合血流型及无血流型。
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超声表现能提高本病的准确性。
浅表淋巴结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首位,近年来发病并未见明显减少[1],而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2]。
笔者总结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本组2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均经手术做病理检查得以证实,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10~54岁,平均32岁。
其中主诉为颈部肿块26例;发热、乏力4例;胸部X线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1例。
使用GE Logiq7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10MHz,线阵探头。
检查方法:受检者仰卧,颈下垫枕充分暴露颈部,头偏向对侧,按照颈淋巴结的分区自上而下进行纵向与横向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其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壁滤波选择低档,并适当增大彩色增益,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淋巴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
结果1病变部位 15例为双侧发病,单侧发病者11例,其中左侧3例,右侧8例。
病变累及1组以上淋巴结者12例(46.2 %)。
发生于颈中部深浅组21例,颈下组及锁骨上窝2例,15例见于耳后、颌下等颈浅组。
2病变淋巴结数目形态、大小 26例病例均为2个以上淋巴结同时受累,其中较多者数十枚;10例(38.5 %)有融合。
L/S(纵径/横径)<2者19个(73.1%), L/S ≥2者7个(26.9%)。
•480父通医学 2017 年第 31 卷第 5 期M e d J〇fCommunications,2017,Vol.31.No.5[文章编号]1006-2440( 2017 )05-0480-02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张静,包作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213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超声图像。
结果:根据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理分类,34例37例次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4型:结节型7例,干酪坏死型8例,寒性脓肿型12例,愈合钙化型10例。
结论: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无创、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1R522 「文献标志码1B结核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颈部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类型,约占淋巴结核的90%「1-2]。
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及儿童,常需要与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及淋巴结炎鉴别。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一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34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2仪器与方法采用百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耀12MHz。
患者颈部垫高,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直接扫查患者双侧颈部、颌下、锁骨上窝淋巴结。
观察淋巴结形态、部位、数目、大小、内部回声特点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融合及窦道形成。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内部血流分布特点及类型。
2结 果1.1一般资料经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16耀79岁。
患者均因颈部包块就诊,1例伴有发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6例伴有颈部疼痛,1例伴有腰椎结核,30例患者结核菌试验(PPD)强阳性和(或)结核34例患者中15例为单侧颈部淋巴结结核,19例为双侧颈部淋巴结结核。
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对100例患者的160个肿大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形态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纵横比(L/S)及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
结果:病理证实160个肿大淋巴结肿中,良性淋巴结92个,其中反应性增生54个,淋巴结核38个,恶性淋巴结68个,其中恶性淋巴瘤23个,转移性淋巴结45个。
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结在其形态特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方面各有其特征,淋巴结的纵横比(L/S)比值、在各区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虽然尚无一项特定指标能够提示淋巴结的良恶性,利用超声探查根据淋巴结形态学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纵横比及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超声;颈部;淋巴结;肿大【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83-02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中非常多见,目前可用的检查方式虽多,但因淋巴结较小,CT及MRI难以观察其内部细节,故判断其良恶性不占优势,超声具有经济、简便、无创等优点,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发展及高频超声的问世,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颈部淋巴结手术切除或活检,且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结果100例患者,160个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 例,160个肿大淋巴结,均进行颈部淋巴结手术切除或活检,且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结果,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8~85岁,平均(46.7±21.4)岁。
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患者颌下、颏下、耳后、锁骨上窝及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检测淋巴结的最大径定义为纵径(L),与此平面垂直的最大测径,定义为横径(s),计算其纵横比(L/S)。
颈部淋巴结结核---(二)超声表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⒈分布规律颈部淋巴结结核常为多发,可呈“串珠状”排列于颈部大血管周围。
约80%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病区域在Ⅱ、Ⅲ、Ⅳ、Ⅴ区,10%左右的病例发病在Ⅰ区,Ⅵ、Ⅶ区较少见。
同一患者可累及多个区域。
图示Ⅲ区及Ⅳ区肿大淋巴结,呈“串珠状”;⒉大小与形态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淋巴结生长繁殖,由于其毒力强弱及淋巴结内部的免疫应答差异,导致淋巴结结核的大小可相差悬殊。
增殖期淋巴结多可增大,最大长径可>30mm,脓肿形成时甚至可达50~80mm。
当淋巴结结核愈合时,淋巴结体积可缩小,常以短径缩小明显。
颈部淋巴结结核以L/S<2者多见,原因可能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的淋巴结内呈破坏性生长,造成淋巴结内部正常结构的损毁,当结核分枝杆菌毒力较强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较快发生干酪样及液化坏死,造成内部压力增高,呈膨胀式生长,故形态发生改变呈类圆形或圆形。
而L/S≥2者多为感染早期,淋巴结内部结构尚无明显破坏,故维持原有形态。
图示淋巴结呈类圆形(箭头),L/S<2;图示淋巴结呈椭圆形,L/S>2;测量淋巴结大小时需注意:因淋巴结结核易发生粘连或融合,为避免将两枚淋巴结判断为一枚而影响治疗前后对大小形态的评估,测量时需注意相连淋巴结间的切迹,可以以切迹一侧淋巴结包膜做延长线勾勒出淋巴结外形,再测量淋巴结的最大长径(L)。
图示右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个淋巴结粘连,测量时寻找切迹(箭头),切迹为相邻淋巴结的分界;图示两枚淋巴结各自的血流信号,来源于淋巴门(箭头、三角形箭头);图示可沿其中一枚包膜勾勒出延长线测量淋巴结最大长径(L);⒊内部回声⑴皮质、髓质及淋巴门:在淋巴结结核病变早期声像图中皮质、髓质及淋巴门可无改变,表现为皮质回声均匀,髓质回声可见,淋巴门多可显示。
随着病情进展,皮质增厚,回声减低,髓质消失,如髓质存在也常为细窄或呈偏心分布,淋巴门不能显示。
后期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范围的扩大,使皮质的浸润及髓质淋巴窦结构遭到破坏,淋巴结内结构杂乱,无法辨认皮质、髓质及淋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