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反刍动物配合饲料配制技术 h
- 格式:ppt
- 大小:14.45 MB
- 文档页数:22
反刍动物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及调控技术反刍动物的能量需要以及不同饲料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是动物营养学家们必须首先了解的,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进行日粮配合以及生产体系的优缺点,而在现行的饲养体系中,饲料中的能值是被看作具有可加性来使用的,它假设饲料营养成分之间无相互影响,加工与混合也不引起营养成分利用率的改变,各个饲料的能值是稳定的。
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日粮采食水平、蛋白含量和饲养水平会改变单个饲料的消化率,当然也就改变了饲料的能量利用效率。
其实早在19世纪末,德国学者Forbes 1931就首次提出混合饲料的非加性效应或组合效应这一术语,他们发现一种饲料的净能在喂牛时随日粮的组成而变化,并于1933年进一步提出单个饲料的净能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配合的其它饲料。
当某日粮的表观消化率不等于组成该日粮的各饲料消化率的加权和时就意味着产生了组合效应,但是必须指出,尽管某些饲料配合后其营养价值提高了,如在粗料中补加一些蛋白饲料时,粗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提高的现象是缓解了营养素的缺乏而不是组合效应,Gill等1993认为衡量组合效应的指标应包括采食量的变化,这突破了组合效应仅仅限于非加性的传统界限,并提出日粮配合中的组合效应实质上应指来自不同饲料的营养物质间的整体效应,并应包括营养因素与非营养因素或措施之间的互作效应。
反刍动物饲料间存在组合效应是对已往饲养体系的挑战卢德勋,1993,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体CNCPS充分考虑了饲料间的互作,是一种科学的动态和系统。
1.组合效应产生的原因:当在某一日粮中加入少量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或葡萄糖时,纤维消化率提高,但当易降解碳水化合物加入量增大时,日粮中粗料的消化率就会降低,这是最常见的组合效应Mould 1988,淀粉消化的下降也被看作为引起组合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玉米用作精料时更明显。
为证实是否存在组合效应,科研人员研究了许多种饲料饲喂反刍动物。
这些日粮所提供的营养水平对组合效应的产生似乎有很大的影响,当日粮的营养水平高于维持能量需要时,才产生组合效应。
反刍饲料学知识点总结一、反刍动物特点1.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瘤胃、网胃、食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于人的胃、小肠、食管和大肠。
反刍动物的瘤胃包括瘤胃网、瘤胃壶、瘤胃皱和瘤胃网壶。
2. 反刍动物的反刍过程反刍动物会将食物先咀嚼后咽下,然后在瘤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会将这些发酵好的食物再次咀嚼咽下到第二胃中进行更进一步的发酵。
3. 反刍动物对饲料的选择和利用反刍动物对饲料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牛对青贮料、豆粕都有一定的喜好,而对于玉米秸秆和木材则不感兴趣。
另外,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比较强,能够利用纤维素为主要来源的饲料。
二、反刍饲料的认识1. 反刍饲料的定义反刍饲料是指适合反刍动物的饲料,包括青贮饲料、粗饲料和浓缩饲料。
2. 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是指将青草(玉米、高粱、绿豆、红豆、红提、甜玉米叶片、核桃树枝叶、杨树叶、营养价值高、鲜嫩多汁,适合青贮的饲草品种等)在新鲜状态下发酵而成的饲料。
3. 粗饲料粗饲料是指青草、干草、秸秆等植物纤维质含量高的饲料。
4. 浓缩饲料浓缩饲料是指精料、青贮饲料加料和制粑料等高蛋白、高能量及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料。
三、反刍饲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1. 反刍饲料的成分反刍饲料的成分主要是粗蛋白、灰分、粗纤维和粗脂肪等。
其中,粗纤维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因为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对纤维质的降解能力比较强。
2. 反刍饲料的营养价值反刍饲料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其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含量上。
对于牛来说,反刍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5%-18%左右,能量含量在2.5-3.5千卡/克左右。
四、反刍饲料的利用1. 反刍饲料的喂养方法反刍饲料的喂养方法主要有散料喂养和混合饲料喂养两种。
散料喂养是将各种反刍饲料分开投喂,混合饲料喂养是将各种反刍饲料混合在一起后再投喂。
2. 反刍饲料的比例反刍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反刍饲料比例也是不同的。
比如,幼牛需要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和高能量的反刍饲料,而成年牛则需要更多的纤维质饲料。
反刍动物_反刍动物饲料配制方法说起反刍动物,大家先想到的应该是家畜类动物了。
反刍动物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哺乳类动物或者食草类动物,具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瓣胃、网胃和皱胃。
反刍是指动物进食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将胃里还没消化的返回嘴里进行二次咀嚼。
反刍动物饲料制作方法自然和其余的饲料有所不同了,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作用1、对幼龄反刍动物的作用新生反刍动物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其瘤胃发育、提早断奶和调节瘤胃的pH值。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是乳酸菌制剂。
乳酸菌较致病菌更耐受酸性条件,可在较低pH值下存活。
酸菌除产生有机酸外,还可产生次生性代谢产物和抗微生物蛋白,这些物质可以抑制肠道病原菌和调节肠道的PH值。
2、对成年反刍动物的作用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它们通过饲料或动物间接触进入瘤胃。
在瘤胃发育过程中,易被降解的精饲料被微生物发酵终形成酸和氨。
粗饲料能增加动物唾液分泌量,提高瘤胃pH值,降低氨含量。
因成年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喜中性环境,故唾液及粗饲料能增加纤维分解菌的数量,促进成年反刍动物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反刍动物饲料-配制方法超高蛋白含量并没有获得好的效果:当蛋白质与能量两大营养素中的一类远低于正常标准、而另一类却远远高于正常标准的情况要禁止。
在2015年我做过的试验中发现:精料配方中淀粉类谷物比例只用10,蛋白质含量高达30,在精料配方中无论是豆粕用至40还是DDGS用至60,都没有获得理想的增重效果,其平均月增重仅为正常营养指标的65左右,当调整精料配方将淀粉类谷物比例提升至50左右、精料蛋白质含量水平降至18--20的时候,增重量迅速提高,平均月增重达到85斤左右;在反刍动物饲养过程中:体重3酒糟与体重1+的精料禁止同时使用,如果不是酒糟价格便宜到极低的程度,就根本不用考虑使用,酒糟酸度太大,如果大量使用将阻碍精料采食量并导致消化障碍,即使糟渣类价格比较便宜,就算是免费的也不能过度使用;合理的草料浓度比例搭配方案。
反刍动物秸秆日粮配合技术双击鼠标自动滚屏2008-12-11 10:24:19 文章来源:原创作者:钟启平浏览次数:10008【字号:大中小】秸秆日粮配合技术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秸秆养牛”,几乎都有是集中在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处理方法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后,再饲喂牛羊,而明显地忽略了秸秆饲料的综合处理、组合利用和营养添加补充,以及草食家畜各饲料源之间的互作效应。
为此,在用秸秆喂养牛羊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秸秆饲料的补饲原理和方法,以及全价秸秆日粮的制备方法技术。
一、秸秆补料及其三级饲料化利用原理:⑴ 秸秆补料的依据:首先,在反刍家畜日粮中要添补一定量的精料。
研究表明,50%的秸秆加50%精料组成秸秆日粮饲养羔羊,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但根据我国的国情,宜采用“低精料添补”的方式,即精料占秸秆日粮的10%的左右。
有条件的也可用20—30%的精料,甚至更高。
其次,要添补非蛋白氮。
将秸秆用尿素进行氨化是一种最普通而有效的氮素添补方法。
将尿素按日粮干物质重的0.5—2%的比例添加到秸秆日粮中,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如玉米秸秆的总消化率可提高8—10%。
事实上不同作物秸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用尿素进行氨化的方法及其用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为其秸秆干物质量的3—5%,实践应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要添补某些必须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近年来,国内不少研究单位已研制出了牛羊用的“舔砖”和“矿-维添加剂”,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再如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研制的活力99生酵剂,可在发酵时,加入尿素,饼粕,及少量谷物能量饲料(占发酵料的0.5--1%)、以及磷酸氢钙、微量元素等一起发酵,制成直接饲喂的秸秆发酵饲料。
最后,秸秆日粮中应要注意添补一些易于消化的纤维性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以避免因补充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秸秆消化率降低的负作用效应,提高日粮各成分的组合作用。
如在秸秆日粮中,添补大豆皮、饼粕、糟渣、柑橘渣或甘蔗渣和甜菜渣等,能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