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颗粒级配分析2
- 格式:pdf
- 大小:95.22 KB
- 文档页数:1
水泥细度是表示水泥被磨细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标。
通常,水泥是由诸多级配的水泥颗粒组成的。
水泥颗粒级配的结构对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度,特别是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般条件下,水泥颗粒在0~10滋m 时,水化最快;在3~30滋m 时,水泥的活性最大;大于60滋m 时,活性较小,水化缓慢;大于90滋m 时,只能进行表面水化,只起到微集料的作用。
所以,在一般条件下,为了较好地发挥水泥的胶凝性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就必须提高水泥细度,增加3~30滋m 的颗粒级配比例。
但必须注意,水泥细度过细,比表面积过大,小于3滋m 的颗粒过多,水泥的需水量就偏大,将使硬化水泥浆体因水分过多引起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了强度。
同时,水泥细度过细,也会影响水泥的其他性能,如储存期水泥活性下降较快、水泥的需水性增大、水泥制品的收缩增大、抗冻性降低等。
另外,水泥细度过细将显著影响水泥磨的性能发挥,使产量降低,电耗增加。
所以,水泥企业在生产中必须合理控制水泥细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颗粒级配。
不同粉磨系统所生产的水泥的颗粒级配相差较大。
开路粉磨系统的颗粒总体分布范围比较宽,颗粒总体粒径偏小,细粉含量高;而闭路磨颗粒分布范围窄,颗粒总体粒径偏大,细粉含量偏少,粗粉含量多。
水泥中混合材的种类和掺量也会影响水泥的颗粒级配,掺石灰石、火山灰类易磨性好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细颗粒含量会增加;掺矿渣、磷渣等易磨性差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细颗粒含量较少。
对使用不同混合材和不同掺量的水泥,所要求的颗粒级配也不相同。
由于提高粉磨细度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强度,再加上矿渣水泥易磨性差,因此,对于矿渣水泥通常要求磨细些,要尽量提高其微粉含量。
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和石灰石的水泥则很容易产生微粉,从而使水泥的比表面积提高,水泥需水量增加,但对水泥强度的提高并不多,所以应尽量减少其微粉含量。
总之,水泥颗粒级配到底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好,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应根据水泥企业的工艺情况和水泥性能的要求来决定。
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石、水等。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其组成材料的种类、数量和配合比例。
其中,石头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料,其颗粒级配设计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的骨料级配设计,使混凝土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达到最小的成本。
骨料级配设计的目的是使混凝土中的骨料颗粒分布合理,使其充分填充空隙,达到最佳密实状态。
同时,骨料级配设计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影响因素1. 骨料种类和特性不同种类的骨料具有不同的颗粒形状、大小和强度等特性。
因此,在进行骨料级配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种类的骨料,并进行合理的组合。
2. 水泥种类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种类和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早期强度和长期强度等性能,因此在进行骨料级配设计时需要考虑所使用的水泥种类和用量。
3.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养护期内的抗压强度。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需要的骨料级配也不同。
4. 抗裂性要求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拉应力,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抗裂性能。
在进行骨料级配设计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要求。
5. 施工方式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也会影响骨料级配设计。
例如,对于需要抹面或者振捣的混凝土,需要选用粒径较小的骨料,以便充分填充空隙。
三、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骨料级配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法两种。
经验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的一些经验规律,常用的有最大密实法、最小孔径法、Fuller 公式法等。
理论法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骨料级配的方法,常用的有连续筛分法、分形理论法、最小能量原理法等。
骨料级配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裂性要求。
水泥细度(-转自于启蒙水泥论坛)描述水泥的细度,现在用的是细度状态一词.细度状态应包括:磨细程度(俗称筛余量、比表面积)、颗粒分布、颗粒形貌和堆积密度四个方面内容。
在水泥的配料组份已定的前提下,水泥的性能就取决于其细度状态。
因此,正确认识并控制好细度状态非常重要.以下分述之.由于颗粒分布和紧密堆积密切相关,这两方面合并讨论.我国水泥标准规定水泥产品的细度小于10%,这个细度是指0 . 08mm筛余量%。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在一定的粉磨工艺条件下,细度与水泥强度存在一定关系。
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均发现,传统的细度和比表面积与水泥性能相关性并不理想.80微米筛余只反映80微米以上颗粒的百分含量.虽然该组分含量低,表明有效颗粒含量高.水泥强度变高,但是对总量90%以上、粒径小于80微米、对水泥性能有直接影响的颗粒来说,具体的粒度分布情况并不清楚,因此也就无法完全确定水泥性能(如3天强度、浇筑性能等).用这种方法进行水泥质量控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当水泥磨很细的情况下,如小于1%,控制意义就不大了。
国外水泥普遍磨得很细,所以在国外水泥标准中几乎都取消了这个指标。
文献[1]介绍:某工厂以32um筛余作为粉磨过程例行控制的依据.在32um筛余处于控制目标范围时, 80um筛余为0.2-0.4%,几乎没有波动.如果以80um 筛余作为粉磨过程例行控制的依据,那么几乎无法对粉磨设备作出任何调整.由于设备故障原因,32um筛余曾经偶然发生很大的波动,由原来的控制目标值16%变为20%.单独对该部分水泥进行检验,28天抗压强度比细度正常时下降约4MPa,此时水泥80um筛余仅由0.3%变为0.8%.这一事实表明,在水泥细度较细时, 80um筛余很难反应水泥的粉磨情况,不宜作为粉磨过程的控制指标.第二,当粉磨工艺发生变化时,细度值也发生变化,如开路磨细度值偏大,闭路磨细度值偏小,有时很难根据细度控制水泥强度变化。
第三,细度值是指0. 08mm筛筛余量(%),即水泥中80μm颗粒含量(%),众所周知,>64μm颗粒水化活性已很低了,所以用大于80μm含量多少进行水泥质量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水泥真实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JC/T721-1982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1982—03—09 发布1983—10—01 实施国家标准局发布项次项次 (2)1 定义与原理 (4)2 仪器 (5)3 材料 (6)4 沉积天平的校核 (7)5 最后沉积量的测定 (8)6 试样的制备 (9)7 测定步骤 (10)8 计算 (11)附加说明 (14)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水泥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含量。
不适用于测定密度不同的混合粉状物料。
本方法采用自动记录的沉积天平测定。
1 定义与原理1.1 水泥颗粒级配是指水泥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1.2 本方法主要根据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颗粒在同一液体介质中自由沉降,颗粒沉降的速度符合斯托克司定律,即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的平方成比便:d[2](ρ1-ρ2)gV=──────── (1)18η式中:V──颗粒的沉降速度,厘米/秒;d──颗粒的直径,厘米;ρ1──颗粒的密度,克/厘米[3]ρ2──液体介质的密度,克/厘米[3]g──重力加速度,厘米/秒[2];η──液体介质的粘度(泊)。
沉积天平法就是根据斯托克司定律,用天平直接称量不同时间内所沉积的物料量,来计算颗粒级配。
2 仪器2.1沉积天平由天平装置、沉降部分、光电放大装置及自动记录四部分组成。
分度值每步2毫克。
其仪器装置及结构见图1、2。
2.2恒温水浴:将恒定温度的水送入沉降筒外套,以保证颗粒沉降过程在恒温下进行。
2.3 机械搅拌器:主要将粉末团中各颗粒分散成单个颗粒。
搅拌刷直径2.0 ̄2.5厘米,与容器壁的间隙不大于0.2厘米。
搅拌刷的转速约为3500转/分。
2.4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1毫克。
2.5比重计:测定煤油的密度。
精确度为千分之一。
2.6 毛细管粘度计:毛细管直0.4 ̄0.6毫米,测定煤油粘度。
2.7 计时秒表。
2.8 烘干箱3 材料3.1 无水煤油。
3.2油酸:化学纯。
4 沉积天平的校核4.1 调整称量盘平衡:将称量盘放入沉降筒内,注入规定高度的无水煤油,沉积筒外套与恒温水浴连接,恒温20分钟,用加平衡磕码和旋转天平上方的微调旋纽使天平平衡。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的合理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一、颗粒级配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颗粒级配的定义颗粒级配是指骨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越广,颗粒级配越不均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会受到影响。
2.影响因素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骨料粒径、骨料种类、骨料形状、骨料含水率等。
二、颗粒级配标准的制定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EN933-1、ASTM C136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GB/T14684、JGJ52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骨料的成本和供应情况,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三、颗粒级配标准的分类1.按照粒径分布范围分类根据颗粒级配中粒径分布范围的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两类。
(1)连续型颗粒级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连续,没有明显的间隙。
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特定的混凝土工程中,如高性能混凝土、密实混凝土等。
(2)不连续型颗粒级配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间隙。
不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普通混凝土工程中,如路面、桥梁等。
2.按照等级分类根据颗粒级配的等级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多个等级。
(1)一般等级一般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中,如住宅建筑、公路路面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宽松,适用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较低。
(2)中等等级中等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较为重要的混凝土工程中,如桥梁、水利设施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制作需要将水泥、水、骨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其中,骨料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方面进行探讨。
二、骨料颗粒级配的概念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骨料颗粒级配指的是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三、骨料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1. 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骨料颗粒级配测试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ISO3310-1,可将骨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级别,如4.75mm、2.36mm、1.18mm、0.6mm、0.3mm等。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粒径级别进行混合,以得到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
2. 最大密度法最大密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骨料的最大密度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得出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最大密度,并选择合适的粒径范围进行混合。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基于以往的实验和使用经验,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四、骨料颗粒级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骨料颗粒级配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
例如,高强度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细颗粒,而耐久性较强的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粗颗粒。
2. 骨料的来源和质量骨料的来源和质量对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骨料,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3.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也会影响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
应根据具体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是混凝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水泥颗粒在不同尺寸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概述和解释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以及与之相关的特性。
1.2 此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引言部分对水泥细度及其级配曲线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将详细介绍级配曲线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与作用、分类以及测定方法。
第三章将探讨水泥细度与级配特性之间的关系,包括水泥细度对混凝土性能和级配曲线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提供如何优化水泥细度以达到理想级配特性的建议。
第四章将探讨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包括由于水泥细度不足或过高引发的问题及相应应对措施,以及如何调整级配曲线以满足工程需要。
最后,第五章将总结重点观点与结论,并展望水泥级配研究的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水泥细度与混凝土性能、级配曲线与混凝土强度之间关系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帮助读者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
最后,通过对水泥级配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读者可以了解该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2. 级配曲线的基本概念2.1 定义与作用级配曲线是描述材料颗粒尺寸分布情况的一种图示表达方式。
在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中,横轴表示颗粒尺寸,纵轴表示颗粒百分比累计值。
通过绘制该曲线,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水泥样品中不同尺寸颗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级配曲线在材料工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水泥样品的质量,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级配特性以满足工程要求。
此外,级配曲线还可以用于研究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颗粒统计学分析以及预测材料特性等。
2.2 级配曲线分类根据绘制级配曲线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方法,可以将级配曲线分为两类:累计级配曲线和差异积分级配曲线。
水泥颗粒的最佳级配水泥细度是表示水泥被磨细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标。
通常,水泥是由诸多级配的水泥颗粒组成的。
水泥颗粒级配的结构对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度、特别是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般条件下,水泥颗粒在0~10微米时,水化最快,在3~30微米时,水泥的活性最大,大于60微米时,活性较小,水化缓慢,大于90微米时,只能进行表面水化,只起到微集料的作用。
所以,在一般条件下,为了较好地发挥水泥的胶凝性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就必须提高水泥细度,增加3~30微米的级配比例。
但必须注意,水泥细度过细,比表面积过大,小于3微米的颗粒太多,水泥的需水量就偏大,将使硬化水泥浆体因水分过多引起孔隙率增加而降低强度。
同时,水泥细度过细,亦将影响水泥的其它性能,如储存期水泥活性下降较快,水泥的需水性较大,水泥制品的收缩增大,抗冻性降低等。
另外,水泥过细将显著影响水泥磨的性能发挥,使产量降低,电耗增高。
所以,生产中必须合理控制水泥细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颗粒级配。
水泥的最佳颗粒分布及其评价方法(2009-11-14 08:02:05)摘要:水泥的粉体状态一般表达为磨细程度(细度和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和颗粒形貌。
水泥产品必须磨制到一定细度状态时,才具有胶凝性。
水泥细度直接影响着水泥的凝结、水化、硬化和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能。
细度状态可用以下方式表达:平均粒径法、筛析法、比表面积法、颗粒级配法。
如细度指标(80μm 和45μm 筛筛余),主要反映水泥中粗颗粒含量(%);再如比表面积指标(m2/kg ),主要反映水泥中细颗粒含量;而颗粒级配分析可以全面反映水泥中粗细颗粒分布状态,是当前水泥企业调整、控制水泥性能的先进手段。
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得到的水泥颗粒不是均匀的单颗粒,而是包含不同粒径的颗粒群体。
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是表现水泥颗粒体系的重要几何参数,但其所能提供的粒度特性信息则非常有限,因为两个平均粒径相同的粒群,完全可能有不一样的粒度组成(颗粒级配)。
水泥的最佳颗粒分布及其评价方法水泥的粉体状态一般表达为磨细程度(细度和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和颗粒形貌。
水泥产品必须磨制到一定细度状态时,才具有胶凝性。
水泥细度直接影响着水泥的凝结、水化、硬化和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能。
细度状态可用以下方式表达:平均粒径法、筛析法、比表面积法、颗粒级配法。
如细度指标(80μm 和45μm 筛筛余),主要反映水泥中粗颗粒含量(%);再如比表面积指标(m2/kg ),主要反映水泥中细颗粒含量;而颗粒级配分析可以全面反映水泥中粗细颗粒分布状态,是当前水泥企业调整、控制水泥性能的先进手段。
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得到的水泥颗粒不是均匀的单颗粒,而是包含不同粒径的颗粒群体。
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是表现水泥颗粒体系的重要几何参数,但其所能提供的粒度特性信息则非常有限,因为两个平均粒径相同的粒群,完全可能有不一样的粒度组成(颗粒级配)。
我国水泥标准规定,水泥产品的细度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控制细度的方法简单易行,在一定的粉磨工艺条件下,水泥强度与其细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细度值是指筛的筛余量,即水泥中≥80μm 的颗粒含量(%)。
众所周知,≥64μm 的水泥颗粒的水化活性已经很低了,所以用≥80μm 颗粒含量多少进行水泥质量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水泥的真实活性。
现在,水泥普遍磨得很细,所以这条标准规定就失去了控制意义。
国外水泥标准大多规定比表面积指标,采用勃氏比表面积仪测定水泥比表面积。
我国的硅酸盐水泥和熟料的国家标准已与国外标准相一致。
一般情况下,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性能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但用比表面积控制水泥质量时,却有以下不足:(1)比表面积数值主要反映5μm 以下的颗粒含量,数值比较单一。
在固定的工艺条件下,控制水泥的45μm 筛余量和比表面积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限制3μm以下和45μm 以上的颗粒,能够获得良好的水泥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2)比表面积对水泥中细颗粒含量的多少反应很敏捷。
颗粒级配的名词解释颗粒级配是指对混凝土、沥青、砂石等物料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进行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颗粒级配的精确控制和理解对于确保材料性能和最终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释颗粒级配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测试和控制。
一、颗粒级配的概念颗粒级配是针对某一物料样品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进行分析和描述。
在工程材料中,颗粒可以是砂粒、石块、水泥等。
通过对颗粒级配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物料的重要信息,例如最大颗粒直径、颗粒分布图、孔隙率和松动密度等。
颗粒级配可以通过化学测试、筛分分析和微观观察等方法进行。
其中,筛分分析是最常用和简单的方法,它通过将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质量来确定颗粒级配。
二、颗粒级配的重要性颗粒级配在工程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材料的工作性能。
例如,在混凝土中,合适的颗粒级配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能力、较低的混合水需求量以及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颗粒级配还与工程材料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沥青混合料中,适当的颗粒级配可以确保较好的稳定性和密实度,并提供较佳的排水性能。
此外,对于颗粒级配的准确控制和理解还有助于优化材料的生产工艺。
通过合理调整颗粒级配,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三、颗粒级配的测试和控制方法1. 筛分分析:筛分分析是最常用的颗粒级配测试方法。
它利用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对物料进行筛分,然后根据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质量来确定颗粒级配。
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多种材质。
2. 石子计数法:石子计数法是一种对颗粒级配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颗粒进行计数,并根据颗粒的尺寸分布来确定颗粒级配。
该方法适用于较均匀的颗粒物料,结果更加准确。
3. 水减法:水减法是一种通过颗粒与水的比重来推测颗粒级配的方法。
通过将含有一定量颗粒的样品与水混合,然后根据水与颗粒的比重关系来推算颗粒级配。
粒度分布在水泥行业又叫颗粒级配,是指各种大小的颗粒占颗粒总数的比例,又称粒度的微分分布或频度分布。
水泥的颗粒级配是影响水泥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
传统的筛析法和比表面积法对测定和控制水泥粒度有着很大局限性,激光法则能够克服这些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因此激光粒度仪更为适合测量水泥的粒度分布。
检测标准
JC/T721-2006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激光法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试验条件、测试步骤、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它粉状体材料。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本标准规定了45μm方孔标准筛和80μm方孔标准筛的水泥细度筛析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他品种水泥和粉状物料。
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以及适合采用本标准方法的其他各种粉状物料,不适用于测定多孔材料及超细粉状物料。
本方法彩Blaine透气仪来测定水泥的细度。
本方法与GB207-6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可并行使用,如结果有争议时,以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为准。
水泥颗粒级配分析的实践蔡文举【期刊名称】《《水泥技术》》【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颗粒级配; 比表面积; 密度; 空隙率; 粉煤灰【作者】蔡文举【作者单位】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2.13近年来,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水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泥颗粒级配是影响水泥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很大。
已有许多水泥企业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水泥颗粒级配,利用所得数据调整优化水泥整体的颗粒分布,进而减少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激发水泥熟料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强度性能,减少熟料配用量。
1 水泥颗粒分布对标准稠度需水量的影响A厂有三种样品,分别为1号、2号和3号,三种水泥成品原材料和配比一样,却出现以下问题:1号和3 号水泥成品标准稠度需水量偏高,2 号水泥成品标准稠度需水量比较正常。
样品的基本性能参数见表1,激光粒度仪检测的样品特征参数见表2。
标准稠度需水量一般与水泥颗粒堆积孔隙率有关[1]。
水泥颗粒分布越窄[2],用来填充堆积的孔隙的水就越多,在达到相同流动度时,标准稠度需水量就高。
表2 中,D10、D50 和D90 分别表示样品颗粒通过率为10%、50%和90%时,所对应的各自粒径的大小,(D90-D10)/D50表示样品的分布宽度系数,n 值是RRSB[3]方程的斜率,它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颗粒级配分布的集中程度。
n 值越大,颗粒分布相对集中;n值越小,颗粒分布相对宽泛。
由表2 可以看出,2 号颗粒分布系数最小,3 号颗粒分布系数最大。
2 号成品水泥颗粒分布系数最小,分布宽度系数最宽,整体颗粒堆积孔隙率小,需要水填充的空隙少。
从理论上解释了2 号水泥成品标准稠度需水量较低,3号水泥成品标准稠度需水量较高的事实。
所以,若要解决1 号和3 号水泥成品标准稠度需水量较高的问题,就必须增大其颗粒分布宽度,减小颗粒堆积的孔隙率等。
简历张福根,男,1962年生,光学仪器博士,物理学硕士。
8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物理系;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8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仪系光学仪器专业,获博士学位。
93年与友人合作,创办珠海欧美克科技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粒度检测与控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
对粒度检测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有效地指导了各种原理粒度仪器的研制和粒度数据的处理和对比分析。
在激光粒度仪的研制中,发明了球面分布的大角散射光接收装置、双偏振光补偿技术和一体化激光发射器,显著扩展了仪器的测量下限和工作稳定性。
其研究成果被多部粉体技术手册和教科书所引用。
其间,还参与国家超硬磨料微粉粒度测试标准的编写。
现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珠海市香洲区政协副主席、区科协副主席。
水泥粒度(颗粒级配)测试方法及应用珠海欧美克科技有限公司张福根郭华徐薛雁1、引言随着我国水泥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ISO )的接轨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和研究水泥的颗粒级配及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例如1,2]。
水泥是一种粉体产品。
在大多数粉体行业,颗粒级配又称粒度分布。
它是粉体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 对粉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1]。
由于现实的粉体产品由成万上亿个颗粒组成,各颗粒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粒度测量显得复杂、抽象和困难。
在我国水泥企业中,颗粒级配测试开展得还不普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对颗粒级配的测试理论、适用的测试仪器、颗粒级配数据的运用等还不十分了解。
本文专门为满足广大水泥企业对颗粒级配测试知识的迫切需求而撰写。
请注意,为了和其他粉体行业在专业术语上相一致,本文一般用“粒度分布”一词代替“颗粒级配”,二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本文首先介绍粒度分布的一般概念(§2),接着叙述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同粒度分布之间的关系(§3)。
研磨体装载量和级配虽有些公式能够参考,但一般仍是靠经验调配。
钢球级配仍是以多级配球较多,在利用分级衬板时,磨仓内在长度方向上(进料端到出料端)各点处的物料平均粒径是逐渐降低的,钢球在各点处的平均球径也应该是逐渐降低,两条曲线的走势应该是一致的。
调整钢球级配时要考虑到钢球尺寸的减小并非是一致的。
例如有文献介绍,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当90mm的钢球磨损至80mm时,同比,80mm的钢球磨损至71.11mm,70mm 的钢球磨损至63.20mm,60mm的钢球磨损至56.20mm。
显然,若只补大球,则平均球径必然有变大的趋势。
研磨体装载量和级配是不是合理,可通过下述四种方式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查验和调整。
1 根据磨机产量和产品细度进行检验分析(1)当磨机出现产量低、产品细度粗时,说明研磨体装载量不足或研磨体磨耗太大,此时应添加研磨体。
(2)当磨机出现产量高、产品细度粗时,说明磨内研磨体的冲击力太强,研磨能力不足,物料的流速过快所致。
此时应适当减少大球,增加小球和钢段以提高研磨能力,同时减少研磨体之间的空隙,使物料在磨内的流速减慢,延长物料在磨内的停留时间,以便得到充分的研磨。
(3)如磨机出现产量低、产品细度细时,其原因可能是小钢球太多、大钢球太少而造成的。
磨内冲击破碎作用减弱,而相对研磨能力增强。
(4)若磨机产量高、产品细度又细时,说明研磨体的装载量和级配都是合理的。
2 根据磨音判断在正常喂料的情况下,一仓钢球的冲击较强,有哗哗的声音。
若第一仓钢球的冲击声音特别洪亮时,说明第一仓钢球的平均球径过大或填充率较大;若声音发闷,说明第一仓钢球的平均球径过小或填充率过低了,此时应提高钢球的平均球径和填充率。
第二仓正常时应能听到研磨体的唰唰声。
3 检查磨内物料情况在磨机正常运转、正常喂料的情况下,根据生产经验,球仓中的钢球应露出半个钢球于料面上。
如钢球外露太多,说明装载量偏多或钢球平均球径太大;反之,说明装载量偏少或钢球平均球径太小。
水泥颗粒与水泥强度的关系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建设速度较快,在各种工程项目中对于水泥需求量较大,这也对水泥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水泥颗粒组成会对水泥强度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水泥颗粒与水泥强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水泥颗粒状态,进一步提高水泥的强度。
关键词:水泥;颗粒;强度;影响;改善措施由于水泥性能与水泥颗粒细度和级配具有直接的关系,当水泥颗粒越细时,其表面积越大,水泥早期强度也会越高。
但相较于过细颗粒的水泥,水泥颗粒较粗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高于过细颗粒的水泥。
但过粗的水泥不仅无法满足有早期强度要求的工程,同时也与新国家标准要求不符。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调配水泥自身的颗粒细度和颗粒级配,合理搭配水泥粗细颗粒,使唤其能够满足中早期强度要求,同时还能够降低体积收缩,增强其抗压强度。
1水泥颗料对水泥强度影响水泥颗粒化学组成、形状及细度都会对水泥强度带来较大的影响。
水泥颗粒中的化学组成对水泥强度影响较大,由于水泥中普遍含有四种矿物质,即C2S,C3S,C3A和C4AF。
通常情况下水化浆体的强度主要源于水泥中的C2S和C3S,占到了总质量分数的72%左右,但相对而言C3S的含量高于C2S,且C3S对水泥早期强度增加比较快。
水泥颗粒形状作为水泥最基本的特征参数,通过水泥强度试验表明,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球形化水泥抗压强度会高于一般水泥,因此为了提高水泥强度,则宜使水泥颗粒球形化。
当水泥颗粒形状越圆的情况下,颗粒间能够相互紧密填充,可以起到减水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水泥粉体颗粒堆积更为密实。
另外,球形化水泥中位孔径更小,大孔及超大孔含量少,这能够有效的对水泥空隙结构进行改善,全面提高水泥的抗渗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通常情况下越细的水泥颗粒其水泥强度越大。
水泥细度越细时,需水量也越大,粘结度会下降,但其化学成分不会发生改变,这也使水泥颗粒直径的大小会直接决定水泥的凝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