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6
汽车构造说课稿《汽车构造》说课一、课程的基本情况(一)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二)课程性质:专业课(三)总课时及学分:96/5(64理论教学、32实践教学,一周的汽车构造拆装实习)(四)前续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汽车电器电子设备、汽车检测与维修、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课(五)课程地位及作用:为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在专业培养中学生首先学习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现代轿车的结构、工作原理有较详细的认识和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维修基本技能的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目的:理论方面,了解并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现代轿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践方面,通过仿真教具、计算机仿真拆装和实物拆装,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各部件的功用、实际位置及相互间的运动关系等;思想道德方面,激发专业热情、建立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七)教材选用: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技术规划教材(八)学习重点:发动机、底盘及汽车电器等学习难点:现代轿车电控技术、自动变速器二、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课程的定位紧紧围绕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对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1、培养目标以面向汽车后市场,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等工作,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2、职业岗位核心能力(1)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
(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定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二手车评估、保险与理赔、电子商务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并通过工学结合、企校合作方式,对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较充分的调查,对整个课程体系特别是汽车构造的课程进行多次的设计与修改以尽量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及需求。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朱明zhubob)第一章:汽车构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 掌握汽车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
3. 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 汽车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
3. 汽车构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汽车的主要系统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汽车构造图片和图表。
2. 汽车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构造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介绍汽车的各种系统和部件。
3. 探讨汽车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讲解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的作用。
4. 分析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对汽车性能和安全的影响。
5.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章内容,巩固学生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作业与评估:1. 课堂练习:绘制汽车的基本构造图。
2. 小组讨论:分析汽车构造对汽车性能和安全的影响。
3.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细节。
第二章: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3. 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3.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3. 实验法:进行发动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资源:1. 发动机图片和图表。
2. 发动机实验设备。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介绍发动机的各种部件和功能。
3. 探讨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讲解气缸、活塞、曲轴等的作用。
汽车构造说课稿标题:汽车构造说课稿引言概述: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构造复杂多样,包括引擎、底盘、车身等多个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构造的各个部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汽车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一、引擎部分:1.1 引擎是汽车的心脏,负责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1.2 引擎包括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通过燃烧混合气体产生动力。
1.3 不同类型的引擎有汽油引擎、柴油引擎和电动引擎等,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底盘部分:2.1 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结构,支撑车身和传递动力。
2.2 底盘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组成部分。
2.3 悬挂系统负责减震和支撑车身,转向系统控制车辆的方向,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
三、车身部分:3.1 车身是汽车的外壳,包括车门、车窗、车顶等部分。
3.2 车身材料有钢铁、铝合金等,不同材料影响汽车的重量和安全性。
3.3 车身设计不仅考虑美观,还要考虑气动性能和安全性能。
四、传动系统部分:4.1 传动系统将引擎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推动汽车前进。
4.2 传动系统包括变速箱、传动轴和差速器等组成部分。
4.3 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有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各有优缺点。
五、电子系统部分:5.1 电子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车辆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5.2 电子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载娱乐系统和安全气囊系统等。
5.3 电子系统的发展使汽车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提升了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能。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汽车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其构造复杂多样,需要不同部分的协同合作才能正常运行。
对汽车构造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汽车,提升驾驶安全和舒适性。
《汽车构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部分;(2)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底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4)了解车身的基本构成,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和车顶等;(5)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启动系统、点火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利用模型和示意图,讲解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3)结合案例,分析汽车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4)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参与汽车设计和制造;(2)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驾驶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激发他们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发动机(1)汽油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柴油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3)发动机的保养与维修。
2. 第五章:底盘(1)传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行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底盘的保养与维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构造》教材;2. 实物:汽车模型、发动机模型、底盘零部件等;3. 图片: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图片;4. 视频: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视频资料;5. 网络资源:汽车行业资讯、新技术应用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汽车各部分的结构;3. 模型教学法:利用模型和示意图,讲解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4.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 小组讨论法:探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成绩:期末进行的笔试考核,测试学生对汽车构造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汽车构造模型的组装和调试,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汽车构造》教案教案名称:汽车构造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的作用;2.掌握汽车构造的相关专业术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的基本构造;2.汽车的各部位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掌握汽车构造的相关专业术语;2.理解汽车各部位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PPT;2.汽车构造图;3.汽车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汽车的认识和了解;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汽车构造”。
Step 2:展示和讲解(15分钟)1.展示PPT和汽车构造图,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车身、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等;2.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
Step 3:讨论(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讨论汽车构造的关键部位和技术创新;2.汇总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Step 4:互动实践(20分钟)1.分发汽车模型给学生,并让他们对模型进行分解和组装的实践活动;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Step 5:小结(10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汽车构造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相关汽车构造方面的文章,要求学生总结汽车构造的重要部位和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汽车构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术语,并且进行了实践活动,加深了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本课只涉及了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些高级的技术和创新没有涉及到,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拓展。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朱明zhubob)第一章:汽车构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 掌握汽车各部分的功用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3. 汽车各部分的功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实物或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入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引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
2. 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3. 分析汽车各部分的功用和相互关系,如发动机与底盘的配合等。
4. 引导学生观察汽车的实物或模型,进行观察和思考。
5. 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与评估:1. 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2. 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分类和特点。
2.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3.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发动机的实物或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入发动机的分类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如气缸、活塞、曲轴等。
3. 分析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如燃烧室、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等。
4. 引导学生观察发动机的实物或模型,进行观察和分析。
5. 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与评估:1. 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发动机构造的理解。
2. 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汽车构造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汽车构造。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构造对于我们了解汽车的原理和运行方式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说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构造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二、发动机1. 引擎类型: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燃烧室中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火,产生爆炸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曲轴旋转,从而带动汽车运行。
3.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缸体、活塞、气缸盖、曲轴、连杆等。
三、传动系统1. 变速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等。
2. 驱动方式:前驱、后驱、四驱等。
3. 传动轴: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前进。
4. 差速器:使车轮能够独立旋转,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
四、悬挂系统1. 悬挂系统的作用:减震、支撑车身、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等。
2. 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弹簧、减震器、悬挂臂等。
3. 悬挂系统的类型: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等。
五、制动系统1. 制动器的作用:使汽车减速或停车。
2. 制动器的类型: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
3.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刹车片、刹车盘、刹车鼓等。
六、电气系统1. 蓄电池:为汽车提供启动电流和电力供应。
2. 发电机:通过发动机带动,为汽车充电。
3. 点火系统:提供火花点火,使燃料燃烧。
4. 灯光系统:车灯、示宽灯、刹车灯等。
七、安全系统1. 安全气囊:在碰撞时充气,保护乘车人员。
2. 制动辅助系统:ABS、EBD等,提高制动效果。
3. 安全带:保护乘车人员在碰撞时不受伤害。
八、总结通过本次说课,我们对汽车构造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汽车构造的复杂性决定了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对于驾驶员和维修人员来说,了解汽车构造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次说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汽车构造,提高对汽车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