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
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
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中国的地理特征
1,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2,地貌: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3,自然资源: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
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而地质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
— 1 —
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 2 —。
自然环境特征答题模板一、引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
了解自然环境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介绍自然环境的特征。
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形的组成,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不同地形地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山地和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需要加强保护。
三、气候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湿度等。
不同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热带植物的生长,但也容易引发热带疾病;寒带气候适宜冰雪运动,但也容易引发冻疮等疾病。
气候变化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重要影响,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问题。
四、水文水文是指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例如,水资源短缺会导致干旱、荒漠化等问题;水污染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五、植被植被是指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区,但也容易引发草原退化等问题;沙漠是极端环境,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六、结论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描述自然环境特征
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点描述、区域气候特点描述、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植被、土壤特征、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特征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具体详情
⑴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⑵地形特点叙述
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⑶区域气候特点叙述
气候类型;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候分布;气象灾害。
⑷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
水系特点——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点——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有没有凌汛;水能。
⑸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类型;水平原产规律;横向自然拎特点。
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⑹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北方地区多位于内陆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
地势相对平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相对较少。
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
二、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寒冷且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均降水量相对较低,气候干燥。
三、植被特征: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分布在河谷、山地和平原地区。
主要有草原、灌木林、针叶林等类型。
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生长有一定的限制,相对较少的降水导致植物生长的困难。
四、动植物资源: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草原地区是北方地区的特色,以各种草原植被为主,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如羊、牛、骆驼等。
随着气候的变化,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呈现多样化的分布形式。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北方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南方地区多位于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华南、华东、西南等地。
地势多山地和丘陵地形,山地占比较大。
同时,南方地区还有一些平原和盆地。
二、气候特征: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明显。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年均降水量相对较高,气候湿润。
三、植被特征:南方地区的植被种类多样,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森林覆盖广泛,有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季节性落叶林以及热带雨林等类型。
由于气候湿润,植被生长条件较好,植物种类繁多。
四、动植物资源: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森林提供了各种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在南方地区得到保护。
同时,南方的水域和湿地也是许多鱼类、鸟类等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少;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复杂,植被丰富,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特定地貌、海拔、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
它是
其区域文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而且地理环境是一个区域文化发展的由来和发展
的最基本支撑。
地貌是影响一个地区气候、土地利用、植物分布特性及其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特征的
重要组成部分,由其对地面和江海湖泊、气候和植被覆盖的影响,构成了特定的地域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性。
海拔是指一个地区与海平面的高度差。
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空气越稀薄;2、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称为“海拔变温”;3、海拔越高,副热带气
候特征越强。
气候是指不同地理位置整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其中
温度最为重要,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水源是指一个地区涵水资源的形式和比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受地貌、地形密布、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水源有限,特别是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地方。
综上,自然环境特征是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和
资源开发。
因此,有必要分析并洞察地区特有的地貌、海拔、气候和水源特性,以持续保
护和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地区文明的发展。
中考地理必考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中考地理必考点的内容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是环境的一种,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之分。
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进展。
2021中考地理必考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一)地势和地势1、我国地势的差不多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P23活动1——4)3、构成各级阶梯的要紧地势:第一阶梯要紧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把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4、我国的要紧山脉: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⑶西北-东南走向,要紧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要紧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山区面积宽敞(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专门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了解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于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加以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地形1. 地形的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高低不平程度。
按照不同的标准,地形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峡谷等。
2. 地形的形成地形的形成受到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地壳运动是地形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和气候、水文等密切相关。
3. 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而高山地区则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二、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
气候受到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的类型根据降水和温度状况,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分布。
三、水文1. 水文的要素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海洋等水体,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2. 水文的作用水文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层的可耕植物的外部,其类型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壤质土壤、粘质土壤等。
2. 土壤的养分土壤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 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保护自然环境。
贵州遵义的自然环境特征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遵义的自然环境特征如下:
1. 地形地貌: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
2. 气候:遵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以上。
3. 水文:遵义市内河流众多,主要有乌江、赤水河、芙蓉江等,水资源丰富。
4. 土壤:遵义市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黄壤、红壤、紫色土等。
5. 植被:遵义市的植被类型丰富,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6. 矿产资源:遵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等。
遵义市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这些自然环境特征为遵义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性的变异特点。
因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的不同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根据热量不同可分为若干自然地理带,有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每个带的气候状况、水文特征、土壤类型以及生物各类都有明显的不同。
(2)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
地形每升高100米,所温下降0.5-0.6 ℃,或每升高180米,气温下降1℃。
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所以只要有足够高度的山地,就可以自下而上地划分出垂直自然带,各自然带的植被和土壤呈规律性分布,自然生态系统也呈规律性地垂直交替。
(3)经度地带性:这主要由地球内在因素而造成的,如大地构造形成的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变异。
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我国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水分变异是随经度而变化的,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有规律的排列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等。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丰富多样的地貌特征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
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为中国的农业、旅游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
此外,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人类活动也是自然界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其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在地缘政治、经济、生态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自然环境特征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地处燕山北坡山麓、冀北坝上高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
这里平均海拔1486米,但是区域内地形起伏相对较大。
这里属大陆季风高原气候,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冬季寒冷干燥,多大风,冬季漫长,夏季无暑,清凉宜人,7月平均气温24摄氏度,这里水草丰茂、富饶美丽、冬夏分明、晨夕各异。
该地所在纬度为41-42度之间,年平均气温约1.4-5度。
该地区下垫面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冲积-坡积物:大面积展布于坝上高原地区的现代地表。
其岩性为黄色、浅棕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夹水平的砂、卵石或棱角状砾石层。
边坡地带夹排列不规则的碎石块。
它直接覆盖于晚侏罗纪J3凝灰质砂砾岩的基岩上。
湖积-冲积物:位于大滩及平安堡等坝上草原地带,其地势低洼的中心区域,其岩性为深灰-灰黑色粘土、淤泥夹粉砂、细砂堆积,其机械组分较细,砂砾的分选性和磨圆度都较好。
冲积物:主要为潮河、滦河、闪电河及其支流的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相的砂砾沉积,部分超河漫滩和低阶地地表则覆盖有亚砂土薄层,其厚度20m左右。
风积物:在坝上高原和坝缘地区较为发育,为黄白色粉砂堆积成沙丘、沙堆。
砂质细而纯、粒度均一,最厚30米。
丰宁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滦河、潮河、牤牛河、汤河以及天河五个河
流,且贯穿京津两个特大城市的滦河、潮河均发源于丰宁县。
其中滦河是丰宁境内的主要河系,境内总长度177km,流域面积4579.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3%,占潘家口水库总容量的13%。
丰宁地上水总径流量5.07亿m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2.94亿m³,水能理论储量6.7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