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
- 格式:ppt
- 大小:11.85 MB
- 文档页数:55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人地和谐——本课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美在青藏——图文并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尽显青藏地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课堂之美,在美的氛围中学习、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和地位: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
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
学生在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及中国三大区域地理之后,本课是在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而进行实际运用的案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青藏地区农业分布”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的能力;搜集、运用相关地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来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区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利用模拟“大美青藏”之旅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大美青藏”的旅程过程中,感受青藏地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原因;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次“大美青藏”之旅,通过这次旅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大美青藏的旅程中,感受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积、⼈⼝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法。
能⼒⽬标:培养学⽣读图填图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教育学⽣保护珍稀野⽣动物、保护⽣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原⾃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统⼀关系。
教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由歌曲《青藏⾼原》引⼊新课 [展⽰学习⽬标,指导学法] 1、学⽣朗读学习⽬标。
2、指导学⽣结合教材解析学习⽬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候、河流、植被、⾃然资源等⾃然地理特征,⼈⼝、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法和步骤。
3、教师进⾏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候、河流、植被、⼯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联系? [学⽣⾃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按要求进⾏⾃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进⾏⾃学,指导有困难的学⽣,了解学⽣在预习情况,为下⼀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
对⼀些速度快的学⽣,特别是对⼀些有进步的学⽣进⾏必要的表扬与⿎励,催促⼀些较慢的学⽣抓紧时间。
布置⼀些已完成任务的学⽣思考:青藏地区地形、⽓候、河流、植被、⼯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资源的尊重和爱护。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分析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引言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农业情况,并能够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2.1 高原地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其地貌以广阔的高原和错综复杂的山脉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青藏地区特色。
2.2 气候条件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降水稀少,热量和水分的不均衡分配导致青藏地区干旱和草地退化的问题。
2.3 植被分布由于气候和地形的特殊性,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呈现多样性。
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是其主要的植被类型,而冰川、河流和湖泊等水域也是其独特的植被景观。
2.4 动物资源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包括藏羚羊、野牦牛、藏狐等珍稀野生动物。
这些动物资源的独特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为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受限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但由于近年来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1 农业发展现状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包括牛、羊、马等牲畜的养殖。
由于高寒气候和地形的限制,农作物的种植比较有限,主要是青稞、马铃薯等寒区作物。
3.2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气候变化、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诸多挑战。
然而,青藏地区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3.3 农业发展的前景及关键措施为了促进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应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包括改善水利设施、加强科技支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
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就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
其自然特征独特而丰富,包括极高的海拔、极端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种类等。
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的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青藏地区的极高海拔造成了寒冷的气候条件。
这里的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
由于稀薄的大气层,高地的日夜温差非常大。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青藏地区只能种植少数的作物,如青稞、大麦和土豆等。
这些作物具有适应寒冷气候的特点,能在极端的环境中存活和生长。
其次,青藏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也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平缓,地表水资源较为稀缺,而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
因此,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的灌溉。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和水质污染成为严重问题。
这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青藏地区也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如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
这些动物在当地的农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藏羚羊的毛皮可用于制作毛织品,野牦牛的乳制品在当地被广泛消费。
同时,这些珍稀动物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和监管的动力,促进着青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息息相关。
极高的海拔、寒冷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都对当地的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努力寻找适应青藏地区特殊环境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同时,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青藏地区概况
1、青藏地区的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3、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二、青藏地区的农业
1、农业类型:河谷农业
2、分布:湟水谷地和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3、农业分布在河谷的原因
①海拔低,气温高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
4、代表粮食作物:青稞和小麦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三江源地区概况
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
3、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4、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面积持续缩小的原因:世界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二、三江源地区的生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1、问题
①湖泊、湿地面积持续缩小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草地沙漠化严重
④虫鼠猖獗
⑤野生动物锐减
2、保护措施
①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全面禁猎④禁采砂金
⑥休牧育草⑥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一中国的基本国情
1、国土辽阔
2、区域差异显著
3、人口众多
4、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二、中国的五大经济特区:厦、汕、深、珠、海(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
三、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2、区域发展不平衡
3、海洋权益面临严重挑战。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章:青藏高原的地理概况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掌握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和特点。
3. 理解青藏高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和特点。
3. 青藏高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地图展示青藏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和特点。
3. 分析青藏高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教学目标:1. 掌握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
2. 理解青藏高原气候的垂直变化。
3. 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
2. 青藏高原气候的垂直变化。
3. 青藏高原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介绍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
2. 讲解青藏高原气候的垂直变化。
3. 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青藏高原的水文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
2. 掌握青藏高原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3. 理解青藏高原的水文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
2. 青藏高原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3. 青藏高原的水文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展示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图。
2. 讲解青藏高原湖泊的分布和特点。
3. 分析青藏高原的水文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第四章: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
2. 掌握青藏高原的动物种类和特点。
3. 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
2. 青藏高原的动物种类和特点。
3. 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介绍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
2. 讲解青藏高原的动物种类和特点。
3. 分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对农业的影响。
第五章:青藏高原的农业特色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的农业分布。
2. 掌握青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
3. 理解青藏高原农业的特色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