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含同步练习及答案)_g31080双曲线.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4
同步练习g3.1029数学归纳法1.若f (n )=1+1213121++⋅⋅⋅++n (n ∈N*),则当n=1时,f (n )为 (A )1 (B )31 (C )1+3121+ (D )非以上答案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 2+…+a n+1=a a n --+112(a ≠1,n ∈N*),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A )1(B )1+a (C )1+a+a2 (D )1+a+a 2+a3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1-)(2121112112141N n nn n n n ∈+++++=--++ ,则从k 到k +1时,左边应添加的项为 (A)121+k (B) 421221+-+k k (C) -221+k (D) 121+k -221+k 4.某个(A )当n=6时该(C )当n=4时该5.),,3,2,1(21312111 =+++++++=k kk k k S k 则S k+1 = (A) S k + )1(21+k (B) S k + 11221+-+k k (C) S k + 221121+-+k k (D) S k + 221121+++k k 6.由归纳原理分别探求:(1)凸n 边形的内角和f(n)= ;(2)凸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f(n)= ;(3)平面内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且任意三个圆不相交于同一点,则该n 个圆分平面区域数f(n)= .为真,进而需验证n=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 ⨯1⨯2⨯3⨯…(2n─1)(n∈N),从“k 到k+1”左端应增乘的代数式为 .8.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1·22+2·32+……+n(n +1)2=12)1(+n n (an 2+bn +c)对一切自然数n 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9. 求证:212131211n n >-++++ (*∈N n ) 10. (年全国高考理)设数列满足,,,,……2002112312∙=-+=+{}a a a na n n n n n ()当时,求,,,并由此猜想出的一个通项公式;121234a a a a a n =()当时,证明对所有的,有231a n ≥≥<>≥+12a n n ;<>++++++≤21111111212a a a n ……。
第一章参考答案同步练习g3.1001集合11—10、DCDBB DBDCA11、7. 12、必要不充分. 13、{-3,0,1,2,4,5,6,9}. 14、a=0或a=1.15、a=2或a=3;3.m m -<= 16、 2.a ≥17、各元素 之和为1(0)2(0)b b b -=⎧⎨--≠⎩同步练习g3.1002集合21—8、ADC(A,D)D CAC 9、(,3-∞-- 10、5[2,).2 11、1||,(1).a b a --≥<-同步练习g3.1003解不等式11—8、DBBCB BAB9、 2.± 10、x<-3. 11、(1,2). 12、(2,10).13、2. 14、a=4,b=2. 15、{x| -1<x<2或x>3}. 16、n=0,1.17、01a <<时,22;1a x a -<<- a>1时,2 2.1a x a -<-或 a=1时,x>2.同步练习g3.1004解不等式21—10、BCDDD DBBCA11、{|153}.x x <<≠且 12、13{|}.22x x <<13、{|121}.x x x ≤≤=-或 14、{|3,7}x x x >≠15、{|130}.x x x <<<或 16、{|24}.x x x ≤-≥或 17、a =1.同步练习g3.1005解不等式31—5、BCADD 6、4{|0log 3}.x x << 7、15{|}.22x x x ≤≥或8、77{|}.22x x --+<< 9、{|12}.x x << 10、4{|01}.5x x x <<>或11、3[,).4+∞ 12、{|x x a << 13、当0<a <1时,0<x <a 2 ,当a >1时,x >a 2 .14、 当0<a <1时,{|log 4log 2};a a x x <≤当a >1时,2{|log 2log 4}.a x x ≤<15、(1,2).同步练习g3.1006简易逻辑11、B2、A3、C4、C5、D6、B7、B8、C9、D 10、A11、φ 12、25,60 13、-1≤a ≤114、若a 、b 均不为0,则ab ≠015、a ≥1或a ≤-1,提示:画图 16、3<m ≤310 17、⎩⎨⎧=-=16q 8p ,或⎩⎨⎧=-=10q 20p ,或⎩⎨⎧=-=40q 14p 同步练习g3.1007简易逻辑21—8、AABBA ABA 9、(,0)[3,).-∞+∞ 10、25(0,).3k ∈ 11. 7 12. ③④13、(0,).+∞ 14、1(0,][1,).2+∞ 参考答案:同步练习g3.1008映射与函数1—7、ACDDA AB 8、(2,-1) 9(1)(,2)-∞ (2)2{|1}3x x x >≠且 10(1)[-2, 2] (2)(],4-∞ (3)[2, 8] 11、售价为14元/件,利润最大为360元12(1)当0a ≤时,[x ∈;当0a >时,[[,]x a b ∈(2)当0a =时,{0}x ∈;当0a >时,x φ∈,函数无意义;当0a <时,[,]x a a ∈-(3)当2b a m -=时,{}2a b x +∈;当2b a m ->时,无意义;当2b a m -<时,[],x a m b m ∈+-。
g3.1029数学归纳法一、知识回顾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验证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②假设当n=k ),(0*n k N k ≥∈时命题成立.在此假设下,证明当1+=k n 时○3结论. 2.探索性问题在数学归纳法中的应用(思维方式): 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论证.3.特别注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首先要验证0n n =时成立,注意0n 不一定为1;(2)在第二步中,关键是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归纳假设,尤其要弄清由k 到k+1时二.基本训练1.已知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以推得1+=k n 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5=n 时该A 4=n 时该命题成立B 6=n 时该C 4=n 时该命题不成立D 6=n 时该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 (n ∈N,n ≥5),则第一步应验证n=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21n n n N n +++⋅⋅⋅+<∈>-时, ,第一步验证不等式 成立;在证明过程的第二步从n=k 到n=k+1成立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三、例题分析例1:已知*N n ∈,证明:n n 211214131211--+⋅⋅⋅+-+-nn n 212111+⋅⋅⋅++++=. 例2、求证:n n n +≤++++≤+21213121121 例3.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9372+⋅+=n n n f 对任意自然数n 都能被m 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 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平面内有n )(*N 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22+-n n 个部分. 例5.设f(k)满足不等式()()*-∈-≥-⋅+Nk k x x k 1223log log 122的自然数x 的个数 (1)求f(k)的解析式;(2)记)()2()1(n f f f S n +++= ,求n S 的解析式;(3)令()*∈-+=N n n n P n 12,试比较n S 与n P 的大小。
同步练习 3.105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63,1,9a 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是 ( )A. 120︒B. 150︒C. 60︒D. 30︒ 2.已知下列各式:(1)22a a =;(2)2a b b a a=;(3)222()a b a b =;(4)222()2a b a a b b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设,,a b c 是任意的非零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1)()a b c ()c a b -=0;(2)()b c a -()c a b 不与c 垂直;(3)a b a b -<-;(4)22(32)(32)94a b a b a b +-=-中,是真A. (1)(2)B. (2)(3)C.(3)(4)D. (2)(4)4.已知,,a a b b ==a 与b 的夹角是θ,则a b -等于 ( )A.C. cos ab θD. 222sin a b ab θ+-5.(05北京卷)若||1,||2,a b c a b ===+,且c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A.30°B.60° C . 120° D . 150°6.(05浙江卷)已知向量a ≠e ,|e |=1,对任意t ∈R ,恒有|a -t e |≥|a -e |,则()A. a ⊥eB. a ⊥(a -e )C. e ⊥(a -e )D. (a +e )⊥(a -e )7.(04年全国卷一.文理3)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3|a b + =( ). AB C D .48.(04年全国卷二.理9)已知平面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43(,),55e =-点(0,0)O 和(1,2)A -在l 上的射影分别是O ′和A ′,则O A e λ''=,其中λ=( ).A .115B .115-C .2D .-29.(04年浙江卷.理14)已知平面上三点A 、B 、C 满足||3,||4,||A B B C C A === 则AB BC BC CA CA AB ++的值等于 . 10.设O 为ABC ∆内一点,OB OC OC OA OA OB ==,则O 是ABC ∆的_______心。
同步练习g3.1072 立体几何综合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 所成的角为3π,直线l 与a, l与b 所成的角都等于θ, 则θ的取值范围是 ( )(A) ]2,3[ππ (B) ]2,6[ππ (C) ]65,6[ππ(D) ]32,3[ππ2、已知矩形ABCD 的长AD=4,宽AB=3,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现将ABFE 沿EF 折成FE B A '' 使二面角DCEF B A --''的平面角为60︒,则C A '= ( )(A )32 (B )11 (C )13(D )233、A 、B 两地在同一纬线上,这两地间的纬线长为πRcos α,(R 是地球半径,α是两地的纬度数),则这两地间的距离为( )(A )πR (B )πRcos α (C )πR -2αR(D )πR -αR4、已知正四棱锥P-ABCD 的棱长为32a ,侧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则从点A 出发环绕侧面一周后回到A 点的最短路程等于( )(A )a 22 (B )4a (C )6a(D )a 3125、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与对角线的长都为1,点P 在边AB 上移动,点Q 在CD 上移动,则点P 和Q 的最短距离为( ) (A )21 (B )22(C )43(D )23 6、若四面体的一条棱长为x ,其余棱长为1,体积为F(x),则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 )(A )是增函数但无最大值 (B )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C )不是增函数且无最大值 (D )不是增函数但有最大值7、正四棱锥S-ABCD 的侧棱长为2,底面的边长为3,E 是SA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与SC 所成的角为 。
8、已知a=(3,1,5), b=(1,2,-3), 向量c 与z 轴垂直,且满足c ⋅a=9, c ⋅b=-4,则c= 9、已知PA 、PB 、PC 两两垂直且PA=2,PB=3,PC=2,则过P 、A 、B 、C 四点的球的体积为 。
g3.1042 不等式的应用一、知识要点:1. 不等式始终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 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关系。
2. 不等式的应用主要有两类.Ⅰ)一类是不等式在其它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主要是求字母的取值范围.这类问题所进行的必须是等价转化.Ⅱ)一类是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首先应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义,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有关数据,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再运用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3. 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是否具备使用定理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等",三者缺一不可.二、基本练习1、等边圆锥母线长为8,其的内接圆柱的高为x ,当内接圆柱侧面积最大时,x 的值为(A )33 (B )23 (C )334 (D )4 2、某商店计划两次提价,有甲、乙、丙三种方案,(如右表,其中p>q>0.)经两次提价后, 则 种方案的提价幅度最大!3、某工厂生产一种文具所需支付的费用有三种: ⑴不论生产不生产,都需支付职工工资等固定 开支1.25万元; ⑵生产x 件产品,所需各种原材料费用,平均 每件36元; ⑶由于能源供应的特殊政策,经测算,生产x 件产品的能源费为每件0.05x 元.问这种文具平均每件生产成本最低是多少元?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19,23厘米,把它的三条边长分别缩短x 厘米,使它只能构成钝角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三、例题分析例1、从边长为2a 的正方形铁皮的四角各截去一小块边长为x 的正方形,再将四边向上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方铁盒,问x 取何值时,盒的容积最大?最大的容积为多少?例2、某杂志若以每本2元的价格出售,可以发行10万本,若每本价格提高0.2元,发行量就少5000本,要使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2.4万元,则该杂志的定价最高和最低各为多少?例3、(12分)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根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 (如图)的东偏南θ(102arccos =θ)方向300km 的海面P 处,并且以20km/h 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且以10km/h 的速度不断增大,问几个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例4、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60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 ;固定部分为a 元.⑴全程运输成本把y(元)表示为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⑵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一、知识要点1、能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型,寻找出该数型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数学关系式,并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g3.1046三角函数的图象一、知识回顾熟悉.三角函数图象的特征:y=tanxy =cotx三角函数图象的作法: 1.几何法(利用三角函数线)2. 描点法:五点作图法(正、余弦曲线),三点二线作图法(正、余切曲线).3.利用图象变换作三角函数图象.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有振幅变换、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等,重点掌握函数y =Asin (ωx +φ)+B 的作法.函数y =Asin (ωx +φ)的物理意义:振幅|A|,周期2||T πω=,频率1||2f Tωπ==,相位;x ωϕ+初相ϕ(即当x =0时的相位).(当A >0,ω>0 时以上公式可去绝对值符号),(1)振幅变换或叫沿y 轴的伸缩变换.(用y/A 替换y )由y =sinx 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伸长(当|A|>1)或缩短(当0<|A|<1)到原来的|A|倍,得到y =Asinx 的图象.(2)周期变换或叫做沿x 轴的伸缩变换.(用ωx 替换x )由y =sinx 的图象上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伸长(0<|ω|<1)或缩短(|ω|>1)到原来的1||ω倍,得到y =sin ω x 的图象.(3)相位变换或叫做左右平移.(用x +φ替换x )由y =sin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当φ>0)或向右(当φ<0)平行移动|φ|个单位,得到y =sin (x +φ)的图象.(4)上下平移(用y+(-b)替换y )由y =sin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当b >0)或向下(当b <0)平行移动|b |个单位,得到y =sinx +b 的图象.注意:由y =sinx 的图象利用图象变换作函数y =Asin (ωx +φ)+B (A >0,ω>0)(x ∈R )的图象,要特别注意:当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原图象延x 轴量伸缩量的区别。
二、基本训练1、为了得到函数)63sin(π+=x y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x y 3sin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6π B 、向左平移18π C 、向右平移6π D 、向右平移18π2、函数|2|sin 2)(π-=x x f 的部分图象是 ( )OO2 2AB3、函数)cos (sin cos 2x x x y +=的图象一个对称中心的坐标是 ( ) A 、)0,83(π B 、)1,83(π C 、)1,8(π D 、)1,8(--π4、(00)函数y=-xcosx 的部分图象是5、已知函数a x x x f -++-=1cos 4sin 4)(2,当]32,4[ππ-∈x 时)(x f =0恒有解,则a 的范围是______。
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络体系总览●考点目标定位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7.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方略指南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变量的多样性,深化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充分注意一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所学概率知识的实际应用.1.把握基本题型应用本章知识要解决的题型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应用随机变量的概念,特别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以及期望与方差的基础知识,讨论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相应值的概率及期望、方差的求解计算;另一类主要是如何抽取样本及如何用样本去估计总体.作为本章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以实习作业作为一节给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强化双基训练主要是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迅捷准确的运算能力,严谨的判断推理能力.3.强化方法选择特别在教学中要掌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还要进行题后反思,使学生在大脑记忆中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络化的有机体系.4.培养应用意识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形式结构、数字特征、图形图表的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试验,找到知识的“结点”.再有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进行训练,以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知识梳理1.随机变量的概念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它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1)离散型随机变量.如果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那么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2)若ξ是随机变量,η=a ξ+b ,其中a 、b 是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概率分布(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x 1,x 2,…,x i ,…,ξξ x 1 x 2 … x i … P p 1 p 2 … p i … (2)二项分布.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P (ξ=k )=C k n p k qn -k . ξ 0 1 … k … nPC 0n p 0q n C 1n p 1q n -1 … C k n p k q n -k … C n n p n q 0 C k n p k qn -k =b (k ;n ,p ). 特别提示二项分布是一种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 几何分布:“k =ξ”表示在第k 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件第一次发生,如果把k 次试验时事件A 发生记为k A ,事A 不发生记为q )P(A ,A k k =,那么)A A A A P(k)P(ξk 1k 21-== .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分式:))P(A A P()A )P(A P(k)P(ξk 1k 21-== ),3,2,1(1 ==-k p q k 于ξ 1 2 3 … k …P q qp p q 2 … p q 1k - … 我们称ξ服从几何分布,并记p q p)g(k,1k -=,其中 3,2,1.1=-=k p q二、基础训练1.抛掷两颗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为ξ,那么ξ=4表示的随机试验结果是DA.一颗是3点,一颗是1点B.两颗都是2点C.两颗都是4点D.一颗是3点,一颗是1点或两颗都是2点2.下列表中能成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的是Cξ -1 0 1P 0.3 0.4 0.4ξ 1 2 3P 0.4 0.7 -0.1ξ -1 0 1P 0.3 0.4 0.3ξ 1 2 3P 0.3 0.4 0.43.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k )=k 2,k=1,2,…,则P (2<ξ≤4)等于AA.163B.41C.161D.51 4.某批数量较大的商品的次品率为10%,从中任意地连续取出5件,其中次品数ξ的分ξ 0 1234 5P 0.95 0.5×0.94 0.1×0.93 0.01×0.92 4.5×0.14 0.155.设随机变量ξ~B (2,p ),η~B (4,p ),若P (ξ≥1)=9,则P (η≥1)=__81____. *6.如果ξ~B (20,31),则使P (ξ=k )取最大值的k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1(k P k P =+=ξξ=k k k k k k ---++20201201120)32()31(C )32()31(C =120+-k k ×21≥1, 得k ≤6.所以当k ≤6时,P (ξ=k+1)≥P (ξ=k ),当k >0时,P (ξ=k+1)<P (ξ=k ),其中k=6时,P (ξ=k+1)=P (ξ=k ),从而k=6或7时,P (ξ=k )取得最大值.答案:6或7三、例题剖析【例1】 在1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连续抽3次,每次抽1件,求:(1)不放回抽样时,抽到次品数ξ的分布列;(2)放回抽样时,抽到次品数η的分布列.特别提示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求出随机变量所有可能的值;二是求出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例2】 一袋中装有5只球,编号为1,2,3,4,5,在袋中同时取3只,以ξ表示取出的三只球中的最小号码,写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例3】 盒中装有一打(12个)乒乓球,其中9个新的,3个旧的(用过的球即为旧的),从盒中任取3个使用,用完后装回盒中,此时盒中旧球个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求ξ的分布列.思考讨论若本题改为:若每次取1个,用完放回再取1个,用完再放回,再取1个用完放回,则怎样求此时ξ的分布列呢?【例4】 (05年山东卷)袋中装有黑球和白球共7个,从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1,7现有甲、乙两人从袋中轮流摸取1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一人取到白球时既终止,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用ξ表示取球终止所需要的取球次数.(I )求袋中所有的白球的个数;(II )求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III )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四、同步练习 g3.1097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球,分别标有1,2,3,4,5五个号码,现在在有放回抽取的条件下依次取出两个球,设两个球号码之和为随机变量ξ,则ξ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是BA.5B.9C.10D.252.一袋中有5个白球,3个红球,现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记下颜色后放回,直到红球出现10次时停止,设停止时共取了ξ次球,则P (ξ=12)等于BA.C 1012(83)10·(85)2B.C 911(83)9(85)2·83 C.C 911(85)9·(83)2 D.C 911(83)9·(85)2 3.现有一大批种子,其中优质良种占30%,从中任取5粒,记ξ为5粒中的优质良种粒数,则ξ的分布列是___ P (ξ=k )=C k 50.3k 0.75-k ,k=0,1,…,5_____.4.袋中有4只红球3只黑球,从袋中任取4只球,取到1只红球得1分,取到1只黑球得3分,设得分为随机变量ξ,则P (ξ≤6)=____3513____. 5.(2004年天津,理18)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设随机变量ξ表示所选3人中女生的人数.(1)求ξ的分布列;(2)求ξ的数学期望;(3)求“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ξ≤1”的概率.6.(2003年高考·新课程)A 、B 两个代表队进行乒乓球对抗赛,每队三名队员,A 队队员是A 1、A 2、A 3,B 队队员是B 1、B 2、B 3,按以往多次比赛的统计,对阵队员之间胜负概率别为ξ、η.(1)求ξ、η的概率分布;(2)求E ξ、E η.7.金工车间有10台同类型的机床,每台机床配备的电动机功率为10 kW ,已知每台机床工作时,平均每小时实际开动12 min ,且开动与否是相互独立的.现因当地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只提供50 kW 的电力,这10台机床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多大?在一个工作班的8 h 内,不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8.一袋中装有5只球,编号为1,2,3,4,5,在袋中同时取3只,以ξ表示取出的3只球中的最大号,写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9.(2004年春季安徽)已知盒中有10个灯泡,其中8个正品,2个次品.需要从中取出2个正品,每次取出1个,取出后不放回,直到取出2个正品为止.设ξ为取出的次数,求ξ的分布列及E ξ.10.(05重庆卷)在一次购物抽奖活动中,假设某10张券中有一等奖券1张,可获价值50元的奖品;有二等奖券3张,每张可获价值10元的奖品;其余6张没有奖。
同步练习 g3.1019函数的综合应用(1)1、函数x y 4log 2=的图象,可由x y 2log =的图象A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 2倍而得B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 4倍而得C 、向上平移2个单位而得D 、向下平移2个单位而得2、若)(x f 满足+∈R x x 21,时,恒有2)()()2(2121x f x f x x f +>+,则)(x f 可能是 (A )2x y = (B )x y 2= (C )x y 2log = (D )x y 21log =3、设)0()(2≠++=a c bx ax x f ,对任意的实数t ,都有)2()2(t f t f -=+成立,在函数值)5(),2(),1(),1(f f f f -中,最小的一个不可能是(A ))1(-f (B ))1(f (C ))2(f (D ))5(f4、若函数62.1)1(,)1lg(2)(22=-+++=h x x xx h ,则=)1(h (A )38.0 (B )62.1 (C )38.2 (D )62.25、对于函数)(x f 和)(x g ,其定义域均为[]b a ,,若对于任意的[]b a x ,∈,总有101)()(1≤-x f x g ,则称)(x f 可被)(x g 置换,那么下列给出的函数能置换[])16,4()(∈=x x x f 的是(A )[])16,4()6(51)(∈+=x x x g (B )[])16,4(6)(2∈+=x x x g (C )[]6,46)(∈+=x x x g (D )[])16,4(62)(∈+=x x x g6、已知函数)(x f 满足对任意实数21x x <,有)()(21x f x f <, 且)()()(2121x f x f x x f +=+,写出一满足这些条件的函数_________________7、函数)(x f y =过点)1,2(-,则)1(-=x f y 的反函数必过点_ .8、函数)12(log 22-+=x ax y 的值域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 ___ .9、函数y = (x ∈[0, 25])的反函数的解析式是 ;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6、 .7、 .8、 .9、 ;10、已知函数)(x f 是函数)(11102R x y x ∈-+=的反函数,函数)(x g 的图象与函数134--=x xy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y 成轴对称图形。
同步练习 g3.1013函数单调性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的是(A )842+-=x x y (B ))(log 21x y -=(C )12+-=x y (D )x y -=1 2、已知)2(log ax y a -=在]1,0[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0(, (B ))2,1( (C ))2,0( (D )),2[+∞3、)(x f 为),(+∞-∞上的减函数,R a ∈,则(A ))2()(a f a f <(B ))()(2a f a f <(C ))()1(2a f a f <+(D ))()(2a f a a f <+4、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在区间[-7,-3]上是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5、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它在),0[+∞上递减,那么一定有A .)1()43(2+->-a a f fB .)1()43(2+-≥-a a f f C .)1()43(2+-<-a a f f D .)1()43(2+-≤-a a f f 6、已知y=f(x)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则f(1-x 2)是增函数的区间是A .),0[+∞B .]0,(-∞C .),1()0,1[+∞⋃-D .(,1](0,1]-∞-7、 (05天津卷)若函数)1,0( )(log )(3≠>-=a a ax x x f a 在区间)0,21(-内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41[B . )1,43[C .),49(+∞D .)49,1( 8、(04年湖南卷.)若f(x)=-x 2+2ax 与1)(+=x a x g 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 的值范围是 A .)1,0()0,1(⋃- B .]1,0()0,1(⋃- C .(0,1) D .]1,0(9、(04年上海卷)若函数f(x)=a 2+-b x 在[0,+∞]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b 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偶函数)(x f 在]20[,内单调递减,若)1(-=f a ,)41(log 21f b =,)5.0(lg f c =,则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11、已知)(x f 是R 上的增函数,A (0,-1),B (3,1)是其图象上的两点,则不等式1|)1(|<+x f 的解集为__________9、 . 10、 . 11、 .12、已知函数21)(++=x ax x f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试求a 的取值范围.13、已知奇函数)(x f 是定义在)2,2(-上的减函数,若0)12()1(>-+-m f m f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4、已知)1(11log )(>--=a x kx x f a是奇函数. (1)求k 的值,并求该函数的定义域; (2)根据(1)的结果,判断)(x f 在),1(+∞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15、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并且对任意的0,0>>y x ,)()()(y f x f xy f +=总成立。
g3.1080双曲线
一、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定义
(1)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0<2a<|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两定点F 1、F 2是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F 1F 2|是焦距,用2c 表示.常数用2a 表示.
(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若点M 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e(e>1)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0,0(122
22>>=-b a b
y a x ,焦点坐标为F 1(-c,0),F 2(c,0),
22b a c +=.
(2)焦点在y 轴上: )0,0(122
22>>=-b a b
x a y ,焦点坐标为F 1(0,-c),F 2(0,c).
22b a c +=.
3.双曲线简单几何性质:以标准方程)0,0(122
22>>=-b a b
y a x 为例.
(1)范围:|x|≥a;即x ≥a,x ≤-a.
(2)对称性:对称轴为x=0,y=0;对称中心为O(0,0).
(3)顶点:A 1(-a,0),A 2(a,0)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线段A 1A 2叫双曲线的实轴,B 1B 2叫双曲线的虚轴,其中B 1(0,b),B 2(0,b).|A 1A 2|=2a,|B 1B 2|=2b. (4)渐近线:双曲线渐近线的方程为y=a
b ±
x; (5)准线:x=c a 2
±;
(6)离心率:e=a
c
,e>1.
4.等轴双曲线:x 2
-y 2
=±a 2
,实轴长等于虚轴长,其渐近线方程为y=±x,离心率e=2 二、基本训练
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12,F F 和一动点M ,设命题甲,12||||||MF MF -是定值,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
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12,e e ,则12,e e 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2
2
121e e +=
()B 22
121e e -=
()
C 1112
2
2
1
=-
e e ()
D 1112
2
2
1
=+
e e
3.直线y ax = 与双曲线(1)(1)2(0)x y x --=<有公共点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0a -+≤< ()B 3a ≥-+
()C 33a --≤≤-+()D 以上都不正确
4.已知(2,1),A F ,P 是曲线221(0)x y x -=>上一点,当||||PA PF 取
最小值时,P 的坐标是_____,||||PA PF 最小值是 . 5.如果12,F F 分别是双曲线
19
162
2=-y x 的左、右焦点,AB 是双曲线左支上过点F 1的弦,且||6AB =,则2ABF ∆的周长是___________.
三、例题分析
例1 (05重庆卷)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 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0,3(。
(1) 求双曲线C 的方程;
(2) 若直线l :2+=kx y 与双曲线C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和B ,且
2>⋅(其中O 为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
例2 已知双曲线
1cot 16tan 242
2=-θ
θy x (2π<θ<π)过点A(43,4).(1)求实轴、虚轴的长;(2)求离心率;(3)求顶点坐标;(4)求点A 的焦半径.
例3.过双曲线
116
92
2=-y x 的右焦点作倾角为45°的弦,求弦AB 的中点C 到右焦点F 的距离,并求弦AB 的长.
例4.已知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e>1+2,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左准线为l 1,能否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找到一点P,使得|PF 1|是P 到l 的距离d 与|PF 2|的
等比中项?
例5是否同时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渐近线方程为20,20x y x y +=-=,(2)点(5,0)A 到双曲线上动点P 的距
四、作业 同步练习 g3.1080双曲线
1(05天津卷)设双曲线以椭圆
19
252
2=+y x 长轴的两个端点为焦点,其准线过椭圆的焦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为 ( )
A .2±
B .34±
C .2
1±
D .4
3±
2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 1与e 2,则e 1与e 2的关系为: ( )
A 、e 1=e 2
B 、e 1e 2=1
C 、11
121=+
e e D 、11122
21=+e e 3若方程152||22
=-+-k
y k x 表示双曲线,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5,2()2,( --∞ B 、)5,2(- C 、),5()2,(+∞--∞ D 、),5()2,2(+∞- 4(05江西卷)以下四个关于圆锥曲线的
①设A 、B 为两个定点,k 为非零常数,||||PA PB k -=,则动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
②过定圆C 上一定点A 作圆的动点弦AB ,O 为坐标原点,若1
(),2
OP OA OB =
+则动点P 的轨迹为椭圆;
③方程02522
=+-x x 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④双曲线
135
192522
22=+=-y x y x 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
其中真
5(05上海)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3±=,它的一个焦点是,则双曲线
的方程是__________。
6(05山东卷)设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F ,右准线l 与两条渐近
线交于P 、Q 两点,如果PQF ∆是直角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___________e =
7.双曲线
116
252
2=-y x 上一点P 的两条焦半径夹角为60,12,F F 为焦点,则12PF F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8.与圆2
2
(3)1x y ++=及圆2
2
(3)9x y -+= 都外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点(0,3)作直线l ,如果它与双曲线13
42
2=-y x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l 的条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同一坐标轴上,焦距为132,一双曲线和这椭圆有公
共焦点,且双曲线的半实轴比椭圆的长半轴长小4,且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椭圆的离心率之比为7:3,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方程.
11设双曲线122
22=-b
y a x 两焦点12(,0),(,0)F c F c -,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除顶点外的
任一点,1221
,PF F PF F αβ∠=∠=,求证:tan cot 22c a c a
αβ-⋅=+.
12.已知双曲线C 的两个焦点为12,F F l 过
点2F ,且与线段12F F 的夹角为α,tan α=l 与线段12F F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P ,线段2PF 与双曲线的交点为Q ,且22PQ QF =,求双曲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