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9
新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和探究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形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发展。
3.学习绘制中国画中的花卉。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
2.学会运用水墨技法表现花卉的形态和神韵。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画教材、水墨颜料、画笔、纸张。
2.学生准备:课本、纸张、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幅中国画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与探究(3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画花卉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构图的原则等。
•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来学习。
3. 练习与实践(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要求,开始绘制中国画的花卉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将绘制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作品评比和互相欣赏,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示范和实践,通过多次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教师也注意个别学生的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感受到了进步的喜悦和对自己作品的肯定,激励了他们更积极地学习美术。
八、课后作业1.继续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作品。
2.找一幅中国画作品,写一篇观后感,并附上自己的创作。
以上是新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第八册)2-小学美术工作计划学校美术教学方案(第八册)2-学校美术工作方案餐具造型1、学习用彩泥塑造餐具,初步接触与人们生活有亲热联系的工艺美术。
2、在塑造过程中培育同学发散思维设计成套的餐具,培育动手力气。
3、在塑过程中,培育宠爱生活情感。
重:要求同学用记忆和想象的彩泥为材料塑造出日常使用的餐具从中了解生活,树立宠爱生活,美化生活的志向。
难:审美力气的培育。
师:示范作品生:课前参观商店陈设的餐具,橡皮泥及工具做花瓶1、学习用彩泥制作一只美观的花瓶从中把握简洁的造型技能。
2、通过花瓶的设计制作,培育缔造美的力气,抒发爱美的情感。
重:用彩泥制作一个美观、有用的花瓶,把握简洁的造型技能。
难:记忆力、想象力、审美力气和动手力气的培育。
师:示范作品生:彩泥小圆棒及工具蔬果动物1、能利用现有的蔬果,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制作一个好玩的蔬果的动物,培育想象力、缔造力。
2、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培育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力气。
重:要求同学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在自己确定的创作题材的基础上,做一个好玩的蔬果的动物。
难:培育同学树立自强、自信、独立的精神。
师:示范作品,布置制作任务、依据特点带相应的蔬果。
生:绘画工具。
在石块上画画1、把握在石块上作画的`技能,能依据石块的形状,画成一幅好玩的石块画。
2、培育同学的想象力、缔造力。
3、能依据石块的自然形象、花纹绘制出情趣盎然的石块,培育审美情趣。
重:使同学能利用石块惊奇形状和自然文彩设计,绘制有观赏价值的石块画,培育缔造美的力气。
难:启迪同学的想象力。
师:示范作品与收集形状惊奇适合画画的石块。
生:绘画工具与石块。
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一、教材概述《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材》是一套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共包含三个模块:生活环境下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世界文化艺术。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生活的感悟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将学生引向多元、有趣、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世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艺术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生活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其艺术鉴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创作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巧思。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学习和成长。
三、教学内容1. 生活环境下的艺术生活环境下的艺术是每个小学生都能接触到的常见艺术形式。
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美学情感体验:比如餐桌文化、生活习惯等等。
•色彩与形式的表现:比如手工、折纸等手工艺方面。
•设计与创意: 如内部设计等。
这些内容通过小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展现出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常见的日常生活物品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段让其更加美好。
2.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儒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体现。
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经典华夏文化的艺术表现。
•各种传统音乐,刺绣等。
•传统神话故事,如《西游记》等。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蕴,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兴趣。
3. 世界文化艺术世界文化艺术,包含全球各种知名的艺术形式。
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海外文化的展现。
•欧、美等国家的流行音乐、电影、绘画等日常文化,以及许多世界级博物馆的艺术品。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文化艺术,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和艺术形式,加以比较和吸收,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眼界。
四、教学方法1. 听课法适用于开展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老师一步步的讲解完成,有利于学生按照步骤操作,完成绘画和手工制作。
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学设计
为中国队加油教学设计
茶香四溢教学设计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设计
七彩足迹教学设计
爱书、藏书教学设计
风车转呀转教学设计
十二生肖教学设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落日教学设计
巧折巧剪教学设计
蔬果造型教学设计
美丽的拼画教学设计
砖石上的雕刻教学设计
房间的一角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陶艺教学设计
第一课为中国队加油
教学目标: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小学美术学科第八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1.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表现的愿望。
3.初步学习立体物的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
1.欣赏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
2.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用线画出物体的大体结构、比例。
3.学习浅显的中国画知识,临摹中国画(蔬菜、瓜果等)。
4.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某个有趣的情节。
注意安排好画面,画好人物的动态特点。
5.用单色的深浅变化,绘制适合纹样。
6.学习纸工穿编和刻纸、剪纸的制作方法。
7.制作简单的动物、人物彩塑。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惟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8.在符合大纲规定教学目的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教学内容有不同类型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晨晖和月夜教课目的1、学习色轮知识,能正确分辨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
(认知)2、能运用冷、暖不同感觉的色彩,描述出不同视觉成效的美术作品。
(技术)3、让学生领会自然光景的美感。
(感情)教课重难点1、重点是教授十二色轮知识,培育辨别比械暖色和冷色的能力。
2、难点是利用色彩所拥有的冷、暖性表现出“晨晖”和“月夜”。
课前准备幻灯片、绘画惯例用品。
教课过程一、赏识《晨晖》和《月夜》图片,导入课题。
1、你所见到的晨晖是如何的?2、让学生描述月光下的夜景。
3、这两幅图片在色彩在有什么特点?暖色、冷色。
二、暖色和冷色的观点给人暖和、热情、光亮、行进的感觉称为暖色。
如:红、橙、黄。
给人以严寒、宁静、灰暗、退却的感觉称为冷色。
如;蓝、青、紫。
(在十二色中指出冷暖色)三、出示幻灯、观看画面色彩变化。
1、一张相同的画面,盖上红色膜片和蓝色膜片后,画面有什么变化,在视觉上、心理上、感情觉上你有什么感觉。
2、在画晨晖时应用哪一种方法去表现:画月夜呢?四、赏识课本中绘画作品,察看其用色规律及表现方法。
五、依据课文的题目,精选“晨晖”和“月夜”作画。
六、板书设计晨晖——暖——红、黄月夜——冷——蓝、紫七、教后小结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暖色和冷色的观点,并在画中作有所表现,从绘画成效来看还不错,第一次用水粉来画有部分学生已画得较为娴熟了。
冷暖感觉也基本上能画出来,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课目的1、经过教课,能发现四周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来源理和规律。
提升描述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切。
(认知)2、逐渐发展学生的察看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建力。
(技术)教课重难点1、重点是经过对四周环境的察看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述的物象更迫近真切。
2、难点是在绘画实践中应用透视原理和规律,提升少儿绘画的基本技术,逐渐发展少儿的察看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建力课前准备师:范画一幅、取景框一个。
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特点;2.掌握第八册美术教材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介绍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并提供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1 教材内容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社会风俗与美术•第二单元:自然与美术•第三单元:科技与美术•第四单元:艺术与设计每个单元都以不同的主题展开,涵盖了社会、自然、科技和艺术等领域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
2.2 教材特点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教材内容涵盖了社会、自然、科技和艺术等各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多样化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实践性: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3.实用性:教材中的学习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美术学习的实用性。
4.引导性: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组织形式本教案建议采取以下教学组织形式,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的最大发挥。
1.教师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
2.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互动。
3.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摄影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艺术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艺术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5.评价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学习方法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材,建议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预习复习: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主题和案例,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美术教案:浙美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浙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
2.掌握八年级上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绘画和创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提高线条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线条的理解,并进行线条创作。
2.第二单元:画面构图的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训练)-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画面构图的设计原则和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构图设计实验,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并进行创作实践。
3.第三单元:色彩的运用(颜色理论与实践应用)-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色彩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4.第四单元:形体的描绘(观察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学习形体的描绘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形体描绘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并进行形体创作。
5.第五单元:艺术鉴赏(欣赏与分析相结合)-教学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观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6.第六单元:美术创作(创意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思维,引导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步骤:1.教师简要介绍八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
3.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和创作实践,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表现能力。
5.教师安排相关的课堂活动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6.教师进行艺术鉴赏教学,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7.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001]【教学目标】1.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从多种视角描绘自己对某一主题的感觉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3.让学生在绘画中锻炼耐性、毅力和决心。
4.感受舞蹈艺术和线条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艺术的概念。
2.让学生在自由的绘画过程中自由抒发情感,用线条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画桌,纸笔,颜料,水杯,色板,垃圾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观看图片,思考:这张画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1.认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指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在现代艺术各个领域中大量出现的用暗示、象征、简化等手法表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
它是画家和观者之间的一种交流,信仰一种内在的、存在于材料和形式的能量。
2.导入线条:线条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基本要素,对于美术创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美术中,线条是指由一点到另一点的连续、不断的轨迹,可以分为粗细、直曲、长短等;线条是画面组成的最基本因素,对美术图像的设计和美感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参考一些形状简单的物品或景物,用线条表现它。
在不同角度观察,并用笔记录下内心感受。
2.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充整个画布,用线条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3.审视自己的画作,用另一种颜色再描绘一遍。
四、总结(5分钟)1.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于抽象艺术表达的理解。
2.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提醒学生作业提交时间。
【教学反思】课堂通过观看一些抽象画来导入并让学生思考他们的感受,引出了本节课要探讨的抽象艺术以及线条的概念。
任性的线条描绘自由的情感,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再用其他颜色描绘自己的画作,这样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动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概念和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 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 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 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
重视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 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全册教材共有19个课题, 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
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 分布在课题之中。
二、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 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思维更活跃、更宽广。
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 单纯、好动的性格, 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
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 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 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 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 作品内容丰富, 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上普遍极差, 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 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 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目标: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 要求:(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 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 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中重点、难点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
重视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19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
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
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
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不足之处:1、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要求: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创造的欲望。
四、教材中重点、难点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