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传记之黄庭坚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治。
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
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来、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①颁盐:征收分摊盐筴;②骫:歪曲,枉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
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B.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治。
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
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来、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黄庭坚论书法本文主要为考生提供“202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参加2021年高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黄庭坚谈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选自宋黄庭坚的《虞家弟弟在佑安种草之后》)[注释]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文知识]说“工”。
“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
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
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
“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和实践]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我心里从来没有过一件事②幼安然吾言乎?3.理解“经常充满龙和蛇”中的“龙和蛇”是一个形容词____参考答案:1.① 公司章程② 停止③ 差别④ 遇见2① 事先没有计划;② 你认为我是对的吗?3.书法好。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 50篇专辑0001、晁错传0002、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0003、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二0004、黄庭坚传0005、张纲传0006、余玠传0007、张巡传(10008、张巡传(20009、公孙弘0010、郑当时传0011、虞延传0012、石奋传0013、王珪传0014、赵光逢传0015、王导传0016、胡建传0017、张仪传0018、李崇传0019、房玄龄传0020、司马芝传0021、韩信传0022、张俭传0023、赵咨传0024、汲黯传0025、曹端传0026、蔡泽传0027、季布传0028、孙膑传0029、钟离意0030、李嗣业0031、卢承庆0032、李斯0033、贾黄中0034、王翦0035、卫鞅0036、班超0037、王羲之0039、毕士安0038、徐绩0039、毕士安0040、方克勤0041、郭子仪传0042、杜袭传0043、田单传0044、仓慈传0045 高登传0046 南公传0047 订鬼0048 杜环传0049 赵逵传0050 萧规曹随0001、晁错传晁错, 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 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 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 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 ”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 。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 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 对曰:“ 不足忧也,今破矣。
《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译文《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史传文学整体阅读训练人教版高三上册文言文整体阅读(一)(史传体)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乞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宋史·黄庭坚传》古文阅读解析《宋史·黄庭坚传》古文阅读解析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阅读高中文言文《黄庭坚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高中文言文《虞延》阅读及译文虞延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
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1.对下列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B.宗不悦,延即辞退C.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D.衍在职不服父丧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衍惭而退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4.下列各句话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阴氏屡请,(延)获一书辄加篣二百。
《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宋史黄庭坚传宋史黄庭坚传《宋史·黄庭坚传》讲述了诗人黄庭坚的哪些事迹呢?黄庭坚是一位非常豁达的诗人,他在被贬之后,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宋史·黄庭坚传》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宋史·黄庭坚传》原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机灵聪明),读书数过辄(就)诵。
舅李常过(到)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知道),常惊,以为(认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考中了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文章等次为最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两次)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高兴),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过了一年),迁(改任)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提拔)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哀伤)得疾几殆(几乎)。
服除(丧服解除后),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出任)知宣州,改(改任)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有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考察审阅),悉(都)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曾经)(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查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称赞他胆气豪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泰然处之),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仰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指点),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起用)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征召),皆辞不行(不去赴任)。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不和、隔阂),挺之执政(掌权),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庆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黄庭坚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黄庭坚传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经制者之术,始于圣人,其权有常数。
仁者安民,智者明法,勇者治众。
明视六度,辩无言,决离恶,行仁义。
立义言,布文训,闻其不出,
则不改,闻其不合,则改之。
以义尽心,以德道行,以智迷难,以力解决,以忠乐正,以仁泽民。
翻译:
制定政策的技巧起源于圣人,其权利既定不变。
仁慈的人能够安抚民众,有智慧的人能够阐明法律,勇敢的人能够管理众人。
明智地安排六度
之事,善于克服语无伦次,决断恶事,行善义之事。
立言义理,发布文章
训示,闻其不离开原则,则不需要改变,闻其不符合原则,则需要改变。
用义正心智,用德行道,用智解开难题,用力解决问题,用忠诚使正义得
以实现,用仁慈厚待民众。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传记之黄庭
坚传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
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
B.闻者壮之壮:称赞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举以自代举:举荐
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
C. 至是首问焉青麻头伏焉
D. 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不以迁谪介意
B. 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 不以迁谪介意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
留他再任教。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遭母丧。
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
们,说这些没有验证。
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
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
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
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
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
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
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