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13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结构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1)定义:液态→气态 (2)方式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叫蒸发。
影响因素: 。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⑵ 。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二、升华和凝华 1、升华(1)定义:固态→气态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 2、凝华(1)定义:气态→固态 (2)凝华放热典型例题[例1](2020安顺)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 .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例2] (2020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蒸发 沸 腾[例3](2020·沈阳)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例4](2020烟台)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2分)因“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受浮力小于重力,因而“白气”向下飘。
汽化和液化(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下图所示: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要点二、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要点三、蒸发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要点四、液化1、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3 汽化和液化(考点解读)(解析版)1、汽化和汽化的方式(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3)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2、沸腾和沸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5)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6)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
3、蒸发及其影响因素(1)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4、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秒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步骤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步骤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步骤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汽化和液化是物态变化中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过程和能量状态。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需要加热或减压。
在此过程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液体逐渐转化为气体。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通常需要冷却或加压。
在此过程中,分子的动能降低,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气体逐渐转化为液体。
总的来说,汽化和液化是相反的过程,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8.3-18.4-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知识详解汽化与液化【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下图所示: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要点二、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要点三、蒸发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要点四、液化1、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升华和凝华【要点梳理】要点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