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能源因素)识别教材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17.00 KB
- 文档页数:15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培训教材目录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2、ISO50001-2011概念3、能源因素识别的重要性、目的及步骤4、能源因素的识别5、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评价6、能源因素的更新7、能源因素识别、优先控制因素评价和控制的程序及要求8、能源因素识别与优先控制因素评价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附件1:企业加热炉区能源因素识别实例附件 2:淘汰产品目录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培训教材前言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一,为什么要识别能源因素1)GB/T23331—2009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GB/T23331—2009标准4.3.1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加强能源管理、利用的要求2.1)钢铁工业是高能耗工业① 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用全国15%的能源生产了全国14%的GDP,,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耗煤为3.2亿吨,消耗新水达18亿立方米。
钢铁工业是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②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20%以上。
吨钢能耗(大中型企业):中国 705kgce/t,国际先进水平610 kgce/t,相差95 kgce/t。
QJNYTX-05临矿集团邱集煤矿能源因素辨识分析邱集煤矿节能环保办公室编制说明根据邱集煤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要求,由节能环保办公室组织生产技术科、机电运输科、安全监察处、地测科、通防科、调度室、物管科、煤管科、财务科、总务科等职能部门编制了这套能源因素辨识分析资料,该资料按照矿井实际用能情况划分为矿井主要系统、矿井主要设备、主要采掘设备三大类,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对能源因素从设计到安装、运行等一系列全过程可能造成能源损耗的原因进行详细辨识分析,全方位涵盖了矿井生产、辅助、办公、生活等方方面面,为现场能源因素辨识分析和能源因素辨识分析报告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邱集煤矿节能环保办公室2010年9月21日目录第一部分主要系统通风系统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运输系统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2)压风系统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供电系统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供暖系统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供水系统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采煤生产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掘进生产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原煤洗选系统能源因素分析 (1)生活办公系统能源因素分析 (1)第二部分主要设备锅炉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主扇风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主变压器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主提升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压风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第三部分主要采掘设备采煤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掘进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刮板输送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胶带输送机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调度绞车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水泵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乳化液泵效率能源因素分析 (1)影响通风系统效率的能源因素分析矿井运输系统1.井下运输:1)原煤、矸石及材料运输矸石、材料及设备运输采用电机车牵引运送,全矿共装备ZK-7-550型电机车5台,三台运行、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根据生产需要调节运行。
井下采用皮带运煤,在西翼皮带运输大巷安装了两部SSJ100/60/2*110型皮带机,主要承担运输西翼采区运煤;东翼皮带运输大巷安装DSJ80/40/30皮带机一部、DSJ80/40/45皮带机一部、DSJ80/40/2*45皮带机一部、DTS80/60/2*110皮带机一部,主要承担东八采区、东六采区运煤;主井底设缓冲煤仓和上仓皮带,主井底上仓皮带选用TD-70型皮带,带宽800mm 、速度1.8米/秒。
能源因素识别表
部门:气保、热力车间第1 页
精品文档
能源因素识别表
部门:气保、热力车间第2 页
精品文档
能源因素识别表精品文档
部门:气保、热力车间第3 页
精品文档
能源因素识别表
部门:气保、热力车间第4 页
精品文档
能源因素识别表精品文档
部门:气保、热力车间第5 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能源因素评价表
填表人: 史宇飞填表日期:2010.9.26
能源因素评价表
填表人: 史宇飞填表日期:2010.9.26
精品文档
能源因素评价表
填表人: 史宇飞填表日期:2010.9.26
能源因素评价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填表人: 史宇飞填表日期:2010.9.26
能源因素评价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填表人: 史宇飞填表日期:2010.9.26
精品文档。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目录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2、ISO50001-2011概念3、能源因素识别的重要性、目的及步骤4、能源因素的识别5、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优控因素)的评价6、能源因素的更新7、能源因素识别、优先控制因素评价和控制的程序及要求8、能源因素识别与优先控制因素评价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9、能源因素识别实例10、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程序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ISO50001-2011标准4.3.1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几个概念2.1 能源 energy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a.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b.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
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
能源变量识别表部门:能源种类序 设影响能源消耗的相关变量号工序天 压 导备电汽燃 缩 热水气 气 油喂1. 操作工节能意识, 技能熟练程度1粕 √ 2. 运行速度机3. 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浸1. 操作工节能意识, 技能熟练程度浸 压 粉2. 浸渍温度控制渍√工序桶3. 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2压1. 操作工节能意识, 技能熟练程度榨 √2. 原材料变化造成负荷升高机3. 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可控性现有控制措施是否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严格按工艺参数控制车速。
3. 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严格按工艺参数控制车速。
3. 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严格按工艺参数控制车速。
3. 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改进机会备注评价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岗位操作技能1. 操作工节能意识, 技能熟练程度老 2. 老成鼓料温控制成 √鼓3. 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4. 季节的影响浆粥1. 操作工节能意识3输 √送 2. 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泵能源种类序设影响能源消耗的相关变量工序备天 压 导 号水电汽燃 缩 热气 气油称1. 操作工节能意识, 技能熟练程度制 胶 纺4量√前工序2. 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斗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严格按工艺参数控制温度。
3. 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1. 不断提高员工节能意识。
2. 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现有控制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按计划定期保养设备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可控性改进机会备注是否评价加强检查考核, 严格执行操 作规程;√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岗位操作技能5 6 7 8 91.操作工节能意识,技能熟练程度 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黄 2.投料温度的控制能。
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能源因素)识别教材前言有目地进行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系统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系统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此,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和排序控制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1、为什么要进行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1.1.GB/T23331-2012标准的要求:GB/T23331-2012标准4.4.2条款指出:“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主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a)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
”▲:标准在这里明确了:a) 要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主要影响的范围、区域b) 识别重点用能区域内对能源使用、消耗有主要影响的设备、过程、岗位c) 要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因素)d)识别改进的机会并对改进的实施次序进行排序1.2.加强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利用的要求钢铁工业当前处于发展的艰难时期:a.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使企业的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钢铁工业目前产能过大,能源消耗过高,与国内的资源、能源、市场需求不协调,国家要求必须调整。
钢铁工业是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在节能方面也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b.钢铁市场遭遇天花板,高成本不能转化为高价格、高效益----2012年,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实现利润15.81亿元,利润率仅为0.045%。
c.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高质量、高增产、多品种不能带来高效益d.靠地区差异、规模差异、模仿技术和发展模式已不可能改变钢铁企业的经营状态e.行业的产业链面临挑战,突显工艺链竞争的重要性----靠知识、智慧、自主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f.钢铁行业靠技术、规模、市场的竞争空间已十分有限,但从碳素流的使用看可有很大的竞争空间(钢铁成本以超总成本的30%以上),我国钢铁生产中能源的有效使用率平均仅为28.3%,余热余能占全部能耗的70%以上,折合490kgce/t,但利用并不理想。
1.3钢铁工业能源管理粗放:表现为:a.能源系统没有得到精细管理,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不够,导致管理粗放。
b.“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工艺装备长时间处于高耗能状态。
c.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充分,往往重过程,轻结果; 重回收,轻转化; 不重视回收利用的效率,造成了低效回收,无效回收,甚至负效回收。
d.工艺技术落后,介质使用不合理,落后设备、产品仍大量存在,过程的控制集约化程度低造成浪费等。
1.4为解决企业能源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七无”问题:●使用无依据-----对能源介质的质量不分析,使用很随意,高质低用;●分配无定额-----无用能的基准值,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的计算,只能无计划的分配;●考核无计量-----计量器具配置不达标;●管理无计划-----无基准,无计量、无依据决定了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无管理就无法进行监督;●节约无措施-----不重视、不管理就不关心,也就不关心节约问题;●浪费无人管------由于以上种种现象,因此浪费也就正常了。
2、几个概念2.1 能源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热值)的资源。
(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相似介质)又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2.1.1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2.1.2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
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
如:高温烟气、可燃气体、蒸汽、热水、带有压力的流体、气体等。
一次能源无论几次转换而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是二次能源。
2.1.3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大多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1.4 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
它是由能源经过一次或多次转换而成的非热性属性的载能体,例如工业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等。
消耗这些物质也间接地消耗了能源。
从能量利用角度观察耗能工质可分两类:一类通常称为能量形式来使用(如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等),另一类通常不用作为能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自来水、深井水等)。
耗能工质的消耗也属于综合能耗计算种类。
2 .2影响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变量)。
例如:在加热炉的生产活动中,煤气的消耗是能源消耗,而影响煤气消耗的因素就是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如:管道泄漏、操作时风煤比不合理、煤气质量不好、余热未能回收利用……2.3 能源绩效改进机会的排序通过对已识别的相关变量进行评价,确定的组织优先实施改进主要能源使用。
这种变量应是组织在预计的时间内,根据自身的条件(资金、人力、技术)可以进行改造、利用、控制的能源变量(因素)。
3,影响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识别的重要性、目的3.1.重要性:影响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是管理体系策划的重要过程。
影响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是加强能源管理的基础。
影响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是能源评审的要求。
3.2. 识别目的:通过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能源使用相关变量,以期能够:a.寻找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相关变量,实现能源管理的有效性。
b.寻找节能机会。
c.寻找余能余热利用的可能.d.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4、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4.1 识别的过程:根据对能源使用的总体评审所确定的用能区域-----划分作业过程------确定该区域的主要用能过程、设备/设施、岗位-----明确所确定的主要用能的过程、设备、岗位的用能介质-----落实用能设备、使用过程、岗位------分析设备、过程、岗位的用能合理性-----确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填表上报4.2 具体做法:4.2.1划分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将生产的过程按输入、输出的变化划分开。
如:烧结、炼铁、炼钢、轧钢……。
但为把能源变量识别清楚,识别要求的划分作业活动应更细一些,如炼铁可分为:上料、布料、煤粉制备、热风、炉内熔炼、出铁除渣等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能源变量的识别。
为使识别工作的顺利开展,划分作业活动可以组织的车间(作业区、工段)为第一级,也可考虑按能源介质的类型进行辨识,分厂或分公司进行第二级的辨识。
一般单位(厂或分公司)在这二级组织辨识、评价即可,在特殊单位(厂或分公司)(专业分工明确且差距较远时),可以考虑再分一级。
作业活动的划分:应以一个完整的作业流程为单位进行,也就是独立耗能单位。
尽可能结合能源的计量核算单位做到一致。
如:烧结过程可分为配料、混料、烧结、冷却、出炉……。
4.2.2.1 划分的方法:1)可按统计核算单位分,如进行考核能源的最小单位;2)可按耗能种类分,如按照条线消耗、管网的介值传递;3)可按主要耗能设施、装置分,如单台设备、单一设备、独立设施等;4)可按作业区域分,单独区域、独立厂区等;5)将上述两种或以上方式结合使用。
如:对于一个轧钢厂,可以分为:按统计核算单位分:轧钢车间、精整车间、机修车间、电修车间、准备车间等。
按耗能种类分:电力供应系统、煤气供应系统、水供应系统(净、浊循环、自来水) 、压缩空气供应系统等。
按主要耗能设施、装置分:加热炉、轧钢机、余热锅炉等。
按作业区域分:办公活动、后勤活动、相关方的活动等。
4.2.2.2 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所划分的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有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要针对我们识别的目的,合理地进行划分。
4.2.2确定主要用能的设备、过程、岗位根据对能源使用的概况评审所确定的重要用能区域,进一步划分为具体的用能设备、过程、岗位。
例如烧结:过程可分为:上料、配料、混料、布料、焙烧、热筛分、冷却、冷筛分、入仓;所用的设备可分为:行车、料斗、小皮带、大皮带、混料滚筒、滚筛、布料机、烧结机、冷却机等岗位可分为:配料工、皮带工、焙烧工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备/设施的确定应细分到单体设备,如皮带机就应确定到电机、减速机、皮带机架上。
4.2.3 确定用能介质类别根据确定的用能区域、过程、岗位,确定各区域、过程、岗位的用能种类的介质类别。
如:配料----电;混料----电、蒸汽;卫生清扫----水;焙烧----煤气、电等等。
耗能类别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等四类,但要落实到具体的能源类型:如电、煤气、焦炭……,特别是不要忘记耗能工质,如:水、氧、氮、氩……。
用能区域的能源确定应是全部能源,但应按使用量排序4.2.4.确定用能设备/设施、过程、岗位要根据用能的流程、能源的类型,确定用能的设备/设施,特别是重点的用能设备/设施。
应首先确定该区域的用能设备/设施、过程、岗位的“大户”,如烧结中:主抽风机、点火器、冷却风机、滚筒及电机等。
再明确用能“大户”的用能种类,如主抽风机电机---电、点火器---煤气、滚筒及电极---蒸汽、电、水等。
4.2.5分析设备、过程、岗位的用能合理性a. 与能源使用、消耗相关的变量及时态要求:影响主要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相关变量,应当是很多的,但为了做好变量的识别工作,在识别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使用的能源的种类:能源类型的选择、设计、能源的质量、包括对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的消耗和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使用能源的设施:如设备选型、设备运行效率、设备的维修、设备的状态等;3)能源配置优化;如:不同能源的配置使用,不同燃料的掺烧、配比工艺的合理;4)工艺技术:如是否淘汰工艺、现行的工艺特点;5)生产组织:如作业班次、间断作业;6)能源管理:如跑冒滴漏、抛撒、遗漏,验收、不合理放散、库存量的控制;7)产品:组织的产品包括:●组织自身生产的产品:产业结构、产品性能(节能环保);●组织使用的产品:选用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