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实验的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关于实验设计的对照的原则将一组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种或多种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或结果),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是关于实验研究的计划、方案的制定,如添加赖氨酸促进生长发育的实验研究,将随机抽取的若干小学三年级学生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甲组课间餐中添加赖氨酸,乙组仅给予正常课间餐,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增长情况。
良好的设计是顺利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实验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对照的原则、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
关于对照的原则:即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照是比较的基础,要确定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没有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例如,对于某些会自然痊愈的疾病进行防治效果的研究时,没有对照就难以说明疾病的痊愈是防治的效果还是自然痊愈。
又如观察某些与心理因素有关疾病的治疗效果时,若不设对照,就无法分辨疾病的好转是药物的效果还是心理调节的作用。
对照的形式有多种,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加以选择。
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
例如,观察维生素A的防癌作用,实验组的石棉矿工每天口服一定剂量的维生素,处理因素完全空白。
追踪观察一定时期后,比较两组工人癌症的发生率。
空白对照简单易行,但容易引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实验效应的测定。
2、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它在药物剂型或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placebo)。
使用安慰剂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实验组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做好“保密工作”。
一般来说,使用于小规模的实验研究。
3、实验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如赖氨酸添加试验中,实验组儿童的课间餐为加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为不加赖氨酸的面包。
这里面包是与处理有关的实验因素。
两组儿童除是否添加赖氨酸外,其他条件一致,这样才能显示和分析赖氨酸的作用。
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对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对照原则是指在实验设计中设置对照组或对照条件,以便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及其重要性。
对照组的设置是实验设计中的基本要求。
对照组是与实验组相对应的一组样本或条件,它接受相同的处理,但不接受研究变量的影响。
对照组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基准或参照,用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照组的设置,我们可以确定实验结果是由研究变量引起的,还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
对照组的选择应当符合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
对照组应当与实验组在除了研究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上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药物研究中,对照组应当接受安慰剂或标准治疗,以便评估新药物的疗效。
如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其他治疗措施上存在差异,那么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就会受到影响。
对照组的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
对照组的样本应当与实验组的样本在基本特征上保持一致,以便更准确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如果对照组的样本与实验组的样本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那么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就会受到质疑。
在实验设计中,还可以设置多个对照组。
多个对照组的设置可以更全面地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的差异。
例如,在农业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施肥水平的对照组,以探究不同施肥水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多个对照组的比较,可以确定最佳的施肥水平,提高作物产量。
对照组的随机分配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随机分配可以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偏差和混杂因素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药物实验中,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倚。
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设计中,对照组的设置和选择要符合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可以设置多个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的随机分配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
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应同时设⽴对照组。
只有设⽴了对照,才能消除⾮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把处理因素的效应分离出来。
常⽤设⽴对照的形式有:
1.空⽩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
2.安慰剂对照
对照组采⽤⼀种⽆药理作⽤的假药,它在药物剂型或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
3.实验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4.标准对照
⽤现有标准⽅法或常规⽅法做对照。
这种对照在临床试验中⽤得较多,因为很多情况下不给病⼈考试,⼤站收,集任何治疗是不符合医德的。
另外,还可⽤于某种新的检验⽅法是否能代替传统⽅法的研究。
5.⾃⾝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受试对象进⾏,如以病⼈⽤药前后的⾎压值作对⽐。
6.相互对照
⼏种处理(或⽔平)互为对照。
关于实验设计的对照的原则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验设计中,对照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用于对比实验组的结果,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实验设计中对照的原则以及其重要性。
一、对照组的定义和作用对照组是指在实验中设置的一个参照标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对照组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操作和处理,但不接受研究变量的干预,以便比较两者间的差异。
对照组的作用包括:1. 确定研究因素影响效果:通过与对照组对比,可以判断实验组中的效果是否是由于研究因素导致的,从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评估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对照组可以帮助评估实验方法是否合适,并且能够提供可比较的参照标准,以便判断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照组还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研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对照组的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照组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随机分组:为了确保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实验对象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对照结果的可靠性。
2. 确定合理的对照对象:对照组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变量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确定。
对照组应尽可能接近实验组,以便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
3. 对照组的数量:对照组的数量通常取决于实验设计的复杂性、资源限制和对研究结果准确性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足够大的对照组数量可以减少对照结果的误差。
4. 控制其他干扰因素: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尽可能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
例如,可以通过随机化、遮盖和平衡设计等方法来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5.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比较结果时,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三、对照组的重要性对照组的设置在实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有重要影响。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随机对照试验(RCT)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确保我们在做研究时不偏不倚的方式。
就像打麻将时,大家都想公平对待,绝不能让某个人摸到好牌。
那么,这种试验设计的原则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保证让你听得懂,还能乐呵呵的!1. 随机化1.1 什么是随机化?首先,随机化是RCT的灵魂,没它可真是没法子。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们聚会时,决定点外卖。
你们可以按顺序点,或者把所有人的选择写在纸上,然后抽签。
随机化就是让每个参与者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者对照组。
这就像在划拳时,大家都是公平竞争,谁都不能暗藏玄机。
1.2 为啥要随机化?那么,为什么要随机化呢?嘿,这可是有讲究的!如果你不随机,比如把年轻人放在一组,老年人放在另一组,结果就会受年龄的影响,根本没法知道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真实效果。
随机化就像给每个人发了平等的筹码,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这样,咱们才能相信“药到病除”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2. 对照组2.1 对照组的角色接下来,咱们聊聊对照组。
简单来说,对照组就是一个基准,帮助我们评估实验组的效果。
就好比你在比赛,知道了自己的成绩,还得有个标杆看看谁跑得更快。
对照组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常规治疗。
反正就是跟实验组相比,让你更清楚新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2.2 有趣的对照组在对照组的设计上,搞得好会有不少惊喜。
有时候,研究者们还会设置假药,参与者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不是药。
听起来有点神秘,实则是为了避免心理因素影响结果。
就像当你知道自己在吃药时,心里就会想着“我一定会好”,结果其实是因为你的期待感。
这样一来,研究结果的纯粹性就得以保障。
3. 样本量3.1 样本量的重要性好,咱们再说说样本量。
你可能会想,样本量大点不好吗?其实,适当的样本量才是王道。
就好比做菜,放盐放多了可就不妙了。
样本量太小,结果就像一朵云,没法代表天气;样本量太大,又会浪费资源。
合理的样本量,能让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生物实验三大原则------对照原则一、自身对照1、概念: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状态和现象;实验组:实验操作后的状态和现象。
2、例题: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试验中存在自身对照,分析如下:(1)实验对象:同一成熟的植物细胞。
(2)观察对象: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3)在这一试验中有两次对照,具体分析如下a 过程:第一次对照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对照:自然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b 过程:第二次对照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3、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2)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范围,如处理活细胞时所用溶液浓度要适宜。
(3)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实验对象状况,控制好观察时间。
二、空白对照1、概念:空白对照是指不给予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
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由实验因素引起,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项目实验因素非实验因素实验结论实验组施加条件完全一致且适宜如果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则说明这种差异由施加的实验因素引起;如果实验结果一致,则施加的实验因空白对照组不施加2、 例题:探究某化学物质是否能引起小鼠肝细胞的癌变(1) 实验材料:小鼠肝细胞、某种化学物质(浓度不作要求)、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设计如下:① 将小鼠肝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② 甲组加入一定浓度的某种化学物质,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放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 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细胞的增值代数。
【分析】实验因素为某种化学物质的有无,施加实验因素即加入某种化学物质的甲组为实验组,不施加实验因素即用蒸馏水替代的乙组为空白对照组。
3、 注意事项① 空白对照组有的是加入蒸馏水、有的是加入生理盐水,有的什么都不加,其关键是确保单一变量。
② 在一个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通常只有一个,实验组可能存在多个。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阐明白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突破策略: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导入: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思想:对照原则一一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板书):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白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我们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板书):白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延伸:延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实验对象.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但却是白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白变量引起,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理因素不同:白变量不同.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同时, 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比如两组都应有较为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都应有正常的适宜的饮食等.不能使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就是说,若实验对象体重减轻,不能是因为饮食不足,工作强度过大或心理郁闷引起的.除了白变量以外,其他无关变量不光要相同,还要处于最适宜的水平,这一原则叫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在上述实验中,总共只有两个实验对象.考虑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程度,这是不在合适的.举个例子,在实验进行中,某名实验对象突然生病,患上了严重腹泻,很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这将使前期的实验毫无意义.因而在上述实验中,应尽可能多地观察较多的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不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呈现的特例.选择较多的实验对象,排除偶然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平行重复原则.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科学实验.为了验证一种新型药物(不是减肥药)的临床效果,医生们是这么做的:1,选择大量的测试对象,要求涵盖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患病程度的人群.将实验对象均分为两组.这时的分组必须是随机的.提问:为什么要随机分组?答:排除人为原因造成的偶然误差.2,两组在同样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组服用药物,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注意安慰剂的服用量不仅相同,还要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提问:为什么要做这种处理?答:排除心理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4,选取合适的观测指标:如可以量化的症状缓解程度,预期寿命的延长等.由此可见,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对象的筛选,观测指标的确认,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必须科学严谨凋密,这是实验的另一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归纳:(板书):验证(探究)条件A对事件B归纳:我们可以将生物科学实验概括为:的影响.其中,我们将条件A视为白变量,事件B视为因变量.(板书): 白变量:条件A的有无或白变量的适宜程度.因变量:事件B发生与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邮箱:第2页共3页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否可发生程度.因此,对于生物实验也可以描述成这样一句话:验证(探究)某一白变量对某因变量的影响.在实验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板书):1,对照原则:在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通过对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白变量这一种处理因素的不同.3,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除白变量外,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无关变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完全相同,且处于最适宜的程度.4,平行重复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以消除偶然误差.5,科学性原则:实验方案严密,选材合适,实验原理科学无误.巩固提高:,回答以下问题:巩固提高:阅读"探究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本实验中的白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催化剂的种类;反应速率)实验中除了催化剂的不同外,哪些因素可以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物的量与浓度,反应环境中温度等;使用洁净试管,反应物的量与浓度相同,所处环境相同.)实验中通过什么可以检测的指标来说明催化剂的催化能力芯体现了哪条实验原则?(观察气泡逸出的速度与卫生香燃烧的程度;体现了科学性原则)若本实验是为了说明酶的高效性,哪一组是对照组?其目的是什么?(加入Fe3+的一组, 通过无机催化剂的较低催化效率来说明酶的高效性.)本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分别体现出何种实验原则?(分别使用不同的催化剂体现出对照原则;严格操控无关变量体现出单一变量原则及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选择新鲜的猪肝研磨液,设置易于观察的观测指标体现出科学性原则.)。
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如有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采用了对照。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的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以下几种:①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
如“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蒸馏水,2号、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l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组;用小狗做活体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作用时,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小狗作对照,与切除了脑垂体的小狗进行比较。
②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既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③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如在验证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的O℃和80℃下的对照。
再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④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60℃、O℃、37℃之间的对照;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同pH溶液之间的对照。
再如在“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中,如下图所示,2与l对照可证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3也可与1对照,4也可与l对照,也可与2对照。
关于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阐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步骤: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思想:对照原则——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
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
我们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
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板书):自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
延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实验对象。
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
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
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
但却是自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
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自变量引起,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理因素不同:自变量不同。
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
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
临床研究中的对照原则的内涵和形式
临床研究中的对照原则是指研究设计中对照组的设立和实施,以
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参与者的效果和安全性。
对照原则的内涵主要包
括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得两组在初始条件上具
有可比性;对照组接受安慰剂、常规治疗或其他可作为对比的治疗干预,与实验组接受的干预进行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评估终点指标
时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点,以保证可比性和准确性。
对照原则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平行对照、交叉对照和自身对照。
平行对照是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
新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现有的常规治疗或安慰剂,两组同时进行观
察和比较。
交叉对照是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在一定时间内,一组
接受新干预措施,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然后两组交换干预,进行观察和比较。
自身对照是指将每个研究对象作为自己的对照,即
同一个对象在不同时间段接受不同的治疗干预,然后进行比较。
总之,对照原则在临床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确保研
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实践提供
科学依据。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阐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 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突破策略: 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导入: 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思想:对照原则——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 :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 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 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我们
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板书) :自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 延伸: 延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实验对象.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 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但却是自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自变量引起,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理因素不同:自变量不同.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 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比如两组都应有较为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都应有正常的适宜的饮食等.不能使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就是说,若实验对象体重减轻,不能是因为饮食不足,工作强度过大或心理郁闷引起的.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无关变量不光要相同,还要处于最适宜的水平,这一原则叫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 在上述实验中,总共只有两个实验对象.考虑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程度,这是不在合适的.举个例子,在实验进行中,某名实验对象突然生病,患上了严重腹泻, 很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 这将使前期的实验毫无意义. 因而在上述实验中, 应尽可能多地观察较多的实验对象, 使实验结果不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呈现的特例.选择较多的实验对象,排除偶然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平行重复原则.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科学实验.为了验证一
种新型药物(不是减肥药)的临床效果,医生们是这么做的: 1,选择大量的测试对象,要求涵盖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患病程度的人群. 将实验对象均分为两组.这时的分组必须是随机的.提问:为什么要随机分组答:排除人为原因造成的偶然误差. 2,两组在同样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组服用药物,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注意安慰剂的服用量不仅相同, 还要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提问:为什么要做这种处理答:排除心理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 4,选取合适的观测指标:如可以量化的症状缓解程度,预期寿命的延长等. 由此可见,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对象的筛选,观测指标的确认,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必须科学,严谨,周密,这是实验的另一个原则:科学性原则. 归纳: (板书) :验证(探究)条件A 对事件 B 归纳:我们可以将生物科学实验概括为: 的影响.其中,我们将条件 A 视为自变量,事件 B 视为因变量. (板书) :自变量:条件 A 的有无或自变量的适宜程度.因变量:事件 B 发生与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第 2 页共 3 页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否可发生程度. 因此,对于生物实验也可以描述成这样一句话:验证(探究)某一自变量对某因变量的影响.在实验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板书) :1,对照原则:在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通过对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 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自变量这一种处理因素的不同. 3,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无关变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完全相同,且处于最适宜的程度. 4,平行重复原则:在同
样条件下重复实验,以消除偶然误差. 5,科学性原则:实验方案严密,选材合适,实验原理科学无误. 巩固提高: ,回答以下问题: 巩固提高:阅读"探究酶与 Fe3+的催化效率"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催化剂的种类;反应速率) 实验中除了催化剂的不同外, 哪些因素可以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物的量与浓度,反应环境中温度等; 使用洁净试管,反应物的量与浓度相同,所处环境相同. ) 实验中通过什么可以检测的指标来说明催化剂的催化能力这体现了哪条实验原则(观察气泡逸出的速度与卫生香燃烧的程度;体现了科学性原则) 若本实验是为了说明酶的高效性,哪一组是对照组其目的是什么(加入 Fe3+ 的一组,通过无机催化剂的较低催化效率来说明酶的高效性. ) 本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分别体现出何种实验原则 (分别使用不同的催化剂体现出对照原则;严格操控无关变量体现出单一变量原则及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选择新鲜的猪肝研磨液,设置易于观察的观测指标体现出科学性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