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专题复习(1)
- 格式:ppt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20
初中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
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做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
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
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甘薯(俗称地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做了如下实验:花盆编号环境因素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①取一样大小的4个花盆,分别装入同种、等量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4棵同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芽甘薯分别种入4个花盆中。
③再将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上表),观察记录甘薯的生长状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号花盆和②号花盆是一组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①号花盆和③号花盆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影响甘薯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3)请预测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__________号花盆的甘薯。
(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你提出改进建议(至少两条)答: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之对照实验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中考要求:1.能发现和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能应用已学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
3.能拟定订单的探究计划。
4.能识别变量。
5.能设计较简单的对照实验。
6.能够描述探究中所发生的现象。
7.能依据数据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1. 有一次,小强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回家放到了有光的地方,下午打开袋子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强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2(2014年长沙).在清晨或雨后的菜地里,常能看到有些种类的菜叶上爬有蜗牛,蜗牛喜欢吃哪种菜叶呢兴趣小组的同学找到了鞋盒及莴苣、白菜、菠菜、芹菜四种菜叶和蜗牛,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探究。
(1)在探究活动中,除不同外,其他饲养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2)在鞋盒的四角分别放置上述四种菜叶,蜗牛应该在鞋盒的。
叶片的大小、多少及新鲜程度应尽量保持。
(3)小组用一只蜗牛开展探究,这种做法的错误是没有设置。
(4)就蜗牛这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请再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总结:二、做出假设3.【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猪小肠黏膜一块,培养皿2个,生理盐水,新鲜菠萝汁,滴管,量筒,镊子,剪刀,放大镜,恒温箱。
【方法步骤】○1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为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如②分别向A、B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5mL生理盐水和新鲜菠萝汁。
下图)③把A、B培养皿放在37℃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
(1)【实验结果预测】预测一:若A培养皿中黏膜,B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专题一科学探究一、本专题的主要考点:1、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2、考查探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与对照实验.3、考查探究实验的数据处理.4、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二、知识梳理:一、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2.作出假设: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3.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科学地设计实验,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4.实施计划:严格执行探究方案,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记录;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实验通常采取多个个体参与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若假设不正确,需重新提出假设进行新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6.表达与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二、初中生物学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多个参与原则或实验重复多次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三、考点梳理: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实验变量:两组对照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3.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4.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实验组:通常是接受你所设计的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6.做结论: 结论要符合实验目的; 结论里一定要含有变量;结论要符合实验结果.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1、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2、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3、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4、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三、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67、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8、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臀9、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等;草履虫 1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2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3生命活动:运动:纤毛摆动营养: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排泄:伸缩泡、表膜呼吸:表膜生殖:细胞分裂10、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和变形虫容易培养、繁殖快,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草履虫能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有净化污水的作用②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也可制药;专题四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一组成及功能1.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在人体内,血红蛋白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氧结合,在组织处毛细血管内与氧分离;血型与输血:A B AB O,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2.血管: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静脉:管壁薄,弹性小,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慢毛细血管: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壁最薄,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在体表测得脉搏的血管为动脉血管桡动脉,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血压;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心室与动脉相通,交界处有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左心室------- 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二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起点------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终点此处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经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起点-------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终点此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经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循环的功能:把氧气和养料运输给组织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运输到相应的器官排出;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二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片的温度; 2 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1、叶片的结构: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保卫细胞内含有少量的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得叶片呈绿色;叶脉内有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2、光合作用:②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③场所:叶绿体; ④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⑤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⑥条件:光、叶绿体⑦实质:物质变化是把简单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变化是把光能吸收并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⑧意义: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为工业提供原料; 为动物的人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3、呼吸作用:指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注意:1能量的去向有两个: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 中;2ATP 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澄清的石灰水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遇到二氧化碳时就会生成白色沉淀;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所有生活的细胞都进行 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在光照下进行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贮藏能量注: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物质变化上是可逆的,但在能量变化上不是可逆的; ②、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储藏粮食的措施:1把粮食晒干后储藏;2选择通风、干燥的仓房;3低温储藏;③、新疆地区瓜果特别香甜的原因:新疆地区夏天白昼长,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不强,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④、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反应式: 排泄 一. 排泄1. 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2.排泄的途径: 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排尿:水、无机盐、尿素 主要途径 二.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肾单位: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 肾小管 三.尿液的形成和排出① 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 叶绿体 ① 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燃烧等光合作用肾小囊(一)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二)尿的排出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体外C.1与6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D.3与4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答案:B解析:目镜即接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即接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视野亮度调整例3.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A.反光镜 B.光圈 C.镜头 D.通光孔答案:D解析:物像明暗程度取决于通光的多少,通光越多越亮;反光镜的凹面比平面反光多,光圈越大通光越多,镜头放大倍数越小通光越多;通光孔在正常观察时不影响通光量;装片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例4.将一透明纸片书写“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⑴视野内看到的将是⑵若观察到的图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其移动到视野的中间,移动方向应该是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答案:⑴ C ⑵ A解析: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其移动方向与希望移动的方向正相反,如本题物像在右;总结如下:例5.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答案:可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解析:污物可能存在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判断时一般通过转动目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找到污物所在位置;二.植物的无性繁殖一植物的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又称植物的克隆其优点是:繁殖快,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常用的方法:扦插、嫁接、压条二组织培养:利用生物技术将某种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又称植物的克隆;优点是:取材少,繁殖快,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三.动物的无性繁殖克隆不通过动物的精卵结合,直接由一个动物细胞,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产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动物的克隆对珍贵物种的保护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现存的珍稀动物细胞,运用克隆技术,可以繁殖其后代,保持其物种的延续;受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对一些分化程度低、具有较强分裂能力的胚细胞或腺体细胞等,实施克隆技术产生新个体;四.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
第三节真菌教学目标1.了解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颜色,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通过学习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1.关于蘑菇形态结构方面的教学,采用实验观察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蘑菇的颜色,外部形态,注意,由于要观察蘑菇的孢子,要把它放在白纸上。
另外,最好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察。
轻敲一下菌盖,看一下白纸上是否有孢子落下,孢子的颜色如何?接着让学生把菌盖、菌柄分开并观察菌盖下面的菌褶。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边动手边认识蘑菇子实体的各部分名称。
讲清蘑菇的子实体较大,所以是个体较大的真菌。
子实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蘑菇的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最后教师可通过实物和插图总结出蘑菇的形态像一把张开的伞,其结构包括子实体(地上部分,由菌盖、菌柄构成)和伸进土壤中的菌丝组成。
2.关于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3..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
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