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的几种对照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生物实验题中有关概念区别1.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因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比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加FeCl,溶波、加肝脏研磨液,是对过氧化氢溶液的不同处理,温度和催化剂都属于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
2.对照实验与对比实验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试验。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通常是指正常的自然状态下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
如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即未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
4.对照实验四种类型区别对照实验主要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这四种类型。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实验处理,这里的"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给予空白。
也就是说,除不给予实验变量外,别的无关变量都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以突出所要研究的因素。
空白对照组通常加入等量的清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来替代实验因素,进行对照。
生物实验的对照原则一、生物实验对照原则的重要性生物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就像是一场比赛中的裁判,超级重要呢!没有对照,我们就很难知道实验结果到底是因为我们改变的那个因素导致的,还是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在捣乱。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某种新的肥料对植物生长有没有帮助。
如果没有对照,植物长高了,我们怎么能确定是肥料的功劳,而不是刚好那段时间阳光充足或者土壤本来就很肥沃呢?所以,对照原则能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就像给我们的结论加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罩。
二、常见的对照类型1. 空白对照这就好比是在一场赛跑中,有一组选手什么都不做,只是在旁边看着。
在生物实验里,空白对照组就是不施加我们要研究的那个因素。
比如说研究药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空白对照组就只给细菌提供正常的生长环境,不加药物。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来,有药物的情况下细菌的生长和没有药物时有什么不一样啦。
2. 自身对照这个就很有趣啦,就像是自己和自己比。
在实验中,对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或者状态下进行对比。
比如我们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前和光照后的颜色变化,这个植物叶片自己就是对照啦。
这种对照很方便,不需要再找其他的对照对象。
3. 相互对照想象一下好多人一起赛跑,大家互相比较速度。
在生物实验里,相互对照就是设置几个实验组,这些实验组都施加不同的处理,然后它们之间互相比较。
比如研究不同浓度的盐水对细胞的影响,不同浓度的盐水组就是相互对照,我们可以看看哪个浓度对细胞的影响最大或者最小。
三、如何正确设置对照1. 控制单一变量这是设置对照的关键哦。
就像走钢丝一样,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的都要保持一样。
比如说我们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除了温度这个变量,像pH值、底物浓度、酶的浓度等等都要保持不变。
要是不小心改变了好几个因素,那就像一锅乱炖,根本不知道是哪个因素在起作用啦。
2. 保证实验材料的一致性实验材料也要像双胞胎一样相似才行。
如果我们用的植物种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饱满有的干瘪,那实验结果肯定不准确。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的类型(1)空白对照:自然状态下,即不做任何处理,或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如生理盐水,酒精溶剂,假手术等)。
例1: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加入试剂的是实验组,不加试剂(零剂量)的为对照组,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例2:在“验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中,曝光组为对照组。
例3: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灭菌组为实验组。
(2)自身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观察实验处理前后现象的变化。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例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就出现了两次对照,第一次是在0.3g/ml 蔗糖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是在清水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例2:在“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实验中,把某一植株横放,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例3:在“探究某一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中,缺某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之间的对照是空白对照。
植株出现代谢异常后添加某元素,观察其是否恢复正常,为前后对照!谁说一个实验只有一个对照?谁说一个题里不可以出现多个自变量?(3)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实验组的对照组。
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相互对比,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
例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条件,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例2: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可以通过相互对比推出相对最适浓度。
例3:在“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实验中,可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番茄吸收钙多,吸收硅少,而水稻与之相反。
生物实验对照原则和对照类型“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1 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2 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出现了两次对照,其中第一次对照是在高浓度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对照是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又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3 相互对照相互对照是指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级别的对照组,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实验的相互对比,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在等组实验法中,若不设空白对照,则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例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又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番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而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以上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再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4 条件对照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给定的处理因素正是为了保证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只是少了实验变量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通常施以条件因素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施以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实验组是“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混合培养”,条件对照组是“R型或细菌+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培养”;再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以蝌蚪为实验材料,甲组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条件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丙组空白对照组对蝌蚪不做任何处理;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条件对照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得出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5 配对对照配对对照是指严格一致的成对对象分置不同实验变量的对比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例如萨克斯的实验,巧妙地设计了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光照一半叶片置光下、一半置黑暗,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比较光合作用放氧率,实验结果可信度高;6 标准对照生物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将观察测定的实验数值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以确定其正常与否的对照方法;例如,用一种已确认的药物作标准对照组,比较新药的药效;7 阳性对照阳性对照是指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例如,研究某化合物是否致癌的长期动物实验中,实验组为用该化合物处理,阳性对照组用已知的致癌物感染;又如实验者在研究一种新的抗生素时,可以用已经被证明有抗菌作用的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与有效的青霉素有同样的作用,则这种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得到证明,反之,则被否定;用青霉素作对照组称为阳性对照组;再如“在控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中,1号试管作为阳性对照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且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2号试管作为实验组注入2mL蔗糖溶液,在同样条件下,却没有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由此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它只能使淀粉水解,却不能使蔗糖水解;其它实验如“比较过氧氢酶和Fe3+催化效率”也属于阳性对照;8 阴性对照阴性对照是为排除假阳性而设的对照;例如,检验某转基因植物是否有杀虫效果,必须设置阴性对照没有杀虫效果的植物组,记录昆虫自然死亡数,再作假设检验统计推断;9 安慰剂对照安慰剂对照,又称双盲试验;为避免和控制人为或自然因素干扰而设置的对照,试验者和实验对象不知道何为实验和对照;例如,例如试验某新药,使用同样外观的安慰剂作对照,除科研设计者外,医生和病人都不知谁用新药谁用安慰剂;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一定要使反应的条件相同,参与反应物质的量相等,这是实验设计中等量性原则的要求;可以说,等量性原则与对照性实验是相伴而生的,只要是对照性实验,就一定要体现等量性原则;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失去可比性,从而影响对照的价值;。
高中生物条件对照实验的例子
新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设计较以前加强不少,而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故而新课程中对其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和运用这两种实验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另外对比新旧高中生物课程可以发现,新课程以素质教育为背景,倡导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理念,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自然科学中发现问题并去探究必然要设计实验来解决。
下面就结合例题来谈谈两种重要的实验设计方法——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以期对学生牛物实验设计的理解和运用有所帮助。
对照实验
1对照组:对照实验中两组实验,其中一个空白实验组或正常实验组或已知实验结果的实验组为对照组。
2举例
[空白实验]实验题目:设计实验证明某昆虫呼吸作用产生CO2。
实验步骤:A:取同种等大的活昆虫若干,均分两组,编号甲、乙。
B、把乙组昆虫灭死后,两组昆虫均放在密闭的装置中,均连通澄清石灰水,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石灰水状况。
实验结果:甲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乙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实验结论:某昆虫呼吸作用能产生CO2。
分析:以上实验中,由于乙组昆虫为等大的死昆虫,等于未放实验材料,属于空白实验组,为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
我们万不可认为空白对照组就一定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只是不加实验组中自变量的处理因素,实际上空白对照组还是需要一定的处理,如以上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乙组昆虫是作了杀死处理
的。
生物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分析作者:喻世超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年第05期设置对照实验是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何设置、确定对照实验是生物实验设计及考试中常常遇到的难点。
下面通过分析对照实验的类型作用等,来帮助学生对对照实验的理解判断和设计应用。
一、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因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设置空白对照目的是为了说明实验对象所具备的性质等,作为“空白对照”,它的实验结果应该是预知的,所以空白组明显的就是我们所指的对照组了。
例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不作任何处理饲喂正常食物的一组是空白对照。
2.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处理不是我们在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这种处理是有对照意义的。
例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给小蝌蚪饲喂添加有甲状腺激素抑制剂食物的一组就是条件对照。
3.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有的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有的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如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无绿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
4.相互对照: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在进行的几个实验相互之间形成对比对照。
如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分成不同的实验组。
如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实验时,彼此不同的浓度梯度形成相互对照。
二、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作用1.设计对照实验可以说明生物体内某物质具有某项性质而其他物质没有。
如为了证明酶具有高效性,需要将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效率进行对比,设计了让Fe3+作对照组。
如果没有Fe3+作对照组,就无法体现酶的高效性。
又如为了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设计了正常食物给小蝌蚪饲喂的空白对照组,添加有甲状腺激素抑制剂食物饲喂的条件对照组。
生物实验的几种对照类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生物实验对照原则和对照类型“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 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
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 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出现了两次对照,其中第一次对照是在高浓度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对照是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浅谈生物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学实验是有一定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手段主动控制、干预研究对象,或控制环境、条件,并在其中进行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性原则。
在整个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照性原则”。
具体到分析实验时,则变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判定的困难。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组对照组辨别如何辨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呢?首先我们要从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目的上来加以区分。
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
对照组则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行的操作。
按照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依据不同。
下面结合四种类型,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实验变量处理。
但并不是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只是相对实验组来说缺少实验变量的处理,或者说按照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所有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这在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室方法研究中常采用以评定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以及观察实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等处理。
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主要依据如下:1.依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
如验证“蚕豆的生长受光线照射方向的影响”的实验中,有不同方向的光照射的装置是实验组,而没有光的便是对照组。
还有“探究加酶洗衣粉的作用”的实验中,加酶的为实验组,不加酶加等量清水的为对照组。
2.依是否改变所处条件来判定通常将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生物实验三大原则------对照原则一、自身对照1、概念: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状态和现象;实验组:实验操作后的状态和现象。
2、例题: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试验中存在自身对照,分析如下:(1)实验对象:同一成熟的植物细胞。
(2)观察对象: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3)在这一试验中有两次对照,具体分析如下a 过程:第一次对照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对照:自然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b 过程:第二次对照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3、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2)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范围,如处理活细胞时所用溶液浓度要适宜。
(3)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实验对象状况,控制好观察时间。
二、空白对照1、概念:空白对照是指不给予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
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由实验因素引起,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项目实验因素非实验因素实验结论实验组施加条件完全一致且适宜如果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则说明这种差异由施加的实验因素引起;如果实验结果一致,则施加的实验因空白对照组不施加2、 例题:探究某化学物质是否能引起小鼠肝细胞的癌变(1) 实验材料:小鼠肝细胞、某种化学物质(浓度不作要求)、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设计如下:① 将小鼠肝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② 甲组加入一定浓度的某种化学物质,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放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 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细胞的增值代数。
【分析】实验因素为某种化学物质的有无,施加实验因素即加入某种化学物质的甲组为实验组,不施加实验因素即用蒸馏水替代的乙组为空白对照组。
3、 注意事项① 空白对照组有的是加入蒸馏水、有的是加入生理盐水,有的什么都不加,其关键是确保单一变量。
② 在一个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通常只有一个,实验组可能存在多个。
生物实验对照原则与对照类型
“对照原则”就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
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就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所处理的变量就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就是不接受实验变
量处理的对象组。
按对照的内容与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就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就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就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就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
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与衬托实验组的变化与结果,增加说服力。
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与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与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指对照组与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就是瞧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就出现了两次对照,其中第一次对照就是在高浓度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对照就是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又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
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这里,对照与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3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就是指不单独设对照组,而就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其中每一组既就是实验组也就是其她级别的对照组,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一般就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实验的相互对比,确立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
在等组实验法中,若不设空白对照,则大都就是运用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与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例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就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与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又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番茄与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番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而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
以上就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
再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与无氧两个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就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瞧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4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就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就是作为对照意义的,给定的处理因素正就是为了保证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只就是少了实验变量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处理不就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通常施以条件因素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施以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例如,在艾弗里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实验组就是“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混合培养”,条件对照组就是“R型或细菌+S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培养”。
再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就是:以蝌蚪为实验材料,甲组(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条件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丙组(空白对照组)对蝌蚪不做任何处理。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条件对照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得出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5配对对照
配对对照就是指严格一致的成对对象分置不同实验变量的对比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例如萨克斯的实验,巧妙地设计了对照实验,自变量就是光照(一半叶片置光下、一半置黑暗),因变量就是颜色变化,比较光合作用放氧率,实验结果可信度高。
6标准对照
生物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将观察测定的实验数值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以确定其正常与否的对照方法。
例如,用一种已确认的药物作标准对照组,比较新药的药效。
7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就是指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就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
例如,研究某化合物就是否致癌的长期动物实验中,实验组为用该化合物处理,阳性对照组用已知的致癌物感染。
又如实验者在研究一种新的抗生素时,可以用已经被证明有抗菌作用的青霉素或其她抗生素与有效的青霉素有同样的作用,则这种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得到证明,反之,则被否定。
用青霉素作对照组称为阳性对照组。
再如“在控制淀粉酶对淀粉与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中,1号试管作为阳性对照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且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2号试管作为实验组注入2mL 蔗糖溶液,在同样条件下,却没有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由此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它只能使淀粉水解,却不能使蔗糖水解。
其它实验如“比较过氧氢酶与Fe3+催化效率”也属于阳性对照。
8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就是为排除假阳性而设的对照。
例如,检验某转基因植物就是否有杀虫效果,必须设置阴性对照(没有杀虫效果的植物组),记录昆虫自然死亡数,再作假设检验统计推断。
9安慰剂对照
安慰剂对照,又称双盲试验。
为避免与控制人为或自然因素干扰而设置的对照,试验者与实验对象不知道何为实验与对照。
例如,例如试验某新药,使用同样外观的安慰剂作对照,除科研设计者外,医生与病人都不知谁用新药谁用安慰剂。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一定要使反应的条件相同,参与反应物质的量相等,这就是实验设计中等量性原则的要求。
可以说,等量性原则与对照性实验就是相伴而生的,只要就是对照性实验,就一定要体现等量性原则。
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失去可比性,从而影响对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