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对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判断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3.53 KB
- 文档页数:7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专业成长2011-01-25 14:43:21 阅读26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转载: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出自:学科专家发布时间:2010-12-20生物作为学业考试科目也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经过几年的探索、磨合、提升,我市生物中考试卷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风格,并且每年试卷的稳定度较好,但又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也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并且为各地市所推崇和效仿,也为一线教师所认可和接受。
福州地区这几年生物学科的中考命题工作(考题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和赞赏,无论是在(宏观)试卷总体水平的把握度方面,还是在(微观)试题的精心设计、精雕细琢方面,还是在题型的严谨和创新方面,可以说在全省九地市中老大的地位无人能比。
在省级多次大型研讨会上刘国秀老师介绍福州地区生物科的命题经验已成为保留项目,每次都要做代表性发言。
今年的试卷在省里又得到了广泛、一致的称赞。
我想这样成绩的取得,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于刘国秀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
为了保证每年试卷的新颖度,拉近试卷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学生的联系,她要求具有命题资格的老师随时注意收集资料、收集题例,特别注意本地区发生的、和生物学科有关的问题,早安排、早布置,要求大家打有准备之战,打有把握之战,虽然搞得大家压力都很大,但当卷子得到认可时,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几年的试卷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这也是其他八地市对福州试卷唯马首是瞻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次,也在于国秀老师着力培养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命题人员队伍,并且对这支队伍信得过,放得开。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八县更多优秀教师的涌现,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八县老师加入到命题的队伍中来。
经过系统的命题培训和实际的操作,不仅对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提高是大有益处,而且对区域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都有益处。
最后,更在于福州地区的广大教师具备的良好教学水平和素质,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才能彼此相得益彰。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但是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权威、统一的表述,必然导致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识上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定方法。
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
2.根据实验的目的,施加什么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那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3.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验证的。
4.对照组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的为对照组。
5.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作对照组,也可以作实验组。
6.实验前是对照组,实验后是实验组。
7.对照组: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
实验的处理是基于加减法原理之上,即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为减法原理。
按照专家的表述,对照组的标准就是自然状态的、公认的、已知的。
如何辨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呢?我们首先要从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目的上来加以区分。
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
对照组则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行的操作。
按照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依据不同。
下面结合四种类型,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实验变量处理。
但并不是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只是相对实验组来说缺少实验变量的处理,或者说按照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所有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主要依据如下:①依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
如还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加酶的为实验组,不加酶加等量清水的为对照组。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山东省汶上县教学研究室张德路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
其实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模糊。
下面是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来探讨。
看法一: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那么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有些是进行另外的处理,也是对照组。
看法二:空白对照好理解,若是条件对照就不清楚了。
如教材上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
又如研究酶的活性,一个是37 ℃,一个是80 ℃,又是哪一个是对照组?(温度通过变化是相互对照。
最后得出结论。
)看法三: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
看法四:我觉得对照组就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或一直变化的为对照组。
看法五: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
首先你要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你准备施加何种实验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其次,为了更好的使实验组具有说服力,你要设对照组。
无论是空白对照还是条件对照等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衬托。
看法六:这就要看你的实验目的了。
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
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上述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对照实验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实验确定的混乱状况。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
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初中生物探究性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与区分,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问题,又是生物教师之间争议不断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生物教材没有对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做任何界定,教师和学生对此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巧妙利用实验变量来区分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仅简明而且准确。
在探究性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即在实验中可以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因素,是由实验者人为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以此研究它对实验过程或结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下面就结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例来谈谈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组。
例 1.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的一组对照实验:从探究的问题中可以判断,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淀粉酶”。
在这一实验中,甲组不含有实验变量,因此它是对照组;乙组含有实验变量,因此它是实验组。
二、自身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探究胰岛的功能时,有这样一段资料分析:科学家研究发现,狗切除了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了糖尿病人的一些症状。
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从探究的问题中可以判断,该实验的变量是“胰岛”,这条狗在没有切除胰腺(即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时,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这是对照组;切除胰腺(接受实验变量处理)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这是实验组。
在这个实验中,胰腺切除前的状况为对照组,胰腺切除后的状况为实验组。
三、相互对照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相互对照是指不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例2.为了研究光照强弱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在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
初中生物学中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生物学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关于生物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问题,在我们部分生物学老师和学生中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也给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多方探讨,并达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
现将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大部分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区分如下:探究实验名称对照组实验组备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用纸板遮盖的一组(无光照)用玻璃板遮盖的一组(有光)条件对照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2 2 号瓶)无水、水过多无充足的空气和无适宜的温度(1 1、、3 3、、4 4 )号瓶)条件对照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见光部分(没用黑纸遮盖的部分)不见光部分(用黑纸遮盖的)部分条件对照萌发种子的呼吸放出热量萌发种子的呼吸吸收氧气萌发种子的呼吸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条件对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一组加清水的一组条件对照探究镘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将将 A A 镘头碎屑放入(1 1 )号试管中,注入入 2 2 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将将 B B 镘头碎屑放入(2 2 )号试管中,注入入 2 2 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将将 C C 镘头放入(3 3 )号试管中,注入 2 2 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条件对照(其中,1 1号试管与 2 2 号试管对照,探究镘头变甜是否与唾液的分泌有关;1 1 号试管与 3 3号试管对照,探究镘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探究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饲养装置中不放甲状腺激素的为对照组饲养装置中放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空白对照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使用清水的为对照组使用模拟酸雨的为实验组空白对照探究鱼鳍的作用正常的一组(没有捆扎鱼鳍)捆扎鱼鳍的一组空白对照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放在无菌条件下的一组(甲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的一组(乙组)空白对照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使用清水的为对照组使用废电池浸出液的为实验组空白对照。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中如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更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初中生物来说,实验显得尤其重要。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核心。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如何确定和设计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过深度思考。
所谓对照试验,就是除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是接受人为改变的变量处理的那一组;对照组是不接受人为改变的变量处理的那一组。
这是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原则。
下面就对照类型来详细谈一下:一、空白对照:指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那一组。
例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生理作用。
材料有幼年狗、生长素注射液和解剖工具等。
1.设计原理:利用对照实验法的原理,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的比较得出结论。
2.处理方法及步骤:设置A、B、C三组实验。
实验组A:切除垂体;实验组B:切除垂体后,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长素;实验组C:正常狗。
3.实验结果:实验组A:停止生长;实验组B:先停止生长,后又继续生长;实验组C:正常生长。
4.结论: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
这里,A、B为实验组,C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了说服力。
二、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三、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意义。
例如,“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作用”的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如下: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对照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思考21 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而教育在其中将起到核心作用。
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句话,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不断的实验中获取得,因此生物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学会发现、品尝成功,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之关键----“方法”。
在西方语言中“方法”一词表示沿着某种道路前进。
从现代科学意义来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切活动领域内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
故人们常把它比作路、比作桥。
“对照法”是众多科学方法中的一种,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中学教学活动中,它正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科教学中。
在社会学科,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俄国的1861 年改革三者之间的对照比较,如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国家法律的对照比较:在自然学科,如物理上的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化学上的PH 值对照分析等等不胜枚举。
本篇拟着重讨论“对照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体现及在实验设计教学实践中应用和意义。
一、“对照法”在教材中的实例体现及意义。
“对照法”是人们在认识和分析各种事物时,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它们的异同之处来分析、判断和处理一种认识方法。
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来说,这种方法的运用带来了累累硕果,我们不妨对教材一探。
1、在探究性实验中,“对照法”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是历经数十年的发现性实验,它以1880 年达尔文的研究为开始,以1934 年荷兰科学家郭葛对生长素的分离鉴定为告一段落。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
对照组则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行的操作。
怎样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教你一个简单方法:假设你要做某个实验,不考虑对照原则,你会怎么设计,你的设计就是实验组。
例如:要研究光合作用是否要光,最直接的想法就是给予光照,那么实验中给予光照的就是实验组,遮光就是对照。
再如: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若让你设计,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给某种生物(植物)施加酸雨,那么所有加酸雨的(不管是什么浓度)都是实验组,不加酸雨的(什么都不加或加清水)就是对照组。
对照实验很简单啊,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拿植物组织培养的例子来说吧,若想知道某一种元素是不是必需元素就要有对照实验。
假如拿镁来讲,取两株形态、大小接近的植株,而且必须是同一组织的,把它们放在两个容器中,其中一容器内用完全营养液来培养;另一容器内加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过一段时期再观察,如果两植株长势均良好,则说明镁不是此植物的必需元素。
若缺镁的植株发生病变,则可说明镁是此植株的必需元素,因为完全营养液中只缺少镁元素。
这样的实验就属于最简单的对照实验,还会混淆吗?生物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确定试验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区分:1 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
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常识。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
其实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模糊。
下面是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来探讨。
[键入文字]“对照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思考21 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而教育在其中将起到核心作用。
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句话,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不断的实验中获取得,因此生物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学会发现、品尝成功,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之关键----“方法”。
在西方语言中“方法”一词表示沿着某种道路前进。
从现代科学意义来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切活动领域内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
故人们常把它比作路、比作桥。
“对照法”是众多科学方法中的一种,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中学教学活动中,它正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科教学中。
在社会学科,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俄国的1861 年改革三者之间的对照比较,如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国家法律的对照比较:在自然学科,如物理上的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化学上的PH 值对照分析等等不胜枚举。
本篇拟着重讨论“对照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体现及在实验设计教学实践中应用和意义。
一、“对照法”在教材中的实例体现及意义。
“对照法”是人们在认识和分析各种事物时,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它们的异同之处来分析、判断和处理一种认识方法。
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来说,这种方法的运用带来了累累硕果,我们不妨对教材一探。
1、在探究性实验中,“对照法”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
1。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专业成长2011-01-25 14:43:21 阅读26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转载: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出自:学科专家发布时间:2010-12-20生物作为学业考试科目也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经过几年的探索、磨合、提升,我市生物中考试卷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风格,并且每年试卷的稳定度较好,但又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也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并且为各地市所推崇和效仿,也为一线教师所认可和接受。
福州地区这几年生物学科的中考命题工作(考题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和赞赏,无论是在(宏观)试卷总体水平的把握度方面,还是在(微观)试题的精心设计、精雕细琢方面,还是在题型的严谨和创新方面,可以说在全省九地市中老大的地位无人能比。
在省级多次大型研讨会上刘国秀老师介绍福州地区生物科的命题经验已成为保留项目,每次都要做代表性发言。
今年的试卷在省里又得到了广泛、一致的称赞。
我想这样成绩的取得,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于刘国秀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
为了保证每年试卷的新颖度,拉近试卷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学生的联系,她要求具有命题资格的老师随时注意收集资料、收集题例,特别注意本地区发生的、和生物学科有关的问题,早安排、早布置,要求大家打有准备之战,打有把握之战,虽然搞得大家压力都很大,但当卷子得到认可时,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几年的试卷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这也是其他八地市对福州试卷唯马首是瞻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次,也在于国秀老师着力培养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命题人员队伍,并且对这支队伍信得过,放得开。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八县更多优秀教师的涌现,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八县老师加入到命题的队伍中来。
经过系统的命题培训和实际的操作,不仅对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提高是大有益处,而且对区域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都有益处。
最后,更在于福州地区的广大教师具备的良好教学水平和素质,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才能彼此相得益彰。
浅谈生物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学实验是有一定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手段主动控制、干预研究对象,或控制环境、条件,并在其中进行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性原则。
在整个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照性原则”。
具体到分析实验时,则变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判定的困难。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组对照组辨别如何辨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呢?首先我们要从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目的上来加以区分。
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
对照组则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行的操作。
按照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依据不同。
下面结合四种类型,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实验变量处理。
但并不是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只是相对实验组来说缺少实验变量的处理,或者说按照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所有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这在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室方法研究中常采用以评定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以及观察实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等处理。
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主要依据如下:1.依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
如验证“蚕豆的生长受光线照射方向的影响”的实验中,有不同方向的光照射的装置是实验组,而没有光的便是对照组。
还有“探究加酶洗衣粉的作用”的实验中,加酶的为实验组,不加酶加等量清水的为对照组。
2.依是否改变所处条件来判定通常将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引言:在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为了验证某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会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方法以及其作用。
一、实验组的确定实验组是进行实验操作,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的组。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实验组的确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确定实验目的: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明确要研究的变量,从而选择适当的实验组。
例如,如果我们想研究植物生长受光照强度的影响,那么实验组可以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的植物。
2. 选择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科学实验中被研究者有意改变的变量。
在确定实验组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变量。
继续以上例,实验组可以是在高光照强度下生长的植物。
3. 控制其他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需要进行控制。
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确定实验组时,需要保持其他变量不变。
继续以上例,我们可以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对照组的确定对照组是实验中不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的组,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对照组的确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同样的条件:对照组应该在与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
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继续以上例,对照组可以是在正常光照下生长的植物。
2. 去除实验变量:对照组应该去除实验变量,只观察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样可以更好地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继续以上例,对照组可以是在正常光照强度下生长的植物。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科学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验证实验结果:通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可以验证实验结果是否受实验变量的影响。
如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则可以得出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论。
2. 排除误差和偏差:通过设立对照组,可以排除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组提供了一个基准,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实验结果。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中对照组的确定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第二中学晏光远 330400摘要: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中对照组的确定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对此,本文从明确实验目的和把握实验变量的角度,给出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有力证据,并对生物教材中重要而有争议的探究实验作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探究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变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初中生物教材中编排了多个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大都是以对照性原则进行设计的。
在实验中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实验设计经常出错,对此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一.什么是对照实验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
在探究实验的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中,总是要不可避免的设立对照实验,才能确定是实验中的条件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而实验中这唯一的不同的条件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也就是要符合对照原则。
而在对照实验中又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
例如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中,通过实验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本实验中,除了光条件不同以外,土壤和温度等条件都必须一样。
光照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不管是什么探究实验,对照实验都只能有一个变量,即只能是一个条件不同。
二.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学阶段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是一个经常需要分辨的问题。
从我教过的往届学生来看,学生总是难以分辨,模棱两可,确定不了到底哪个是实验组哪个又是对照组。
所以在探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这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其实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分辨,不仅是学生和教师模糊,很多专家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的看法。
生物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断生物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
其实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模糊。
下面是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来探讨。
看法一: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那么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有些是进行另外的处理,也是对照组。
看法二:空白对照好理解,若是条件对照就不清楚了。
如教材上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
又如研究酶的活性,一个是37 ℃,一个是80 ℃,又是哪一个是对照组?(温度通过变化是相互对照。
最后得出结论。
)看法三: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
看法四:我觉得对照组就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或一直变化的为对照组。
看法五: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
首先你要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你准备施加何种实验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其次,为了更好的使实验组具有说服力,你要设对照组。
无论是空白对照还是条件对照等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衬托。
看法六:这就要看你的实验目的了。
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
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上述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对照实验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实验确定的混乱状况。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
中学生物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判断标准的分析就目前来说,我国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断研究的群体主要是中学生物教师,而且我国并没有一个生物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标准。
如果没有一个判断标准,那么往往会出现同一个实验,因为判断标准不同而出现多种结果,从而引起人们的分歧。
大部分实验判断者都认为,判断的标准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而定的,而且还应该采用多个判断标准来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判定。
虽然多个判断标准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判断,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可是,多个标准就意味着要成套的判断标准,这种情况就造成判断标准没有主次,并且不知道应该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同时我国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阐述。
一、生物实验对照类型和实验试题判断中存在的问题1.生物实验对照的类型一般生物对照实验被分为三个类型,即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其中条件对照中存在着一种特殊情况――空白对照。
(1)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指的就是实验和对照都在同一个对象中进行,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比较对照。
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洋葱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2)条件对照。
虽然给对象进行某种实验处理,但是这种实验处理是具有对照意义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这种实验处理并不是以验证实验为目的,这种类型的实验对照可以参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当中对氯化铁做的实验条件对照。
(3)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实验之间相互进行比较对照,这种类型的实验可以参考“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生物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实验试题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一题多型判断的混淆、空白对照判断的失误、只用一个标准对条件对照进行判断,以下就是详细的分析:(1)一题多型判断混淆。
在生物实验中,有部分的实验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实验同时属于多种对照类型。
就比如说“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对于这个实验,我们既可以看成是有光和无光条件的条件对照,也可以看成是照光前和照光后的前后对照,从这两个对照角度去进行实验分析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实验结果。
·141·教材教法摘 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当代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两代人看护一个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了许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
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大有人在,学校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家长应改变鄙视体力劳动的偏见,让中小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关键词:劳动技术;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技课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劳动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为目的,为他们今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参加生产劳动打下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未知,使认知与实践、科学与技术和谐统一。
劳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给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创造能力的舞台。
在教学中只有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学和做、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制作万花筒》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将各种造型的万花筒准备好。
分组玩一玩万花筒,学生欣赏了万花筒内千变万化的图案。
学习制作万花筒的兴趣被激发了。
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万花筒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听到学生的问题,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学生。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有的说里面有精美的图案,有的说里面只有一幅画,有的说那些变化的图案只是一些影子。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请大家分组研究万花筒的结构,并合作制作一个万花筒。
对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判断的思考[]每轮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时,老师们针对对照实验中如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总存在争议。
本文将生物教师的不同意见概括为三种观点,通过追溯教材和查找专家对此问题的论述资料,对这几种观点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提出对于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无法统一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并试着总结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探究实验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每轮进行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期间,同一备课组的老师总会因为判断对照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而产生争议。
老师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根据实验变量来判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未做处理的是对照组。
第二种是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施加某种实验条件以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组,其他的为对照组。
第三种是处于自然条件下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人为改变某一自然条件的是实验组。
那么,哪种观点的适用范围更广更准确呢?二、教材中相关概念的界定对照实验这个概念最先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出现,教材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为例,介绍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为保证实验结果更令人信服,要进行两组除要研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照实验。
而且这种实验属于单因子实验,也是初中阶段生物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这组概念出现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
为“验证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萌发这一假设,需要将种子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看它们是不是真的不能萌发,这一组种子称为实验组。
为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于温度这一个变量引起的,还需要将同样的种子再分出一组,放在正常的室温条件下作为对照来观察,这组种子称为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内涵性定义,而是类似于外延性质地以一组对照实验为例介绍哪组是实验组哪组是对照组。
对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判断的
思考
[]每轮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时,老师们针对对照实验中如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总存在争议。
本文将生物教师的不同意见概括为三种观点,通过追溯教材和查找专家对此问题的论述资料,对这几种观点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提出对于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无法统一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并试着总结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探究实验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每轮进行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期间,同一备课组的老师总会因为判断对照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而
产生争议。
老师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根据实验变量来判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未做处理的是对照组。
第二种是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施加某种实验条件以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组,其他的为对照组。
第三种是处于自然条件下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人为改变某一自然条件的是实验组。
那么,哪种观点的适用范围更广更准确
呢?
二、教材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照实验这个概念最先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
出现,教材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为例,介绍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
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为保证实验结果更令人信服,要进行两组除要研究的因素不同
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照实验。
而且这种实验属于单因子实验,也是初中阶段生物实验设计
的主要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这组概念出现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
级上册。
为“验证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萌发这一假设,需要
将种子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看它们是不是真的不能萌
发,这一组种子称为实验组。
为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于温度
这一个变量引起的,还需要将同样的种子再分出一组,放在
正常的室温条件下作为对照来观察,这组种子称为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内涵性定义,而
是类似于外延性质地以一组对照实验为例介绍哪组是实验
组哪组是对照组。
置于低温环境的一组种子对实验变量温度
进行了处理,目的是验证低温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
是实验组。
处于正常室温下的一组种子没有进行处理置于自
然条件下,因此是对照组。
因此,无论从自变量、实验目的、是否处于自然条件下哪个角度来看,得出的结论都一样。
三、依据不同观点产生不同的结论
教材中涉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是在2018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技能训练中,讨论题的第
三题要求逐一分析三种方案并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
照组。
同一版本的教师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甲组是对照组,
乙组是实验组,对于判断的原因没有进行过多的解释。
该实验为排除杂菌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对甲乙两组进
行灭菌处理,这也是对变量的一种控制。
乙组再接种细菌是
属于添加自变量还是处于自然条件下难以判断,而且甲组进
行了人为的灭菌是去除实验变量还是属于不做任何处理
呢?按照实验变量来看,对照组和实验组因为以上疑问而无
法判断。
按照实验目的来看,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
作用,那么接种细菌的乙组是实验组,甲组为对照组。
按照
是否处于自然状态下来判断,自然条件下都是有细菌的,那
么乙组应该是对照组,甲组人为地灭菌是实验组。
此时,从
实验目的来看得出的结论与是否在自然状态下来看的结论
矛盾。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上,专家之间也有不同的观
点。
例如,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对天竺葵
进行饥饿处理后,一半叶片曝光,一半叶片遮光,一段时间
后用碘蒸气进行检验。
曝光和遮光哪组是实验组呢?人教版
教材主编认为该实验采用减法原则,人为除去光照这个因素
的遮光组是实验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曝光组是对照组。
而
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学科评价课题组则认为遮光组
是对照实验。
从实验目的来看,想要证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曝
光然后验证是否产生了淀粉应该是实验组,遮光一组是对照
组。
从实验变量来看,遮光组对自变量光照进行了处理,是
实验组,曝光组不作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
从是否处于自
然状态下来看,曝光是自然状态属于对照组,遮光是实验组。
三种观点同样出现了分歧,从实验变量和是否处于自然状态
下来看的结论一致,与从实验目的来看的结论相矛盾。
四、对判断结论不统一的分析
怎样才能普遍地将三种观点统一起来呢?在探究某个
问题时,根据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会不同,所以
实验方法和步骤也会有所区别。
因此,设计一个实验的背景
情境就非常重要。
我们要先根据背景情境确定实验的目的是
什么,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设计。
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主
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加法原则。
向研究对象施加某种条件
进行干预,并观察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如探究光?κ蟾旧?活
的影响实验,通过观察发现,鼠妇自然状态下总是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下,我们人为地向它们施加有光的条件,来观察对鼠妇有什么影响。
这样施加条件的一组为实验组,不施加条件的一组为对照组。
第二类,减法原则。
排除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看是否还能产生以前的结果,以此确定该条件与该结果的因果联系。
一般情况下,实验中去除自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
根据实验采用加法原则还是减法原则再试着去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
若实验采用加法原则,从实验变量的角度,对自变量进行处理的一组是实验组,不做处理的一组是对照组从实验目的的角度,添加自变量的是实验组,不添加的是对照组;从是否处于自然条件下的角度,处于自然条件下的不做任何处理的是对照组,改变某一条件的是实验组。
由此看来,对于采用加法原则设计的实验,三种观点是一致的。
若实验采用减法原则,从实验变量的角度,去除自变量的一组是实验组,不做处理有自变量的一组是对照组;从实验目的的角度,有自变量的是实验组,无自变量的是对照组从是否处于自然条件下的角度,处于自然条件下的有自变量的是对照组,去除某条件的是实验组。
可见,当采用减法原则设计实验,三种观点之间就会出现矛盾。
其中,只有从实验目的的角度是一直按照施加某种条件为依据进行判断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该观点只适用于根据加法原则设计的对
照实验。
有时在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时,我们也常常被“空白对照”这个词迷惑。
空白对照往往是指相对于实验组
对自变量不进行处理或者无自变量的实验。
但是对于根据减
法原则设计的实验,“空白”往往就是对自变量的一种去除处理,那么这一组实验我们却不能说是“对照”。
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断的思考
笔者认为实验组对照组的判断与实验目的、设计思路有关,过于强调哪一组是对照组哪一组是实验组,这种观点未
免太僵硬。
对照实验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
服力。
对照这个概念在物理学科中是指相互的,只有二者共
存才能说最后的实验结论成立。
曝光组在光下产生淀粉,只
有在遮光组叶片没有产生淀粉时,才能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
遮光组没有产生淀粉也同样可以得出没有光就无法产
生淀粉这一结论。
因此,分辨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的
意义似乎不大。
2018人教版八上教材将2018人教版八上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技能训练中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讨论题删掉了。
这
也许说明因为学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存在分歧,且这
并不是生物整体知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在逐渐淡化对
这个问题的讨论。
不知以后是否将强调的重点放在对照实验
的设计思路上,而不是过分强调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