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指南(1)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3
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引导居民健康饮食,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本文将对这一指南进行深入理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基于科学依据制定的。
它综合了营养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提出了符合国情的膳食指导建议。
这些建议不仅关注个体的营养需求,还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该指南强调了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它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应该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豆类。
这五大类食物应适量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此外,该指南还特别强调了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此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对食物的烹饪方式提出了建议。
它提倡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以保持食物的原味和营养价值。
同时,该指南还鼓励居民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运动,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和生活方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居民健康饮食的重要依据。
它以科学为基础,强调平衡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通过遵循这一指南,居民可以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关注和责任担当。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之准则一(1)前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5版于2022年发布。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DG)是根据营养科学原则和人体营养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及人群生活实践,提出的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意见。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推动国民营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接领导下,中国营养学会组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修订专家委员会,成立了膳食与健康科学证据工作组和膳食指南专家工作组开展修订工作。
经过修订专家委员会多次研讨和论证,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政策研究者、管理者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系列指导性文件。
《中国房民胳食指南(2022)》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基础上,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
其目标是指导生命全周期的各类人群,对健康人群和有疾病风险的人群提出健康膳食准则,包括鼓励科学选择食物,追求终身平衡膳食和合理运动,以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维持适宜体重,预防或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居民整体健康素质。
《中国居民脑食指南(2022)》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平衡膳食模式和膳食指南编写说明三部分组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在2020年底完成,该报告总结和分析了1997—2020年期间科学论文,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基础上,提炼出了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八条平衡膳食准则,推荐了解决方案和建议,更加有实践指导意义。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膳食营养素需要而制定的。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包括孕妇乳母膳食指南、婴幼儿喂养指南、儿童膳食指南、老年人膳食指南和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其中各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形成建议和指导。
中国膳食指南吃油标准
中国膳食指南对吃油的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合理的食用油摄入,并提高健康水平。
以下是关于中国膳食指南吃油标准的600字文章。
中国膳食指南对吃油的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合理的食用油摄入,并提高健康水平。
根据指南,每个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之间,这相当于大约半勺的油。
食用油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脂肪酸和能量。
然而,过量的食用油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人们应适量摄入食用油,并选择健康的油种。
在选择食用油时,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人们应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种,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和芝麻油等。
这些油种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中国膳食指南还建议人们应避免过度加热食用油,因为高温会破坏油中的营养成分,并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高温油和反复使用同一油。
除了食用油的选择和使用外,中国膳食指南还建议人们应注意饮食多样化,摄入多种营养素。
食用油只是饮食中的一部分,人们还应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素。
总之,中国膳食指南对吃油的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合理的食用油摄入,并提高健康水平。
通过适量摄入健康的
油种、注意饮食多样化和避免过度加热食用油等措施,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食用油摄入,从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在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疾病中的作用电气工程学院周力扬听了教授的专业讲座,我突然对自己今后的日常膳食安排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憧憬。
当代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是十分粗糙不科学的,例如最严重的就是不吃早饭、晚饭和夜宵一顿解决了、一连几顿都吃泡面;曾经有人采访过食堂的打饭人员问什么食物是最好卖的,答曰:“油炸类食品”。
由此便可见一斑,大部分人选取食物是根据对食物的喜好来的,而不是健康程度,营养是否均衡。
大学生便是中国的未来,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必须的,倘若因为饮食而得了慢性疾病,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概要如下: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例如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
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
有些水果的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国居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如何吃更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
食宝塔(一)
饮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提
高生活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制定的一份膳食指南,旨在为大家提供科学的膳食建议,帮助
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五大类食物均衡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食物分为五大类,包括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肉类、水产品及豆类,建议每天均衡摄入这五类食物,比例适当调整。
2.多食杂粮和豆类
杂粮和豆类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有利于保持肠道健康。
因此,建议每天食用适量杂粮和豆类。
3.控制油脂和盐的摄入量
过多的油脂和盐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增加患病风险。
因此,应该控制
油脂和盐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食用。
二、平衡膳食宝塔
1.五大类食物
平衡膳食宝塔将食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谷薯类、肉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和豆类及堆肥栏目,建议每天适量食用五类食物,根据身体需要和体质特点适当调整比例。
2.合理搭配
平衡膳食宝塔提倡膳食搭配,在保证五大类食物均衡摄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食物,满足身体的各项营养需求。
3.适量控制
平衡膳食宝塔强调适量控制,避免过度食用,保持体重和健康状况。
同时,也要根据个人的生理特点和工作量来适当增减食物份量。
总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出现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入各种食物,并合理搭配食物,控制油脂和盐的摄入量,从而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合理膳食的原则是什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合理膳食的原则如下:(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海洋生物制品,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均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最佳答案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及美国健康食品指南,结合国情可以将合理膳食归纳为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或酸奶),内含250毫克钙,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膳食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状态。
“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于主食6--8两,各人可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三”指每日进食三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两;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
“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广东型膳食每日摄盐6一7克;上海型8一9克;北京型14一15克;东北型18一19克。
以广东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进餐次数多,有利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
“五”指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
“红”指每日可饮少量红葡萄酒50—100毫升,以助增加高密度脂肪蛋白及活血化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其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对儿童及成人均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
饮料以茶最好,茶以绿茶为佳。
据中国预防医科院研究,绿茶有明确的抗肿瘤,抗感染作用;又能调适身心,陶冶性情。
“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
据研究证实,每日进食50克燕麦片,可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毫克%,甘油三酯下降79毫克%,对糖尿病更有显著疗效。
“黑”指黑木耳。
每日食黑木耳5~15克,能显著降低血粘度与血胆固醇,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按一家三口设计)星期一早餐:椒盐花卷:面粉400克芝麻菠菜:菠菜300克芝麻酱15克牛奶:750克梨:500克午餐:炒肝尖:猪肝125克黄瓜150克胡萝卜100克色拉油20克干煸豆角:扁豆450克色拉油20克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300克鸡蛋120克海米冬瓜汤:冬瓜150克海米10克米饭:大米500克晚餐:蘑菇油菜:鲜蘑菇300克油菜200克色拉油10克素炒西兰花:西兰花400克色拉油10克鲫鱼豆腐汤:鲫鱼400克豆腐400克香菜20克米饭:大米350克星期二早餐:鸡蛋烧饼:烧饼450克鸡蛋180克色拉油5克扁豆丝:扁豆200克色拉油5克橘子:500克午餐:什锦炒饭:大米300克鸡蛋90克火腿肠60克黄瓜75克胡萝卜50克色拉油20克宫爆鸡丁:鸡胸200克蒜苗250克花生30克色拉油20克西芹百合:芹菜茎400克鲜百合50克色拉油15克西红柿菠菜汤:西红柿100克菠菜50克晚餐:菠菜粉丝:菠菜500克胡萝卜100克粉丝50克色拉油5克红烧肉炖土豆:后臀尖100克土豆450克小米粥:小米50克绿豆15克玉米发糕:玉米面200克标准粉50克星期三早餐:蛋糕:400克牛奶:750克芹菜花生:芹菜200克花生15克香蕉:500克午餐:压面条:500克西红柿鸡蛋卤:西红柿400克鸡蛋60克色拉油20克拌黄瓜:黄瓜500克色拉油10克酱鸭肝:鸭肝200克色拉油15克晚餐:萝卜炖牛腩:牛腩肉150克白萝卜500克清炒圆白菜:圆白菜350克色拉油20克油豆腐200克米饭:大米350克星期四早餐:素包子:鸡蛋180克韭菜350克标准粉350克豆浆:900克雪里蕻黄豆:雪里蕻:200克干黄豆8克色拉油2克苹果:500克午餐:红烧带鱼:带鱼450克黄瓜50克胡萝卜30克鲜香菇20克色拉油15克清炒西葫芦:西葫芦500克色拉油10克虾皮紫菜汤:虾皮5克紫菜3克鸡蛋60克米饭:大米250克晚餐:汤面:土豆100克扁豆100克胡萝卜50克压面条400克色拉油3克木须肉:猪里脊100克水发木耳50克黄花5克鸡蛋60克黄瓜150克色拉油15克香菇油菜:油菜450克香菇100克色拉油10克熏干芹菜:芹菜400克熏干75克色拉油10克星期五早餐:三明治:切片面包400克火腿75克黄瓜100克生菜150克牛奶:750克波萝:500克午餐:红烧鸡腿:鸡腿300克色拉油15克清炒豆芽:绿豆芽500克色拉油10克鸡蛋西葫芦:西葫芦400克鸡蛋60克色拉油15克汤:豌豆苗50克鸡蛋30克米饭:大米350克晚餐:五色豆腐:豆腐500克火腿50克胡萝卜50克青椒50克鲜香菇25克色拉油10克溜土豆片:土豆400克青椒100克色拉油15克八宝粥:紫米10克大米15克江米10克大枣25克红豆10克花生10克桂圆10克葡萄干10克馒头:350克星期六早餐:疙瘩汤:标准粉50克鸡蛋180克菠菜100克西红柿100克色拉油3克芹菜拌胡萝卜:芹菜150克胡萝卜50克色拉油2克馒头:250克酸奶:750克橙:500克午餐:饺子:猪肉(前臀尖)350克白菜350克韭菜50克标准粉400克拌黄瓜:黄瓜500克色拉油5克凉拌海带:湿海带400克胡萝卜50克色拉油5克晚餐:大米粥:大米100克荷叶馒头:馒头300克红枣50克烧茄子:茄子500克青椒100克西红柿150克色拉油15克五色豆:青豆100克土豆100克火腿50克胡萝卜50克玉米粒50克色拉油15克星期日早餐:豆沙包:馒头400克豆沙100克鸡蛋:180克牛奶:750克苹果:500克午餐:清炖排骨:猪大排500克清炒豆角:豆角500克色拉油10克地三鲜:茄子300克土豆125克青椒100克色拉油15克米饭:大米350克晚餐:炸虾:鲜海虾400克色拉油15克清汤面:压面条400克西红柿250克鸡蛋60克色拉油5克清炒莴笋:莴笋300克豆腐皮100克胡萝卜50克水发木耳25克色拉油15克3 .食物的营养成分要符合身体的需要:目前所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可分成6大类,即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在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疾病中的作用电气工程学院周力扬听了教授的专业讲座,我突然对自己今后的日常膳食安排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憧憬。
当代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是十分粗糙不科学的,例如最严重的就是不吃早饭、晚饭和夜宵一顿解决了、一连几顿都吃泡面;曾经有人采访过食堂的打饭人员问什么食物是最好卖的,答曰:“油炸类食品”。
由此便可见一斑,大部分人选取食物是根据对食物的喜好来的,而不是健康程度,营养是否均衡。
大学生便是中国的未来,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必须的,倘若因为饮食而得了慢性疾病,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概要如下: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例如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
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
有些水果的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国居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3-6岁膳食指南内容一、饮食习惯1. 建立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每天三餐都有,无需暴饮暴食。
2. 用温水或开水煮过的饮用水,保证水质安全。
3. 根据孩子的饥饱感和需求量,控制食物的分量和摄入量。
4. 饮食多样化,不偏食。
多喜欢尝试新的食材和口味。
5. 养成良好的餐前洗手习惯,保证餐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6. 尽量减少含糖、含盐、含脂肪高的食品的摄入量,选择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二、营养需求1. 每天的主食摄入量应该为孩子的体重的三分之二至三分之一。
2. 食物的能量应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分的能量来维持身体运作。
3. 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在10-30克之间。
4. 每天的脂肪摄入量应该占总能量的20%-30%。
5. 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铁等。
三、适宜食物1. 主食:米饭、面条、馒头、饺子、包子等。
2. 脂肪:多吃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少吃动物油。
3. 蛋白质:吃蛋类、奶类、豆类、鱼类、瘦肉等。
4. 蔬菜、水果:多吃绿叶蔬菜、胡萝卜、菜花、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5. 饮品:喝牛奶、鲜果汁、茶水等。
四、注意事项1. 不能给孩子吃辛辣、油腻、烧烤等过于刺激的食品,这些食品容易影响孩子的胃肠健康。
2. 不能给孩子使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可乐、红茶等。
3. 避免喝冷饮,不要吃过期变质的食品。
4. 尽量减少食用加工食品、方便食品等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提倡自制营养的食品。
5. 保证孩子的睡眠和运动,合适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膳食指南的八条平衡膳食准则膳食指南的八条平衡膳食准则是以科学数据和研究为基础的膳食建议,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这八条准则,并解释每条准则的重要性。
第一条平衡食物种类饮食中应包含各种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牛奶、肉类、鱼类或豆类。
一个平衡的饮食不应过度依赖某一个食物。
第二条控制食物总热量饮食中应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但要根据个人需要控制总热量。
选择低脂肪、低糖分、高纤维的食物,以控制热量,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
第三条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类及豆类这四类食物都富含营养素,而且都可以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个健康的饮食应当大量摄入这四类食物,以充实身体所需的营养素。
第四条选择低脂肪牛奶及食品低脂肪的乳制品不仅提供钙质,还可以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将高脂肪奶及食品替换为低脂肪牛奶及食品,可以减少对饱和脂肪的摄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第五条选择富含蛋白质及营养素的肉类、鱼类或蛋类肉类、鱼类及蛋类提供的蛋白质及营养素对健康非常重要,但应选择富含健康脂肪的肉类或鱼类,并减少盐分的摄入。
第六条减少食品中的脂肪以及脆脆的零食高脂肪及钠含量的零食易影响身体健康,应尽量减少这些食品的摄入。
烹饪时应使用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及葵花籽油,以保证足够的脂肪摄入。
第七条减少食品中的糖分摄入过多的糖分不仅影响体重控制,也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
应尽量减少糖分、饮料及加工食品的摄入量,从而减少空热量的摄入。
第八条使用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在烹饪食品时,应注意食品的工艺及储存。
食品应保持适当的加热以杀死细菌,并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应使用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如避免摄入致病菌或有毒物质,以确保食品安全。
总之,每个人在选择饮食时应注意到这八条准则,以帮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适当平衡食物类型,控制热量,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避免过量食用高热量食品,使用健康的油脂,减少糖分的摄入,采取食品安全预防措施,都是维持一个健康的饮食的重要方面。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是根据平衡膳食理论制订的饮食指导原则,是指导居民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的指导性文件,其目的在于优化膳食结构,减少与膳食失衡有关的疾病发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修订。
经过营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膳食指南》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引导消费、指导食品工农业生产、指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强健康素质、促进营养标准和营养政策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2014年中国再次启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5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
新版膳食指南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主要内容:
(一)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2岁以上健康人群。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有重要作用。
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经常吃豆制品,每天
相当于大豆25g以上,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
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中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
过多摄入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
推荐每周吃水产类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g。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应培养清淡饮食的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但足量饮水,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勤俭节约,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创造和支持文明饮食新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传承优良饮食文化,树健康饮食新风。
(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
1.中国孕妇、乳母膳食指南
(1)备孕妇女膳食指南①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②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③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孕期妇女膳食指南①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②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③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④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⑤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3)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①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
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②产褥期食物多样且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③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④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⑤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2.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1)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①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②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③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④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⑤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⑥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2)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①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②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③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④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⑥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⑥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3.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
(1)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6岁)①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②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③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④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⑤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2)学龄儿童膳食指南(6~18岁)①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②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③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④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⑤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4.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65岁)①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②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③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④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5.素食人群膳食指南①谷类为主,食物多样;适量增加全谷物;②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每天50~80g;选用发酵豆制品;③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④蔬菜、水果应充足;⑤合理选择烹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