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第二章 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
- 格式:pdf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48
动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动物的消化系统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系统。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吸收的机制。
一、动物的消化过程动物的消化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和胃肠蠕动等物理作用使食物颗粒变小,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而化学消化是指在消化道中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作用下,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便被吸收利用。
胃是动物消化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
它主要通过胃蠕动和胃酸的作用将食物颗粒研磨成较小的颗粒,然后与胃液中的酶混合起化学消化的作用。
在胃液中,胃酸可以杀死细菌,同时胃蛋白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
进入小肠后,食物会与胰液和小肠粘膜分泌的消化液混合,继续消化。
胰液中含有多种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能够分别将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细胞质脂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不仅被动物体吸收,还可以参与机体的生物合成。
小肠黏膜上的微绒毛吸收消化后的食物,被吸收的主要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
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肠黏膜细胞后,通过胞浆内的代谢途径被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
而脂肪则进入肠黏膜细胞后,在内质网内进行消化与吸收。
二、动物的营养吸收机制动物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由血液输送到各身体组织。
在消化道吸收过程中,主要涉及肠壁上的绒毛和腺体的吸收。
绒毛是肠黏膜上突起的细胞结构,其具有很高的吸收表面积,有助于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当食物通过小肠时,绒毛上的微绒毛从食物混合物中吸收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另外,肠道上存在的腺体分泌某些运输蛋白,如钠-氢交换体、葡萄糖-氨基酸转运体等,它们能够通过主动转运将营养物质从肠腔中转移到肠细胞内,然后进入血液。
通过上述机制,动物能够从食物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结论:动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过程是复杂而精密的,能够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和物质。
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营养消化动物的消化系统是指动物身体内用于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一系列器官和组织。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除废物。
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不同的消化系统和消化方式,但都遵循一定的消化过程。
一、食物的摄入和咀嚼动物通过口腔摄入食物开始消化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后,动物会进行咀嚼,将食物研磨成较小的颗粒,以便更好地进行消化。
二、酸性胃液的作用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后,会被咽下到食管中,再进入胃部。
胃部通过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
胃液包含强酸性的胃酸,可以使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胃酸还具有杀菌的作用,能够消灭食物中的一些病原菌。
三、酶的作用胃液中还含有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加速食物的消化过程。
消化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在体内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将复杂的食物分子分解为简单的分子,以利于吸收。
四、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后,食物进入小肠。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关键部位,它有长长的绒毛,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在小肠壁上有很多细胞,这些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增加了其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继续发挥消化作用。
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小肠,其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肠液由小肠壁分泌,其中含有葡萄糖酶等酶类,能够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分解成单糖,方便吸收。
此外,小肠还能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运输等方式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五、大肠的作用经过小肠吸收后,食物中未被消化和吸收的残渣物质进入大肠。
大肠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对未消化的食物进行浓缩,形成粪便,以便于排出体外。
六、营养物质的利用动物消化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利用起来供给身体所需。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经过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细胞,供给能量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总结起来,动物的消化系统经历了食物的摄入和咀嚼、胃液和消化酶的作用、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大肠的水分吸收和存储,最终完成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动物的营养与消化动物的营养与消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不同类型的动物在营养摄取、消化过程和对食物的利用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重点介绍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消化过程。
一、动物的营养需求动物通过食物来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求。
而不同动物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有所不同。
1.1 能量需求: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大多数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能量,并在消化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能量储备。
能量需求的大小与动物的体质、代谢速率和活动水平有关。
1.2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组织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有所差异,例如肉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而草食动物则相对较低。
1.3 脂质需求:脂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脂质的需求量取决于动物的能量需求和生理状态。
1.4 矿物质需求:矿物质对于动物骨骼的形成、神经传导和酶的活性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铁、钾等。
1.5 维生素需求:维生素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辅酶和调节剂,如维生素A、B、C等。
动物体内无法合成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二、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中,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器官和消化液的分泌。
2.1 草食动物的消化过程:草食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其消化系统适应了植物材料的消化。
草食动物的消化道较长,具有大的盲肠和盲肠发酵区,内含有丰富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草食动物还能通过反刍来充分消化食物,将食物反复咀嚼和重新消化,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2.2 肉食动物的消化过程:肉食动物主要以动物组织和肉类为食,其消化系统适应了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消化。
肉食动物的消化道比较短,盲肠发育不完全或者不存在。
三、动物的消化过程动物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方面。
动物的消化与营养动物是靠摄取外界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而消化则是将这些食物转化为身体能够利用的营养成分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消化系统以及不同类型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消化系统概述动物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部位,同时还包括涉及消化的器官如胰腺、肝及胆囊。
消化道主要负责将食物消化成单一的分子以及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使其得以吸收和利用。
而胰腺、肝及胆囊这些辅助器官则主要产生一些帮助消化,并且油脂的吸收的酶和激素,以及代谢废物等其他物质。
二、消化过程1.口腔消化动物吃东西的过程始于口腔。
口腔中的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其中所含的唾液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以及糖类等物质。
同时唾液还含有一些抗菌物质以及滋润咀嚼食物的作用。
2.胃消化进入胃的食物会在这里被化解成一种半流体的物质,称为胃液。
胃液由胃壁的特殊细胞分泌而成,包括一些消化液,例如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以及消化食物成分的胃酸等。
3.小肠消化小肠是消化进程的主要阶段之一。
小肠中的消化液把食物转化成一些小分子的化合物,例如脂肪、蛋白质、糖类和核酸等。
同时,这些分子能够通过肠壁被小肠吸收。
4.大肠消化大肠主要的功能是将小肠中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和水分一并储存在肛门中,等待排泄。
同时它还吸取了少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以及通过在细菌协助下产生维生素K等物质。
三、消化的类型1.草食性消化草食性动物通常需要一种特殊的消化方式来分解其特别的食物来源,例如草和叶子。
它们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消化以及发酵食物,通常会拥有较大的消化道,以便进行更全面的消化和吸收。
而反刍动物则可能会在第一次将食物咀嚼后将其吐出并在第二次消化中涉及到其消化过程。
2.肉食性消化肉食性的动物则通常拥有较短的消化道,进食时它们的口腔、胃以及肠道等需要扮演的角色也更简单。
肉食性动物通常会迅速消化而不需要过度渣化或者发酵,并且其饮食中所含有的较多的蛋白质,令其在胃中消化较快。
3.杂食性消化杂食性动物的消化过程与草食性以及肉食性动物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动物的消化系统是由一系列器官和组织组成的,旨在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体内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不同的动物种类具有不同的消化系统类型和营养吸收途径。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消化系统和营养吸收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一. 简介: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和相关的器官。
1. 消化道消化道是食物在体内通过的管道。
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每个部分都承担着不同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例如,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机械和化学消化。
2. 消化腺消化腺是分泌消化酶和其他消化液的器官。
它们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
消化腺的分泌物质能够将大分子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便在消化道中被吸收。
二. 消化与吸收的过程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是通过物理力量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的过程。
在口腔中,食物被牙齿咀嚼,细小颗粒的食物并夹带唾液进入食管。
食物在胃中继续通过胃肌的收缩而混合和研磨。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是通过消化酶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酶可以通过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等分泌物质提供。
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将蛋白质继续分解,胰淀粉酶分解淀粉,胰脂酶分解脂肪。
3. 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和细胞的过程。
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其表面覆盖着许多细小的绒毛,称为肠毛。
肠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并延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
营养物质通过肠毛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从而被输送到全身供能。
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和营养吸收途径不同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的不同,具有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和吸收途径。
1. 草食动物草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纤维,以及通过发酵或共生微生物帮助消化食物。
例如,反刍动物如牛羊等拥有多个胃室,可将纤维素分解为可消化的物质。
它们通过发酵过程将食物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并由微生物进一步消化。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动物营养学绪论1、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全称。
2、概略养分分析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六种概略养分。
3、三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第一节动植物体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植物1、动植物的代谢特点·动物代谢特点: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而要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植物代谢特点: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成所需有机物。
2、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二、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一)元素组成的比较1、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有机元素均以C 、H 、O 、N 的含量最多·植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5% ·动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1%以上主要以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其中均以碳为最多,氧和氢其次,氮最少。
3、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对较稳定 4、元素含量① 植物·元素含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② 动物·一般须从饲料中获得,含量相对稳定。
·动物间差异小(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干物质动植物体水分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有机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无氮化合物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1、水分①一般情况下,动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②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③影响因素不同·植物: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动物: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等④饲料分类·按水分多少>45%:青绿饲料≤45%:青贮饲料·按蛋白质多少≥18%:蛋白质饲料<18%:粗饲料2、碳水化合物①植物:干物质中的3/4结构物质贮备物质②动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1%3、蛋白质①植物: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②动物: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他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动物的消化与营养动物的消化和营养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通过消化,动物能够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并利用,从而满足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物的消化过程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对身体的作用。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动物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附属消化器官组成。
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而附属消化器官包括肝脏、胆囊和胰腺。
1. 口腔: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和舌头的打动,被分解成较小的颗粒,同时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
2. 食道: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道,通过蠕动反射将食物送入胃部。
3. 胃:胃主要负责消化蛋白质。
胃壁分泌胃酸和胃液,将蛋白质分解成较小的肽段,以及杀灭细菌和消化道中的有害物质。
4. 小肠: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胆囊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帮助分解食物,并将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或淋巴中。
5. 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吸收的残渣物转化为粪便。
二、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消化过程中,涉及到各种酶的参与,它们能够加速食物分子的降解反应,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1. 碳水化合物消化:淀粉和纤维素是两种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在小肠中,胰腺分泌的淀粉酶将淀粉降解为葡萄糖,再通过肠壁吸收入血液。
2. 脂肪消化:脂肪需要在消化过程中由胆汁和胰液的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这些产物通过肠壁吸收并转运到体内各个细胞,为能量供应和细胞代谢提供必需的物质。
3. 蛋白质消化:蛋白质是身体构建肌肉和细胞的基本单位,它们在胃中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
在小肠中,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进一步分解多肽成为小肽和胺基酸,最终通过肠壁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需求。
1. 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葡萄糖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它被细胞摄取后通过呼吸作用氧化成为可利用的能量。
动物的消化和营养一、引言动物的消化和营养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消化系统和相关的营养过程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动物如何摄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
二、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摄取食物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
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包括捕食、食草、腐食和激泼食等。
2. 消化器官动物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用于不同环节的消化过程。
3. 分泌消化酶消化器官分泌消化酶,用于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不同酶分泌在不同的部位,以适应各种食物的消化需求。
4. 吸收营养物质消化后的食物通过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被动物体吸收利用。
各种营养物质被运输到细胞并参与代谢过程,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5. 排除废物未被吸收的残渣经过大肠被进一步浓缩和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是为了清除体内的废物,并维持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动物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内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对动物的生长和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动物需要不同数量的蛋白质。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动物通过消化和吸收碳水化合物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并供给身体细胞进行能量代谢。
3. 脂肪脂肪在动物体内起到能量储备和保护器官的作用。
摄入适量的脂肪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们参与酶的活性、骨骼的形成和免疫系统的维护等重要生物化学过程。
四、不同动物的消化和营养差异不同种类的动物根据其食物来源和消化特点具有不同的消化和营养需求。
例如,食草动物有特殊的消化系统来分解纤维素,而肉食动物则需要更高的蛋白质摄入。
五、营养失衡对动物的影响营养失衡可能会导致动物的健康问题。
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缺乏铁会引发贫血。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2.1937年,MaylIard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e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2.中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灰分等;酸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成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半纤维素上。
3.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IOO%-(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4.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含有纤维素。
第三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动物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残渣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醵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3)微生物消化:利用胃肠道微生物进行消化,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包括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吸收。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一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XIOO%;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χioo%所以一般地,真消化率要高于表观消化率4.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论述)(1)动物因素: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