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3课-空间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上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48
1.某同学准备报考哈尔滨大学的航天航空专业研究生,需要检索复习资料比如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入学考试题目、招生简章、相关大学本专业最新资料,及本专业的就业前景.2. 专业内不同导师的各自简历、发表文献、科技成果、申请的专利信息及国家级科研课题。
3. 如需要去该大学复试,请检索该城市和大学的电子地图,以及具体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选择检索工具1.中国知识网CNKI.2.维普3.百度4.搜狗5.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关网站6.读秀网检索途径本课题采用主题(关键词)及分类途径相结合。
电子地图检索电子地图检索结果确定检索词百度搜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检索结果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主页,点击“2011年招生简章”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来源:考试大 [ 2010年8月31日] 字号:T | T一、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的领导,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硕士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院校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这类考生通过初试后需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且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招生专业目录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2010-8-30 23:39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中小】【我要纠错】2011年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招生学科目录与招生计划专业检索报考航天航空专业:院系:航天航空学院;专业:飞行器与工程设计专业点击查询专业简介检索结果飞行器设计与工程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简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战略导弹总体设计专业,文革期间停办,1990年根据国家航天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恢复专业招生,1991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原则,更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收稿时间]2018-12-1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航空宇航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SJ‐GY20180134)。
[作者简介]通信作者:王峰(1981-),男,浙江江山人,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航天器总体设计与控制。
曹喜滨(1963-),男,黑龙江肇东人,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航天器系统设计。
孙兆伟(1963-),男,黑龙江鸡西人,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航天器系统设计与仿真。
陈雪芹(1982-),男,四川广元人,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航天器故障诊断与控制系统设计。
2019年10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探索航空宇航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位、目标和特色,分别与课程和项目密切结合,采用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两种途径,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培养模式,并通过紫丁香微纳卫星学生团队、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体现出所提培养模式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项目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0-0146-05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报告为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吃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简称航空宇航学科)这类工程类学科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决心。
正如著名思想家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只具备专业技能还不够,还要学会应用,而航天类专业知识往往晦涩深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同时结合创新理论和工程实际去理解和实践,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必须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特点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原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20106Z10课程名称(中/英文):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原理/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acecraf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 48/3 (其中实验学时:36 ,课内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控制系统设计适用专业:航空航天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1] 曾庆华,无人飞行控制技术与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教学参考书:[1] 孟秀云,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2] 赛奥里斯,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3] 毕开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及其MATLAB仿真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作为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以及我校专业设置的需要而设立的。
为配合我院购置的“飞行器制导控制综合实验装置”实验平台,课程采用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人飞行控制技术与工程》作为教材,并以国外主流教材《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2010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引进)作为主要参考书目。
本课程以导弹飞行中的制导与控制为主,又结合其他现代飞行器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制导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各类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特点做了分类介绍,对所涉及的制导方法、控制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制导与控制系统对于现代飞行器的安全可靠飞行至关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现代飞行器(飞机、导弹等)中的制导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实现方法。
本课程对于培养军民两用型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现代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系统原理。
由于制导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因此课程教学除了对教材和参考书目中的内容和知识进行讲授之外,还应该将国内外航天技术的先进科研成就以及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力学基础和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与强度分析、试验技术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科研与技术管理等,也可在其它领域从事产品机电一体化设计和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飞行器设计学科高级工程技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空气动力学、控制系统原理、飞行器制造工艺及设计、实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与分析设计、大型先进通用计算软件的应用能力及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3.具有飞行器设计的工程能力;4.熟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有关规范和设计手册等;5.了解飞行器设计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飞行器设计问题具备系统表达、建模、分析求解、论证及设计的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9.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10.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航空航天领域的方针和政策。
三、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飞行器结构动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工程、空气动力学;空间飞行器设计方向专业主干课程: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总体设计;导弹及运载火箭设计方向主干课程:导弹飞行力学、远程火箭弹道学及制导方法、导弹及运载火箭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