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格式:rt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4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1. 概述本报告是对XXXX项目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正式报告。
该评价旨在为项目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以水文水资源和地质条件两个方面为重点,对项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提供保障。
2. 项目概况XXXX项目位于XXXX,总面积为XXXX。
项目所涉及的地区主要是XXXX,属于XXXX地质构造带。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XXXX,年平均气温为XXXX,地表水资源丰富。
3. 地质环境3.1 地质构造XXXX项目区主要位于XXXX地质构造带,该地区属于XXX岩系,地层为XXXX。
岩性以XXXX为主,含有一定量的XXXX。
3.2 地质构造特点本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XXXX构造断层。
该断层对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3.3 地质成因XXXX区域地质成因为XXXX。
4. 水文环境4.1 地表水该项目区域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有XXXX河、XXXX湖等。
其中XXXX河为本地区的主要水源,流域面积为XXXX,最大断面流量为XXXX。
XXXX湖是该区域另一重要的水源,水体比较清澈,水质较好。
4.2 地下水本区域含水层主要为XXXX岩层。
地下水属于XXXX类型,储量充足。
本区域存在着多个地下水补给区和水电孔洞,这也是该地区水文环境特点之一。
5. 水文地质特征5.1 水文特征本项目区域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为XXXX,分布呈现出XXXX特点。
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好,水利潜力较大。
5.2 地质特征本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含有较多的XXXX矿。
该区域的地下水含盐量较大,对于灌溉农作物有一定影响。
同时,地表水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限制,水质呈现出下降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措施。
6. 水文地质风险评估6.1 自然风险评估本项目区域内含有多个断层,存在较大的地震风险。
同时,在气候异常情况下,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山洪暴发,给这一地区带来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第17卷第2期2017年6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Vol. 17 No.2Jun. , 2017文章编号:1671 -4067(2017)02 -0073 -03甘肃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分析及保护本莲芳1马淑静2王红玉1贾少超1(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60;.北京洁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0)摘要:分析了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概况及潜在污染,并根据水源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庆阳西峰区地下水水源现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甘肃庆阳;地下水;水源;保护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导致地下水污 染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1]。
甘肃庆阳西峰区饮用水水源面临的问题与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类似,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无统 一管道收集,也无处理设施;农村乡镇企业存在偷排 不达标废水的现象;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无固定填 埋处理点,有些甚至就堆放在取水口附近;取水井位 于耕地区,农田化肥和农药残留随雨水下渗[2]。
这 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下水水质,为地下水长 期开发利用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西峰区地 下水水源状况及潜在污染源、污染物,确保饮水安 全,并协调好工农业发展与水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下水水源地概况西峰区主要有董志镇、肖金镇、显胜乡、后官寨 乡、温泉、什社乡、彭原乡七个乡镇,位于甘肃东部,地 形呈一扇状,南北长约48km,东西宽约35km,总面积 996km2。
西峰区黄土塬面地势高于河谷约300m,塬 区内无河流径流,塬面东侧有马莲河流过,西测为蒲 河,北面两条沟切割,泾河从塬南面穿过。
研究区域 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兼具季风气候及黄土高原气候 特色。
甘肃省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兰州大学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2013年11月项目名称:甘肃省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水源名称:董志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肖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显胜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后官寨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温泉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什社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彭原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委托单位:西峰区环境保护局承担单位:兰州大学项目负责:张明泉报告编写:张明泉刘理臣本莲芳马淑静刘衍隋婷参加人员:侯会斌齐仲韬姚小华张超权斌帅赟审核:曾正中复审:钱鞠绘图:马淑静本莲芳前言 (1)第一章总论 (3)1.1 项目背景 (3)1.2 划分技术原则 (4)1.3 划分依据 (5)1.3.1 相关法律法规 (5)1.3.2 技术标准 (5)1.3.3 技术文件 (6)1.4 技术路线 (6)1.5 工作内容 (8)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背景分析 (9)2.1 水源地区域自然概况 (9)2.1.1 地理位置 (9)2.1.2 气候特征 (10)2.1.3 地表水资源 (11)2.1.4 地下水资源 (12)2.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13)2.3 区域水文地质 (16)2.4 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 (19)2.5 水源可供水量开采前景 (21)2.6 主要污染源调查 (23)2.6.1 董志饮集中式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3)2.6.2 肖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4)2.6.3 后官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4)2.6.4 温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5)2.6.5 彭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6)第三章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分析 (34)3.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基本概况 (34)3.1.1 董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4)3.1.2 肖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5)3.1.3 后官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7)3.1.4 温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9)3.1.5 彭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40)3.2 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 (49)3.2.1 监测方法 (49)3.2.2 监测与评价结果 (51)3.2.3 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58)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59)4.1 划分方法 (59)4.2 董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2)4.2.1 郭堡南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2)4.2.2 八年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2)4.2.3 寺里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3)4.2.4 野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3)4.2.5 陈户街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3)4.3 肖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4)4.3.1 秦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4)4.3.2 芮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5)4.3.3南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5)4.3.4显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5)4.4 后官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6)4.5 温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7)4.5.1 毛家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7)4.5.2 上庄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8)4.5.3 袁台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8)4.6 彭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8)4.6.1 张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9)4.6.2 董家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9)4.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件说明 (69)4.8 保护区内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70)第五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76)5.1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牌 (76)5.1.1 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 (77)5.1.2 设置饮用水水源交通警示牌 (77)5.1.3 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 (78)5.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制作、管理与维护 (78)5.2 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 (79)5.2.1 制定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79)5.2.2 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方法 (81)5.3 建立水源监测预警系统 (82)5.3.1 建立水源水质监测网络 (82)5.3.2 陆源污染的监督 (84)5.4 建立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机制 (84)5.4.1 成立监督管理机构 (84)5.4.2 建立巡查制度 (85)5.4.3 建立水源保护区档案制度 (85)5.4.4 加强公众监督 (86)5.5 建立健全水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86)5.6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 (86)5.7 应急保障措施 (86)5.8 实施保障 (87)5.8.1 资金保障 (87)5.8.2 法律法规保障 (88)5.8.3 政策制度保障 (88)5.8.4 组织和管理保障 (88)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89)6.1 结论 (89)6.1.1 水源现状水质评价结果 (89)6.1.2 水源现有主要问题 (89)6.1.3 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92)6.2 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表 (99)6.3 建议 (115)附录: (117)前言水是人类安全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关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020年9月第42卷第5期地下水Ground waterSept.,2020Vol.42 NO.5DOI:10. 19807/j. cnki. DXS. 2020 -05-019平凉和庆阳地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及现状分析刘婧(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平凉744000)[摘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甘肃省平凉市和庆阳市两地2018年21处地下水水质监测 点丨丨项水质指标参数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可知:不同的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完全相同,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客观、科学地反映水质的实际情况,为防治水污染,规划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更准确、合理的 理论依据。
同时分析两地区水质差别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应地治理对策。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地下水;平凉;庆阳;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 -1184(2020)05 -0071 -04甘肃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 突出。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水量稳 定、水质好、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已成为甘肃省农 业灌溉、工矿和城市重要的供水水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 下水用量日益增大,而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这 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人环境,致使地下水质量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开展当前地下水水质评价对于优化我省水资 源配置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通过对地下水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可以科学地评价区域地下水体的质量状况[1]。
而地下水水质 评价方法的选择在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其是否客观、实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的正确 性。
根据《2018年黄河流域(片)地下水监测实施方案》,选 取甘肃省平凉市、庆阳市两地21处地下水水质监测井,选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并与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对 比分析,为两区域防治水污染,规划和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性 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核桃峪矿井二期工程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情况及水害情况分析1、工程概况:我单位承建的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核桃峪矿井二期工程,因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认真吸取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重、特大透水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杜绝水害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建设期间安全生产,对受水威胁区域,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特编制掘进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2、地层、煤层与岩性:我单位施工的井底水仓由中侏罗统延安组的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油页岩、煤层为主构成,与含水层互层状。
其中主要隔水层段为8煤层,全井田除隆起区外均有分布,厚度0~70.77m,平均厚度25.92m,为井田隔水性良好的主要隔水层。
3、地质构造:(1) 断裂构造勘查区目前未发现断裂构造,因此,可以预测现状条件下断裂构造带不会成为矿井与其它含水体直接沟通的通道;断裂构造对矿井的涌水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卸荷裂隙根据区域资料分析,庆阳白垩系含水盆地地下水一般在沟谷较丰富,在塬区富水性变差。
4、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主要有无日天沟和四郞河,地表水主要补给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第一含水层)和下白垩统志丹群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第二含水层)。
个别断裂发育地段,在地形较低的沟谷区,下白垩统志丹群孔隙裂隙承压水沿断层带上涌,以泉的形式补给地表水或补给第一含水层。
与其它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差。
5.老窑调查情况:现施工区域范围内无生产矿井。
6.水害情况分析:主要为雨季降水由主斜井流至掘进工作面,其次为掘井巷道含水层。
二、探水方案设计1.探水工具:采用YT-28型风钻,10米钻杆。
2.探水方案:探水孔布置:井底水仓工作面布置2个探水孔,一号探水孔布置在巷道中心线拱基线处,水平钻进;二号探水孔布置在距巷道正中拱基线上0.8米处,坡度+40°(见图)。
附件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附表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3 年 9 月数据表格构成一、综合调查类1、野外水文地质综合调查1)野外调查路线表(GW-T100) 2)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表(GW-T111)2、野外水点调查1)机(民)井调查表(GW-T121) ① 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GW-T121/1) ② 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GW-T121/2) ③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GW-T121/3) 2)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GW-T122) 3)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GW-T123) 4)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GW-T124) 5)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GW-T125) 6)水源地综合调查表(GW-T126)3、环境地质问题调查1)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GW-T131) 2)地裂缝野外综合调查表(GW-T132) 3)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GW-T133) ① 土地荒漠化分区描述表(GW-T133/1) 4)土地盐渍化野外调查表(GW-T134) ① 土地盐渍化分区描述表(GW-T134/1) 5)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表(GW-T135) 6)地面沉降分区描述表(GW-T136)二、试验与勘探1、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GW-T210)1)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GW-T211) 2)水文地质钻孔孔径变化表(GW-T212) 3)水文地质钻孔井管结构表(GW-T213) 4)水文地质钻孔填砾(止水)变化表(GW-T214) 5)水文地质钻孔测井曲线表(GW-T215) 6)水文地质钻孔含水层段表(GW-T216)2、槽探野外施工记录表(GW-T220) 3、物探测深成果汇总表(GW-T230) 4、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GW-T240) 5、抽水试验成果表(GW-T250)1)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GW-T251)2)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记录表(GW-T252)三、动态监测数据1、地下水观测井基本情况表(GW-T310)1)地下水开采量监测 ① 地下水水量观测原始记录表(GW-T311/1) ② 地下水开采量监测数据汇总表(GW-T311/2) 2)地下水位监测 ① 地下水位监测野外记录表(GW-T312/1) ②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记录表(GW-T312/2) ③ 地下水位监测成果汇总表(GW-T312/3) ④ 地下水位年特征值统计表(GW-T312/4) 3)地下水温监测 ① 地下水温监测记录表(GW-T313/1) ② 地下水温监测数据汇总表(GW-T313/2) 4)地下水水质监测综合成果表(GW-T314)2、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GW-T320) 3、水源地开采量统计汇总表(GW-T330) 4、地下水位统测1)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GW-T341) 2)地下水位统测汇总表(GW-T342)5、泉点流量观测数据表(GW-T350) 6、气象观测站基本情况表(GW-T360)1)大气降水逐月观测记录表(GW-T361) 2)地面蒸发逐月观测记录表(GW-T362)7、河流水文站基本情况表(GW-T370)1)河流径流量观测记录表(GW-T371)四、实验与测试1、地下水质现场测试成果表(GW-T410) 2、岩土样品采集表(GW-T420)1)土工实验成果汇总表(GW-T421) 2)岩石物理/水理性质成果表(GW-T422) 3)岩石化学成分成果表(GW-T423) 4)岩石矿物鉴定成果表(GW-T424) 5)土壤易溶盐分析成果表(GW-T425) 6)古地磁测试综合成果表(GW-T426)3、野外水样采集记录表(GW—T430)1)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GW-T431)2)同位素测试综合成果表(GW-T432)4、测试数据元数据表(GW-T490)五、数据整理表1、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GW-T510) 2、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GW-T520)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野外调查路线表路线统一编号 路线起(经)止 路线长度(km) 参加调查人员 样品及数量 点性质及数量 天气状况 路线小结 调查日期 年 月 路线野外编号GW-T100日路线示意图调查单位编写人负责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表路线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取样情况 地 貌 与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环 境 地 质 问 题 沿 途 访 问 记 录 ° ′ ″ 路线原编号 纬度 ° 省(市) ′ 市 ″ 县 调查点编号 高程GW-T111m 村乡(镇)图幅编号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剖 面 示 意 图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调查人 填表人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机(民)井调查表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经度 纬度 地理位置 井口直径 井 深 m m ° ° ′ ′ ″ ″ 井 名 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 地面高程 省(市) 市 县GW-T121m m 乡(镇) m m m m3/h 村水位埋深 井底直径 井与地表水距离 出 水 量井的类型 取样情况 水 体 特 征 pH 色 水温 ℃ 气 温 ℃味 嗅 透明度 井淘洗情况 开采方式 主要用途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井壁结构 建井年限 井距地表污 水坑距离 地质、地貌、含水层、剖面图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调查人 填表人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民井统一编号 编 经度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 i 年灌溉次数 灌溉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年均小时出水量 qi 典 同类机井总灌溉面积 Mi 总 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 Q 乡核(m ) 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 Q 乡统(m ) 误 差 Q 误(m )3 3 3GW-T121/1井名号 民井野外编号 o ′ ″ 纬度 o 省(市) 图幅名称 ′ 市 ″ 井口高程 县 乡(镇) m 村同类机井总数 灌溉面积 Mi 典 次灌溉每小时出水量(m3) 灌溉作物种类 次灌溉时间(h)年总开采时间 ti 典 同类机井总开采时间 ti 总核查乡灌溉开采量校正系数(%) α灌=1-误差/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 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 人口数量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人畜生活用水定额(L/人) 统计资料人均生活用水定额(L/人) 误 差 开采时间(h) 民井统一编号 民井野外编号 o ′ ″ 纬度 o ′ ″ 市 井名GW-T121/2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 县 乡(镇) m 村省(市) 同类机井总数 牲畜数量 开采量(m3)平均小时出水量(m3/h)核查乡生活用水井校正系数α生=1-误差/统计人均生活用水定额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县(市)名称 水点统一编号 标准代码 野外编号 单井开采量与灌溉面积统计表 计量方法 项3GW-T121/3乡镇名称 机井名称目数值额定出水量(m /kwh) 耗电法 单井年耗电量(kwh/a) 单井开采量(10 m /a) 额定出水量(m /L) 耗油法 单井年耗油量(L/a) 单井开采量(10 m /a) 额定出水量(m /h) 流量法 年开采时间(h/a) 单井开采量(10 m /a) 作物类型 小 玉 水 果 草 菜 其 麦 米 稻 树 地 地 它 灌溉面积(亩) 灌溉定额(m /亩)3 4 3 3 4 3 3 4 3用水量(m )3合计 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泉点统一编号泉点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泉点名称图幅名称泉点类型含水层岩性泉水用途补给来源沉淀物及气体成分测定方法流量涌水量(L/s)动态变化特征泉水物理性质水温(℃)色味嗅透明度 PH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含水层特征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岩溶水点统一编号岩溶水点名称 编号 岩溶水点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 经度 ° ′ ″ 纬度° ′ ″高程m地理位置 省(市) 市 县 乡(镇) 村气 温 ℃ 色 水 温 ℃味 水化学类型 嗅 水 体 特 征流 量 m 3/h透明度 岩 性 溶洞直径 m 溶蚀类型水 位m 暗河流量 L/s动态变化规律 与地表水的联系岩 溶 特 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剖面素描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矿坑统一编号矿坑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矿坑名称硐口标高 m图幅名称矿坑类型主要矿种建井时间总涌水量含水层特征停采时间停采原因矿坑水用途揭露地层矿硐特征出水点特征取样情况地表水体矿坑排水对其它水点的影响灾害性突水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地表水点统一编号地表水点名称 编号 地表水点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经 度 ° ′ ″纬 度° ′ ″地理位置 省(市) 市 县 乡(镇) 村所属水系 地表水类型水位高程m样品类型色水位高程 m 味 气 温℃ 嗅 水 温℃浊度流 速 m/s 透明度流 量 m 3/h PH水 体 特 征流量季节 变化特征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剖面素描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Array水源地综合调查表水源地统一编号水源地野外编号经度°′″纬度°′″地面高程 m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水源地名称地下水类型水源地勘察供水井个数精度级别批准储量及允许开采量104m3/a 储量级别开采井深度 m 投产时间最大水位埋深 m 日开采量 104m3/a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供水方向取样情况开采层特征开采中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岩溶塌陷统一编号岩溶塌陷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塌陷名称塌陷类型塌陷时间塌陷面积 m2陷坑总数陷坑形态特征最大直径 m 最大深度 m 最大陷坑面积 m2发展阶段地下水位 m 塌陷规模野外照片及说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塌陷特征塌陷区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塌陷成因及发展调查人口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裂缝野外综合调查表地裂缝统一编号地裂缝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地裂缝名称地裂缝类型裂缝区面积 Km2主裂缝长度 Km主裂缝宽度 m主裂缝深度 m发生时间主裂缝走向倾向与倾角°/ °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地裂缝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主裂缝错移方向及距离裂缝变形特征地裂缝成因及发展调查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调查点统一编号调查点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荒漠化类型荒漠化程度起沙风速 m/s植被种群及发育情况潜水埋深 m地下水开采状况样品采集类型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地下水位变化畜牧放养情况风蚀风积地貌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荒漠化历史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Array土地荒漠化分区描述表荒漠化区统一编号中心区地理位置省市县乡(镇)村荒漠化区名称荒漠化区面积(Km2)荒漠化区类型荒漠化程度荒漠化影响因素荒漠化区扩展速度荒漠化成因荒漠化趋势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注:本表与荒漠化分区图共同使用。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编写人:夏岩王宁黄石钢喻晓琳李晓萍报告审核人:付锁堂席胜利李亮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勘探开发研究院2004年12月18日目录绪言 (1)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1)第一节气象水文 (1)第二节地质、地貌 (2)第二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5)第一节松散层类孔隙裂隙潜水 (5)第二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 (7)第三节水质评价 (13)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4)第一节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14)第二节用水定额的调查分析 (15)第三节开发利用现状 (17)第四节地下水位动态 (19)第四章地下水资源量概算 (19)第一节计算分区与计算依据 (19)第二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潜水资源 (20)第三节下白至系承压水资源 (24)第四节区域地下水资源汇总 (25)第五节县(市)域地下水资源 (25)第六节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 (28)第七节地下水供需平衡分析 (32)第八节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 (35)第五章水资源保护 (38)第六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9)绪言庆阳地区位于甘肃东部,俗称陇东地区。
四周边界:东临陕西省的黄陵、宜君、富县、甘泉、志丹,南与我省平凉地区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西连宁夏同心、固原,北靠宁夏盐池、陕西吴旗、定边。
东西长208km,南北宽207km,地理坐标:东经106°20'~108 °41',35°~10' 37°10',总面积26900km2。
区内河川发育,产流面广,水量少,年径流量(枯水年)为7. 529 X 108m3/a,但水流集中,含沙量大,部分河段矿化度较高,不能利用,能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为3. 079×l08m3/a,开采水量18472. 1×104m8/a。
区内河谷纵横,多数河谷均切穿了潜水含水层,地下潜水多沿河谷排泄转化为地表水,仅在完整源区、梁如掌形地及局部河谷中,含水层相对较厚,具有开采价值,其它大部分地段因含水层薄、水量小、埋藏深,不具备开采条件。
据有关资料统计,区内部署开采水源井1218口,开采水量5157. 55 X 104m3/a,其中,农业用水393. 4 ×104 m3/a,保灌面积10. 52×104亩,城市及工业用水4764. 15 ×104m3 /a。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本区属典型的大陆型干旱气候区,总的特点是降雨量小,蒸发度大,湿度低,纬向分带明显,从西北环县甜水堡自东南正宁县降水量增大,即年降水量从小于400mm,增至600mm以上,而蒸发量从1700mm降至1450mm(见附图1)。
降水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7, 8, 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0%左右,且常以大雨、暴雨的形式出现,年际变化大,造成降水利用率低,易成洪涝,而且不利于降水入渗,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资源量。
二、河流水系与径流特征庆阳地区河流水系属黄河水系的支流泾河流域内,有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等四条,除此外,东部有葫芦河,西北部为清水河和苦水河,均属常年流水河流。
枯水年年径流量大、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
除环县洪德以北水质以咸水为主以外,其余广大地区以微咸水至淡水为主,矿化度一般小于3g/L,较适于农灌和人畜饮用,现将各河流特征分述如下(见附图2):1、马莲河马莲河是庆阳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以曲子镇为界,北部为环江,南段为马莲河,为便于叙述,统称为马莲河),发源于宁夏麻黄山。
于环县北甜水井处流入本区,流经洪德、环县、庆阳、西峰、长庆桥等城镇,于车家沟处流出区外,全长366km。
汇水面积19080km2,其中,区内流长344km,面积16900km2。
经洪德水文站实测资料,年均径流量8385×104m3/a。
径流量在年内分配不均衡,4月~6月占总量的15%,七、八、九三个月占57.5%,次年月占27.5%,含沙量平均249kg/m3。
2、蒲河蒲河发源于环县庙儿掌,经于堡子流入镇原县,在王寨以南流入巴家咀水库,流长175km,流域面积(区内)4641km3,支沟发育,较大支沟有黑河、交口河、茹河、康家河等。
据姚新庄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8620×104m3/a。
历年径流量变化大,1969年最大达1. 695×108 m3/a, 1965年最小为0. 483×108m3/a,尤以洪峰流量更大,1964年(丰水年),洪峰流量2460m3/s, 1974年(枯水年)为122 m3/s,两者相差22倍。
河水中年平均含沙量216kg/m3,在7月~8月含沙量最大可达1070kg/m3,其它特征表见表1~1。
3、洪河洪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自张河堡湾流入镇原县境内,于殿王南庄流出区外,区内流长85km,面积759km2,水文特征见表2~2。
4、四郎河四郎河发源于正宁县境内子五岭山麓的艾篙店子,于陕西省长武县雅区内流长70公km,面积64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160 ×m3/d。
第二节地质、地貌一、地质及岩性(一)地层及岩性区内地层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其余地层均有沉积,多埋藏于第四系之下,仅在沟谷或局部低洼地段出露于地表。
从本次研究目的出发,着重描述第四系及白垩系罗汉洞至华池组,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表1—1 庆阳地区河川径流量统计表注:单位108m3/a1、前白至系(Z—J)前白垩系主要分布在环县西北部甜车断裂以西的甜水堡井、毛井、南揪等地,岩性主要是变质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厚度较大,风化裂隙较发育。
2、下白垩系(K)依据沉积环境、岩性分为六盘山群和志丹群。
六盘山群分布于六盘山区、区内未见及。
岩性为砂岩、砾岩、砂质泥岩等,总厚度3760m。
志丹群(Klz)该群是区内承压含水层的主体,共分为六个岩组,除泾川组分布在西部外围区、罗汉洞(Kl z5)分布在马莲河西侧外,其它各组在区内广泛分布(见附图3、4、5),多伏于第四系之下,仅在沟谷低洼带出露地表,各组岩性特征,底板形态及高程见下表1一2表1一2 庆阳地区下白垩系底板形态及岩性特征表二、构造庆阳地区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伊陕盾地西南部,西邻贺兰山褶皱带,主要构造有:平凉~白杨城隐伏深大断裂和天环向斜。
1、平凉~白杨城隐伏深大断裂和天环向斜。
分布于研究区西部,近南北走向,构成陇东自流水盆地的西界,下白垩系志丹群的分布严格受该断裂的控制。
2、天环向斜北起区外宁夏天池,经环城、镇原一带,近南北走向。
向斜系西翼陡窄,东翼宽缓,对志丹群各岩组的厚度有一定控制作用,使该群层中部厚,东西两翼较薄。
三、地貌类型根据地貌形态、成因,将区内地貌划分为剥蚀堆积,侵蚀冲积和单一地貌三种基本类型。
(一)剥蚀堆积地貌1、掌杖洼地发育的残源宽梁主要分布于环县西北部,一般残源宽1km-3km,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梁宽l00m-150m,标高1640m~1960m。
区内沟谷浅割,沟脑“掌”形地或“杖”形洼地发育。
2、沟谷浅缓的宽梁残源分布于子午岭一带,残源小而少,呈北西或南西向倾斜,倾角5°~10°。
顶面标高1630m~1960m。
3、沟谷深陡的宽梁残源分布于庆城以北的环江两侧,沟谷切深l00mm左右,沟谷呈“V”字形,沟坡70°左右。
残源与梁相连,源面积一般10km2,源面标高1400m-1700m。
4、沟谷缓浅的缓赤窄梁分布于子午岭东侧,沟谷切深50m左右,梁宽30m~50m,顶面标高1500m-1650m。
5、沟谷深陡的残源宽源分布于庆城以南的镇原、西峰、合水、宁县和正宁境内。
区内沟谷切深达l00m以上,沟谷间形成大小不一的残源、宽源。
较大的源20余个,面积一般50 km2~300 km2。
董志源面积最大为826 km2,是我国最大的黄土源,源面标高1200m~1700m,均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斜度大约2°。
(二)侵蚀冲积地貌主要分布在马莲河、茹河、洪河、蒲河等大的河谷之中,在地貌上构成漫滩及I~III 级阶地。
第二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两大基本类型。
对前者,根据含水层岩性,相对划分为沟谷砾卵石层孔隙潜水(含前第四系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和黄土含水层孔隙裂隙潜水两大亚类。
第一节松散层类孔隙裂隙潜水一、河谷砾卵石及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潜水河谷砾卵石层孔隙裂隙潜水是指以砾卵石含水层为主,包括部分前第四系基岩风化裂隙水,因两者在平面上交替分布,相互衔接,地下水具有同一的水理性质,从两者的补给排泄关系来说也无法截然分开,因此归并于砾卵石孔隙潜水之内。
主要分布在茹河、洪水河、蒲河、黑河、环江、马莲河水系及葫芦河沟谷之中。
含水层主要为卵砾石,在马莲河及支沟(从沟口向上游1 km ~5km)其厚度一般为1m~5m,而在洪河、蒲河、四郎河等厚度一般小于5m,葫芦河分布零星,单井最大可能出水量以小于1000m3/d为主。
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5m,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
二、黄土孔隙、裂隙潜水I 根据地下水储存的地貌单元和富水程度,相对划分为源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和梁峁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两大亚类。
(一)源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庆阳以南的庆阳、西峰、镇原、合水、宁县、正宁等县境内,主要大塬11个,各成一个具有补给排泄条件的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主要含水层为离石黄土夹多层古土壤和钙质结核层,孔隙、裂隙发育,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为0.14 m/d~0. 46m/d,其下伏午城黄土为相对隔水层。
水位埋深:在源区中部较小,一般为30m~60m,向边缘逐步增大为60m~80m之间,个别地方水文埋深大于80m。
含水层厚度、富水性与水位埋深具有相符相承的分布规律,源区中部,含水层厚度30~60m。
单井涌水量:源区中部一般为100m3/d~300m3/d,,唯独董志源最富水,可达500m3/d~2000m3/d,向边缘含水层变薄,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多为淡水,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g/l。
(二)梁峁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黄土梁峁地形支离破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含水层富水性严格受微地貌形态的控制,根据微地貌形态,可分为残源,梁峁斜坡、掌杖形洼地三种黄土潜水类型。
1、小残源区潜水根据镇原县境内资料,含水层厚度10~26m,单井涌水量10~20m3/d。
2、梁峁斜坡黄土潜水此类潜水多分布于黄土斜坡和滑坡体上,多以泉水形式流出。
富水性南大北小。
3、掌杖形洼地潜水区内掌、杖形洼地多分布在环县、华池境内,根据环县毛井~宋杖、干杖区资料,含水层厚度10m~50m,水位埋深lm~30m,单井涌水量10m3/d~200m3/d,地下水矿化度小于3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