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人类的起源
- 格式:ppt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
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是文明的开拓者。
科学知识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教学准备:人类的起源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模仿科学家的研究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2、小组讨论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
师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学生回答后适时出示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教师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
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
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假设1: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
假设2: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6、课件提供化石的记录,并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7、组织学生的交流注:只要有道理的观点都可以允许学生保留8、教师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介绍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怎么分成了两支——类人猿与人类。
主要是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
三、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以求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敏锐,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先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了解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难点:对比观察人类起源和发展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认同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二、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课本67页资料。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1)南方古猿:脑容量350-500ml(2)能人:脑容量600-8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800-1200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三、现代人种【教师活动】: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
现代人根据肤色可以分为3种:(1)黄种人(2)白种人(3)黑种人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能力目标:1、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2、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最早的古鱼类到最高等的哺乳类,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人类的起源我们就要从最后的哺乳类开始的。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我们的祖先到底是什么?二、交流1、返祖现象:毛孩儿,长尾巴的人。
什么是返祖,返祖说明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2、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亚、非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它们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这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3、阅读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森林古猿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画简图展示4、展示发现的四种人类骨骼化石、观察记忆四个阶段的特点5、展示人类发展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变化图,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
(可以从制造工具的材料、精度和用途等方面进行说明)。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重要因素呢?4、观察图片思考: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自身形态、劳动、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八年级生物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的祖先。
2、识记人类发展进化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特征判断人类所属于的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并能尝试去保护现代类人猿。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人类发展进化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特征。
难点: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脑发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昨天浏览网页,发现了一个新闻,现在分享给大家播放视频师:新闻中说发现了什么?生:……师: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现已丢失,政府在大力寻找。
这个化石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政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呢?生:……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概述人类起源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自身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并能尝试去保护现代类人猿。
(三)、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65-68页,独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请在课本上勾画关键字、词、句)(7分钟):1、课本65页的“探究竟*资料分析”中黑猩猩和人类的特征对比说明什么?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它为什么向不同的方向进化?3、人类的起源发展的过程分为几阶段?依次是什么?每阶段有什么特点?4、现在地球上的人种有哪些?(四)、展示学生听从教师的口令,以抢答(或自己主动答题)的方式展示自学成果。
1、问题1展示结束后,教师向学生补充现代类人猿。
现代类人猿仅包括长臂猿、大猩猩、猩猩和黑猩猩4种。
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
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
2、问题2展示过程中,穿插补问:人类越来越多,而现代类人猿的数量越来越少,为此,我们改怎么办?3、问题3展示后,进行一个小游戏:人类进化之我是……(1)请用表演的方式展示人类进化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人类的起源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知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了解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认识到自然选择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学习难点:说明森林古猿怎样分化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说明直立行走为其他器官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课时活动设计导入:人们很早就发现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类人猿。
人类与类人猿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吗?人类的祖先是谁呢?人类又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呢?设计意图:通过与人类相似的类人猿导入,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思考人类又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资料分析: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右侧图片,比较、分析黑猩猩和人类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与差异,并思考黑猩猩与人类可能有怎样的亲缘关系。
2.请同学们观察黑猩猩的行为特征,思考黑猩猩与人类可能有怎样的亲缘关系。
3.观察下面的表格并结合课本DNA检测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发现人类与黑猩猩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行为特征和基因等方面的相似度,说明黑猩猩与现代人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开始按不同的方向进化的?将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填图,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进化的方向,发展科学思维。
请同学们根据右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人类的发展过程分为几个阶段?2.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引起头骨形状及脑容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阅读课本,讨论、分析、交流得出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在分析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小组合作探究:黑猩猩还能不能进化成人呢?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由于黑猩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等方面与古猿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并且现代类人猿所处的地球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得出结论:黑猩猩不能进化成人。
生物导学案月日班级学生1.下列有关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B.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C.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D.环境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2.根据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填写下表:3.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A.其他动物的入侵B.生活环境发生变化C.为了扩大领地D.为了躲避敌害4. 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A.有复杂的语言B.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大脑发达5. 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A.智人B.直立人C.能人D.南方古猿6. 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B.下到地面上的生活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答案:1.A 解析:A、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C错误;B、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B正确;C、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C正确;D、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2.3.B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通过分析可知,森林古猿生活在丛林中,是由于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导致一部分古猿从树栖到陆地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的.4.B5.B6.C 解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解答:解:A、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A叙述错误;B、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B叙述正确;C、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B叙述正确;D、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D叙述正确.7.D1. D2. B3. C4. B5. D6. C7.(1)能人 680 简单的工具(2)直立人 1000 不同用途的石器用火最关键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