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C 型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
- 格式:pdf
- 大小:706.08 KB
- 文档页数:2
AC-13C(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我部根据招标文件、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设计图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指导意见书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并上报了试验段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组织试验段的施工。
在业主、代建、监理及技术服务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我部在2014年6月25日进行了上面层试验段的施工(试验段所用材料检测合格,混合料试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中得到海南省交通厅督导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项目办、总监办等单位在现场技术指导。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取得了人力配备、机械组合、材料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数据,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下面就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施工组织、质检及一些问题总结如下:一、试验段概况在项目办、总监办验收合格的中面层上方可选取上面层试验段落。
我部选取KXXXXX-KXXXXX进行上面层试验施工,上面层为AC-13C(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实厚度4cm,摊铺宽度为10.54m。
施工单位:XXXXXE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XX t限公司,施工时天气情况:晴、气温33 C。
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1 、目标配合比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提供,设计结果详见报告。
2、生产配合比根据目标配合比报告设计结论,指导拌和楼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的确定,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将拌和楼二次筛分后热料取出筛分,并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最佳油石比的± 0.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各项试验结果满足技术要求。
下来按照以上生产配合比进行残留稳定度检验,使其必须满足规范要求3、生产配合比验证确定了生产配比后,进行正式生产前的试拌,提取混合料试样做抽提试验,检验混合料各项试验指标,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铺筑试验段。
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检测编号:***************************检测有限公司第1页,共6页检测报告批准:审核:检测:1材料第2页,共6页1.1沥青材料AC-13C采用70#沥青。
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表1 70#沥青的基本性能1.2集料筛分AC-13C混合料的集料采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碎石。
破碎卵石规格有:10-15、碎石有5-10,细集料采用0-5机制砂,矿粉采用细磨石灰石粉。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见表2。
1.3集料性能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表3 各种集料的实测性能技术要求≤15≤28——≥2.60——≤15≤1.02 AC-13C 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3页,共6页2.1级配及配合比根据级配要求,由表2中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设计出矿料合成级配见表4,合成级配通过率如图1所示。
表4 AC-13C 合成级配选用的AC-13C 混合料配合比为:矿粉:0-5:5-10:10-15=5%:42%:29%:24%;图1 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2. 2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孔径(㎜)1613.29.54.752.361.180.6 0.30.15 0.075合成级配(%)100.0 97.7 76.8 51.5 36.8 28.6 20.3 12.9 8.6 6.2 要求范围(%)10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4-8按0.5%的间隔取4.0%、4.5%、5.0%、5.5%、6.0%;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油石比(%)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饱和度VFA,(%)稳定度(kN)流值(mm)4.0 2.518 2.3835.4 15.2 64.8 7.94 2.64.5 2.503 2.388 4.6 15.5 70.4 8.54 3.05.0 2.485 2.385 4.0 16.0 74.8 8.83 3.55.5 2.468 2.382 3.5 16.5 78.9 8.47 3.96.0 2.451 2.380 2.9 16.9 82.8 8.18 4.2技术指标——4~6 ≥13 65~75 ≥8 1.5~4图2 毛体积密度-油石比图3 空隙率-油石比表5 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第4页,共6页第5页,共6页4.04.55.0 5.56.0油石比(%)密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VFA共同范围图4 矿料间隙率-油石比 图5 有效沥青饱和度-油石比图6 稳定度-油石比图7 流值-油石比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时油石比a1=4.5%;最大稳定度时油石比a2=5.0%;设计空隙率中值5%时油石比a3=4.3%,沥青饱和度中值70%时油石比a4=4.5%,从而可计算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OAC1=(a1+ a2+ a3+ a4)/4=4.58%同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OAC min~OAC max,计算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2:OAC2=(OAC min+ OAC max)/2=4.5%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OAC=(OAC1+ OAC2)/2=4.5%结论:AC-13C最佳油石比为4.5% 。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速公路第XX合同段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我项目经理部所承建的XX高速公路路面第四合同段,全线共长20km,起讫桩号K88+200〜K108+200。
主要路面结构设计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油+8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粘层油+ 12cm厚ATB-30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封层+透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我标段负责K88+200-K108+200 的施工。
二、施工准备1、在经检测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后的喷洒过粘层油的中面层顶进行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作业。
2、AC-13C目标配合比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3、QLB-4000型沥青拌和楼AC-13C生产配合比【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比设计详见: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设计。
4、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所采用原材料满足规范要求,原材料检验详见:原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5、由试验人员在拌和站检测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油石比以及毛体积密度,确认配和比符合设计。
三、施工工艺1、施工现场准备:1)、铺筑前清除粘层上的SBS浮石子和杂物等,对局部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冲洗,重新喷洒粘层油。
2)、在与沥青面层相接触的结构物面上均匀地刷涂一层乳化沥青,以保证与结构物的相互粘接。
3)、根据施工计划前后桩号多放样10〜20m,利于数据采集和剩余料的铺筑。
根据设计图正线铺筑面边框线即:离中线1.5m, 13m。
位置10m整桩号进行放点或有构造物相互连接地段进行复核,采用全站仪逐桩逐点进行放样。
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方式。
2、施工方案: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①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温度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出厂温度符合要求,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沥青罐输送到拌和机内。
精心整理
检验报告
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页
A
,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
表3各种集料的实测性能
2.1
1
选
用
的
AC-1
3C
混
图1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
2.2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
按0.5%的间隔取4.0%、4.5%、5.0%、5.5%、6.0%;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
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
表5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第4页,共6页
OAC1=(a1+a2+a3+a4)/4=4.58%
同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OAC min~OAC max,计算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2:
OAC2=(OAC min+OAC max)/2=4.5%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
OAC=(OAC1+OAC2)/2=4.5% 结论:AC-13C最佳油石比为4.5%。
3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性能检验第6页,共6页
3.1马歇尔试验
以4.5%的油石比为最佳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得出结果如下表:表6马歇尔试件试验结果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比为:91.2%。
沥青混合料AC-13C的组成设计分析及性能评价作者:潘炳良黄小慧覃金寿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0年第01期文章為评价一种组成设计的AC-13C级配曲线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以目标曲线2.36 mm、4.75 mm、9.5 mm的分别对应通过率27.7%、38.7%、71.4%为中值,设计偏细的AC-13级配①,与偏粗的AC-13级配②,并采用粗集料间隙率VCA作为评价配比设计的参数。
结果表明:AC-13级配①达到了骨架密实状态,AC-13级配②接近SMA类级配的稳定状态;4.7%油石比下,AC-13级配①的沥青油膜厚度、浸水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分别为7.68 μm、98.9%、99%、2 168次/mm,AC-13级配②的沥青油膜厚度、浸水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分别为9.48 μm、92.9%、99%、1 652次/mm;两组级配的AC-13C浸水汉堡车辙试验结果均未出现剥落折点,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
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粗集料间隙率;油膜厚度;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U416.217-A-15-047-40引言沥青路面表面层的级配设计,粗集料组成部分是重点控制9.5 mm、4.75 mm、2.36 mm的通过率,以形成良好的骨架;细集料组成重点控制2.36 mm以下、0.6 mm、0.075 mm的通过率,以形成良好的密实度。
其意图在于粗集料间骨架嵌挤支撑有良好的抗力、细集料密实有良好的粘结力、表面宏观构造粗糙有良好的抗滑性能[1-3]。
本文采用70#A级道路石油沥青、石灰岩集料,在AC-13C目标级配的基础上变化两组级配,其中一组级配是在目标级配曲线基础上调细,另一组级配是在目标级配曲线基础上调粗,其目的是验证目标级配在关键筛孔变化时的性能变化及允许变化范围。
1一种AC-13C的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及评价为验证下页表1中目标级配曲线的关键筛孔变化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别设计了级配①和级配②,其中级配①是在目标级配曲线基础上调细,9.5 mm、4.75 mm筛孔通过率增加4%~5%,0.15~2.36 mm细集料相应增加4%左右,0.075 mm通过率相应略增加0.7%;而级配②是在目标级配曲线基础上调粗,9.5 mm、4.75 mm筛孔通过率减少约4%,0.15~2.36 mm细集料相应减少3%左右,0.075 mm通过率相应略有减少0.3%。
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 (SBS 改性沥青)施工指导意见施工指导意见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已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 (SBS 改性沥青)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AC-13C 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 表一层次类型方筛孔尺寸(mm )上面层AC-13C 16.0100 13.290~100 9.568~85 4.7538~68 2.3624~50 1.1815~38 0.610~28 0.37~20 0.155~15 0.075 4~8一、材料要求1、沥青 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BS 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业主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检。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监理组每五车抽检一次。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10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对进场细集料每500T 检验一次。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检验项目针入度(25℃,100g,5s)(0.1mm)针入度指数PI延度(5cm/mim,5℃)(cm)不小于软化点(TR&B)(℃)不小于动力粘度(60℃)( Pa.S) 不小于运动粘度(135℃)( Pa.S) 不大于闪点(℃)不小于溶解度(%)不小于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弹性恢复(25℃)(%)不小于RTFOT 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大于针入度比(25℃)(%)不小于延度(5cm/mim,5℃)(cm)不小于SHRP性能等级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4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视密度不小于(t /m3)2.60吸水率不大于(%)2.0对沥青的粘附性(SBS改性沥青)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2水洗法<>颗粒含量不大于(%) 1.0软石含量不大于(%)3上面层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42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规格公称粒径(mm)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注:(1)视密度不小于2.6 g/cm3;(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AC-13C沥青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验证发表时间:2019-02-27T12:54:30.5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作者:杨希帆[导读] 沥青路面指在矿物质材料中添加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公路路面,这种材料可以提高路面的强度和承载力,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周期杨希帆身份证号码:14062419930401XXXX 摘要:沥青路面指在矿物质材料中添加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公路路面,这种材料可以提高路面的强度和承载力,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周期。
因此,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
然而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出现裂缝、凹陷等问题,影响到公路运行的安全性。
因此,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在施工前需要根据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油石比。
本文主要分析了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浸水试验,验证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和高温稳定性,检验目标配合比的优越性。
关键词:AC-13C沥青路面;混合料配合比;性能验证引言AC-13C热拌沥青混合料因密实度高、水稳性好被广泛用于道路的面层。
因长期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在水、太阳辐射、氧气等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沥青表面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得沥青材料出现老化,路面凹陷、裂缝以及剥落等现象,影响到道路的正常有序运行。
因此,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优选矿料的合理级配,确定最佳油石比至关重要。
1 AC-13C沥青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中的相关要求,AC-13C沥青混合料按照《公路工预算定额》中,密度为2.531g/m³,油石比为5.22%。
此次,试验的沥青材料为改性沥青,粗集料为(10-15mm)、(5-10mm)的碎石,细集料则使用(0-5mm)的石屑。
1.1 AC-13C沥青路面混合料材料 1.1.1沥青材料此次AC-13C沥青路面混合料使用的的沥青材料为改性沥青,沥青各项性能指标如下:改性沥青实测性能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 52 30-60 延度(5cm/min)cm 28 ≥20 软化点(R&B)/℃ 75 ≥60根据设计要求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依上述表中可得,沥青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对应的沥青用量a1=5.0%,最大稳定度沥青用量a2=5.0%,相应于空隙率中值沥青用量a3=4.7%,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a4=4.9%,即可得OAC1=4.9%;确定沥青用量范围为4.5%~5.4%,即OAC2=(OACmin+OACmax)/2=4.95%;取OAC1和OAC2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即OAC=(OAC1+OAC2)/2=4.9%,最佳油石比为5.15%。
精心整理
检验报告
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页
A
,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
表3各种集料的实测性能
2.1
1
选
用
的
AC-1
3C
混
图1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
2.2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
按0.5%的间隔取4.0%、4.5%、5.0%、5.5%、6.0%;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
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
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
表5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第4页,共6页
OAC1=(a1+a2+a3+a4)/4=4.58%
同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求出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OAC min~OAC max,计算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2:
OAC2=(OAC min+OAC max)/2=4.5%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
OAC=(OAC1+OAC2)/2=4.5% 结论:AC-13C最佳油石比为4.5%。
3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性能检验第6页,共6页
3.1马歇尔试验
以4.5%的油石比为最佳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得出结果如下表:表6马歇尔试件试验结果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比为:91.2%。
检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检测编号:***************************检测有限公司第1页,共6页检测报告检验项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样品规格AC-13C委托单位************** 检验类别委托检测工程名称样品名称70#沥青、破碎卵石、机制砂、矿粉生产单位集料规格70#沥青、机制砂0-5、石灰石碎石5-10、破碎卵石10-15、矿粉抽样地点样品数量石料各100kg、矿粉50kg、70#沥青20kg送样者送样日期见证人证号使用部位沥青路面工程检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主要仪器设备使用情况SYD-4508F自动双通低温沥青延度仪;SYD-2801F型低温针入度;SYD-2806E全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器;Φ300mm国家新标准方孔砂石筛;PG6002-S电子天平;HZ101-3S电热鼓风干燥箱;DSD-2电动砂当量仪;DM-II型洛杉机搁板式磨耗试验机;CF-B标准恒温水浴;LMS-3电脑数控马歇尔稳定度仪;H-1826.5F沥青混合料理论密度仪负压表;LJS-2数控大型马歇尔击实仪等。
检验结论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矿粉:0-5:5-10:10-15=5%:42%:29%:24%;沥青用量(油石比):4.5% 。
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满足设计要求。
签发日期:日备 注 该检验报告仅对本次送样检验结果负责。
批准: 审核: 检测:1材料 第2页,共6页1.1沥青材料AC-13C 采用70#沥青。
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表1 70#沥青的基本性能1.2集料筛分AC-13C 混合料的集料采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碎石。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
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0年5月21日一.原材料试验2.集料试验二. AC-13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2.AC-13C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三. AC-13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其原材料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备注:1#料为9.5mm-16mm,2#料为4.75mm-9.5mm,3#料为0mm-16mm,4#料为0mm-4.75mm, 5#料为0mm-2.36mm,6#料为0mm-0.3mm其混合配曲线如下图所示:AC-13C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从上图及表中可知油石比范围在4.5%-5.1%,其技术指标满足要求,考虑到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取最佳油石比为4.8%。
机场连接线上面层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080/1-2004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4、集阿联络线乌兰浩特至新林北公路《施工图技术交底》5、乌兰浩特至新林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指南》6、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咨询获取的资料。
7、本企业的综合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能力和近年来同类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
二、施工概况机场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6m,设计速度100km/h。
路线起点位于现省际通道与乌察路平交处,起点里程JCLK0+000,终点设置在旧路收费广场南侧,终点桩号为JCLK3+260。
全长3.26km,双向四车道。
全线路面结构上面层设置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左幅总面积为:36675m2,沥青混凝土数量:1467m3。
我项目部在上面层正式摊铺前在JCLK0+300-JCLK0+500段左幅先进行一段长度为200m的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以便确定:1、确定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2、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3、确定透层的喷洒方式和效果;4、确定混合料的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5、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2)、拌和机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3)、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4)、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式及压实效果;(5)、接缝方法;(6)、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7)、质量检查方法,初定每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6、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7、工期安排: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7月25日上面层铺筑:2014年7月25~2014年7月25日完工日期:2014年7月25日(详见施工进度横道图)三、施工准备3.1拟投入人员与机械设备3.1.1、拟投入人员本分项工程施工,项目部对各施工班组进行了相应的职责分工;制订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的交底,确保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