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灰岩与泥质灰岩
- 格式:docx
- 大小:12.28 KB
- 文档页数:1
地层描述沿途地层描述:1. ⽕烘组(D2h):灰⿊⾊、灰褐⾊薄层⾄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局部见灰黄⾊薄层页岩夹深灰⾊中厚层泥灰岩。
页岩单层厚约10--20cm。
风化强烈,岩⽯风化后呈褐黄⾊沙⼟,具球形风化。
与上覆地层榴江组(D2I)呈整合接触关系。
2. 榴江组(D3I):灰⿊⾊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灰黄⾊薄层硅质泥岩,灰(钙)质泥岩,粉砂岩,厚约2-5cm。
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约50×5cm。
与上覆地层五指⼭组(DCwz)呈平⾏整合接触关系3. 五指⼭组(DCwz)灰⾊⾄深灰⾊薄层⾄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层间夹薄层灰褐⾊,灰⿊⾊泥岩及泥灰岩。
单层厚约5-25cm。
局部见⽅解⽯脉充填于泥质条带状灰岩中,脉宽2-5cm。
与上覆地层睦化组(C1m)呈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处见--- 4. 睦化组(C1m)灰⾊⾄深灰⾊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
泥晶灰岩层间夹灰⿊⾊薄层泥(页)岩,单层厚约5-20cm。
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量⽅解⽯充填其中,见⽅解⽯呈细脉状(团块状)斜交层⾯产出,脉宽2-10cm。
与上覆地层打屋坝组(C1dw)呈平⾏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处见--- 5. 打屋坝组(C1dw)灰褐⾊、灰黄⾊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薄层硅质岩。
与下伏地层睦化组(C1m)呈平⾏不整合接触。
因浮⼟,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处见--6. 威宁组(C1w):灰⾊-深灰⾊薄层-中厚层细晶⽩云质灰岩。
灰岩层间夹灰⿊⾊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
局部为灰⾊中厚层细晶⽩云岩,见燧⽯呈条带状产出。
局部为灰⾊中厚层细晶⽩云岩夹薄层灰褐⾊灰岩、泥灰岩,见燧⽯呈条带状产出。
中段;为灰⾊中-厚层块状泥晶⽣物(屑)灰岩夹灰-灰⽩⾊薄层-中厚层⽩云质灰岩。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 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
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
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1.2 泥质岩(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
性硬、脆,平坦状断口。
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
粉砂30%,泥质70%。
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岩性描述(地质从业人员必备)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1、强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2、弱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3、微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4、强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5、弱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沉积岩的主要岩石类型:1)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出的火山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物质的物态一般指它降落着地时的物理状态,即是固态、液态,抑或是塑性体。
固态碎屑包括岩屑、晶屑和玻屑;塑性碎屑包括浆屑,塑性玻屑。
火山碎屑岩根据碎屑颗粒大小又可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集块岩:岩石中的火山碎屑粒径大于50mm者占50%以上,常混有火山角砾、火山灰等,分选性差。
集块岩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管道中,分布范围较窄,可作为寻找古火山口或古火颈的一种标志。
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各种喷出岩的角砾组成,也有其它岩石角砾,角砾棱角明显,也可混入少量晶屑,一般由火山灰胶结,分选性差。
该种岩石除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外,也可分布于离火山口稍远的地区。
比较常见。
凝灰岩:岩石中大多数的火山碎屑粒度小于2mm,并且被更细的火山尘及火山灰的次生化学分解物(蛋白石、粘土、碳酸盐等)所胶结。
由于火山灰粒度细小,从火山口喷出后在空中可飘浮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所以一般凝灰岩的分布范围很宽,可距火山口很远。
它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
一般所指的碎屑岩是由50%以上的碎屑物(包括矿物碎屑及岩石碎屑)组成的岩石。
它们的形成主要与外动力地质因素有关,大都为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而成。
碎屑岩中,也可混入纯化学沉淀物质与黏土物质,并且多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当这些混入物的含量增多,而超过50%时,则分别过渡为化学岩或黏土岩。
这类岩石按碎屑颗粒大小,又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三种。
砾岩:破碎的岩块,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或受到海浪的反复冲击,使棱角消失,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砾石(或称卵石),再经胶结的岩石称为砾岩。
砾石直径一般大于2mm。
不同的砾岩,其砾石成分和胶结物各不相同。
具砾状结构、层状构造,但层理一般都不发育。
若这类岩石中砾石未被磨圆而具明显棱角者,则称为角砾岩。
灰岩描述顺序及内容1、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鹰山组剖面的落实良里塔格组:该组要体现出以泥晶灰岩为主、有含泥质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出现颗粒灰岩(如:砂屑泥晶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等)、生物屑灰岩(如:生物屑泥晶灰岩、泥晶生物屑灰岩等)的剖面,但不能出现泥岩层,各种灰岩也要被免有规律性的、或相同厚度出现,颗粒灰岩要尽量少划,厚度上也要以薄为好。
一间房组:该组的岩性特征是灰岩较纯,颗粒含量、生物屑含量较多,白云质含量较少(相对鹰山组而言),在具体落实剖面时,仍要体现出以泥晶灰岩为主的剖面,也有颗粒灰岩(如: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等)、生物屑灰岩(如:生物屑泥晶灰岩、泥晶生物屑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等,多集中在该组的上部)的剖面,各种颗粒灰岩、生物屑灰岩可稍厚,但要被免以大套、有规律性的、或相同的厚度出现。
鹰山组:相对一间房组而言,鹰山组(上部)灰岩颗粒含量、生物屑相对较少,但白云质含量逐渐增多,在剖面上也要体现出以泥晶灰岩为主,局部有含云质或云质泥晶灰岩,也有少量的颗粒灰岩。
2、灰岩的描述内容及顺序:①颜色。
描述碳酸盐岩颜色时应注意受到含油、含沥青质、有机质的影响,要体现总体颜色,也要体现局部颜色;②矿物成分。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硅质、泥质或砂质,其百分含量现场以5%为单位或少量进行估计,可用区间值表示;③结构。
什么灰岩就什么结构。
④结构组分及描述。
结构组分包括:A、基质。
描述内容有:含量、成分。
重结晶方解石、白云石化、硅化现象作为基质部分内容。
B、颗粒。
包括:砂屑、砾屑、鲕粒等等。
描述内容有:含量、大小、分选、磨圆、成分及分布情况。
C、生物屑。
见到才描述,描述内容有:含量、大小、成分及分布情况。
在岩屑描述中只能以生物碎片反映,不能写为具体的生物种类(相应井段取芯见生物化石的可说明);在岩芯中见生物化石的,则要描述其个体大小、保存的完整性、清晰度、矿物成分以及分布情况,岩芯中化石可定具体的生物种类,对不清晰的就以生物碎片描述。
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9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19)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19)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根据工程地质划分的扇形区及各区的边坡变形破坏特点,选取与之有关的试样进行力学试验,测定岩石及软弱夹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岩石及软弱夹层的物理性质指标详见表1至表7。
表1部分岩石的容重
表2部分岩石的孔隙率与吸水率
表3不同成因粘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
表4不同成因粘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二)
表5几种土的渗透系数表
表6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
表7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二)
注:1.平均比重取:砂为2.65;轻亚粘土为2.70;亚粘土为2.71;粘土2.74。
2.粗砂与中砂的Eo值适用于不均系数Cu=3时,当Cu>5时应按表中所列值减少2/3。
Cu为中间值时,Eo 值按内插法确定。
3.对于地基稳定计算,采用内摩擦角φ的计算值低于标准值2°。
岩石及软弱夹层的力学性质指标见表8至表25。
表8岩石力学性质指标的经验数据(一)。
泥灰岩与泥岩的区别泥灰岩与泥岩是地质学上常见的两种岩石类型,它们在岩石成因、组成和性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泥灰岩是由泥质颗粒和一定比例的碳酸盐颗粒所组成的沉积岩石。
其中的泥质颗粒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构成,而碳酸盐颗粒则以方解石、白云石等为主。
泥灰岩的主要成因是湖泊、河流、海洋等环境中的泥沙沉积。
泥灰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泥质颗粒,常见的颜色有灰色、蓝灰色等。
而泥岩是由泥质颗粒所组成的沉积岩石,其中的泥质颗粒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泥岩的成因主要有湖泊、河流、海洋等环境中的泥沙沉积。
与泥灰岩相比,泥岩中的碳酸盐颗粒含量较低,所以其在外观上常常呈现出灰色、黑色等颜色。
从组成上来看,泥灰岩中的碳酸盐颗粒含量较高,而泥岩中的碳酸盐颗粒含量较低。
这也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此外,泥灰岩中的碳酸盐颗粒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其性质。
当碳酸盐颗粒含量较高时,泥灰岩的硬度相对较高,质地较坚硬。
而当碳酸盐颗粒含量较低时,泥灰岩的硬度相对较低,质地较软。
相比之下,泥岩的硬度一般较低,质地较软。
泥灰岩和泥岩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
例如,泥灰岩常常具有层理结构,层理面上常可见到灰色的碳酸盐层和灰黑色的泥质层。
而泥岩的层理结构相对较少,常呈现出均质的细粒结构。
总结起来,泥灰岩与泥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岩石的成因、组成和性质上。
泥灰岩中的碳酸盐颗粒含量较高,硬度相对较高,质地较坚硬,常具有层理结构;而泥岩的碳酸盐颗粒含量较低,硬度较低,质地较软,层理结构较少。
通过对这两种岩石的区别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学中的相关知识,并对地质历史和地质环境进行更准确的解读。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范文一:粉质粘土、灰岩描述①粉质粘土:黄褐;硬塑;以粘粒及粉粒为主,含少量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层厚 5.0~6.5m,层底标高:80.35~86.4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16~24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②粘土:黄褐;硬塑~可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及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其中北岸粘土层中含约10~40%的角砾,呈棱角状,粒径约3~12mm,角砾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其中局部含约10%碎石,呈棱角状,粒径约3~5cm,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
层厚13.20~18.10m,层底标高64.55~73.2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4~26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③1硅质灰岩(C3):灰黑色,很湿~饱和,强风化,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盐矿物为主,见大量燧石团块,燧石团块为黑色、呈扁球状、球状。
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宽约10-20mm,局部见溶隙、溶孔,主要发育2组裂隙,与钻机轴向夹角分别为0°~10°、30°~40°,裂面较平直~微弯,陈旧,见溶蚀痕迹,局部以方解石、石英晶体及黑色炭质充填,岩芯破碎~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5-20cm,最长约30cm, RQD值一般为35-80%,顶部与覆盖层接触面附近岩芯破碎,溶蚀现象严重, RQD 值小于35%。
该层在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层厚2.50~9.90m,层底标高57.17~66.74m。
属硬岩~极硬岩,岩土工程分级为Ⅷ级。
③2硅质灰岩(C3):中等风化,灰黑色,饱和,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矿物为主,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大部宽约0.5~10mm,与钻机轴向夹角0-10°及30-40°为主,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呈短柱状~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10~20cm,最长达40cm,岩芯锤击声较脆, RQD值一般以50~95%为主,局部受溶蚀影响,岩芯破碎,呈碎块状,RQD值小于50%。
0 残坡积:黄褐色,主要由粉砂土、亚砂土等组成,顶部腐殖土。
1 泥岩: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中下部含粉砂质,岩石节理发育较破碎。
2 粉砂岩:棕红色——深灰色粉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上部铁质胶结,中下部含泥质。
3 煤:黑色,块状构造,含泥质。
目估煤质较差,底部夹薄层泥岩30cm左右。
4 细砂岩:灰白色,细粒状结构,中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裂隙发育,局部破碎。
5 中粗粒砂岩:灰白色,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石英矿物组成,长石次之。
6 泥岩: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顶部夹薄层炭质泥岩,上部节理发育,较破碎。
7 粉砂岩:灰色,粉砂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中部节理发育,较破碎,底部含泥质。
8 生物碎屑灰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结构,中薄层状构造,岩石溶隙、裂隙发育,局部破碎。
9 泥岩:深灰色,泥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可见黄铁矿矿化,底部夹薄层细沙岩。
10 中细粒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矿物组成,次为云母与暗色物质。
11 粉砂岩:深灰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夹中薄层状,顶部夹中薄层泥岩,下部节理发育。
12 生物碎屑灰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顶部为褐黄色泥灰岩(0.25m);上部方解石细脉发育,中下部溶蚀裂隙发育。
13 细砂岩:灰白色,细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长石,顶部裂隙发育。
14 粉砂质泥岩:灰黑色,中薄层状,下部夹中薄层粉砂岩。
15 灰岩:深灰色,隐晶质结构,含生物碎屑,中厚层状,溶蚀裂隙,溶孔发育,中上部夹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中部见方解石细脉。
16 粉砂岩:黑灰色,粉沙质结构,中薄层夹薄层状。
17 煤:黑色,粉状,夹薄层粉砂岩,煤质较次。
18 泥质粉砂岩:黑灰色,中厚层状,上部见黄铁矿矿化,黄铁矿呈粒状分布。
19 砂岩:浅灰色,上部中粒结构,下部细粒结构,中厚层状,下部夹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20 炭质泥岩:黑色,泥质结构,薄层状,中部夹煤线,植物叶片化石发育。
岩石分类及其物质成分地壳中的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和变质岩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而成积岩除了由硅酸盐岩石外,还有碳酸盐岩石等,下面简单介绍三大岩类的类型及矿物组分。
(一)火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经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
火成岩又分为下列几类:1、超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个大类,指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小于45%,同时氧化镁、氧化亚铁等基性组分含量高的火成岩。
如:橄榄岩、辉石岩,有关的矿床为铬矿、铂矿、金刚石矿。
2、超镁铁质岩:指镁铁质矿物(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含量达90%以上的一类火成岩,因此大多数超镁铁质岩就是超基性岩,反之亦然。
但有例外,如辉石类单矿物岩,镁铁矿物含量在90%以上,但二氧化硅含量高于45%,所以它是超镁铁质岩,而不是超基性岩,又如,斜长岩是由钙的硅铝酸盐矿物组成,SiO2<45%,属超基性岩,但不是超镁铁质岩。
3、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个大类,SiO2含量为45%—52%,主要矿物为辉石、苏长石、粗玄岩、斜长花岗岩、碱性岩、基性斜长石、与超基性岩的主要区别除SiO2含量外,在矿物成分上含有相当数量的斜长石,常见的基性岩为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4、中性岩:SiO2的含量大约为52%—63%,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岩,中性斜长石、闪长石、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安山岩、英安岩。
5、酸性岩:SiO2含量大于63%,色浅,主要矿物以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流纹岩、英安岩。
6、超酸性岩:SiO2含量大于75%,主要以白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碱性长石、石英。
7、碱性岩:含SiO2较低,而碱质较高,主要矿物为微斜长石,正长石、钠长石、霞石、方钠石、钙霞石、霓石、霓辉石、钠铁闪石、钠闪石、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斑岩、响岩。
8、镁铁矿物:指火成岩中含铁镁成分较多的硅酸盐矿物总称。
常见主要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常见沉积岩的定名及描述第一类型碳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颗粒碳酸盐岩、结晶碳酸盐岩和生物碳酸盐岩。
一、颗粒碳酸盐岩该类岩石由颗粒和填隙物两大部分组成。
颗粒主要包括内碎屑(砾屑、砂屑和粉屑)、鲕粒、生物碎屑、球粒、团块等。
填隙物由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泥晶基质,二是只有亮晶胶结物,三是既有泥晶基质也有亮晶胶结物。
定名颜色+岩石单层厚度+结构+矿物成分。
如:深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
颜色——深灰色。
岩石单层厚度——厚层状。
结构——鲕粒(鲕状)结构。
矿物成分——方解石,鲕粒和填隙物都是方解石。
描述1、颜色由颜色的色调和深浅组成,符合少前多后的原则,多用色谱表中的单色和双色混合色描述,尽量避免用三色混合色描述,可用生活自然色。
如浅黄绿色,浅—颜色的深浅,黄绿—颜色的色调,绿多黄少。
又如橄榄色(生活自然色)。
先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再描述风化面颜色。
2、单层厚度的规定块状层> 100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1cm微薄层<1cm注意测量岩层单层厚度的范围及主要的单层厚度。
3、结构当颗粒的含量大于岩石总量的90% 时,填隙物可不参加定名,主要有如下结构:(1)、单颗粒结构砾屑结构、砂屑结构、粉屑结构、鲕粒(或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球粒结构、团块结构等。
(2)复合颗粒结构A 、以两种颗粒为主的结构少前多后复合定名,如砂屑鲕粒结构,砂屑少鲕粒多,并且二者的含量都大于5%。
B、三种(含三种)以上颗粒的结构,同A,如生物碎屑砂屑鲕粒结构;但是如果三种颗粒的含量相当,就可称为颗粒结构。
当颗粒的含量占岩石总量的50—90%时,填隙物要参加定名。
以泥晶为主时,为泥晶某某颗粒结构,如泥晶砾屑结构;以亮晶为主时,亮晶某某颗粒结构,如亮晶鲕粒结构等。
当颗粒的含量为岩石总量的25—50% 时,颗粒在前泥晶在后,为颗粒泥晶结构。
某某颗粒泥晶结构,如鲕粒泥晶结构。
何为泥灰岩,有何性质
泥灰岩是一种介于碳酸盐和粘土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
泥灰岩中的方解石含量为50~75%,粘土矿物含量为25~50%。
当粘土矿物含量少于25%时,称为含泥石灰岩或泥质石灰岩。
泥灰岩常呈微粒结构或泥状结构,矿物颗粒粒径一般小于O.Olmm。
这种岩石常产于石灰岩和粘土岩的过渡地带,夹于薄石灰岩或粘土岩之中,呈透镜状或薄层状产出。
泥灰岩矿床按成因可分为海相沉积矿床和陆相沉积矿床两类。
陆相沉积矿床以湖泊沉积矿床为主。
某些泥灰岩的化学成分适合水泥生料的要求,不需与其他原料配合,即可烧制水泥熟料,这种泥灰岩称为“天然水泥石”。
目前使用泥灰岩时多与优质石灰石搭配。
泥灰岩的物理性质与石灰岩相似,硬度低于石灰岩、粘土物质含量越高,硬度越低;其颜色取决于粘土物质,在黄色到灰黑色之间变化。
泥灰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寒武纪和奥陶纪马家沟组中,南方主要产于下石炭纪和中、下三叠纪。
部分泥灰岩矿床矿石化学成分见表1。
表l 部分泥灰岩矿床化学成分。
泥质灰岩描述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泥质灰岩呀!这泥质灰岩啊,就像是大地妈妈给咱准备的一份特别礼物呢。
你瞧,泥质灰岩那独特的模样,有点像是用泥土和石头混合搅拌出来的。
它不像那些亮晶晶的宝石那么耀眼夺目,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它就像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有着无尽故事的人一样。
想象一下,在地底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各种物质相互作用、沉淀,才慢慢形成了泥质灰岩。
这多神奇呀!它的身上承载着时间的痕迹和大地的秘密呢。
泥质灰岩的质地有点特别哦,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石头,带着点泥土的那种柔软感。
你用手去摸摸它,是不是感觉挺奇妙的呀?就好像它在和你打招呼,告诉你它的来历呢。
它的颜色也挺有意思的,有的时候是那种暗暗的灰色,有的时候又带着点泥土的黄色。
这就好像是一幅大自然随意挥洒的画作,没有那么规整,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咱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像泥质灰岩这样的人或物吧?表面上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就能发现他们内在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而且啊,泥质灰岩在建筑和工程上也有不小的用处呢!它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为我们的房子、道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就像是一个默默付出的老黄牛,不声不响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你说,这么特别的泥质灰岩,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去好好了解和珍惜呀?它虽然没有钻石那么璀璨,没有黄金那么耀眼,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不能总是只追求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而忽略了身边这些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存在呀。
就像泥质灰岩,它在那里,不张扬,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呀,让我们多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像泥质灰岩一样的美好吧,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感动。
别小瞧了任何一个看似普通的东西,说不定它们背后都有着让你惊叹不已的故事呢!这泥质灰岩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