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孕酮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2
2024孕酮(P)黄体酮知识点总结01孕酮(P)又称为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和妊娠期胎盘合成,是睾酮、雌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
02孕酮的生理作用绝大部分是以雌激素作用为基础的,孕酮可以对垂体分泌的某些激素起调节作用,可以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并有使基础体温升高的作用。
03非妊娠妇女,主要是卵巢的卵泡膜细胞和排卵后的黄体细胞合成和分泌孕酮,正常月经周期中孕酮水平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04在月经周期的卵泡前期孕酮可以降低,甚至几乎测不出。
05在排卵前一天,孕酮浓度开始升高。
06排卵后,黄体细胞大量分泌孕酮,使血中的孕酮从卵泡期的平均700ng∕1上升到黄体期的约9700ng∕1,在排卵后6~8天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
07若未妊娠,黄体萎缩后血中孕酮浓度骤减,于月经前四天降至卵泡期水平。
08妊娠时,血浆孕酮浓度随时间增加而稳定上升,妊娠6周以前孕酮主要由黄体产生,在妊娠7~10周,由黄体产生孕酮逐渐过渡至胎盘产生,又称黄体-胎盘转移。
09在妊娠10周后孕酮则主要来自于胎盘,在孕晚期,孕酮的产量可达非妊娠期的10倍。
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孕酮迅速减退至微量。
10检测血清孕酮可了解其是否与所处生理阶段即月经周期时相相符,判断黄体、胎盘功能。
11孕酮的测定一般用C11A法和EC1IA法。
12孕酮生理性增高表明女性排卵。
13孕酮病理性增高可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上腺癌、库欣综合征、多发,曲E卵、多胎妊娠、原发性高血压等。
14孕酮水平降低主要为病理性的,可见于垂体功能衰竭、卵巢功能衰竭、黄体功能不全、胎盘发育不良,妊娠毒血症、胎儿发育迟缓或死亡、先兆流产、无排卵性月经等15由于妊娠期血清孕酮水平个体差异很大,而且胎盘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因此妊娠期血清孕酮水平不是判断胎盘功能的理想指标。
16测定唾液孕酮可用于非妊娠妇女黄体缺陷调查,监测分娩后生育能力的恢复状况,以及口服黄体酮生物利用度的调查,一般认为,唾液孕酮反映了血清游离孕酮水平。
孕酮(黄体酮)联合使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正常情况男:成人<3.2nmol/L女:卵泡期0.6~1.0nmol/L 排卵期1.0~11.2nmol/L 排卵后20.8~103.0nmol/L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肌注,1次10~20mg。
(1)习惯性流产:肌注1次10~20mg,每日1次或每周2~3次,一直用到妊娠第四个月。
(2)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在月经之前6~8日每天注射5~10mg,共4~6日,疗程可重复若干次。
对子宫发育不全所致的痛经,可与雌激素配合使用。
(3)经血过多和血崩症:每日肌注10~20mg,5~7天为一疗程,可重复3~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5~20日。
(4)闭经:先给雌激素2~3周后,立即给予本品每日3~5mg,6~8日为一疗程,总剂量不宜超过300~350mg,疗程可重复2~3次。
(5)先兆流产:25~50mg/d。
不良反应突破性出血,阴道点状出血,体重增加或减少,宫颈鳞柱交界改变,宫颈分泌动力学本品口服可从胃肠道吸收,经1~3小时血浓度达峰值,由于迅速代谢而失活,故一般采用注射给药,但舌下含用或阴道、直肠给药也有效。
经阴道粘膜吸收迅速,经2~尿中排出。
黄体酮药理作用主要为:1、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为受精卵植入作好准备。
受精卵植入后则使之产生胎盘,并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其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
2、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为产乳作准备。
3、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使精子不易穿透;大剂量时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产生抑制排卵作用。
4、增高: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21β-羟化酶缺乏,17β-羟化酶缺乏和11β-羟化酶缺乏等),卵巢肿瘤,葡萄胎。
黄体功能不全的原因及诊断说到黄体功能不全,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它是什么。
医学上,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女性卵巢性不孕或流产的产生。
那么,黄体功能不全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发现,导致女性黄体功能不全有以下几种原因1.卵泡期FSH分泌不足,卵泡液中FSH2.排卵期LH峰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