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天体天体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25
一1.天体系统定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距离相近的天体2..天体系统层次: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和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太阳,七大行星,彗星,流星等3..日地距离是1.5亿千米4..八大行星距日的远近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二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的原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特殊的原因:宇宙中: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自身:1.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3.液态水的存在三.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需要能源,(1)直接影响是发电,取热(2).间接影响: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3.维持地表温度,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各种能源太阳大气自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气候:影响地球气候变化,降水——黑子2.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耀斑3.磁场:产生磁暴——耀斑4.极地地区上空产生极光——太阳风太阳黑子的周期是11年黑子和耀斑爆发时,他们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四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2.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
3.地壳的厚度33千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千米。
地壳分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镁层,其分布呈固态,下层叫硅镁层,其分布呈固态4.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其上是岩石圈5.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组成物质可能是液态物质,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表明物质的状态是液态6.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7.水圈中得水有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三种状态组成,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水8.构成地球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9.纵波,横波的波速在莫霍面突然增加,在古登堡面,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必修1第 4 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宇宙探测双基回归一、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⑴天体是指宇宙中存在的物质,是宇宙空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是宇宙物质特性的具体体现。
⑵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宇宙中常见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都属于自然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
在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都属于人造天体。
⑶区分某一物质是否属于天体,其依据主要是看其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中。
如流星是天体,但其到达地球后,其表面的残余部分——陨星已成为地球的一部分,就不能称为天体。
同理,当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时才能称为天体(即人造天体)。
如神六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轨道舱属于人造天体,但返回舱就不属于人造天体。
一般而言,没有脱离地球大气层的仍然算作地球的组成部分,不是天体。
2.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宇宙中运动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本身和不同的天体系统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运动,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地月系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是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指目前人类认识的宇宙部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银河系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
目前人们认识的天体系统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上图所示。
二、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成因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测(1)宇宙探测的意义——开发宇宙资源(2)航天基地的建设因素:①纬度:纬度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可降低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并能提高卫星的使用寿命。
②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雷雨天少,有利发射。
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交通: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大宗货物。
⑤国防安全:如建在山区、沙漠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
其余有科技因素等。
(3)发射窗口:“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时比较适合的一个时间范围。
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发射窗口的宽度。
高中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1:地球在宇宙中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恒星 由炙热的形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自身能发光的球状天体;所有的恒星都在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因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其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主要成分是氢。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日地平均距离主要成分 半径 质量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1.5亿千米(光行8分钟) 氢和氦 地球半径的109倍(70万千米)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地球密度的1/4地球的28倍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太阳活动的标志 发生的层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 (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
(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稀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日冕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天体及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顺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了天体及天体系统,欢迎参考。
天体及天体系统天体的类型。
(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空间气体和尘埃。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恒星:自身发光的球形物体,由热气体组成,质量很大。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绕恒星运行的天体。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木星具有最大的体积和质量。
流星:星际空间中的尘埃和固体颗粒。
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在同一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一大群流星被称为流星群。
当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到某一地区流星数量的显著增加,有时乃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以辐射点所在星座内或邻近的恒星命名,比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绕太阳运行,轨道扁平,较长,有特殊的云状外观。
著名的哈雷彗星有76年的自转周期。
(2)人造天体:航天飞机、卫星、航天器、太空垃圾等。
2. 天体系统。
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环绕,形成各种天体体系。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节律交替:只有地球连续自转,才会产生昼夜节律交替现象。
(1)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为90。
(3)早晚线与极昼(夜)最小纬圈A点与切线B点纬度之和为90度;例如,当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纬23度26分)时,B点的纬度是北纬66度34分。
2. 当地时间及地区时间:(1)当地时间概念:不同的时刻由于经度的不同而产生,称为局部时间。
在不同的经络上有不同的位置。
当太阳经过天空中某个地方的最高点时,就是这里的12点。
经度相同,地点时间相同;经度不同,地点时间也不同。
宇宙中的名词解释宇宙四方上下为之“宇”指的是空间;古往今来为之“宙”指的是时间。
那么“宇宙”指的就是我们说的时空。
也可以说是“天地万物总称”。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2、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人类所能认识到的宇宙却是有限的。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为150亿光年,这样的宇宙,在空间上有边界,时间上有起源。
天体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总星系(指的是我们利用现在的设备,所能观测到的空间尺度,大约在150亿—200亿光年)——超星系团(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通常在一个超星系团内只含有2~3个星系团。
)——星系团或星系群(通过大望远镜已经发现了上千亿个星系,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分散在宇宙之中,而是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集团,由星系、气体和大量的暗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就是星系团)。
——恒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恒星系称星系,是宇宙中庞大的星星的“岛屿”,它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丽的天体系统之一。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宇宙观测到了约十亿个星系。
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
人们估计恒星系的总数在千亿个以上,它们如同辽阔海洋中星罗棋布的岛屿,故也被称为"宇宙岛"。
它们中有的离我们较近,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它们的结构;有的非常遥远,目前所知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132亿光年,)——行星系(太阳系等)——卫星系(地月系等)。
天体类型比较表天体概念其它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温度高,自已能发光,距地球非常遥远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卫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中学地理睬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和天体系统。
(1)天体。
1)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全部天体都是物质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有各自的特点。
除以上自然天体外,还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
2)恒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它是由炙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巨大、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
3)星云。
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它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
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星座。
为了便于相识恒星,人们把天球分为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叫做星座。
依据国际上规定,全天共分成88个星座。
每个恒星都有它所属于的一个星座,星座中所包括的主要亮星,构成各自独特的图形。
如大熊星座的七颗亮星构成勺子形(中国称其为北斗七星)。
(2)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是宇宙间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表:太阳地球---月球太阳系行星和卫星其他八大行星和卫星小行星银河系彗星流星体(陨星)总星系行星际物质恒星世界(包括其他恒星、星云;星际物质)河外星系2.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
1)太阳概况。
太阳是由炙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的半径约为700 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平均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
2)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周期:11年。
宇宙中常见的天体系统及大小关系摘要:一、前言二、恒星系统1.太阳系2.恒星与行星的比例关系三、星团系统1.球状星团2.疏散星团四、星系系统1.银河系2.卫星星系和伴星系五、总结正文:一、前言宇宙是一个广袤无垠的存在,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天体系统。
这些天体系统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共同构成了宇宙的丰富多彩。
本文将介绍宇宙中常见的天体系统以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二、恒星系统恒星系统是由恒星和围绕其旋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组成的。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恒星系统。
1.太阳系太阳系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它包括太阳、8 颗行星、5 颗矮行星、近500 个卫星和至少120 万个小行星。
太阳系的大小关系是: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火星> 金星> 水星。
2.恒星与行星的比例关系在恒星系统中,恒星的质量通常远大于其周围的行星。
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的质量约为198900 亿亿亿吨,而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质量仅为1932 亿亿亿吨,仅为太阳质量的0.1%。
三、星团系统星团系统是由若干颗恒星组成的集合体,通常有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两种。
1.球状星团球状星团是由大量恒星密集地组成的球状结构。
这些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且具有相似的年龄和化学成分。
球状星团的恒星密度很高,形状近似球体。
2.疏散星团疏散星团是由相对稀疏的恒星组成的集合体,它们通常呈不规则形状。
疏散星团的恒星之间距离较远,年龄和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四、星系系统星系系统是由若干个恒星系统组成的集合体,通常包括星系本体、卫星星系和伴星系等。
1.银河系银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它包括大约2000 亿颗恒星和大量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银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恒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太阳。
2.卫星星系和伴星系卫星星系是指环绕主星系运动的星系,而伴星系是指与主星系相互作用的星系。
银河系有许多卫星星系和伴星系,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强弱标志|光球层)、耀斑(最激烈|色球层)、日珥(色球层)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型、天体系统的概念与层次、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及地球的普通性。
3.运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地外生命的存在,探究地球的特殊性.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2)级别:总星系错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1)名称: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A水星,B金星,C 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分类(结构特征)错误!2.表现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无特殊之处。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2.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错误!(2)自身条件错误!一、教材P3图1.2探究1.图中共包括几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什么?提示:包括四级,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地球.2.总星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宇宙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提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总星系是最大的天体系统,是所有星系的总和,它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入,其范围将不断扩大。
二、教材P4图1.4探究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其成为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太阳。
质量巨大。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除方向上相同(均自西向东)外,图中还反映出哪两个特点?提示: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共面性);轨道形状都接近正圆(近圆性)。
5.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特征对地球生命存在有何意义?提示: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热点探究6.为解决地球上日益恶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设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提示:从地球来看,生命生存必须存在“金锁链条件”,也就是要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适宜生物呼吸的适当厚度的大气层.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并且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下图所示: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主要天体系统比较:天体系统组成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月系是宇宙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地球距离太阳约1。
天文基本常识1.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是由宇宙中的星系、星团、星云、星团和恒星等天体相互吸引而形成的系统。
其中,银河系是最为重要的天体系统之一,它包含了许多恒星、行星、星团和星际物质等。
2. 恒星: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发光天体,它们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亮。
恒星是构成星系的基本单元,它们的分布和运动规律可以揭示出星系的演化历程。
3. 行星: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球形天体,它们有自己的轨道和运动规律。
太阳系中包括了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4. 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它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轨道和运动规律。
太阳系中许多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其中木星已知的卫星数量最多,达到了61颗。
5. 星座:星座是指天空中若干个相邻的恒星组成的图案或形状。
不同的星座有着不同的名称和特征,它们是人类文化和信仰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6. 天文现象:天文现象是指天空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日食、月食、流星雨、彗星、行星相合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变化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原因。
7. 天文单位:天文单位是指用于测量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常用的有光年、天文常数和秒差距等。
这些单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尺度和演化历程。
8. 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是一种观测天体的仪器,它能够收集来自遥远天体的光亮和其他电磁波,帮助我们了解天体的性质和演化历程。
天文望远镜分为许多种类,包括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
9.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观测和研究天体的行为和性质,例如使用望远镜观测行星、恒星和星系,通过卫星进行红外线、X射线和射电波的观测等。
这些观测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10. 天文学史:天文学史是指人类对天体的认识和探索的历史,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天文发现和理论,例如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
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天体" 和"天体系统" 是天文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描述了宇宙中的天体和它们之间的组织结构。
1. 天体(Celestial Body):
-定义:天体是宇宙中的物体,通常是由物质组成的自然实体。
这包括了地球、太阳、行星、卫星、恒星、星系、星云等。
-特点:天体通常是在宇宙中占据一定空间并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
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2. 天体系统(Celestial System):
-定义:天体系统是由多个天体组成的集合体,它们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并共同存在于宇宙中。
天体系统可以包括行星系、星系、星云、星团等。
-特点:天体系统展现了天体之间的组织和互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太阳系,其中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而银河系是一个更大的天体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恒星、行星系和星云。
在天文学中,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结构、演化和相互作用。
通过观测和研究天体,天文学家能够揭示宇宙的奥秘,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