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 格式:ppt
- 大小:857.00 KB
- 文档页数:33
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从太空看上去是一颗蓝色的“水球”,但实际上,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据统计,地球上的水储量约为 1386 亿立方千米,但淡水资源仅占 253%,而这其中能被人类利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
从空间上看,一些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比如热带雨林地区;而在一些干旱的沙漠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
从时间上看,有的地区在某些季节降水多,而在其他季节降水少,这就导致了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不均。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农业是用水大户,灌溉用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的灌溉方式逐渐被更高效的滴灌、喷灌等方式所取代。
工业生产同样离不开水,许多工业过程需要用水进行冷却、清洗等。
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量也在不断增长。
生活用水也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日常洗漱、饮用、清洁等都需要用水。
然而,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不仅污染了水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政府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分配。
其次,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至关重要。
在农业方面,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工艺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对于生活用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比如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讲解: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合理利用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水资源衡量标准: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二、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2、水资源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原因措施自然空间分布不均开源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人为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节流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推广滴灌、喷灌技术,限制耗水大的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提高水价,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二、跟踪训练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2.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绿化南部山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涌泉的水源来自南部山区,如果南部山区受到污染,则涌泉的水质会变坏。
第2题,涌泉断流,说明其补给量减少。
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必须减少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同时采取雨季时回灌以及绿化南部山区等补给水源的措施。
答案:1.D 2.D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下垫面4.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B.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解析:第3题,全球的水平衡是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的,而影响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最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右图为2007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答案】B【解析】青藏高寒区地势高,热量条件差,冰川广布,高原湖泊众多,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以及东南部低、西北部高的地势特征,使东南部温暖湿润,西北部寒冷干燥,在高原面上形成了山地森林—高山草原—高山草甸—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与植被状况和蒸腾作用关系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不受季风影响。
【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实施人工增雨③降低水费价格④推广节水技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西北地区降水少,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畜牧业等;人工增雨只能缓解小范围内短期的气候干旱现象,而不会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应提高水费价格,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节水措施2.通常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河流水B.海洋水C.湖泊水D.冰川【答案】A【解析】因河流水为淡水,且分布较广,容易被人类利用,所以是被人们经常利用的淡水资源。
故选A。
【考点】水资源点评:本题考查人们易利用的水体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那种水资源容易利用。
3.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省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1.68米。
据此回答问题。
【1】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A.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C.加剧土壤盐碱化D.导致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答案】A【解析】地下水漏斗群导致地下承压力减小,会引起地面下沉,导致地面建筑倒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高一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地理成绩,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水资源的特征: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补给的循环性:可再生;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1、世界水资源分布:①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水循环的活跃程度②衡量水资源丰富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2、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特点: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也不均衡;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变率大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影响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古代(落后):沿河、沿湖发展近现代(发达):生存发展空间扩大合理利用水资源:(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质量---水质污染(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①开源措施:建立蓄水工程,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②节流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③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④工业节水: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⑤城市节水:分质供水,推广节水型器具;⑥3R原则REDUCE、RECYCLE、REUSE(减污、循环、再用)。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地理知识点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在解答地理试题的时候手到擒来。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水资源及其分布(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3)在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六大洲中,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少;在200多个国家中,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世界第六位。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经济活动。
(2)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水矛盾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人类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危机的实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不能与其需求相配合而出现的尖锐矛盾。
(2)人们可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疑难突破1.生活中的淡水资源剖析: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包括所有咸水和淡水。
狭义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储量仅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53%。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这是因为这些水体易开采利用,利用后短期内可恢复。
2.世界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剖析:水资源的分布与降水的分布、河川径流量(总量、人均占有量)都有密切关系。
世界上水资源分布有地区差异,这主要是降水分布不均造成的。
(1)从理论上来说:降水量多、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
(2)具体来说: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径流量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江河径流总量占世界前六位的国家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因此,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3)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从古到今都是我们中国人歌颂的主题。
但是早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就了解到,现在的母亲河经常出现断流的现象,情况实在令人痛惜。
提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黄河本身水量在减少,还是有其他原因?(学生:工农业用水,不合理利用)介绍:荒漠化现象、沙尘暴德育升华: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多都与缺水有关,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现象都是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的。
人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持续下去,缺水的范围将扩大,后果可想而知!(引发学生对于因缺水造成灾害的思考)思考:为什么会缺水?应从那些方面来考虑?板书:一、缺水的原因(一)、自然原因: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回忆一下本章第一节中的知识我们会知道,而我们能利用的淡水并不是陆地水的主体冰川,而是除冰川外的且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的这些水,然而,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而它们的储量只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3%,还不足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的总量非常有限。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水资源的分布
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
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
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⑵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水文循环过程;2.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的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以及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并深入了解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水文循环过程;2.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的原因;3.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儿时的经历,发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探讨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 讲解与实验1.讲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水文循环过程;2.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探究其不平衡分布的原因并让学生分析咱们国家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3.教孩子们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注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如何节约水资源。
3.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练习的形式:设置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们在小组里展开讨论,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并从小组中选出代表进行演讲。
4. 总结1.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概括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2.强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四、课后作业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能力,本节课堂安排课后作业两项:1.了解本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写一份小结;2.针对所掌握的水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实践,以此来理解其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第一板水资源的分类水的循环过程地下水蒸发地表水蒸发-降水峰水地面径流洪水蒸散第二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建设水利设施依法管理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开展水资源科学研究六、教学反思教师应从定位学生需求出发,遵循学生的生活实际,计划课堂教学内容,既使得知识不成为空中楼阁,又能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等互动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无疑是推动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意愿和行动,应导引学生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发扬实践性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从而更好地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能力。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1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6分)(2)右图为M水坝的景观。
中间白色区域为水坝,左侧为海水,右侧为河水。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8分)水坝修建以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坝修建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18分)(1)(6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8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4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通过读图分析定位并结合气候类型相关知识:A图为新加坡,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淡水不足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岛上河流少、国土面积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表水不易存留)和人为原因(该国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来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训练题(四)1. 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C.春夏多,秋冬少 D.年际变化大2. 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欠的主要指标是A.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总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平均降水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 世界各大洲的淡水储量最丰富的是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4. 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
下列关于该区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B.减少耕地面积C.减少水稻种植面积 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气降水是陆地上主要的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
据此回答5-6题:5. 下列地区最迫切需要收集和积储雨水的是A.西亚—北非地区B.西欧地区C.东南亚地区D.北美五大湖地区6. 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些矛盾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7-9题。
7. 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8.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9. 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2012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并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原因有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小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③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④水体污染严重⑤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过度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对三条红线理解不正确的是A.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住取水B.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推动节水C.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快治理D.三条红线的确立和实施不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2.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
高一地理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
合理利用每一份水资源是我们公民的责任也是应尽的
义务。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高一地理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
·广义:水圈中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分布
① 衡量因素:平均径流总量
② 就大洲而言: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③ 我国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平衡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
3.以上影响程度受当地生产力高低的制约
·科学技术落后→开发利用河流水、湖泊水
·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修建蓄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
·人类的生产生活→水资源的污染↑
2.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① 开源:②节流: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蓄水——修建水库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开渠引水,多水→贫水
·海水淡化,人工降水
高一地理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水、城市节水。
另外还有科技节水。
包括那这里还有些其它措施,如为水立法、有偿运用或提高水价、浪费用水整治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等大家了解下就行。
师:好,如今看课本P65〝活动〞。
在活动题第一题中提到了坎儿井工程,林那么徐就曾经到新疆修缮过坎儿井。
那坎儿井工程终究是怎样一回事呢?如今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下,师:坎儿井工程是中国西北地域的人们在2021多年的汉代发明了的神话,举世文明,那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有它神奇之处。
那我们先来看下坎儿井的结构,看看它有哪些特殊之处。
〔解说坎儿井的结构表示图:坎儿井由竖井〔直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局部组成。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坎儿井的水来源于哪里?〔冰雪融水〕外地的人们就在平地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距离打一系列深浅不等的直井,然后把雪水引入暗渠。
那同窗们有没发现暗渠有什么蹊跷之处呢?与我们这里的水沟有什么不同之处?〔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埋藏在地下〕为什么要埋藏在地下呢?〔防止蒸发〕。
也就是说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时节的影响,蒸发量小,流量动摇,可以终年自流灌溉。
投影坎儿井的图片师:回到第一题的效果,如何处置西北干旱地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呢?<四>课堂活动〔P70活动〕活动1:分组讨论〔分八个小组〕,经过对我国西北地域的用水状况,从水资源可继续应用的角度,以干旱地域的水资源应用为例,讨论如何处置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与以色列应用水资源作比拟师:〔1〕西北地域的水资源供应,从可继续开展的角度,处置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表达在〔控制人口数量,增加用水规模;自创以色列的做法,推行滴灌技术,开展节水农业;维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等〕答案不限,言之有理即可。
〔2〕我国缺水效果,谈谈看法:经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想、平面思想的方法,片面多角度地寻觅处置缺水的对策。
小结:同窗们,我们人类无时无刻离不开水,他是我们地球上无法替代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