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二章 涂尔干
- 格式:pptx
- 大小:727.06 KB
- 文档页数:29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篇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二章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学科建设涂尔干研究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研究内容(范例)宗教自杀论第三章维科——提出理解的方法施莱尔马赫——解释学自省/“最后事实”狄尔泰↓(修正)资料外部标志/他人内心世界自然科学——普遍化李凯尔特——科学的分类个别记述文化科学价值联系第四章研究对象——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西美尔: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社会类型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哲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几何学文化社会学——主观&客观文化社会分化导致两种变化——群体组成原则&群体数量货币哲学——交换关系第五章社会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行动社会学两大任务——解释性理解:直接观察&动机因果性说明社会分析模式研究的客观性——价值中立社会行动类型理性类型科层制资本主义精神第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六章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基本思路: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孔德:(一)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1789年)大革命后的社会和政治紊乱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圣西门的秘书、就业困难、对社会的不满、社会重建的责任;(二)理论框架:孔德逻辑的构造出一个“科学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创立一门新科学——实证社会学。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方法论人类的三大理论阶段学说:神学→形而上学→科学或实证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定义:社会静力学只在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原则。
第一章(孔德、斯宾塞)1、孔德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说:(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此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
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
(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在此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3)实证阶段(科学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此阶段,人类只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
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
这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2、孔德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定义: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定义: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3、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概念: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
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
有明显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思想.第二章(涂尔干)1、涂尔干的贡献: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研究界定概念: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者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任何行为方式。
涂尔干一、基本理论关怀1.涂尔干被认为是一位学院派的社会学家,但是他的全部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学说也包含着深厚的社会与道德关怀在内,也都是针对他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中所感受到的社会问题展开的,是他为了解决那些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一些理论方案。
所以理解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所针对或欲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我们理解这一理论的前提。
2.涂尔干在其社会学研究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来恰当地理解和有效解决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危机。
3.危机表现:(1).经济危机。
具体表现为19世纪频繁发生的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
这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等着作中最受关注的现代社会问题之一。
(2).社会危机。
具体表现为进入19世纪以来同样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激烈的劳资冲突。
(3).精神危机。
人们普遍对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悲观思潮已经达到了不正常的强度。
悲观情绪变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杀率的上升。
4.危机现象的破坏作用:(1).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使社会团结发生断裂(2).劳资之间的激烈对抗把居住在同一社会的成员分裂成两个敌对国度(3).迅猛发展的自杀现象意味着危机和骚乱5.涂尔干认为我们必须要去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消除的办法,这一任务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才能够得以完成。
6.理解和解决19世纪西方发达社会所面临的上述危机,思想家们的不同思路:(1).马克思主义者思路原因:危机起源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的私有制为核心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同在这个制度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方法:要解决危机,必须从根本上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加以变革,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制度来替代它。
(2).密尔等自由主义者思路原因:自由主义制度在当时尚不完善。
自由尚未能充分地、平等地扩展到每一个人。
方法:通过各种具体途径来进一步改良和完善自由主义制度,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形式上享有充分的自由。
西⽅社会学理论(上卷)(北⼤社会学考研)西⽅社会学理论——上篇第⼀章:埃⽶尔·涂尔⼲(P117)涂尔⼲的⽣平与基本理论关怀涂尔⼲(Emile Durkheim)是现代(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之⼀。
后⼈才把涂尔⼲(⽽⾮孔德)看作是经典社会学的三⼤代表⼈物之⼀。
1893年,他完成了⾃⼰的博⼠学位论⽂《论社会分⼯》并取得了博⼠学位,这本书后来被认为是他的第⼀本最重要的著作。
1895年,涂尔⼲⼜出版了《社会学研究⽅法论》⼀书。
1897年,⼜出版了《⾃杀论》⼀书。
这三本书奠定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理论与⽅法论基础,也奠定了涂尔⼲在法国学术界的地位。
涂尔⼲在其社会学研究中所关注的核⼼问题,若⽤⼀句话来概括,就是如何来恰当地理解和有效地解决19世纪西⽅发达国家在从前⼯业社会向⼯业社会(或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危机。
这些危机⾄少包括以下⼏个⽅⾯:(1)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19世纪频繁发⽣的⼯商业的危机和破产。
随着劳动分⼯的不断发展,⼯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越来越频繁,这种频繁发⽣的“⼯商业的危机和破产……已经证明,在有机体的某些⽅⾯,某些社会功能相互之间是⽆法调和的”。
(2)社会危机:具体表现为进⼊19世纪以来同样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激烈的劳资冲突。
他忧⼼忡忡地看到,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业职能越是朝着专业化的⽅向发展,劳动和资本的对抗就越激烈,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平”。
(3)精神危机:具体表现为⼈们普遍对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悲观思潮已经达到了不正常的强度。
叔本华哲学、⽆政府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这种“集体悲伤情调”变态发展的产物。
(P122)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社会转型与失范19世纪西⽅发达国家中出现的那种失范状态不是⼀种正当的,⽽是⼀种应该尽快加以消除的社会状态。
在涂尔⼲看来,19世纪西⽅发达国家出现的所谓“失范”状态虽然跟劳动分⼯的迅速发展有⼀定的关联,但却并⾮源⾃于其他⽅⾯的因素。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徐鸿望社会现象是事实,应该被当作实物来看待。
——涂尔干自杀是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死亡事件。
——涂尔干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
——涂尔干埃米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古典大师,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并称“社会学经典三大家”。
虽然孔德提出了“社会学”一词,但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的讲堂,却是涂尔干的功劳。
他明确规定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亲自作了关于自杀论问题的经验研究。
其著作《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研究的首次范例,是公认的实证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
应该说,涂尔干是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
因此,作为一位大二的学子,在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对涂尔干及其主要社会学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和综述,亦存在其合理性和特殊性。
本文在记述涂尔干生平及其生活背景下,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方法、社会劳动分工、自杀和宗教四个部分对于涂尔干的主要思想进行理解、分析和综述,好让同学们进一步走进围绕在我们大学课堂的社会学大家涂尔干;另外,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部分同学对涂尔干的喜爱,对社会学的向往,哪笔者将不胜欣喜。
一、生平与著作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又译作迪尔凯姆,1858——1917)生于法国东北部孚日郡首府埃皮纳尔市的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21 岁的涂尔干经过两年的连续落榜终于考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哲学家布特鲁,史学家库朗热等,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游历一年,了解和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心理学家冯特实验心理学和滕尼斯“社区与社会”的影响。
涂尔⼲涂尔⼲法社会学思想1、社会是⼀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个个单独的⼈。
涂尔⼲是社会学实证主义⽅法论的集⼤成者。
⼀⽅⾯,他坚持以客观物质存在为研究重⼼;另⼀⽅⾯认为,社会⾸先是⼀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个个单独的⼈,“集体⽣活并⾮产⽣于个⼈⽣活,相反,个⼈⽣活是从集体⽣活⾥产⽣出来”他坚持社会唯实论的集体主义⽴场,主张社会是第⼀性的,个⼈是第⼆性的存在。
在这种⽅法论的关照下,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集体意识两个分析概念。
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但社会事实并不等同于社会现象。
对于个⼈来说,社会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涂尔⼲将这种外在强制性的集体现象称为“社会事实”,外在性意味着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不是⼈的⼼⾥或精神活动,⽽是⼀种客观的存在,强制性是指社会事实⼀旦发⽣,就会对社会中的相应个体产⽣影响。
社会学应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并且只能⽤⼀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不应到个⼈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社会⽬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集体意识则“⼀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独⽴于个⼈置⾝其间的特殊情况;个⼈消逝了,它仍旧存在……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它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的趋同本性⽽产⽣的⼀种社会⼼理类型集体意识⼀旦形成,就具备了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因此,在每个社会个体的内⼼,存在着两种意识⼀是构成我们⼈格的个性,另⼀个则是集体意识,它代表着社会。
3、犯罪基于以上集体主义实证取向,涂尔⼲把犯罪、越轨、失范和⾃杀等现象都视为社会事实,且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分。
对于犯罪,涂尔⼲认为“,如果⼀种⾏为触犯了强烈⽽明确的集体意识,那么这种⾏为就是犯罪”,即犯罪是个体侵犯集体意识、冒犯社会的⾏为。
但并⾮所有这类侵犯⾏为都能够得上是犯罪,够得上犯罪的还必须要求这种侵犯要达到⼀定的强度和⼴度。
对于失范,涂尔⼲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旧的社会规范和标准被破坏,⽽新的⼜没有取⽽代之,因此,在社会⽣活的某些领域,⼈们会失去⾏为的⽅向,失范也就会产⽣,⾃杀就是⼀个极端的事例。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
在本门课程中将系统介绍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有代表性社会学家的社会学理论和重要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基本思想,尽可能完整地展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现状与最新开展,注重内容的逻辑性、规范性和联系实际。
具体说来,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从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开始,系统介绍自孔德、斯宾塞开始,到涂尔干、韦伯等形成阶段的社会学理论,经过当代前期的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互动论,到最后当代后期的社会学理论的新开展。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有如下要求:1、系统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开展、分野与分期2、掌握重点社会学家和重要社会学流派的重要理论观点,并融会贯通3、能用某理论观点分析解释相关社会现象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导论1.1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2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与分期这一章从总体上介绍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以及从产生之初到今天这一整体过程中的理论流派和开展阶段。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从16世纪以来的社会史和思想史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2.1生平及理论倾向1.2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2.3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学说孔德是“社会学之父。
他在社会学创立阶段做出了自己独特贡献。
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孔德的实证主义观点,以及他的理论学说中核心局部: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并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3.1生平及理论倾向3.2个人主义社会观3.3社会有机论3.4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被誉为“社会学亚圣”,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具有非常高的声望。
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他的理论观点中的核心局部,即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另外,还要求学生比拟斯宾塞与孔德之间的异同,在比拟中更深刻地掌握二人的社会学理论观点。
第四章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4.1生平及理论倾向4.2社会学方法论4.3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4.4对自杀的实证研究4.5宗教和知识社会学涂尔干是社会学理论形成时期的重要经典理论家。
涂尔干一、基本理论关心涂尔干被以为是一位学院派的社会学家,可是他的所有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学说也包含着深沉的社会与道德关心在内,也都是针对他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中所感觉到的社会问题睁开的,是他为认识决那些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一些理论方案。
所以理解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所针对或欲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我们理解这一理论的前提。
2.涂尔干在其社会学研究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来合适地理解和有效解决1 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危机。
危机表现:(1).经济危机。
详细表现为19世纪屡次发生的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
这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等着作中最受关注的现代社会问题之一。
(2).社会危机。
详细表现为进入19世纪以来相同正在变得愈来愈屡次和激烈的劳资矛盾。
(3).精神危机。
人们广泛对社会现实感觉消极绝望,消极思潮已经达到了不正常的强度。
消极情绪变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杀率的上涨。
危机现象的损坏作用:(1).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使社会团结发生断裂(2).劳资之间的激烈抗衡把居住在同一社会的成员分裂成两个敌对国家(3).迅猛发展的自杀现象意味着危机和动乱涂尔干以为我们一定要去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由和有效除去的方法,这一任务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才能够得以达成。
理解和解决19世纪西方发达社会所面对的上述危机,思想家们的不一样思路:(1).马克思主义者思路原由:危机发源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的私有制为核心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同在这个制度下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方法:要解决危机,一定从根本上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加以改革,用暴力革命手段颠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制度来代替它。
(2).密尔等自由主义者思路原由:自由主义制度在当时髦不完美。
自由还没有能充足地、同等地扩展到每个人。
方法:经过各种详细门路来进一步改进和完美自由主义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在形式上享有充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