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005_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准备工作尽量收集到较全的区域资料,了解区域构造、沉积等特征;如果有邻井资料最好。
熟悉目的层的深度,地层水矿化度,预计最大井底温度,所在层位,泥浆类型及矿化度等信息,实时跟踪钻井动态。
二、测井质量评价接收到现场的测井数据后,第一时间按照海油的测井质控标准做好质量控制。
常规资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查图头信息是否正确、曲线数量、曲线数值是否符合地层物理特征、各曲线间的匹配是否一致及测井资料与录井等资料的匹配关系等。
对于不合格的资料应及时提出重测或者补测。
下图是中子、密度和声波三空隙交会图,用来检验三孔隙度曲线是否合格。
密度-声波交会图 中子-密度交会图三、测井资料处理1、常规测井资料处理处理解释软件主要使用油服自主研发的测井解释处理平台EGPS 。
常规资料处理主要选用SAND (砂泥地层)和CRA (两种岩性以上的地层)程序。
下面以CRA 为例说明处理流程。
CRA 程序对于每种储层参数的计算都提供了多种方法供选择,这里只列举最常见的一种或两种。
主要处理流程及参数选取:(1) 泥质含量的计算:一般利用伽马(或者去铀伽玛)计算泥质含量,公式如下:V=111C S C GR --, Vsh=1212--C VC老地层C=2 ,第三纪地层C=3.7,本井取C=3.7C1和S1分别为较纯砂岩和较纯泥岩的GR 值。
在浅层疏松砂岩,GR (或KTH )曲线对岩性的反映敏感性较低,可采用中子-密度交会图方法进行泥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Vsh 为地层泥质含量;ΦD 为密度孔隙度;ΦN 为中子孔隙度;ΦDsh 为泥岩密度孔隙度;ΦNsh 为泥岩中子孔隙度;ΦNma 为骨架中子孔隙度;ΦNf 为地层流体中子孔隙度;ρb 为地层视密度;ρf 为地层流体密度;ρsh 为泥岩密度;ρma 为地层骨架密度值。
(2) 孔隙度的计算:中子-密度交会法。
POR=222ND Φ+Φ(3) 含水饱和度的计算:针对较纯砂岩段,采用Archie 公式的计算含水饱和度。
测井监督培训课程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蔡文渊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2008年1月内容⏹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方法⏹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方法⏹测井资料地质应用⏹测井资料工程应用⏹生产测井解释方法简介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电、磁、声学、放射性及核物理等地球物理响应特性,测量物理参数的方法。
⏹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地质学的问题。
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方法众多。
电、声、放射性是三种基本方法。
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其他形式如随钻测井。
⏹各种测井方法基本上是间接地、有条件地反映岩层地质特性的某一侧面(岩石物理性质)。
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就是按照地质任务选择多种测井方法组成综合测井系列,根据测井解释原理和方法,结合地质、钻井、开发等资料,进行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作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解决地层和储层划分、油气层和有用矿藏的识别与评价、以及勘探开发中的其他地质问题。
一、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地层评价✓地质解释及应用✓工程检测及应用✓产吸剖面解释裸眼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套管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生产测井及工程测井系列1、地层评价裸眼井、套管井地层评价:➢岩性识别与评价——泥质、矿物成分及含量,岩性剖面➢储层划分及参数计算——孔、渗、饱及厚度等➢油气层(其他矿藏)识别与评价常规地层评价(单井)主要任务——划分单井地质剖面——储集层评价1)储层划分2)岩性评价3)物性评价4)含油性评价5)油气层及产能评价2、地质解释及应用➢综合录井剖面成图、岩心归位、地层对比➢构造解释与沉积相分析➢油藏描述➢储量参数计算3、工程检测及应用➢井斜、方位、井径等井眼几何形态➢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剖面➢固井质量评价➢套管工程检测➢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检查4、产吸剖面解释➢产液剖面解释➢吸水剖面解释➢确定出水、串槽层位二、测井解释模型测井信息地质信息测井记录的各种岩石物理参数:电阻率、声波时差、体积密度、自然电位…解释成果:岩性(矿物成分含量)、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二、测井解释模型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广义上: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客观关系的形象化描述,如岩电关系等。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程序1 目的为确保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过程中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处于受控状态,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过程中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过程。
3 职责3.1作业管理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事宜的组织协调。
3.2测井资料解释单位负责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过程中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控制。
3.3测井资料解释单位各岗位负责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
4 工作程序4.1 组织协调和信息获取4.1.1测井资料解释单位从作业管理部门获取文件或生产通知等信息,并接受作业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
4.1.2测井监督员在接到监督任务后,应收集地质设计书、邻井资料、现场资料及其它相关信息。
4.1.3测井监督员随施工队上井应穿戴劳保防护(救生)用品,海上监督人员应持有“海上四小证”,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4.2 准备与确认4.2.1测井资料解释单位根据生产情况布置生产任务,确认能胜任该工作的人员。
为解释、监督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劳动防护用品,提供所需的工作环境。
4.2.2计算机运行环境按Q/SL 0804《计算机场地基本技术要求》执行。
4.2.2.1计算机系统维护保养按《计算机维护保养制度》执行,并填写《计算机设备维护记录》、《计算机设备运行记录》、《计算机设备维修记录》。
4.2.2.2计算机机房工作人员及时修复出现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故障。
4.2.2.3计算机机房的消防管理,执行Q/SCJ 0151《计算机机房消防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
4.2.3解释员应持有《设备操作证》,执行有关原始测井资料质量要求及测井处理解释规程。
4.3 原始测井资料检验测井监督员按SY/T 5132《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Q/SL 1490《STAR-Ⅱ声电成像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Q/SL 1488《核磁共振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Q/SHSLJ 1568《电缆式地层测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Q/SLSHJ 1277《EXCELL-2000系列裸眼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对原始测井资料进行验收,按Q/SL 0408《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评级》对原始测井资料进行评级,并在合格测井原始资料图头上加盖“合格”章标识,填写《测井资料检验记录》、《测井资料生产运行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运行卡》、《测井资料评级登记表》和《测井资料交接登记表》。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7.1 测井资料综台解释comprehensive log interpretation对用多种测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释。
7.2 测井数据处理log data processing用人工或计算机处理测井数据。
7.3 测井地层评价formation evaluation主要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地层的岩性、物件和所含流体性质的过程。
分棵眼井地层评价和套管井地层评价。
7.4岩石物性rock properties主要指储层岩石储集流体和流体渗流能力的物理性质。
测井解释中的岩石物性指孔隙度和渗透率。
7.5 储集层基本参数reservoir fundamental parameter反映储集层性质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
7.6 总孔隙度total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包括孤立孔隙与被粘土束缚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7.7 非连通孔隙度 non-connected porosity孤立孔隙度isolated porosity单位岩石体积内与孔隙网络不连通的孔隙体积。
非连通孔隙可能在火成岩或碳酸盐岩中明显发育,如溶洞、铸模和粒内孔隙。
7.8 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对流体渗流有贡献的连通孔隙体积。
它不包括孤立孔隙(与其他孔隙之间不连通)以及粘土矿物或其他颗粒吸附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岩心孔隙度测量—般是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岩心烘干过程基本使粘土束缚水丧失。
因此,这种条件下得到的有效孔隙度是总孔隙度减去非连通孔隙度。
泥质砂岩测井解释中,有效孔隙度一般指总孔隙度减去粘土束缚水孔隙度。
所以,岩心测量的(有效)孔隙度通常大于测井解释中的有效孔隙度而接近于测井解释的总孔隙度。
在一些应用中,毛管束缚〔滞留〕水也不包括在有效孔隙度中,这样,有效孔隙度则与自由流体孔隙度等价。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1、测井解释收集的第一性资料:①钻井取芯②井壁取芯和地层测试③钻井显示④岩屑录井⑤气测录井⑥试油资料2、测井数据预处理在用测井数据计算地质参数之前,对测井数据所做的一切处理都是预处理。
主要包括:①深度对齐:使每一深度各条测井数据同一采样点的数据。
②把斜井曲线校正成直井曲线③曲线平滑处理:把非地层原因引起的小变化或不值得考虑的小变化平滑掉。
④环境校正:把仪器探测范围内影响消除掉,获得地层真实的数值。
⑤数值标准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是确定每条曲线的幅度变化和明显的形态特征反映的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结合地区经验,对储集层做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综合解释由各油田测井公司的解释中心选择的处理解释程序,有比较富有经验的人员,较丰富的资料对测井数据做更完善的处理和解释,它向油田提供正式的单井处理与解释结果,综合地质研究,还可以完成地层倾角、裂缝识别、岩石机械性质解释等特殊处理。
1、地层评价方法以阿尔奇公式和威里公式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定量评价储集层的方法,包括:①建立解释模型;②用声速或任何一种孔隙度测井计算孔隙度;③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④快速直观显示地层含油性、可动油和可动水;⑤计算绝对渗透率;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2、评价含油性的交会图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3、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储集层产生流体类别和产量高低, 与地层孔隙度和含油气、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和原油性质等有关。
束缚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的相互关系,是决定地层是否无水产油气的主要因素,绝对渗透率是决定地层能否产出流体的主要因素,束缚水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没有一种测井方法可直接计算这两个参数。
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1)将试油证实的或综合分析确有把握的产油。
油基泥浆取芯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就是束缚水饱和度。
2)深探测电阻率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作为束缚水饱和度。
3)根据试油、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复习重点
第一章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系统
测井处理硬软件及格式
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结构及常用外设
LA716参数文件及格式
第二章测井资料预处理
深度校正:原因、内容
滤波:分类及其在测井中的作用
交会图:作用、分类、概念
第三章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全部是重点)
测井系列选择:流体识别、识别岩性、储层划分、渗透率、饱和度、
孔隙度
通过侵入特性判断油水层
不同仪器的探测深度
系列选择原则
流体识别方法(大题)
参数计算(ϕ、Sw、Vsh)
测井响应方程推导
第四章泥质砂岩地层评价
测井归位
计算Vsh、ϕ、Sw
阳离子交换模型:概念
POR 参数选取
低阻油气藏:概念
第五章碳酸盐岩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
矿物、孔隙类型
特征:“U”特征、双侧向、声波时差、密度、成像
裂缝分类及孔隙度(双侧向)
第六章水淹层测井评价
水淹层概念、分类、划分、特征(油层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SP、
Rt、GR、DT))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推导题、计算题、看图作答题。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与应用大纲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与应用(36学时,2学分)第一章测井数据处理(6学时)测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层评价与油气分析、有藏静态描述、油井检测与有藏静态描述、钻井与采油工程第一节数据处理解释的计算机系统一、解释工作站的硬件配置及计算机系统二、测井数据处理系统总流程1.测井数据的输入2.测井数据预处理3.服务性程序4.数据处理及成果显示与输出三、单井测井解释系统(以FORWARD为例)1.数据管理2.预处理(邻井检索、曲线编辑、环境校正、重叠法、交会法)3.解释评价①常规测井评价-测井评价系统、多功能、薄层解释、岩性分析、碳酸盐岩流体识别②地层倾角解释-交互处理、沉积相辅助解释③生产测井评价-同位素吸水剖面玷污校正、多功能C/O测井求地层参数、地层测试解释澄④特殊测井评价-井下声波处理、全波处理、水平井分析4.辅助工具-图头编辑、格式编辑、联机操作第二节数据处理一、测井数据预处理1.测井曲线深度校正与环境影响校正2.测井曲线数字滤波处理二、交会图技术1.交会图版2.频率图与Z值图3.直方图三、解释参数的选择四、成果显示及应用1.地层特征2.油气分析3.孔隙度分析4.地层体积分析5.单井油气储量第二章测井解释油气层方法(20学时)第一节测井解释油气层的基本原理1.束缚水2.微观孔隙中流体的分布与渗流3.油气层界线分析4.评价油气层的主要途径①Sw与Swi的关系②地层不同性质产液的定量描述③油气层评价基本模式第二节油气层定性解释1.一般原理2.测井相应特征与油气水层模式描述①测井曲线形态及变化规律②排除测井信息的多解性及建立地区性的油气分析模式3.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过程油层-低产油层-干层的变化过程油层-油水同层-水层的变化过程4.分析测井信息与非测井信息①主要解释难题分析-低电阻率砂岩油气层评价、低孔隙砂岩油气层评价、淡水特性的砂岩油气层评价、薄层碳酸盐岩油气层评价、裂缝油气层评价②综合分析-信息编辑与处理、单项信息精细分析、综合分析中推理与判断第三节油层和水层的多参数判别1.判别分析法2.第二判别向量法3.判别准则第四节油气水层的快速直观显示1.重叠法2.交会法3.直观显示气层第五节油气层定量解释1.POR程序定量解释方法①POR程序解释原理②计算泥质含量③计算孔隙度④计算含水饱和度Sw⑤计算渗透率⑥计算其他辅助地质参数⑦估算油气密度⑧中子-密度交会求解冲洗带孔隙度φxo和泥质含量Vsh⑨迭代判断2.多功能程序定量解释方法①计算相对渗透率②功能特点③主要解释方程④成果显示与应用3.最优化程序定量解释方法①最优化测井解释原理②最优化方法③最优化测井解释的质量检验与评价4.CLASS程序定量解释方法①确定泥质含量与粘土含量②计算总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③计算粘土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与容量Qv和识别粘土类型④确定粘土分布型式⑤计算含水饱和度Swt⑥计算渗透率⑦成果显示第六节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评价1.低电阻率砂岩油气层类型2.低电阻率砂岩油气层特点与成因分析3.测井评价第三章核磁共振测井的分析方法(4学时)第一节核磁共振测井的解释基础第二节核磁共振测井的地质应用1.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2.评价低渗透率油气层3.提供比较准确的储层参数4.分析参能与标定采收率5.高含水稠油有藏水淹层解释第四章成像测井(6学时)第一节成像测井系统第二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一、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S的电极排列和测量原理二、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的电极排列及测井原理三、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数据处理与成像四、资料解释与应用第三节阵列感应成像一、阵列感应成像测井1.成像测井原理2.阵列感应测井软件聚焦合成3.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应用(划分薄地层、确定侵入带电阻率RXO和原状地层电阻率RT)二、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1.测量原理2.辅助测量3.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应用(探测深度、划分薄互层、识别裂缝)三、偶极横波成像测井1.偶极横波成像测井原理2.仪器工作方法3.偶极横波成像测井的应用(识别岩性与划分气层、划分裂缝带、岩石机械特性分析)。
测井处理与解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测井处理与解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测井曲线的读取、处理和解释技巧;3. 了解测井资料在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测井设备,进行野外实测数据采集;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3. 能够根据测井资料,编制油气藏评价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爱和兴趣;2.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基础。
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测井处理与解释的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油气勘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测井原理与设备:介绍测井的基本原理、测井设备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声波测井、电法测井、核测井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井原理与设备2. 测井数据处理:讲解测井数据的预处理、环境校正、深度匹配等处理方法,以及测井曲线的绘制技巧;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测井数据处理3. 测井资料解释:分析测井曲线的地质意义,教授测井资料解释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计算;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井资料解释4. 测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以实际油气藏为例,分析测井资料在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教授如何编制油气藏评价报告;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测井设备操作、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学时,分配如下:1. 测井原理与设备(2学时)2. 测井数据处理(4学时)3. 测井资料解释(4学时)4. 测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3学时)5. 实践教学(3学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讲解,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测井处理与解释的知识和技能。
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实验《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测井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实验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程学⽣姓名:张奎涛学⽣学号:0109指导⽼师:岳崇旺、王飞完成⽇期:2017-1-2⽬录实验⼀定性划分储集层并定量解释 (1)实验⼆利⽤综合⽅法估计地层泥质含量 (7)实验三含泥质复杂岩性地层综合测井处理 (18)实验⼀定性划分储集层并定量解释⼀、实验⽬的: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掌握定性划分砂泥岩剖⾯储集层的基本⽅法,并应⽤阿尔奇公式,进⾏储层参数的计算,巩固已经学过的钻井地球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应⽤。
⼆、实验要求正确划分出储集层和⾮储集层,对砂泥岩剖⾯能区分开较明显的油⽔层。
进⾏测井曲线读数,简单地计算出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
三、实验场地、⽤具与设备测井实验室或⼀般的教室,长直尺、铅笔、像⽪和计算器四、实验内容:1.测井曲线图的认识;图1是某井的综合测井曲线图。
图中共有5道,第⼀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指数)――曲线符号为PE;第⼆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例尺为1:200 或1:500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深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D、记录单位Ωm;浅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S、记录单位Ωm;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MSFL、记录单位Ωm;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中⼦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PHIN,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层上,密度孔隙度⼤于中⼦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孔隙度⼤于密度孔隙度;第五道是反映粘⼟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放射性钾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或POTA,记录单位%,有时为v/v。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Logging Data
课程编号: 0811005 开课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时/学分:36/2 开课学期: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
大纲撰写人:赵军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地层评价为核心,着重介绍测井资料预处理、碎屑岩储集层测井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火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及剩余油测井评价原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从事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好必要的专业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1. 要求研究生结合实际掌握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本原理,加强对相关原理及方法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2. 了解现代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前沿技术。
二、课程主要内容:
1. 绪论
①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内涵和发展;②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任务;③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系统。
2. 测井资料预处理
①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②测井曲线的平滑滤波;③测井曲线的环境影响校正;④交会图技术及应用。
3. 碎屑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①碎屑岩储集层的地质特点及评价要点;②油、气、水层的快速直观解释方法;③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的建立;④统计方法建立储集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⑤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常用参数的选择;⑥POR分析程序的基本原理。
4. 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①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②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③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方法;④CRA、NCRA分析程序的基本原理。
5. 火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①火山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②火山岩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③火山岩储集层测井解释方法。
6.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①水淹油层的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②常规测井资料评价水淹层技术;③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
7.测井资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①煤田测井资料综合解释;②煤层气储集层测井解释;③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④水文测井资料解释;⑤工程测井资料解释。
三、课程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课程教材:
[1] 赵军龙.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01
教学参考书:
[1] 雍世和. 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9
[2] 欧阳健.石油测井解释与储层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0
[3] 曹嘉猷,刘士安,高敏等.测井资料综合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0
[4] 曾文冲.油气藏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0
[5] 谭成仟,宋子齐.碎屑岩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
[6] 丁次乾.矿场地球物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
[7] 洪有密.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M].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