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中心三个标准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132
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标准: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009年):该规范明确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体制、建筑要求、设备设施、清洗消毒方法、灭菌方法、监测方法、质量评估等内容。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09年):该规范规定了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安全手册》(2009年):该手册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和操作的指南。
WORD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WS310.1-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1-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16代替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Part1:Managementstandard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部分4.1.2、4.1.5、4.1.7、7.2.1、7.2.6、8.6、10.2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WS310.1—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SSD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见4.1.5),并提供了资料性附录A;——补充了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的管理要求(见4.1.6);——增加了对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的消毒供应管理要求(见4.1.8);——增加了对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专岗负责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分析的要求(见4.3.2);——增加了对工作区域化学物质容许浓度的要求和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收集、暂存、交接区域的建筑要求(见7.2.7、7.3);——增加了对水处理设备和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报警器的要求(见8.4、8.6);——增加了最终灭菌包装材料符合YY/T0698的相应要求(见9.8);——增加了第10章对灭菌蒸汽用水和蒸汽冷凝物质量指标的要求,参照GB8599的要求,提供了资料性附录B。
《医院供应室三区的划分及要求》中心消毒供应室设计布局及流程的合理化是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合理优化布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流程由污到净、不交叉、不逆行,做到污洁分开。
各区应有明显标志和界限,尽量使两个相连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内,通过墙壁上开设窗口传递物品。
整个工作流程按清洁、干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要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
做到工作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物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清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应把去污区、检查打包区、消毒灭菌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生活区严格划分。
可靠的通道屏障:1.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区之间:双层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和传递窗;2.检查包装区与灭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双层脉动真空无菌器;3.无菌物品存放区与发放缓冲间:双门互锁传递窗。
四分开:1.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2.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3.敷料检查打包与器械检查打包分开;4.未灭菌物品与灭菌物品分开。
四个人口:1.污染物品;2.清洁物品;3.无菌物品发放人口;4.工作人员人口。
物品流向。
从临床回收回来的物品经污染专用电梯由消毒供应室污染物品人口进入污染区,然后进行分类,通过双层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后,进入检查打包去,包装后进入消毒灭菌区,经双门脉动真空灭菌器进入,灭菌后进入无菌区,通过双门互锁传递窗进行发放,然后由清洁电梯发放到临床科室。
人员流向。
工作人员更衣换鞋后进入工作区,污染区人员进过污染区缓冲间进行再次更衣进入污染区;清洁区人员通过清洁区的缓冲间进入检查打包区,无菌区人员进入无菌缓冲间进行更衣进入灭菌区。
第二篇:医院供应室三区的划分及要求消毒供应室设计布局及流程的合理化是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合理优化布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流程由污到净、不交叉、不逆行,做到污洁分开。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试题一.填空题:1无菌物品的存放架的要求是距地面高度(220Cm)距离墙(25Cm)距天花板(250Cm)2.湿包是指经灭菌和冷却后,(肉眼)可见包内或包外存在(潮湿、水珠)等现象的灭菌包。
3.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4.器械使用者应在其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明显污物),并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
5.消毒供应中心对各区域机械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是去污区(210次/小时)检查、包装和灭菌区(210次/小时)无菌物品存放区(4-10次/小时)6•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7.CSSD灭菌敷料包的重量不宜超过(5kg)8.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使用的指示菌是(嗜热脂肪杆菌芽抱)9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10.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二.单选题1.保养时应使用()答案BA凡士林B水溶性润化剂C机油D液状石蜡2.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的场所是()。
答案BA诊疗场所B去污区C换药室D治疗室3.以下哪种病原体污染的器械不属于特殊感染的器械()答案BA玩毒体B军团菌C气性坏疽D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4.关于消毒供应中心流程布置下列哪项错误()答案AA双向流程B物品由污到洁C不交叉,不逆流D空气流由洁到污5.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的消毒方法是()答案BA75%酒精B机械热力消毒C酸性氧化电位水D消毒药械6.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及时间应为()答案CAT290°C;时间23分钟BT≥90°C;时间24分钟CT≥90°C;时间25分钟DT≥90°C;时间26分钟7.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温度、所需最短时间、压力)要求达到()答案CA121℃;30min;102.9-122.9kPaB121℃;20min;102.9-122.9kPaC132℃;4min;184.4kPa-210.7kPaD134℃;6min;201.7kPa-229.3kPa8.下列哪项不属于一次性使用包装材料()答案CA纸塑袋B医用皱纹纸C硬质容器D一次性无纺布9.终末漂洗是用经()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答案CA自来水B软水C纯化水D蒸储水10.下列哪项物品不可用Eo灭菌()答案CA内窥镜B医疗器械C液体石蜡D塑料制品11.灭菌物品在温度高于24℃,相对湿度高于70%的条件下存放时,有效期正确的是()答案AA纺织品材料包装的为7天B医用无纺布为1个月C医用皱纹纸包装3个月D纸塑包装袋3个月12.可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的医疗物品不包括()答案BA内镜和金属器械B棉布制品C电子电源设备D导线及光学设备1.8--D试验用于常规监测的时间是()答案AA每天第一锅灭菌前B每天第一锅灭菌后C新安装的灭菌器D灭菌器维修后14.医用一次性皱纹纸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答案CA30dB90dC180dD365d15.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答案BA物理监测B生物监测C化学监测D以上都做16灭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的部位应为()答案CA中心部位B边缘C最难灭菌部位D最上层17.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应()用温度压力检测仪监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湖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评审验收标准(总分100分)目录:一、组织管理(10分)二、规章制度(2分)三、人员要求及培训(8分)四、建筑与布局要求(10分)五、设备与设施要求(25分)六、质量管理(30分)七、监测管理(15分)附一:说明附二:评审验收汇总表附一:说明本标准主要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WS310-2009)。
2、本标准适合二、三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一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参照执行。
3、建立验收发证制度,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由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验收;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由市卫生局组织验收,省质量控制中心抽查;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由湖北省卫生厅统一颁发合格证。
4、各医疗机构在评审验收标准正式颁布后的二年内必须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根据评审验收标准合格的发合格证。
无条件达标的医院,其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应送已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或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处理。
5、未实行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室内的供应室应达到此标准要求,也在申报验收范围之列。
6、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集中验收一次。
申报截止时间上半年在3月30日,下半年在8月30日。
第一次验收不合格者,限定三个月整改后申请复查,复查仍不合格者停止运行(含两年内未申请验收的单位)。
7、本标准总分100分。
强制达标的部分满分为86分,推荐达标的部分(为标注*的条款)满分为14分。
合格标准为:强制达标分为满分、总分必须≥90分。
附二:湖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评审验收汇总表医院名称:年月日。
精选文档WORD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WS310.1-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1-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16代替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Part1:Managementstandard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部分4.1.2、4.1.5、4.1.7、7.2.1、7.2.6、8.6、10.2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WS310.1—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SSD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见4.1.5),并提供了资料性附录A;——补充了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的管理要求(见4.1.6);——增加了对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的消毒供应管理要求11/ 1精选文档(见4.1.8);——增加了对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专岗负责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分析的要求(见4.3.2);——增加了对工作区域化学物质容许浓度的要求和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收集、暂存、交接区域的建筑要求(见7.2.7、7.3);——增加了对水处理设备和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报警器的要求(见8.4、8.6);——增加了最终灭菌包装材料符合YY/T0698的相应要求(见9.8);——增加了第10章对灭菌蒸汽用水和蒸汽冷凝物质量指标的要求,参照GB8599的要求,提供了资料性附录B。
WORD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WS310.1-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16代替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Part1:Managementstandard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部分4.1.2、4.1.5、4.1.7、7.2.1、7.2.6、8.6、10.2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WS310.1—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SSD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见4.1.5),并提供了资料性附录A;——补充了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的管理要求(见4.1.6);——增加了对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的消毒供应管理要求(见4.1.8);——增加了对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专岗负责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分析的要求(见4.3.2);——增加了对工作区域化学物质容许浓度的要求和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收集、暂存、交接区域的建筑要求(见7.2.7、7.3);——增加了对水处理设备和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报警器的要求(见8.4、8.6);——增加了最终灭菌包装材料符合YY/T0698的相应要求(见9.8);——增加了第10章对灭菌蒸汽用水和蒸汽冷凝物质量指标的要求,参照GB8599的要求,提供了资料性附录B。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隐患分析及对策歙县人民医院(安徽黄山245200)[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5-29-02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全院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及无菌物品供应部门。
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及病人的生命安危。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无菌物品的供应,保证医院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近两年的分析与探讨,找出影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因素,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遵循卫生部颁发的三项强制性规范,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与整改措施,通过持续不断改进工作,消除了许多安全隐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是二甲医院,供应室逐步规范于2011年,承担全院各科所有可复用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及一次性无菌物品供应及发放工作,目前我院新消毒供应中心,面积700㎡,布局合理,三区严格划分。
有全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2台,环氧乙烷灭菌器1台,全自动清洗机2台,超声波清洗器1台,硬式内镜工作站一组。
2 常见隐患分析:2.1 器械清洗不到位:清洁彻底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
临床使用可复用性器械与病人体液、组织密切接触。
若使用后清洗不彻底,易造成医院感染。
所以必须规范清洗流程,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器械的寿命[1]。
常见的因素有:2.1.1 使用部门未按要求保湿:器械保湿不当或不进行保湿,暴露时间过长,清洗剂不易溶解器械上的污渍与血迹。
2.1.2 水质不合格:自来水容易使器械产生碱垢,产生热源反应。
2.1.3 除锈不到位:除锈不到位,会造成锈迹累积,损坏器械,降低使用寿命。
2.1.4 器械结构复杂,清洗困难:管腔结构复杂,内壁不易清洗,经常造成污物残留。
2.2 包装不规范:2.2.1 包装材料选择不当:有污渍、破洞、潮湿的包装材料会污染清洗干净的器械。
带筛孔的器械密封不严密,反复开启容易造成污染。
2.2.2 器械的检查与装配:清洗的器械数目多、品种多,未按要求监测,若不仔细检查,易将未洗净的器械进行包装。
精心整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1范围WS310的本部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方法、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医院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20367GB/T30690WS310.1WS310.2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WS310.1、WS310.23.1可追溯traceability3.2,PCD3.33.4大修majorrepair超出该设备常规维护保养范围,显着影响该设备性能的维修操作。
示例1:压力蒸汽灭菌器大修如更换真空泵、与腔体相连的阀门、大型供汽管道、控制系统等。
示例2:清洗消毒器大修如更换水泵、清洗剂供给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
3.5小型蒸汽灭菌器smallsteamsterilizer体积小于60L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3.6快速压力蒸汽灭菌faststerilization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4监测要求及方法4.1通用要求4.1.1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4.1.2应定期对医用清洗剂、消毒剂、清洗用水、医用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4.1.3应进行监测材料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有效期等的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WS/T367的有关要求。
4.1.44.1.5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abcd检测;ef4.2清洗质量的监测4.2.1日常监测定期抽查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4.2.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物进行监测。
WORD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WS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16代替—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Part1:Managementstandard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部分、、、、、、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本部分为WS31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2009。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适用范围中,删除了“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和“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SSD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见,并提供了资料性附录A;——补充了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的管理要求(见——增加了对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的消毒供应管理要求(见;——增加了对建立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专岗负责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分析的要求(见——增加了对工作区域化学物质容许浓度的要求和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收集、暂存、交接区域的建筑要求(见、;——增加了对水处理设备和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报警器的要求(见、;——增加了最终符合YY/T0698的相应要求(见;——增加了第10章对灭菌蒸汽用水和蒸汽冷凝物质量指标的要求,参照GB8599的要求,提供了资料性附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