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富贵不能淫》
- 格式:pptx
- 大小:41.16 MB
- 文档页数:37
第16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3)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__大丈夫:__________(2)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_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4)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5)戒.之曰戒:______________(6)往.之女家往[F]:____________(7)必敬必戒.戒:______________(8)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__ (9)以顺.为正.者顺[F]: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 (10)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 (11)独.行其道独:__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戒.之曰必敬必戒.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不可久居.[F](《小石潭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三、重点句子翻译1.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 得志,与民由之。
4. 不得志,独行其道。
四、探究设问○理○解○概○括1.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答案】敬仰、崇拜、羨慕。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2.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案】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一、重要字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3.父【命】之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把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遵从6.此之【谓】大丈夫叫做、称为7.戒(1)【戒】之曰告诫(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谨慎8.之丈夫【之】冠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父命【之】代词,指男子母命【之】代词,指女子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往送【之】门/往【之】女家到二、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三、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成年男子 <今>女子的配偶四、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惑乱,迷惑”的意思②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改变、动摇”的意思③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屈服”的意思五、翻译1.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课文理解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析】“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富贵不能淫孟子〔先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匕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梳理1.注音(1)一怒而诸侯惧( ) (2)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4 )丈夫之冠( )也(5)往之女( )家2.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 同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 )得:①是焉得.【F】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得©志_______________(2)戒:①戒之曰_______________②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3 )居:①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②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5.其他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n不诚大丈夫哉(2)—怒而诸侯惧.【F】己:诚:大丈夫:惧:(3)安居而天下熄. 熄:(4 )是【F】焉得为大丈夫乎是:(5 )丈夫之冠也冠:(6)父命之命:(7 )往【F】之女家往:(8)必敬【F】必戒敬:(9)无违【F】夫子违:(10 )以顺【F】为【F】正者顺:为:正:(11)与民由之 (12 )独行其道(13)此之谓【F 大丈夫 6.重点虚词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课下注释,2019曲靖)2. 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019达州)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课后习题,2019荆州)三、文意理解 ◎内容理解 1.文中孟子连用两个问句质问景春的用意是什么?2•请比较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梳理1. 注音(1)一怒而诸侯惧.()(2)安居而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丈夫之冠.()也(5)往之女.()家2. 通假字往之女家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3.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得:①是焉得.【F】为大丈夫乎②得.【F】志(2)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5. 其他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F】不诚大丈夫....哉岂:___________________诚:___________________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F】惧: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_____ (4)是.【F】焉得为大丈夫乎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_____ (6)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往.【F】之女家往:___________________ (8)必敬.【F】必戒敬:___________________ (9)无违.【F】夫子违: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顺.【F】为.【F】正.者顺: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12)独行..其道.独: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此之谓.【F】大丈夫谓:___________________6. 重点虚词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重点句子翻译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如若将"淫"释为"淫色"、"荒淫",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词语辨析【近义词】:富贵不淫【反义词】:见利忘义【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翻译白话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字词解释(1)岂:难道(2)安居:安静(3)是:这(4)焉:怎么(5)子:你(6)命:训导(7)之:去,到(8)戒:告诫(9)戒:谨慎(10)居:居住(11)居:住所(12)之:的(13)得:实现(14)移:改变作品赏析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2.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内容概括。
课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字音字形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 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 教导、训诲。
戒之: 告诫。
女家: 指夫家。
夫子: 指丈夫。
正: 准则,标准。
由: 遵循。
独行其道: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 惑乱,迷惑。
移: 动摇。
屈: 使屈服。
(二)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三)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原意是过多,过甚,在文中意思为使......扰乱贫贱不能移原意是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威武不能屈原意是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屈服(四)一词多义。
(1)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3)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第二个:居所,住宅(4)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得志实现(5)道行天下之大道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妾妇之道也原则,行为准则(五)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4)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正面五、译文。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课下注释词语:(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冠:行冠礼。
(6)命:教导、训诲。
(7)戒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戒:谨慎。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
(12)与民由之:由:遵循。
(13)淫,使惑乱,使迷惑。
移,使改变,使动摇。
屈,使屈服。
三、其他重点词语:(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住进;第二个“居”:住宅。
(2)天下熄:熄:停息、太平。
(3)往之女家:往:去、到。
(4)此之谓大丈夫:谓:称作。
四、重点语句翻译:*(1)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6)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考点1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词1分)1. (2020河南,2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2. (2020通辽,4分)(1)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___________ (2)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3)被.发行吟泽畔 ___________ (4)遂.自投汨罗以死 ____________3. (2020滨州)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实是.欲界之仙都B.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C.让之死固.忠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及.观斩衣三跃及.鲁肃过寻阳考点2 虚词(2020滨州)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怒而.诸侯惧溪深而.鱼肥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D.观其.漆身吞炭其.真无马邪?考点3断句(2020滨州)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2分)谆谆然而告之曰考点4句子翻译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1. (2020河南,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关键词:怒、惧)2. (2020滨州,4分)(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关键词:由、道)(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关键词:以、待、报)3. (2020通辽,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关键词:怒、惧)(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关键词:者、与)考点5文意理解1. (2020滨州)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
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