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记叙文句子含义的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4
记叙文之字词句含义分析专题学习目标:1、学习记叙文中字词句含义分析的方法。
2、学会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
步骤及内容:一、导入社会生活的进化一般都是由简到繁的,语言也就随着越来越繁,这自然是文化发展带来的变化。
有的时候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意思,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口中,用不同的语气停顿说出来,就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辨别字、词、句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的含义。
二、方法指津(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
例一:“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理解“震悚”的含义。
第一步:震悚的本义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的意思。
第二步:震悚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自己未知的情况下,发生一件出忽意料的事情。
在短文中,作者说“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也就是说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情对鲁迅来说的确来的太突然了。
第三步:作者使用“震悚”这个词,是为了表达自己实在太震惊了,同时十分佩服阿长能给“我”买来书,“我”也深深地被她感动了,从侧面表现了阿长的热心对鲁迅的关心。
稍加梳理,就是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
(答案: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例二:“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6 如何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技巧指导】因此,阅读记叙文,理解作品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是关键所在。
技巧一:浏览全篇,把握主旨浏览全篇,把握主旨,是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前提。
现代文阅读要“提高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读懂”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当然也是理解文句含义的方法。
如例文《一朵玫瑰花》中对“天堂,原来可以如此接近”一句含义的理解,《爱的力学》中对“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一句含义的理解,只需我们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其主旨,就不难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了。
技巧二:咬文嚼字,以点带面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文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再借助关键字词的含义进而分析整个句子的深层含义,“以点带面”,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如例文《爱的力学》中“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中,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就要把握住句中的一个关键词“砸”,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表现了从高楼下落的物体由于距离和速度所产生的极大作用力,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细节描写的深层含义了: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爱是灵魂里惟一的一种力。
这位父亲多么伟大,他深知去接女儿,可能将自己置于死地,但在那一刹那,他没有犹豫,非常果断,他将女儿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女儿受到一点伤害。
技巧三:把握修辞,揭示寓意有的句子因使用了修辞手法,意义就显得比较隐蔽一些,我们可从比喻、象征、拟人、反复等修辞意义中去理解句子的“句外之意”“言外之音”。
如例文《一朵玫瑰花》中写道:“因……因为妹妹能从床边的窗户看到这道玫瑰花墙,她每天都出神地看着这里。
有一天,她说:‘那里就是天堂吧,真想去那里闻闻天堂的气味啊!’”“就是那朵快要凋谢的玫瑰花,似乎轻轻一碰,花瓣就会落了的玫瑰花?”在这里,“一朵玫瑰花”喻指生活中我们极容易忽视的一些微小的“不美”的事物。
记叙文阅读理解: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一、句子的含义:1、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2、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范例解析: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典型题例】例1.升学考试题《风吹一生》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
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
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
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
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
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例2.升学考试题《伟大的悲剧》(节选)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地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2分)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的生动形象的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记叙文句子含义的理解记叙文句子含义的理解保定三中分校杨巍巍技巧指导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中考中常用来考查的句子一般有如下特征:① 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句子② 对全文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句子③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④ 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学会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等等。
因此,平时检测和中考阅读题中的句子理解题数量不少,角度众多。
诸如对句子的基本义、比喻义、委婉义、深层含义、表现对象、表达效果的理解以及对句子进行文学赏析等,都在考查之列。
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不仅要考虑理解的角度,而且要联系句子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就是懂得再多的理解方法也是不行的。
一般来说,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是指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或文章,而分析句子的含义最终都要和段落的中心或文章的主题挂钩。
[技巧一]抓关键词来理解句子 [要点讲析]句子是由词构成的,所谓词不离句。
有时文章中一句话的理解全在其中的一两个关键词上。
我们只要抓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小提示解此类题一定不能只看这个词的字面上的意思,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章的意思。
进而理解出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等,按照词的特点,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符合这种条件的句子一般有如下的解题思路:1、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句话。
2、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3、关键词是一个怎样的词语?(具有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或言外之意等)4、这个词在句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经典例题]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①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设计原因理解句子含义是济南中考必考考点,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些初三的尖子生在做这个题型的时候也未必能够得到满分,理解句子的含义大多数时候需要联系全文。
二、答题技巧(一)如何分析1、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思考1)、比喻——强调了三姐对于母亲的重要性。
2)、中心——写母亲。
突出了母亲深明大义,为子女着想。
2、抓住文章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3、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4、联系作者的感情倾向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
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
当我看见那黑乎乎的一团从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的肉团。
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羽!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
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报应的……”此句反映了“我”对男孩子伤害小鸟的恶劣行为的痛恨和愤怒,以及我对小鸟的同情和怜悯。
5、联系前后文全段全篇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
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
【阅读1级】记叙文:理解文章句子含义考题连连看1、如何理解文中第×段中划线语句的含义?2、划线句体现了××怎样的心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为什么说“×××××××”?4、文中结尾句“×××××××”,包含什么意思?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什么样的句子最易考到?1.用语含蓄、含义深刻的句子;2.包含喻体的句子;3.总起、总结性的句子;4.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与主旨相关联的句子;……考查类型1、双关义2、反语义3、比喻义4、象征义……联系上下文方法大揭秘句子含义理解题必用公式:抓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关键词+概括事件/找原因+人物形象/事物特征+中心情感P.S.①抓关键词时,要注意句中可能包含不止一个关键词②关键词的解释要注意本义+ 文中义(表层义+深层义)③若句子在题目或结尾,要联系全文概括所有与句子相关的事件④有时上下文难以解句,要联系作者身份、时代背景等去分析⑤答案不一定包含所有步骤,要联系文意与题意选择确定小试牛刀“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抓关键词:黑洞洞、碰壁联系上下文及人物背景解释:“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鲁迅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
概括事件:整句话意为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多次挫折和残酷迫害。
人物形象:从幽默的语言中透出鲁迅先生顽强斗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中心情感: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旧社会的讽刺与抨击。
【例1】最好的圣诞礼物⑴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
记叙文句子的含义怎么答文章一:记叙文句子的含义怎么答?记叙文句子的含义,实际上是指文中要表达的信息、情感、感受等。
在写作中,如何准确地表达记叙文句子的含义,是关键点之一。
以下是三个知识点分析。
知识点一:选择恰当的词汇在写作中,选择恰当的词汇是关键。
称谓、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等,都可以影响到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因此,作者需要根据情景和叙述方式,选择恰当的词汇。
比如,当描述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如果使用“奔跑”、“疾行”等词语,会让读者感到过于夸张;如果用“慢慢地走在路上”,则不够生动。
因此,选词要根据情境恰当运用。
知识点二:运用元素修辞元素修辞可以增强记叙文句子的含义。
元素包括:声音、形象、风景、气氛等等。
在写作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让读者感受到情感、氛围等。
比如,当描写一个人感到绝望的时候,可以运用比喻,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通过这样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
知识点三:运用句式变化不同类型的句式变化可以增加文章的丰富程度。
比如,作者可以用简单句表达事实,用复杂句表达感情,还可以适当增加长句、并列句等等。
不同句式的变化可以达到抒情、夸张、强调等修辞效果,反映不同的情感。
比如,一个充满荣耀感的句子可以采用拟人修辞,“太阳正从山顶上爬过来,眼睛灼痛得人不能睁开。
”这样的变化在语言表达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记叙文写作中,句子的含义要符合语境,同时要运用合适的词汇、修辞和句式,从而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文章二:如何表达记叙文句子的含义?在记叙文写作中,句子的含义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如何准确地表达句子的含义,从而传达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思想等,是一个很有技巧的问题。
下面列出三个知识点,分析如何表达记叙文句子的含义。
知识点一:结构完整、简洁明了在记叙文写作中,句子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句子的结构完整、通顺可以表现作者思想精练、有力度。
因此,作者需要耐心构思,逐步分析整个情节以及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变化,摒弃冗长、累赘的文字,让句子完整、简洁明了。
记叙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句子含义第1部分课程思维导图第 2 部分知识点及考点梳理和讲解【相关知识点】理解句子含义对理解文章起到重要作用。
考查的句子主要是内涵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常见题型】1、文中某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某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方法】(一)找关键词:1、从重点字词的角度入手:一般都是从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这些重点实词入手,根据其词语的含义再加上文章的主旨或者情感来理解语境含义。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入手:通过句子中关键字词、修辞手法来把握比喻含义。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依据象征、双关等把握词语的象征含义、深层含义。
4、从指示代词的角度入手:表示这个 ,那个 ,这些 ,那些等意思的代词叫做指示代词。
找出指示代词所指代的意思,再加之文章的主旨或者情感来进行分析。
(二)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来作答,针对文章的结尾段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提问方式型:思考时可以在语句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这样有助于我们迅速打开思路。
第 3 部分典型例题分析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常春藤林清玄①在我家巷口有一间小的木板房屋,居住着一个卖牛肉面的老人。
那间木板屋可能是一座违章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整座木屋往南方倾斜成一个夹角,木屋处在两座大楼之间,破败老旧,仿佛随时随地都要倾颓散成一片片木板。
②任何人路过那座木屋,都不会有心情去正视一眼,除非看到老人推着面摊出来,才知道那里原来还有人居住。
但是在那断板残瓦南边斜角的地方,却默默地生长着一株常春藤,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许是长久长在阴凉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简直是毫无忌惮地怒放着,它的叶片长到像荷叶一般大小,全株是透明翡翠的绿,那种绿就像朝霞照耀着远远群山的颜色。
③沿着木板壁的夹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看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
记叙文阅读指导之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关于文中的“重要句子”1、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⑥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⑦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
记叙文:句子含义【知识解说】理解句子的含义,往往是要求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来说就是:①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总起句、总结句和过渡句等;②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句子;③使用了修辞手法、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明确句子所处位置(起首、结尾或过渡);(2)分析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3)把握关键词,判断所使用的修辞等手法;(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
如果题干要求理解段落的含义,而该段落又不止一个句子的时候,需要将这个段落分出几个层次出来,再一个一个层次做理解。
【例题精讲】(16中考·真题)爸爸教我读中国诗①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籍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
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漫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的意思,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总结中考语文记叙文句子含义的解读考点解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通常是指这样几类:(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常见题型:1、你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根据文章内容(情节),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考点例析1、根据文章的重点段落,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句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或总领或总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根据文章主旨,准确推断句子的引申义引申义,指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3、结合句子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有些句子含义隐晦难懂,它们或深奥,或抽象,这就需要抓句子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解读句子含义的关键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准确捕捉关键词,结合上下文,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
4、依据所用修辞手法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有些重要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句子含义表述清楚。
解题方法①明确是要探究句子的"表面意"还是"引申义"②找出句中需要解释的"关键词语"。
③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代入句中,探究理解句子的表面意。
实用文档之" 记叙文句子含义的理解"保定三中分校杨巍巍技巧指导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中考中常用来考查的句子一般有如下特征:①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句子②对全文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句子③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④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学会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等等。
因此,平时检测和中考阅读题中的句子理解题数量不少,角度众多。
诸如对句子的基本义、比喻义、委婉义、深层含义、表现对象、表达效果的理解以及对句子进行文学赏析等,都在考查之列。
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不仅要考虑理解的角度,而且要联系句子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就是懂得再多的理解方法也是不行的。
一般来说,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是指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或文章,而分析句子的含义最终都要和段落的中心或文章的主题挂钩。
[技巧一]抓关键词来理解句子[要点讲析]句子是由词构成的,所谓词不离句。
有时文章中一句话的理解全在其中的一两个关键词上。
我们只要抓住文中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小提示解此类题一定不能只看这个词的字面上的意思,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章的意思。
进而理解出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等,按照词的特点,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符合这种条件的句子一般有如下的解题思路:1、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句话。
2、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3、关键词是一个怎样的词语?(具有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或言外之意等)4、这个词在句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经典例题]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①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③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④某国王请阿凡提评论自己的诗,阿凡提规劝他不要再写诗被关进驴圈。
过后国王又召见阿凡提看其新作,阿凡提转身就走,国王问他到哪里去,阿凡提答到:"到驴圈去,陛下!"[例题讲析]理解这四句话的含义,都不可忽略句中的词语,我们结合要点讲析中的四点解题思路来分析这几个例句例句一:1、结合这句话我们理解,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处,那时的孔乙已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他被丁举人毒打后已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家境贫困,无经济收入;命运是读者所关心的。
2、这句话中的"大约"与"的确"是关键词。
3、大约是一个表推测的词语,文章结尾处,即小伙计叙述故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见到孔乙已,也没有人谈起孔乙已确死的消息,孔乙己是社会上可有可无的人,他的死当然无人知晓,只能靠推测; "的确"表示肯定的语气。
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是因为孔乙己世态炎凉,无人照料他;而"我"又长久没有看见他。
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已的悲惨下场又是注定的4、理解这类词我们必须结合词的语境义,这句看似矛盾的话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这句话流露出"我"的同情,控诉了当时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
例句二:1、这句话是在闰土与20年未见面的童年好友相见的第一句话竟是老爷,这让"我"感到可悲的情况下说的。
2、句中解题的关键词是厚障壁。
3、这时一个比喻词。
4、理解这类词我们应还原本体,说明我们之间有了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例句三:1、这句话是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时说得。
2、句中解题的关键词是聪明。
3、这个词是一个反语。
4、理解这类词我们应将反语的本意说出:是作者为当时的做法感到自责和反悔。
说自己一点也不聪明,是糊涂的意思。
例句四:1、本句的语境很好理解。
2、关键词是最后的"到驴圈去"3、这时一个有言外之意的词。
4、理解这类词应化婉言为直言,意思是诗还是不好,别写诗了。
[技巧二]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要点讲析]技巧一中我们学习的是从词入手来了解句子,那么作为句子本身来说,有些句子由于用了修辞手法,使句意显得含蓄。
从分析其修辞手法入手,有助于对句意的理解。
小提示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理解。
把那些经过修饰的句子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
[经典例题]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例题讲析]借用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是记叙文常用的又一手段。
《春》这篇文章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像,不少处是借助新颖生动的比喻句。
例如第一题这三段文字每个段都是一个新颖的比喻句,比喻奇巧、含义深刻,理解它应抓住这三个比喻句所表现出的与春天之间的共同特点,即突出了春天勃勃生机、娇美和青春的活力这三个特点。
第二题:这些比喻句将春雨的特有景象描写得惹人喜爱。
"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多的特点。
用三个比喻句形象地突出春雨轻、亮、细的特点,又用"一层薄烟"来比喻细雨蒙蒙的状态。
[技巧三]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时代背景去把握[要点讲析]在技巧一与二中我们从词、句入手,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进行了归纳,如果将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这些精彩的句子就是树上那生机勃勃的绿叶,有了绿叶,大树才有蓬勃的生机,同样,只有与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正是所谓的句不离篇。
因此,理解句子的含义就要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时代背景去把握。
小提示这些关键语句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不能脱离文章去单纯理解句子,应结合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去分析。
[经典例题]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例题讲析]这是一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阴冷、萧索的特征。
现在让我们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不难得出进一步的答案。
主人公这次回故乡是因为买屋、搬家。
"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这种心绪看自然之景,只能使本就没有一丝活气的故乡抹上更加浓重的阴郁之色。
再结合文章的中心与时代背景去了解,这段景物描写还是一段社会环境描写,是社会的缩影,是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萧条的真实反映。
可见结合上下文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时代背景去把握句子的含义,会让我们对句子的含义有更全面而深刻地了解。
由此可见,记叙文的语言往往披了一层或华丽,或含蓄的外衣,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应从词到句,到全文,多方面考虑。
去品味其中的哲理,感受句子形式上的美,体味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然后用最直白的语言将它表述出来,这就是中考中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阅读训练(一)1792年4月 25 日, 普奥反法联军总司令布伦端克发布宣言,威胁法国人民必须恢复路易十六的一切权力,否则将对敢于反抗的居民"给予永世难忘的惩罚"。
这个消息传到法国,引起全国人民的震惊和愤怒。
阿尔萨斯省国民自卫工程兵上尉鲁日?德利尔当夜作词谱曲,创作了一首题为《莱茵军战歌》的歌曲。
歌曲发表后迅速传到南方。
6月,马赛市一支500人的志愿军开赴巴黎。
士兵们沿途高唱这首战歌,到达巴黎的巴士底广场。
歌声伴着鼓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
这首歌随即便更名为《马赛曲》。
以后,在各个战场上,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处处都可以听见人们高唱《马赛曲》的喷亮歌声。
一位德国诗人曾对德利尔说:"你是个可怕的人,你杀死了我们5万多名勇敢的德国人。
"拿破仑也在一次打败奥军后说过:"《马赛曲》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将军。
" 1792年10月17日,国民公会决定以《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这是近代史上第一首"国歌"。
1、理解文中两个划横线的句子:(二)爱的语言①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后,大家谈论得最多的是舞蹈《千手观音》,众口一词,都说好,震撼人。
②当《千手观音》节目上场时,我的眼前,突然晃过一片湖,宁静,优雅,神秘,高贵,那是天鹅憩息的一片湖啊,千变万化的舞姿,醉倒眼睛。
以为眼花,不及穿衣,跳下床,跑电视机跟前看。
真的,那千真万确是一片湖,音乐满载着月色,跌宕开来,一片手臂在乐曲声中缓缓扬起,如次第开放的花瓣,在空中盛开;又如一些柔嫩的翅膀,划着轻风,翩翩而飞,无声无息。
透明,纯净,直抵心灵。
心,猝不及防被击中。
这世界,最动人的,原是这样的无声之爱。
③来不及跟朋友道新年祝福,只发一个信息告诉他,《千手观音》好。
朋友回,是。
对话如此简单,却全部明了。
湿湿的感动蕴于心,如春回大地时那柔柔的草。
原来,生命可以卑微,但不可以放弃,如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
④领舞的女孩叫邰丽华,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听力,从此告别有声世界。
七岁那年她进了聋哑学校,有一节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学生。
当"嘭嘭嘭"的有节奏的震动通过双脚传遍邰丽华小小的身躯时,她被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袭裹了,她看见彩色的音乐飞起来。
从此,她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用舞蹈来表达她内心的爱,锲而不舍。
⑤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康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震撼却要大打折扣。
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徐徐舒臂的时候,我们惊叹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⑥爱的语言,原可以不用说出,用手臂,就可以缓缓表达。
⑦一个动作因此而成了经典,它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⑧这世界,总有什么,能迅捷击中我们柔软的心扉,让它在一瞬间开启。
而之后,我们会更懂得珍惜,珍惜爱,珍惜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1.在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中,舞蹈《千手观音》以绝对领先的得票数荣获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