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清单表-公式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17.95 KB
- 文档页数:2
清单价格怎么快速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清单价格,比如购物清单、餐饮清单等等。
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清单,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计算总价。
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快速计算公式,就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清单的总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快速计算公式,帮助大家轻松地计算清单价格。
1. 单价乘以数量。
这是最基本的计算清单价格的方法。
如果清单中的每一项都有一个单价和数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单价乘以数量来计算每一项的总价,然后将所有项的总价相加得到清单的总价。
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总价 = 单价1 数量1 + 单价2 数量2 + ... + 单价n 数量n。
这种方法适用于购物清单、餐饮清单等,只要将每一项的单价和数量代入公式,就可以快速地计算出清单的总价。
2. 折扣计算。
在一些购物清单中,可能会有一些商品打折销售。
如果我们知道每个商品的原价和折扣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折扣后的价格:折扣后价格 = 原价 (1 折扣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快速地计算出每个商品的折扣后价格,然后将所有商品的折扣后价格相加得到清单的总价。
3. 百分比计算。
有时候,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计算清单价格,比如计算税费、服务费等。
如果我们知道清单总价和百分比,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百分比 = 总价百分比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快速地计算出清单的百分比,然后将其加到总价中得到最终的清单价格。
4. 复杂清单的计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清单,可能会涉及到多种计算方法。
比如在餐饮清单中,可能会有菜品价格、酒水价格、服务费、税费等。
这时候,我们可以将不同部分的价格分别计算出来,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清单的总价。
总价 = 菜品价格 + 酒水价格 + 服务费 + 税费。
通过将不同部分的价格分别计算出来,我们可以快速地得到清单的总价,而不需要将所有价格一一相加。
总结。
通过以上几种快速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清单的总价。
无论是购物清单、餐饮清单还是其他类型的清单,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公式,就可以快速地计算出清单的总价,节省时间和精力。
MRP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毛需求量:不考虑库存、制造、采购的需求量,相对于净需求而言。
如果是独立需求,那么毛需求=主生产计划需求量/(1–料品不良率)。
如果是相关需求,那么毛需求=上层料品的下达量。
其中独立需求是指某一存货项目的需求与其他项目需求没有关联,如生产的最终产品,它是企业生产的可以销售的产品项目通常位于产品结构表的最上层。
而相关需求是指某一存货项目的需求是由另一项目需求有关并可因而推算,如半成品、原料。
它是可以通过最终产品的需求量而计算得到半成品、原料的需求量。
成品的毛需求即订单欠交量(生产欠交量)。
一阶半成品或物料的毛需求即是抓的成品的净需求。
而二阶或其以下的半成品或物料的毛需求又是抓的二阶或上一阶半成品的净需求。
已分配量:尚保存在仓库中(假想入足库的状况)但已分配给制单的料品数量。
实际上就是物料控制档中欠发数量。
即已分配量=应发数量-实发数量。
安全库存量:为防止各种异常导致缺料从而特地额外增加的需求量,通常也可以理解为备品数量计划在途量:跑出MRP后从已生成了采购计划到生成采购单的中间过程的需采购数量实际在途量:分为采购在途和制造在途。
采购在途:已审核未结案的采购单的欠交数量。
制造在途:已审核未结案的制造单的未入库数量可用库存量:一般是指所有仓别中可用的的良品实物库存数量(可用库存=库存量-安全存量.)但对于跑MRP时运算公式中的可用库存则是本次抓上一笔订单(制造单)的预计结存,是理论可用库存!其实假想有按日期先后顺序下的三个订单(制造单)A、B、C,A的预计结存就是B的可用库存,B的预计结存就是C的可用库存.依此类推下去就是本次跑MRP时的物料的可用库存就是用到或生产些物料的上一笔订单或制造单的预计结存量.预计结存量:预计结存量=下达量+可用库存+在途量+计划在途量-毛需求-已分配量,是物料整体上的存量结算净需求量:依MRP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数量.逾期计划量:指在物料的需求日期之后总的的物料计划在途数量.逾期在途量:指在物料的需求日期之后的总的物料采购在途数量.下达量:指物料的实际下达量,通常就是净需求量实际下达的需求量,其数据来源为净需求量,但可能由于料品订货规则不同而和净需求量有一定的差异。
数字处理1、取绝对值=ABS(数字)2、取整=INT(数字)3、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二、判断公式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公式:C2=IFERROR(A2/B2,"")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公式: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AND“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条件判断AVERAGE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数据计算COLUMN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显示位置CONCATENATE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字符合并COUNTIF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DATE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
显示日期DATEDIF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
计算天数DAY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
计算天数DCOUNT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FREQUENCY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
概率计算IF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
条件计算INDEX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
数据定位INT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数据计算ISERROR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
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MRP的几种公式1.净需求量=订单量*BOM(或叫毛需求量)-库存量-己分配量+在途量+安全库存量或:净需求量=(毛需求量-库存量-己分配量+在途量+安全库存量)*(1+损耗率)如不考虑安全库存,则该项为零。
还要考虑不可用量 ......2.毛需求量-库存量-己分配量+计划交付量,如果当前库存量包括了安全库存量的话可以不考虑(看企业物料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定)3.MRP 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毛需求量: 不考虑库存、制造、采购的需求量,相对于净需求而言。
如果是独立需求,那么毛需求= 主生产计划需求量/(1 –料品不良率)。
如果是相关需求,那么毛需求= 上层料品的下达量。
其中独立需求是指某一存货项目的需求与其他项目需求没有关联4.我的理解为:物料需求数量=(所有销售订单欠货量-产品库存) X 相关BOM表物料用量- 物料库存- 采购订单欠料量如果分析所有销售订单的话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数量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只要分析其中一张销售订单,就不知要怎样计算物料需求数量了要考虑计划采购量更有一个物料可用量物料可用量=现库存中的物料可以分配的数量(不是现库存数量)在任何一个订单来时,按BOM算出物料需求数量,与物料可用量相比即可关键是算物料可用量物料可用量=库存量+(计划采购量+已采购量-计划生产量*BOM-已生产量*BOM)MRP 通用计算公式MRP 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毛需求量: 不考虑库存、制造、采购的需求量,相对于净需求而言。
如果是独立需求,那么毛需求= 主生产计划需求量/(1 –料品不良率)。
如果是相关需求,那么毛需求= 上层料品的下达量。
其中独立需求是指某一存货项目的需求与其他项目需求没有关联MRP 概念MRP 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毛需求量: 不考虑库存、制造、采购的需求量,相对于净需求而言。
AND“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条件判断AVERAGE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数据计算COLUMN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显示位置CONCATENATE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字符合并COUNTIF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DATE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
显示日期DATEDIF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
计算天数DAY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
计算天数DCOUNT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FREQUENCY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
概率计算IF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
条件计算INDEX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
数据定位INT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数据计算ISERROR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
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逻辑判断LEFT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截取数据LEN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
字符统计MATCH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
匹配位置MAX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
数据计算MID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MIN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数据计算MOD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
数据计算MONTH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
日期计算NOW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
显示日期时间OR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
逻辑判断RANK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
净需求的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 (1 -损耗率)一现有库存+安全库存一预计入库量+已分配数量)或者净需求=(毛需求/ ( 1+损耗率)一现有库存+安全库存一预计入库量+已分配数量)U 计划订单量的计算公式计划订单量=批量调整(净需求数量/成品率)。
其中,如果进行批量调整,不同订货策略批量调整的原则如下:u 期间订货量(POQ):计划订单量=最小订货量+取大整数[(净需求-最小订货量)/批量增量]*批量增量。
u 固定批量(FOQ):计划订单量=取大整数[净需求/(固定/经济批量)]*(固定/经济批量)u 批对批(LFL):计划订单量=最小订货量+取大整数[(净需求-最小订货量)/批量增量]*批量增量。
u 再订货点(ROP):计划订单量=固定/经济批量。
U 毛需求毛需求指未扣除现有库存及预计入库时的需求,来源有以下三种类型:销售订单;产品预测单;上级物料的计划订单对下级物料的相关需求。
u 销售订单的毛需求数量:取剩余未出库的订单数。
即总的订单数减去已经出库的数量。
如果销售订单进行了锁库,锁库部分的数量不作为毛需求参与计算。
u 产品预测单的需求数量:取预测单的数量-执行数量或者数量,具体请参考《产品预测单下推生成销售订单》中MRP计算时,需求数量的取数原则。
u 上级物料的计划订单对下级物料的相关需求:取审核的计划订单的建议订单量U 已分配量任务单计划确认字段为“Y”,单据状态为“计划”或“确认”或“下达”且作废标志不为“Y”的才计入已分配;已分配量指被其他销售订单、生产任务占用的物料数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u 拖期的销售订单(订单剩余数量);u 生产任务、委外订单相关联的投料单中没有领用物料的数量;u 物料替代清单中替代料的实际替代量。
U 预计入库量任务单计划确认字段为“Y”,单据状态为“计划”或“确认”或“下达”且作废标志不为“Y”的才计入预计入库量;预计入库单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u 生产任务单和委外订单(总计划生产数已完工入库),在计算预计入库量时,联副产品也可以作为预计入数量;u 采购申请单(数量-审核的采购订单数,采购申请单行关闭的不考虑)u 采购订单(总的订单数-已入库数量)u 计划订单(建议订单量)u 物料替代清单(被替代料的实际需求量)。
用Excel制作商品销售清单――Excel高级应用作者许兴权也许有人认为Excel就是做电子表格罢了,没什么太强大的功能;读者如果也是这种看法的话,那就请您试试本附件中的excel文档吧;图1是附件中Excel文档刚打开时的状态;图1图2是销售三条商品记录所开具的销售单;在销售清单数据录入过程中,“品名”是由“大类”、“小类”、“品名”三级下拉列表选定的,这有利于商店对商品名称的规范化管理,销售清单中的“数量”、“单价”、“规格1”、“规格2”是手动输入的数据,是每条销售记录“金额”的计算依据,其中“规格1”与“规格2”可以放空,当“规格1”、“规格2”为空时,将自动不参与“金额”计算, “单位”、“规格1单位”、“规格2单位”不但可以使用下拉列表框的形式选择,而且可以直接使用手工输入;图2图2中有三条销售记录,第一条记录直接按盒销售,金额由两个数据相乘获得,为152.8=42元;第二条记录按件销售,每件中有48盒的牛奶,因此金额由三个数据相乘获得,为8482.8=1075.20元;而第三条记录则按每件中有6包,每包中有8盒的方式销售,因此金额由四个数据相乘获得,为8682.8=1075.2元;本表格支持对商品按不同种方式销售,销售金额将根据输入的数据自动计算,这样的设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的销售情况的要求;如果您对它感兴趣,您可以试着用它,并将它存储为Excel模板,方便调用,或许将会改变您的看法哦;可您要知道,做出这样的表格模板仅用到Excel的常用功能和不多的函数而已,VBA还没派上用场呢;本文仅介绍该文档的制作过程,方便读者能跟据自己的要求修改文档,能把文档转变为自己能用的东西,只要有时间“包学包会”哦;下面将按步骤介绍文档的设计制作过程;步骤一打开Excel,把sheet1改名为“销售单”,把sheet2改名为“品名”,删除sheet3,在“品名”工作表中输入商品的大类、小类、和品名,如图3和图4所示;本文的实例大类设计为“食品”、“百货”、“五金”三种,食品有“蛋糕”、“牛奶”、“大米”三种小类,百货设计有“丝织品”、“洗涤品”、“纸类”三种小类,五金设计有“刀具”、“螺丝”、“门锁”三种小类,读者在设计自己的表格时,可以自己定义大类、小类,本文实例中各小类中都包含着一些具体的商品,也就是具体的品名,品名就是所销售的各种商品的规范化的名称;图3图4选定如图5所示内容,单击菜单“插入”“名称”“指定”,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如图6设置,定义“食品”、“百货”、“五金”名称,为备后期引用;定义了“食品”名称后,今后在本工作薄引用的时候,就指向“蛋糕”、“牛奶”、“大米”,同理,百货名称被引用时,就指向“丝织品”、“洗涤品”、“纸类”,五金名称被引用时,就指向“刀具”、“螺丝”、“门锁”;图5 图6选定如图7所示内容,单击菜单“插入”“名称”“指定”,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如图8设置,就定义了“蛋糕”、“牛奶”、“大米”、“丝织品”、“洗涤品”、“纸类”、“刀具”、“螺丝”和“门锁”名称,方便后期对名称的引用;图7 图8 通过上述的名称设定,本工作薄已有如图9中所示的名称,单击列表中的名称,再单击引用位置,可以适当修改所定义名称所引用的位置数据,当然不改也可以,下拉框会出现空行等现象;图9这样也就为“销售单”工表作的“大类”“小类”“品名”的下拉列表框做好了准备工作;步骤二编辑“销售单”工作表,输入如图10的数据,按图10设置表格的格式,选定隐藏不使用的行和列,把“销售单”工作表编辑为如图10的效果;图10在“销售单”工作表中选定A4:A13,单击“数据”菜单“有效性”,分别按图11、12设置填写“设置”、“出错警告”选项卡的相应项;其中“设置”选项卡中“来源”填写的内容食品,百货,五金,各大类名称在该位置列表,并用半角的“,”隔开;图11 图12选定B4:B13,单击“数据”菜单“有效性”,分别按图13、14设置填写“设置”、“出错警告”选项卡的相应项;其中“设置”选项卡中“来源”填写的内容“=INDIRECTA4 ”,INDIRECTA4表示该单元格下拉列表的内容来自以左边所选大类名称的引用这个已经在“品名”工作表中定义过了,这里直接引用;图13 图14上述步骤设定好了,单击“确定”命令按钮时,会弹出警告框如图15所示,这是因为左边单元格的大类为空,没有选定内容所导致的,没有关系,可以忽略,直接选择“是”就可以,千万不要选择“否”,否则就做不出“小类”的下拉列表;图15一样的方法,先选定C4:C13,再按如图16、17设置品名下拉列表;图16 图17“数量”的数据有效性如图18、19所示图18 图19“单位”、“规格1单位”、“规格2单位”的数据有效性如图20、21所示;图20 图21“数量”、“单价”、“规格1”、“规格2”,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图22、23所示;图22 图23通过以上的设置,销售清单的设置就差“金额”和“合计”的还没计算;步骤三设置K4单元格金额的运算公式,在金额的计算中G4规格1、I4规格2参加计算时,先判断它是否为空,若为空则默认以1参与乘法计算,非空则以实际数据参与计算,如果整个乘法公式的积为0,则K4为空,否则显示计算结果,所以在公式中使用二层的if嵌套,外层主要作用是修饰K4单元格,以防止计算结果为0时,在K4单元格中显示“0”,内层的if的作用是判断“规格1”、“规格2”是否为空;K4的计算表达式:=IF D4F4IFG4="",1,G4IFI4="",1,I4=0,"",D4F4IFG4="",1,G4IFI4="",1,I4K4编辑好了后,拖动填充句柄到K13,完成“金额”的计算,并把“金额”列定义为2位小数右对齐的显示方式;“合计”单元格的内容是 =IFSUMK4:K13=0,"",SUMK4:K13,使用if的作用是当合计为“0”时,隐藏0;步骤四选定A4:J13和J2,设置“单元格格式”中的“保护”选项卡,去掉“锁定”选项,如图24所示;图24选择“工具”菜单“保护工作表”,密码123,保护“销售单”工作表单击“品名”工作表,选择“工具”菜单“保护工作表”,密码123选择“工具”菜单“保护工作薄”,密码456,保护整个工作薄的格式;选择“文件”菜单的“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选择文档类型,完成保存;至此大功告成;小结,上述Excel文档的制作的主要重点是名称的定义、三级下拉列表的设计、数据有效性的设计、indirect与if函数的应用,难点是名称引用的理解和数据有效性的灵活运用;通过上文的学习,能快速的提高Excel的应用水平,让Excel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的实例中,商品的单价是手工输入的,读者可以研究一下,当选定商品名称后,它的销售单价是否可以自动生成,如果可行的话,该销售单的意义将更加突出;还有其它改进的地方,请读者自行探索;。
商品营业目标的计算方法商品营业目标的方法,分为天真预测法和单位面积效率法,今天对以下两个公式做一个详解:天真预测法:天真预测法是使用前一期数值当作预测基础,来预测本年度营业目标的预测方式,营业目标=当年同期业绩×(当年同期业绩÷上年同期业绩)例如:某店铺2008年销售业绩为300万,2007年销售业绩为280万,采用天真预测法计算,2009年目标为多少?2009年营业目标=300X(300÷280)=321.4(万)得出2009年营业目标为321.4万。
由此可以看出,天真预测法需要有前2年的营销数据才能进行预测,因此比较适合已开业两三年的店铺。
对于经营时间长的店铺。
商品陈列的SKU数是确定的,其营业业绩的增长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因此在长期开店的情况下,一般是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营销目标的预测,而是用单位面积效率法,这种方法计算更科学一点。
单位面积效率法:单位面积效率就是按照店铺每平方米实际销售面积产生的销售业绩来算出销售目标,计算公式为:营业目标=现有面积×(当年同期数据÷当年店铺面积)单位面积效率还是评估卖场实力的一个重要标难。
计算公式为:单位面积效率=销售业绩÷店铺面积例如:2008年某80平方米店铺上一年同期的销售业绩为200万,2009年店面改造扩大到100平方米,公司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2009年营业目标为多少?该店铺的单位面积效率=200万÷80平方米=2.5万/平方米年增长率为8%,2009年平效为:2.5十2.5×8%=2.7(万/平方米)2009年总体营业目标=2.7万/平方米X100平方米=270万得出2009年营业目标为270万 .如何消化库存的秘诀-SEC中研国际又到夏末初秋,几乎所有服装卖场的门口,都清一色地贴出了“换季打折”的促销宣传单。
原因很简单:消化库存!打折促销库存,高兴的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心疼的却是众商家们。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条件判断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数据计算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显示位置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字符合并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
显示日期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
计算天数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
计算天数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
概率计算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
条件计算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
数据定位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数据计算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
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逻辑判断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截取数据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
字符统计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
匹配位置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
数据计算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数据计算MOD 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
数据计算MONTH 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
日期计算NOW 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
显示日期时间OR 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
excel计算公式大全AND“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条件判断AVERAGE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数据计算COLUMN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显示位置CONCATENATE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字符合并COUNTIF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DATE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
显示日期DATEDIF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
计算天数DAY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
计算天数DCOUNT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条件统计FREQUENCY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
概率计算IF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
条件计算INDEX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
数据定位INT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数据计算ISERROR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
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逻辑判断LEFT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截取数据LEN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
字符统计MATCH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
匹配位置MAX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
数据计算MID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
字符截取MIN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数据计算MOD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
数据计算MONTH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
日期计算NOW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
显示日期时间OR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
逻辑判断RANK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
MRP 通用计算公式MRP 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一,毛需求量:不考虑库存、制造、采购的需求量,相对于净需求而言。
如果是独立需求,毛需求= 主生产计划需求量/(1 –料品不良率)。
独立需求是指某一存货项目的需求与其他项目需求没有关联,如生产的最终产品, 它是企业生产的可以销售的产品项目通常位于产品结构表的最上层。
如果是相关需求,毛需求= 上层料品的下达量。
相关需求是指某一存货项目的需求是由另一项目需求有关并可因而推算,如半成品、原料。
它是可以通过最终产品的需求量而计算得到半成品、原料的需求量。
成品的毛需求即订单欠交量(生产欠交量)。
一阶半成品或物料的毛需求即是抓的成品的净需求。
而二阶或其以下的半成品或物料的毛需求又是抓的二阶或上一阶半成品的净需求。
二、已分配量:尚保存在仓库中(假想入足库的状况)但已分配给制单的料品数量。
实际上就是物料控制档中欠发数量。
即已分配量=应发数量-实发数量。
三、安全库存量:为防止各种异常导致缺料从而特地额外增加的需求量,通常也可以理解为备品数量四、计划在途量:跑出MRP后从已生成了采购计划到生成采购单的中间过程的需采购数量五、实际在途量:分为采购在途和制造在途。
采购在途:已审核未结案的采购单的欠交数量。
制造在途:已审核未结案的制造单的未入库数量六、可用库存量:一般是指所有仓别中可用的的良品实物库存数量(可用库存=库存量- 安全存量.)但对于跑MRP时运算公式中的可用库存则是本次抓上一笔订单(制造单)的预计结存,是理论可用库存!其实假想有按日期先后顺序下的三个订单(制造单)A、B、C,A 的预计结存就是B 的可用库存,B 的预计结存就是C 的可用库存.依此类推下去就是本次跑MRP时的物料的可用库存。
就是用到或生产些物料的上一笔订单或制造单的预计结存量.七、预计结存量=下达量+可用库存+在途量+计划在途量-毛需求-已分配量,是物料整体上的存量结算八、净需求量:依MRP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数量.九、逾期计划量:指在物料的需求日期之后总的的物料计划在途数量.十、逾期在途量:指在物料的需求日期之后的总的物料采购在途数量.十一、下达量:指物料的实际下达量,通常就是净需求量实际下达的需求量,其数据来源为净需求量,但可能由于料品订货规则不同而和净需求量有一定的差异。
各bom表数据汇总公式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种“BOM表”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BOM表是指“Bill of Materials”,中文翻译是材料清单或物料清单,是针对某种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需物料、零件等部件的详细清单。
而BOM表中的数据汇总公式,则是指针对BOM表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的一种运算方式。
下文将对各种BOM表数据汇总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BOM表简介BOM表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它的作用不仅是记录产品制造所需要的物料或零部件,还可以跟踪生产过程中的组装过程是否准确,并且在后期维修和升级时进行重要的补充和记录。
因此,BOM表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地管理制造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BOM表数据汇总公式1. 产品总成本在BOM表中,记录了每种物料和零件的价格和数量,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
产品总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总成本 = 材料成本 + 加工成本 + 质量检测成本其中,材料成本是指使用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成本的总和,加工成本是指产品组装所需的人工和设备成本的总和,质量检测成本是指产品检测、试验和验收所需的费用。
2. 物料利用率物料利用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用到的物料和原材料占总用料量的比率。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物料利用率:物料利用率 = 实际用量÷ 总用量× 100%其中,实际用量是指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和原材料的数量,总用量是指根据BOM表计算出的所需物料和原材料的总量。
3. 产品利润率产品利润率是指产品销售价格与成本之间的比率,用来衡量制造企业的获利能力。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产品利润率:产品利润率 = (销售价格 - 成本) ÷ 销售价格× 100%其中,销售价格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成本是指制造产品所需的所有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和设备成本、质量检测成本等。
★☆★典型技术性失误每次点下一季度时:查看:现金额度>(短期贷款+民间融资)下季度必须归还的金额(账期为1的金额)变卖生产线计算:★☆★输入变卖收入=★☆★输入本季度折旧值=“设备价值区”中“设备价值明细”显示的该条生产线“当前价值”/3取整数(四舍五入),价值不足3时折旧为1。
★☆★输入固定资产清理值=当前价值-本季度折旧值报表计算方式适用:教学模式一、损益表★☆★销售=见“任务清单”中“交货给客户”的已交货定单列表的金额★☆★直接成本=见“任务清单”中“交货给客户”的已交货定单列表的数量×(材料费+加工费)。
(材料费和加工费见表1产品成本结构表)表1 产品成本结构表品研发费)+行政管理费+维护费+租金+变更(转产)+广告+其他说明:不加税金、折旧、利息、贴现、固定资产清理5项。
★☆★折旧=年末的折旧和变卖的生产线的折旧合计★☆★财务支出=利息+贴现★☆★额外支出=【变卖生产线的收入-(综合管理费用信息中的)固定资产清理(变卖生产线)】+罚金★☆★所得税=(当年税前利润+上年所有者权益-58)*0.25。
四舍五入取整数.(盈利第一年),以负数填列。
★☆★所得税=当年税前利润*0.25。
四舍五入取整数.(当所有者权益超过58以后),以负数填列。
二、资产负债表★☆★土地和建筑=厂房价值★☆★机器和设备=设备价值区数值★☆★成品=成品库中的数量×(材料费+加工费)。
(材料费和加工费见表1产品成本结构表)表1 产品成本结构表(材料费和加工费见表1产品成本结构表)表1 产品成本结构表★☆★利润留存(当年值)=利润留存(上年值)+年度净利(上年值)变卖生产线:☆★☆输入变卖收入见表2。
表2 生产变卖收入表“设备价值区”中“设备价值明细”显示的该条生产线“当前价值”/3取整数(四舍五入),价值不足3时折旧为1。
☆★☆输入固定资产清理值:当前价值-本季度折旧值提醒:当年关账时,应在备查簿中登记当年以前所有投入的(市场开发费+相关认证费+产品研发费)。
税务销售清单明细格式销售单是指列示顾客所订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其他与顾客订货单有关信息的凭证,作为销售方内部处理顾客订货单的依据。
销售单是卖家开的,送货后给客户签字,一份给自己留底,另外的一份给客户这样方便以后对账有依据了。
购货单位“名称”栏:本栏填写购货单位名称的全称,不得简写。
如果单位名称较长,可在“名称”栏分上下两行填写,必要时可出该栏的上下横线。
购货单位“地址、电话”栏:本栏填写购货方单位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
购货单位“纳税人登记号(税务登记号)”栏:本栏填写购货方税务登记证号,共15位,不得简写。
购货单位“开户银行及帐号”栏:本栏填写购货单位的开户银行名称及其帐号。
“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栏:本栏填写货物或劳务的名称。
如果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品种较多,纳税人可按照不同税率的货物进行汇总开具专用发票,在这种情况下,本栏可填写“汇总”或“××等,详见清单”字样。
“规格型号”栏:填写货物的规格型号。
“计量单位”栏:本栏填写货物或者劳务的计量单位。
如果是汇总开具专用发票,此栏可以不填写。
“数量”栏:本栏填写货物或者劳务的数量。
如果是汇总开具专用发票,此栏可以不填写。
“单价”栏:本栏填写货物或劳务的不含税单价。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容易将本栏错填成含税单价,因单价栏错填而使购货方不能抵扣税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金额”栏:本栏填写货物或劳务的销售额。
企业应按不含税单价和数量相乘计算填写,计算公式为:“金额”栏数字=不含税单价×数量实行防伪税控系统的企业,在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需要开具红字发票时,改为开具负数发票,在“金额”栏填写负数。
“税率”栏:填写货物或劳务的适用税率。
税务征收机关代小规模企业开具专用发票,不论销售的是何种货物或劳务,本栏一律填写征收率6%,严禁填写17%或13%的税率;一般纳税人如选择简易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额,应在专用发票的“单价”、“金额”栏填写不含其本身应纳税额的金额,在“税率”栏填写征收率6%,在“税额”栏填写其本身应纳的税额。